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姓历史名人,可能就是你的始迁祖

姚姓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历史上可谓人才济济。三国吴时有姚信,精于天文易数之学,官至太常卿,著有《周易注》等。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羌族部落的一支在其首领姚弋仲率领下,从赤亭(陇西县西)迁到榆眉(在今陕西千阳县东),后赵时被徙吴中,姚弋仲死后,其子姚襄代领其众,后为前秦苻坚所败,被杀,其弟姚苌率众降于秦,累迁龙骧将军。384年,姚苌率羌人独立。称万年秦王,进据北地(治今陕西耀县东南),擒杀苻坚,386年称帝,都长安,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其子姚兴继位后,为了巩固统治,释放自卖为奴婢的平民,注重农业,兴办学校。这是历史上惟一的姚氏政权。唐初有史学家姚思廉,编纂有《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姚崇,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是一位政绩卓著的贤相。后宋璟继他为相,史称“姚宋”。其玄孙姚合,官秘书少监,为唐代诗人。明代有姚广孝,为太子少师,《永乐大典》纂修官。清代有姚鼐,与方苞、刘大槐创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他曾参加过《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现代著名作家姚雪垠,著有《李自成》。
当代姚姓名人
在当代,姚姓名人同样璀璨生辉。政界有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无衔将军姚远方、开国中将姚喆;马来西亚富商姚永芳、姚美良、姚森良,陕商代表人物姚文青;文学作家有姚一苇、姚雪垠、姚奠中、姚鲁、姚克、姚园、姚若龙、姚谦、张庚(原名姚禹玄)等;历史学家姚从吾;书画家姚景林、姚小尧、姚少华、姚治华、姚鸣京;作曲家姚明、姚敏,歌手姚莉;滑稽艺术表演家姚慕双、周柏春(艺名);科学家姚开泰、姚熹、姚檀栋、姚期智、姚福生;演艺界有姚晨、姚芊羽、姚笛、姚贝娜、姚居德、姚安濂、姚星彤、姚子羚、姚遥、姚乐怡、姚莹莹、姚嘉妮、姚雪松、姚惠兰;体育界有荷兰籍出色的单打选手姚洁、国家乒乓球运动员姚彦,更有篮球国际巨星姚明。
据统计,《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姚姓历代名人216名,占总名人数的0.4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48位。其中,姚姓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7%,排在并列第30位;姚姓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63%,排在第33位;姚姓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69%,排在第32位。
从名人频率来看,姚姓名人所占比例要远远高于姚姓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充分反映了姚姓人才辈出的盛况。
另外谈到姚姓,就不能不说说腊梅和姚黄牡丹。河南省鄢陵县城西的姚家村,家家户户房前宅后,遍植腊梅,历来享有“姚家黄梅冠天下”的盛誉;而牡丹花中的名品——姚黄是一个古老品种,据说起源于宋朝一姚姓庭院,被誉为花王。这两个事实,从侧面反映出姚姓这个族群非同寻常的文化底蕴和高雅气质。
历史上部分姚姓名人介绍
姚戈仲:西晋永嘉年间人,一个羌族部落的首领,他率领他的部落从赤亭迁到榆眉,后赵时被徙关中。公元323年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公元352年他的五儿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在三原被杀。姚襄弟趁淝水之乱攻入长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后秦。建都于今陕西西安西北。
姚襄:(330-357)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人。字景国。羌族首领姚弋(yi)仲之子。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弋仲死,领众将归东晋,驻谯城(今河南夏邑北)。次年叛晋,袭破晋殷浩军,屯盱眙。招纳流人,众至七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屯许昌(今河南许昌西南),谋取关中。升平元年(公元357年)在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为前秦苻坚所败,被杀。
姚苌:(331-393)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建立者。公元384-393年在位。字景茂。羌族首领姚弋仲之子。姚襄之弟。襄死,他率众降于前秦,苻坚时累迁龙骧将军。公元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大败。次年,他率羌人独立,称万年秦王,年号白雀,进据北地(治今陕西耀县东南)。不久,擒杀苻坚。白雀三年(公元386年)称帝,国号大秦,都长安,改年号建初。在位时与前秦苻坚相攻,子姚兴继位,灭前秦。
姚兴:(366-416)十六国时期后秦国君。字子略。姚苌之子。公元394-416年在位。为了巩固统治,他释放了自卖为奴婢的平民,注意农业;提倡佛教和儒学,邀请龟兹僧鸠摩罗什翻译佛经,兴学校,生徒至一万数千人。先后灭前秦、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相抗衡。
姚思廉:(557-637)唐初史学家。字简之。本江苏吴兴人,陈亡后、迁入关中,为万年(治今陕西西安市)人。其父姚察,在陈(公元558-589)时任吏部尚书,入隋著梁陈二史,未成而卒。他少时从父习汉史,得其家学。在隋为代王杨侑(you)侍读;入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贞观时官至散骑常侍。唐修有晋、南北朝诸史,他根据家传之稿、兼采他书,编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他的孙子姚寿博涉经史,育才辩,武后(公元684-704)时任地官尚书,姚寿之弟姚班自幼聪明好学,官至户部尚书,亦善经史,撰有《汉书绍卷》40卷。
姚 崇: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则天、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后来宋景继他为相,史称“姚宋”。姚宋曾孙姚合,元和进士,官终秘书监。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他开创的诗体也称武功体。姚崇玄孙姚瑁,长庆进士,湖、常二州刺史。
姚 合:姚崇曾孙,唐代著名诗人,元和进士,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其诗派亦称武功体,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为五律,刻意求工,颇类贾岛,故姚贾并称,其诗为宋江湖诗派所师法,有《姚少监诗集》、《极玄集》。
姚 麟:五原(今内蒙自治区包头市西北)人,宋代都指挥使,节度建雄、定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夸,治军严明,声盖一时。
姚铉:(968-1020) 宋庐州合肥人,字宝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进士。善文辞,藏书颇富。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纂集唐代文章为《唐文粹》百卷,去取谨严。与柳开、穆修等开宋代古文运动之先声。
姚孳:宋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进士。哲宗元佑(1086-1093)中补武陵墓令,讯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资修孔子庙,督课诸士,奏课为天下第一。以荐除提举成都府常平等事。后由江东副曹除知夔州,兴学劝农,有古循吏风。有《桃花源集》。
姚訔(yin):(?-1275)南宋潼川(治今四川三台)人,寄籍宜兴。元军陷常州,他策划组织民兵反攻。未几,宋军收复州城,随被任为知州。元帅伯颜来攻,他和通判陈炤(zhao)、都统刘师勇、王安节等坚守半年。城破后不屈牺牲。
姚枢(1201~1278) :元初政治家、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先世自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入居内地。少时学习勤奋。金朝末年,父姚渊任许州(今河南许昌)录事判官,徙家于许。1232年,蒙古军破许州城,姚枢到燕京(今北京)投靠杨惟中,被引荐北觐窝阔台汗。1235年,皇子阔出统兵攻南宋,诏姚枢从杨惟中随军访求儒、道、释、医、卜等类人才。蒙古军陷德安(今湖北安陆),姚枢从俘虏中访得名儒赵复,力劝其北上讲学授徒,此后理学在北方传布渐广。姚枢从赵复处尽得程朱传注诸书,始攻习理学。1241年,出任燕京行台郎中,旋因与主管官员意见不合,弃官,隐居于辉州苏门(在今河南辉县北)。1250年,召姚枢至漠北访问治道,姚枢上书陈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治国之道,深受器重。忽必烈受命总制漠南汉地军事,姚枢建议在与南宋接壤地区屯兵,积谷守边,徐图灭宋,被采纳。后从忽必烈攻大理、鄂州(今湖北武汉),咨谋军中,屡谏屠戮。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姚枢以藩府旧臣预议朝政,参定一代制度,任东平宣抚使、大司农、中书左丞,出为河南行省金事,入拜昭文馆大学士,终于翰林学士承旨职位。
姚 燧: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人,元朝学者,其诗文有西汉风格,名噪一时,有《牧庵集》传世。另有《国统离合表》。
姚 范:安徽省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进士,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有《援鹑堂笔记》及诗文集。
姚广孝:(1335-1418)明苏州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十四岁出家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中从燕王(即成祖)到北平(今北京),为其心腹谋士。惠帝削藩,他劝燕王起兵,并为之筹划军事。成祖朱隶夺取帝位(公元1403年)后,复姓、赐名广孝,拜授太子少师。曾参与修纂《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宏大工作。
姚绶:(1423-1495)明画家,字公绶,号榖庵、云东逸士,又称丹丘先生。嘉善(今属浙江)人。官监察御史、江西永宁知府。擅长画山水,宗吴镇,也取法赵孟頫(fu)、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扁舟垂钓之景,墨色苍润。亦写竹石。工行草书,初学宋克,后法魏晋,风格近张雨。兼能诗,有《榖庵集》。
姚长子:(?-1555)明代民间抗倭英雄。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进入县境,逼迫他作向导。他把敌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先密秘吩咐乡亲撤桥,断其归路。倭寇中计,遂为明军所围歼。姚长子因此殉难。事后,被乡人尊为英雄,立祠祭祀。
姚际恒:(1647-约1715)清学者。字立方,号首源,安徽人,寄居浙江仁和(今杭州)。曾从事《九经通论》的撰述,越十四年而成。于《书》辨证梅赜(ze)所献《古文尚书》之伪,于《诗》力主废《序》,敢于批评前人不敢怀疑的经书。另有《庸言录》,推论经史、理学、诸子;末附《古今伪书考》,收入《知不足斋丛书》中。又有《好古堂书目》。
姚 鼐:姚范的侄子,清代著名文学家。与方苞、刘大槐创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其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著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诗集》等。
姚 莹:姚鼐孙,进士及第,鸦片战争中奋力抵抗英军,累官至广西按察使。
姚之富:(?-1798)清嘉庆年间湖北襄阳农民起义军首领。襄阳人。襄阳白莲教首齐林的弟子。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齐林因发动起义被杀,他与王聪儿、王廷昭等率众起义。次年入川与四川起义军会师后,和王聪儿同为襄阳黄号首领。后来在郧(yun)西卸花坡(阎王扇)战斗中失利,跳崖死。
姚文田:(1758-1827)清学者。字秋农,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嘉庆进士,官礼部尚书。治学宗宋儒,亦兼取汉学之长。有《易原》、《说文声系》、《雅堂集》等。
姚康(一五七八-一六五三)原名士晋字休那,一字康伯,又称阶道人,皖桐城(今枞阳)人。明万历末年诸生.崇祯十三年(一六四零年)举贤良方正、不就。史可法镇皖时,单骑拜访,自荐入幕。史可法赴扬州督师抗清前,姚康因先期告假返乡,得免于难。家人以为幸,姚康却以自己不能与史可法共救时艰而引以为憾,赏悲吟云:《鼎沸未能成席卷,不无遗恨裂双牟》。明亡后,屏居乡里,抑郁以终。生前史可法曾预提其墓曰:《明读书之人姚康之墓》。他自己作墓门联云:《吊有青蝇,几见礼成徐孺子,赋无白凤,免得书称莽大夫》。姚康工诗文兼工绘事。回邑丁倬有《题姚休那先生画松鹤图诗云》:《谁人不读先生诗歌古文辞,先生丹青妙手无人知。试看此图松与鹤,苍凉神骨墨淋漓;龙鳞冉冉生烟雾,一片空明老双树,羽衣丹顶两翩迁,恍惚毫端欲飞去》。世传姚康于何如宠交最笃。如宠于崇祯初年入相,姚康赠以扇,上画枯藤朽木,一童卧其下,题诗云:『饱食衣裳足以哉,这场大梦几时回.而今要醒而今醒,莫待藤枯树倒来』。盖知朝政不可为,劝其早归也.著有《忍死录》《白白斋货殖传评》、《姚休那遗稿》十二卷(内附诗集一卷、外集三卷)、《太白剑》二卷。今人邓之诚评《太白剑》云『授黄巢以论闯、献,间涉政事及兵祸之烈,闻见颇有足存』。传载《桐城佬旧传》、《安徽画家汇编》。
姚 燮: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三应会试不第。他多才多艺,诗、词、曲、骈文、绘画俱工,成就最大的是诗。他身经鸦片战争甬东之役,所写诗篇具有诗史的意义。他继承了乐府诗现实主义精神,采用比较通俗易晓的语言,许多歌谣体的诗,叙事性强,富有形象性。著有诗集《复庄诗问》、《疏影楼词》等。
姚昙度:乌程人,南朝齐著名画家,专工绮罗屏帐,其所画神鬼一类,在当时尤称绝妙。
姚僧垣、姚察、姚最:吴兴郡武康人,父姚僧垣为北周著名医学家,有《集验方》、《行记》行世;长子姚察历仕梁、陈、隋三朝,历任高级行政官员,以廉洁闻名。次子姚最,继谢赫完成《续书品》,凡所论断,出以俪诗,气体雅博。
姚思廉:唐初史学家,江苏吴兴人,后迁入关中,为今天的陕西西安市人。编纂有《梁书》50卷、《陈书》30卷。他的孙子姚寿博涉经史,育才辩,武后时他任地官尚书,姚寿弟姚班自幼聪明好学,官至户部尚书,亦善经史,撰有《汉书绍卷》40卷。
姚天福:元绛州稷山人(今属山西省),初以材辟为怀仁丞,累迁至监察史。忠直敢言,曾廷斥阿合马,忽必烈赐名“巴尔思”(虎)历河东、淮西、湖北、辽东诸道按察史、刑部尚书,拜参政知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
姚长子:明朝浙江会稽人,嘉靖三十四年倭寇进入县境,逼迫他作向导。他把敌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先密秘吩咐乡亲撤桥,断其后路。倭寇中计,遂为明军所围歼。而姚长子因此殉难。事后,被乡人尊为英雄。
姚广孝:江苏苏州人,明朝僧人,通儒术,工诗画。因参与燕王朱棣策动起兵,成祖即位,论功第一,准复原姓姚,赐名广孝。
姚文田:清学者。字秋农,浙江省归安(今湖州市)人,嘉庆进士,官礼部尚书。治学宗宋儒,亦取汉学之长,治学宗宋儒,著有《易原》、《说文声系》、《邃雅堂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