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缙云县五云街道洋潭头村姚宗祠堂
浙江省缙云县五云街道洋潭头村姚宗祠堂

洋潭头村姚宗祠堂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五云街道洋潭头村洋潭头自然村,全村 80% 是姓姚,姚姓人口430 人,洋潭头姚姓属京兆郡,从明朝起第二十八世太公姚日旺公(明万历年间,约 1595 年迁居缙云水南)因往返江西缙云经商后迁居缙云。姚日旺公是从江西南丰迁居缙云第一人,生七子,后裔大繁衍,到清康熙以来族人陆续从缙云分散到各地(具体原因待究)。我族第三十三世姚自有(字:子才)公(1685-1753),是定居洋潭头村的开山鼻祖,洋潭头村子孙繁茂。到现在已繁衍至四十三世。自洋潭头村姚姓自有公第一代算起到现在我村姚姓已经延续到第十一代。

洋潭头村目前的这个姚宗祠堂已经是第三次修建的祠堂。第一次建祠堂是由姚日旺公的子孙经过几代人共同筹集资金物料等于清同治己巳年(1869 年)由第三十七世姚春光公为首跟族人商议在洋潭头村买得祠堂基一块,建成祠堂。

但不幸于清光绪癸卯年夏(1903 年)北洪水冲塌四周围墙及左首半厢。第二次于 1904 年以三十八世姚官宾公为首,采用停祭祖宗常田和派丁方式筹集,修祠堂,于 1904 年秋修复完成,此时的祠堂较前更美观坚固。但是,更不幸的是于 1945 年七月十三日(农历),一场大火将姚宗祠堂毁于一旦。时值八年抗战及内战,时局动荡,无力重建祠堂。但是,族人在利用有限资源,集体众筹于 1948 年春又重建了祠堂的正厅及左右两个转厢,到解放后 1958 年至1959年在三十九世公姚锦林的带领下,建成祠堂的下厅(门面部分),至此祠堂已完整完工,虽经历各次政治运动仍保存完好,真是我族之大幸。

在古代祠堂除了供奉祖先神位的祭祀场所外,祠堂还是处理宗族内部大小事务的公共场所,祠堂在本族内绝对具有权威性地位。解放后祠堂的功能不断地发生演变。洋潭头村祠堂在解放初做过碾米厂、学校、社戏等,一直是村办公场所,现在,我村的姚宗祠堂还将建设成文化礼堂,建特色馆、举办春晚、农家书屋等,让祠堂发挥出应有的功能。我族京兆郡姚姓于康熙庚寅年修谱时定有七言排律共十六句,为排行顺序。

自第廿八世后挨次相接:帝肇虞廷相自唐,支蕃派衍数千年勋名京兆流风远,文物瀛洲世泽绵祖德宗功长日月,孙计子翼亘山川四民各业勤为本,白行能修孝是先纯养性天妇正学,敷蓄心地号良田创垂可继前人志,祗适如衣后代贤阀阅鼎新朝凤集,簪缨蔚起浦珠联须知忠厚由来久,永续箕裘亿万传姚姓源远流长,属于贵族姓氏,拥有姚姓图腾。自虞舜姚姓起源一直到吴兴郡姚姓,一脉相承,而京兆郡与吴兴郡同根同源。

我族京兆郡第一世初公姚察公,南朝梁、陈国吴兴武康人(浙江湖州人),姚察公之前都属于吴兴郡,自第二世姚思廉公,经历隋、唐朝,入唐后被称为“救时宰相”,迁居唐雍州京兆府(今陕西安),姚思廉公为京兆郡始祖,到第五世姚崇公(650-721)为我族最辉煌时期,任唐朝“三朝宰相”,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姚崇公死后第四年,唐玄宗天宝年间爆发安史之乱,时称“天宝之乱”,唐朝由盛转衰,而后社会动荡、战乱不休,民不聊生,到第十世姚仲海公宣布姚氏一族解散,后南迁至江西南丰一带,繁衍生息,我族京兆郡得以延续下来。至第二十八世姚日旺公,本族一支移居到缙云,人丁兴旺成为缙云五云望族。到第三十三世姚自有公定居在洋潭头,是缙云姚姓京兆郡聚居人口最多的一个村之一。族谱记载清朝雍正四年,姚自有公初来洋潭头时,因当时森林覆盖面积很大,时常有老虎伤人,时任缙云县令胡主为除虎患在县衙外悬赏打虎英雄。自有公武功高强,用一把带倒刺铁雨伞刺进张大嘴巴的老虎,生擒老虎,为民除害。缙云县令胡主赐姚自有公一面龙虎旗和一块刻有“好义急公”四字的牌匾。从此姚自有公在洋潭头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定居地繁衍生息。

洋潭头姚宗祠堂在新时代里发挥出新功能,新时代赋予我们姚姓子孙新使命。现在的洋潭头村正处在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全村正处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的节点上,到目前为止全村已经有半个村的土地和房屋被征收和拆迁安置。希望,洋潭头村祠堂能完整的一直保留下去。

京兆郡行年一百五十姚虎青书

姚商会携手姚商、光宗耀祖;创新共赢,服务社会。欢迎加入姚氏企业精英家族~49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推荐阅读:
1、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2、文明姚网“九不发”3、新中国姚姓将军知多少?4、黄埔军校姚家老兵花名录
5、舜帝是姚姓人的始祖,姓姚名重华


 中华姚网  创办于2007年,是一家为全球姚氏宗亲寻根交流的公益网站平台,15年发展,成为凝聚了全球538万姚氏宗亲的网络桥梁。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