姚飞平《话说姚兴》
姚飞平,东安槎源姚氏,“锡”字辈姚飞平老师
2020年8月12日定稿。
资料来源较广: 有宗谱上的,有县志上的,有网络上的,有老前辈传说的。
话说姚兴姚飞平2020-08-12姚兴,何许人也? 南宋《咸淳临安志.姚兴传》:“姚兴,旧名叔兴,新城姚村人。有勇力、善武艺。为统制官,隶王权。据《含山县志》记载:姚兴,祖籍河南相州人(即今河南安阳人,和民族英雄岳飞是同乡;岳飞母亲姚氏),也是抗金将领;宋靖康年间(1126年—1127年),任相州州校,因劫杀金人有功,借补承信郎之职;绍兴十年(1140年)随刘琦守顺昌(今安徽阜阳市)收复宿州、亳州,平定淮河两岸,官拜右武大夫,累迁官至建康(今南京)府,驻扎御前,后破敌军统制,任荆湖南路兵马副都监。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领金兵20万大举南犯,前锋直指昭关。当时刘琦任江淮制置使,命都统王权迎敌,王权怯懦,不敢正面迎敌,退守庐州。于是金兵渡过淮水,三路并进。姚兴闻报,率部在定林(今属合肥市)击败金人500骑,并生擒敌骁将鹘杀虎。)。
由于当时朝廷腐败,奸臣秦桧当道,竟不派一兵一卒增援。姚兴临危不惧,带领自己17岁的儿子和仅有的500名兵士一同作战,从早上一直打到中午,战斗十分惨烈。他凭着险要的山势,杀得金兵寸步难行,把金兵阻止在黄山八字口之北。
金兵发现姚兴无援,攻势越来越猛,并以重兵将姚兴父子从中隔开,使其首尾不能相顾,逼迫姚兴孤军作战。姚兴虽奋不顾身力战,终因寡不敌众,被砍杀得遍体鳞伤。这时金兵又在离姚庙东约5里地的一座山上,伪设了宋朝的援兵营帐,姚兴连斩3将杀出一条血路直向“宋营”奔去。进入营帐,始知受骗,便跃马上前,一刀砍断“宋”字旗杆,避免众兵相继误陷。故此山后被人称作“倒旗山”。姚兴怒发冲冠又一连斩敌2将,自己也被金兵刺中了腹部。他紧咬牙关,盘肠于腹,不下战场,直至阵亡。
姚兴死后,金将完颜亮闻报后并没有很开心,而是写了《吊姚兴》诗一首,诗云有感于他的忠心报国,勇猛顽强,作诗称颂他:独领孤军将姓姚,一心忠孝为南朝。元戎若假微兵援,未必将军死尉桥。
传说姚兴死后,尸首僵坐在马背之上,如同一尊铁打金钢。他的战马向西奋力狂奔,冲破重围,奔往宋军的营帐。当它奔到离姚庙西约10里的一座桥上,迎面遇见主人的儿子带着仅剩的几十骑疾奔而来,此马立刻前蹄腾空,对天长啸。公子不知父亲已战死,慌忙下马叩拜,却久久不见动静。抬头细看,发现父亲血染征袍,双目怒睁,方知已故。他跪地哭泣许久,愤然说道:“父亲,孩儿一定要收复失去的疆土,为您报仇!”话音刚落,只见姚兴尸体缓缓从马上倒下,双目也合闭起来。这座桥因而被后人叫作“遇子桥”。古音字“遇”“尉”同音,所以人们又称作“尉子桥”。
高宗皇帝后来闻知姚兴抗金战死疆场,追封他“容州观察使”并赐银数千两,为他在墓地旁建了一座99间的大庙,亲笔题了“旌忠”两字的大匾,悬挂在庙门头上。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又追谥“忠毅”。此庙名为姚兴庙,百姓出于对他的尊敬,称之为姚公庙。宁宗朝复加追赠,制曰:烈士徇国未尝计,生后之荣人举褒忠,盖将为天下之劝,矧于名将著节。先朝兹纵列之,搞章追想壮猷而兴慨肆颁显渥用发幽光,故右武大夫、建康府破敌军统制、赠集庆军节度使姚兴,可特赠开府仪同三司。又颁《褒封姚兴诏》,赞为“刚毅不群,慷慨自许”,“久在兵间,大勇过人”。
根据《中华姚氏宗亲网》(全球姚姓网络交流平台)整理。
姚兴之争
据有关史书记载,姚兴又名姚叔兴,是宋代的抗金民族英雄。《宋史》说他是河北相州人,但《咸淳临安志》却明确指出姚兴是临安府新城县人。咸淳志比宋史要早七十多年,又属地方志,记述应该更清楚可信。所以,新登县志将姚兴收入《人物传)。
姚兴是新登石门岭人,而新登有二处叫“石门”的地方。据《新登县志》记载说:石门有二,一在东洲乡(今湘溪一帯),一在南安乡(今万市镇)。旧志载,姚兴字叔兴,东洲之石门山姚村人。姚兴墓即在东洲乡姚村,后人名其村为尽忠里。但是准徐宏敏《谒姚开府墓》诗:骂贼亡身报主恩,当年马革返槎源。槎源原为南安乡,按此诗所言,姚兴则在南安乡。
而今,湘溪石门并无姚兴,村人仍言之凿凿。在湘溪石门其他姓氏的族谱中,对姚将军之事也有所记载。数年前,石门村人还在故址新建立一石碑,以表纪念。而槎源姚村仍为姚姓聚居地,其宗谱赫然记述姚兴是该族始祖,原居石门山,明洪武初,“(姚)兴公十二世孙士方,迁居姚宅,永乐中(士方)一孙复还石门山外的直舍坞”…….
在清代姚兴与隋唐以来新城先贤许心善、许远、杜棱、罗隐、杜建徽等一同入祀贤良忠孝祠和乡贤祠。在原新登县境内有三处姚开府祠:一处在姚村今无考;一处在擢桂庄名石门殿;一处在鳌山者已圮。县志所说的“石门殿”在万市镇槎源坞村马家自然村,俗呼将军殿。现已圮,仅存重修宋显聪候姚公祠石碑一座,碑高184公分,宽64.5公分,厚20公分,基座高40公分,宽87公分,厚54公分,基座刻有麒麟云纹。石门碑记:重修宋显聪候姚公祠。
昔先王之制、祭祀也,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我境奉显聪候姚公为土谷之神,公为有宋功臣,义重身轻,光昭史乘,生能保其社稷,殁即佑我生民。自建祠以来,凡我士女,胥永赖焉,唯是庙貌久湮,今谋诸同社,鸠工庀林,为之更造一新,基址则仍其旧,而庙宇台榭则焕然矣,所有损输谨刊诸石,永祈默佑于无疆云尔,时大清道光三年岁次昭阳协洽菊月谷旦……
共费银壹仟壹佰壹拾捌两零,四柱八梁到顶(捐银者及工匠姓氏略)。中社左社右社,三社吴马郭姓弟子敬立。
从碑文内容来看姚公祠到清道光三年(公元1824年)已经“庙貌久湮”需要“更造一新”。可以肯定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为什么在这个深山冷坞的石门村会有一座纪念姚兴将军的庙宇?究其根源,姚兴随高宗南迁后居东安石门山,明初洪武中(公元1368-1299年)姚兴后裔十二世孙士方公迁居西石岭对岸之姚村(今洞桥镇大溪村)。
士芳公有二孙:曰纯、曰全,纯公於永乐中不忘故居复还居南安乡石门山外直舍坞,历五世到观一公于天顺间(公元1461年)又迁至中村而至今。(录自大清康熙二十五年作东安姚氏宗谱谱原)。石门山外直舍坞地方不大,坞口右手侧山脚原先有一大坟,据传说是姚将军墓;仅存遗址已无法考证。
清乡贤徐宏敏先生谒姚开府墓诗:骂贼亡身报主恩,当年马革返槎源。新开山骨函英骨,谁与招魂奠怨魂。松柏已薪巢鹤去,麒麟久毁野花繁。尽忠里畔村农说,风雨灵旗返石门。
石碑的出现以及现存的《东安姚氏宗谱》将为我们进行研究姚兴这位抗金英雄,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姚兴将军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在抗金战争中英勇捐躯,墓在湘溪石门,湘溪石门有尽忠里、姚宅遗址;而万市槎源有石门、姚村、传承的姚氏宗谱,湘溪石门从明代开始并无姚氏居住,但万市石门的姚氏族人和湘溪石门的本土人士均说姚将军是自己地方的英雄。
“当年马革返槎源”。“尽忠里畔村农说,风雨灵旗返石门”。
最早也最明确记载有关姚兴归属的《姚兴传》,作者系新登炉头凌准嫡裔,明洪武廿二年(1389年)出生的凌志先生,字文苑,号一菴。职授礼部司务尚书,第升工部虞衡员外郎转南京刑部清吏司员外郎(从五品,正六品)。
凌志先生一生潜心理学研究,博览群书,曾主纂景泰(1454年)间《新登县志》,其“姚兴传”撰文时,距姚将军捐躯27年,比方廉主撰的新登县《万历志(1575年)还早185年。再从各个所见资料来看,凌志先生在古文化研究方面,应该要比方廉更高一层次。其《姚兴传》中明确记载:“姚兴,新安(今南安)石门人。”
凌志先生写这篇姚兴传时,从万市石门到湘溪石门守墓的姚兴将军后代,由于战乱,从湘溪石门,又迁回万市石门去才四十几年由于新登县志留存民间的最早的是方廉主撰的万历志,及其后来交沿袭万历志的康熙志和道光志、光绪志以及民国志,凌志先生主撰编的景泰新登县志从无人看到过其间的内容,后人对凌志先生的不了解,因为方廉的官职比凌志高几品,方廉对新登县留下的古迹较多,凌志先生的名气没方廉那么大,时间也比方廉要早,因此,有关凌志先生的具体资料,在我们这代人手头的也没方廉多。应该说,此文与其他资料相比,其准确性应为最。(选自《姚兴将军与二个石门》)
万市镇槎源坞村姚家自然村,现在仍生活着姚将军的后裔200余人,族长家中珍藏着一部续修於大清光绪年间的族谱。该族谱平常不轻易示人,族谱传承有序从清康熙、雍正、乾隆,一百余年来,历经多次修续,为族谱作序的都是当时有名望的乡贤:伍萼函、徐樊、钟彬等,直至民国时本邑硕孺吴刚立先生为谱作序云:
吾乡槎源中村姚氏裔,於绍兴朝随宋室南渡徙居是邦其迁始祖,即诏谥袭庆军节度使姚将军兴也,姚氏自来江右,宗支繁衍,稽诸册乘,籍布新临,如中村姚氏,环溪姚氏,临支穆公山姚氏诸支,地虽异处系乃同出本固枝荣其斯之谓与,姚氏为姚将军之后裔而帝舜又为姚氏之先世,赏读史感帝舜之孝,钦将军之忠,其纯笃孝思与夫磅礴正气,俱足以动天地昭日月、盱衡晚近、家国多故世道衰微、曰忠曰孝岂仅姚氏子孙宜世世宝之,而发扬光大继往开来又岂仅克绍箕裘已耶,今年姚氏宗谱又议重修,契弟继唐主其事,驰书索序,愧无以应,然北望历山,西眷忠厓,闻风景仰,有动於衷,爰不辞简陋,仓卒书此,乃所以彰忠孝之德与。尊族人士共勉之。
据此,姚兴公为当今槎源姚氏始祖不疑,本固枝荣,分居於万市、临安、桐庐的姚氏家族均为同宗。
市文管部门对位于万市镇槎源坞村,姚家的姚公祠进行多次考察和测量将其修复,以供后人瞻仰,此举亦足以慰姚公在天之灵。
赞曰:将军报国不计身,三千敢挡十万兵。 权贼不援千古恨,草木战声催人泪。 ( 选自桂大成《姚兴故里行记》)
富阳市军事志(516页)记载:姚兴(?-161),又名叔兴,宋新城槎源(今属富阳市万市镇)人幼习武艺,力过人,在荆湖南路兵马都统制王权部下任统制。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宋军节节败退。王权命姚兴率兵3000人抵御,与金兵战于和州(今安徽和县)尉子桥,虽寡不敌众,犹坚守待援。而王权却置酒仙宗山上,拥兵自卫,不予救援。姚兴率部孤军奋战,击杀金兵近百人,终以援兵不至,力战而死。朝廷闻报,为之立祠以表彰忠烈。金主完颜亮竟亦以诗吊之,有“独领孤军将姓姚,一身忠孝为南朝”之句。宁宗朝,追赠姚兴为袭庆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并颁《褒封姚兴诏》,赞其“刚毅不群,慷慨自许”今万市镇槎坞尚有姚开府墓遗址。
姚兴传姚兴,字叔兴,新安乡石门姚村人。有智力,善武艺。仕宋,官至右武大夫、建康府破敌军统领。绍兴三十一年,金人渡淮南寇,淮南制置使刘錡遣都统王权将兵迎敌,兴隶焉。权逗留不进,錡再掀权往寿春,权不得已,仅督兵至庐州戍守。故金人得渡桥以济。权弃庐州而遁,金人遂至尉子桥,兴忠愤激烈,遂独以所部力战。权拥群刀斧自卫,殊不授兴,兴杀数百人,以援兵不至而殁。朝廷嘉之,赠袭庆军节度使。仍立祠以表其忠,诰录于后。
一庵撰《 东安凌氏宗谱》(1928)根据种种资料显示姚兴为当今万市镇槎源坞姚氏始祖确信无疑。
碑石高184公分,宽64.5公分,厚20公分,基座高40公分,宽87公分,厚54公分,基座刻有麒麟云纹。石门碑记:重修宋显聪候姚公祠。碑石原文昔先王之制、祭祀也,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我境奉显聪候姚公为土谷之神,公为有宋功臣,义重身轻,光昭史乘,生能保其社稷,殁即佑我生民。自建祠以来,凡我士女,胥永赖焉,唯是庙貌久湮,今谋诸同社,鸠工庀林,为之更造一新,基址则仍其旧,而庙宇台榭则焕然矣,所有损输谨刊诸石,永祈默佑于无疆云尔,时大清道光三年岁次昭阳协洽菊月谷旦……
姚飞平《话说姚兴》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082&fromuid=1
(出处: 姚氏宗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