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是我们中华姚氏肇姓始祖,他颁布的“五常之教”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精髓。舜帝陵也因此成为了华夏儿女们寻根祭祖、拜谒旅游的一个好去处。

  从运城市区出发向西北行驶20分钟的车程,便会来到曲马村,在这个位于鸣条岗西端的小村子里座落着为纪念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而建造的舜帝陵庙。孟子所说的“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中的“鸣条”指的就是这个地方。粗略算来,舜帝安卧在这里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今天我就来拜谒这位华夏道德文明的始祖,感受一下这千百年来积淀的历史风韵。

  据记载,舜帝陵冢始于大禹时期,庙宇始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6年),舜帝陵庙原占地150亩,由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组成。陵庙曾屡遭战乱,毁坏严重,元末曾毁于战火,而今舜帝陵庙以全新的容颜展现在世人面前,并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魅力给亿万华夏儿女创造了一个游子归根、追思先祖的圣地。

       舜被孔子称为“大孝”、“纯孝”。传说舜姓姚,名重华,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便又娶了一位妻子,后娘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父亲和后娘十分疼爱象,却对舜极为不好,但舜却非常孝敬父亲和后娘,并且关心弟弟象。舜不仅自己孝敬父母,关心兄弟,而且言传身教,提出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 孝”的“五常之教”。

拜谒山西运城舜帝陵庙

拜谒山西运城舜帝陵庙

      

 

 

 

 

 

 

 

       舜到历山去种地,本来为争夺土地经常斗殴的农民便互相谦让起来;舜到雷泽去捕鱼,本来为争夺房屋经常打架的渔民们便和睦起来;舜到河滨去烧制陶器,本来干活粗糙的陶工们制出了精美的陶器。在舜至孝至善的人格魅力感召下,他每到一个地方人们都紧紧跟随着他,一年后那里形成了村落,两年后就形成了一个集镇,三年后就形成了一个城市。
      自古以来,前人为争论舜帝的埋葬地点就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孟子的说法,一派是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打了不少笔墨官司,但更多的史实已经证明舜是生于永济的诸冯村,后来受尧禅让继了帝位,建都于蒲坂,他当年所耕的历山、所渔的雷泽、所陶的河滨以及与他有关的妫、汭二水等历史遗迹也都与舜帝陵庙相距不远,形成了一组完整而宏大的虞舜时期的名胜古迹群。“地与河中原比壤,虞陵谁道九嶷前”,相信会有一天史实将最终证明舜帝葬于鸣条的论断是正确的。

   数千年的岁月流光,不知道淹没了多少往事陈迹,而这帝陵上的千年古柏却依然肃深古茂,站在陵前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舜在30岁时就已经声名远扬了,当尧向四岳即四方部落首领征询继任人选时,四岳推荐了舜。尧经过对舜长时间的考察后便将帝位禅让给了舜,舜62岁登帝 位后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政治行动。他在广泛听取12州州长的意见基础上选贤任能。任用禹为司空,辅佐自己处理政务,并让他抓紧治理洪水,使百姓免除水患;任用皋陶来主管司法,治内降外,安定社会;任用夔主管器乐制作,统一音律和文艺创作;让后稷来主管农业,按照时令来指导百谷播种与收获;任用契来主管广教,在人民中间宣扬“五常之教”,规范人们的行为。

拜谒山西运城舜帝陵庙

拜谒山西运城舜帝陵庙

     当舜111岁的时候将帝位禅让给了大禹,他在位时间长达49年,在舜的统治时期形成了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政治、经济文化都迅速发展的时代。他一生推行的政治主张对中国社会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迈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创了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辉煌时期。

     明人相宗皋在《舜陵形胜》中称赞说“旷观庙之形胜,北枕孤峰,涑水之波涛绕于后;南对南山,嵯海之盐花献于前;左缠黄河玉带,妫蚋黧障之风犹存;左拱香山瑶台,历山耕稼之迹如故;非古帝先圣,谁敢轻葬其上哉。

拜谒山西运城舜帝陵庙

拜谒山西运城舜帝陵庙

  舜帝陵庙以其本身所蕴含的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与临汾的尧庙、夏县的禹王庙遥相呼应,形成了极富特色的黄河根祖文化,它不仅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也是河东大地黄金旅游链上的一个亮丽景点。

本文出处:闽南姚斌拜谒山西运城舜帝陵庙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209&fromuid=1
(出处: 中华姚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宗亲网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