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姚氏与景元皇帝碑记(姚网)

甘谷,古称冀,周庄王九年(公元前 688 年),建冀县,迄今有两千七百余年,为全国县治肇始之地,有“华夏第一县”之称(《史记·秦本纪》:“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汉晋时期,冀曾是汉阳郡治、凉州州治、天水郡治所在地,当时是陇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冀据渭水河谷,控制秦陇咽喉,为秦“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提供了有利条件。

朱圉山下,渭河之北,伏羲古风台之侧畔,吾等姚姓同宗族亲滋养于此,吾姚庄之姚姓,得姓于后秦景元皇帝姚弋仲,此乃不疑之实。肇起于狐磐谷地,拓疆成巍巍家邑。遥念舜帝至仁圣明之伟业,后辈以南安,圣明为郡望、堂号。

姚姓始祖为舜帝,夏禹时封舜帝少子于西戎,世代为羌人首领,汉时西羌支脉烧当氏部落,强冠羌中,势力渐强。

不断与汉朝争战,被东汉击败,6000余降众分徙于汉阳 ( 郡治冀,今甘肃甘谷县南 )、陇西、安定等郡。烧当羌填虞九世孙迁那时,率领其众内附东汉,得到了东汉的嘉奖,授封西羌校尉、归顺王,至此被汉朝安置于南安郡赤亭地。

迁那的玄孙柯迥,是三国曹魏的镇西将军、绥戎校尉、西羌都督。柯迥便是弋仲父,弋仲自喻是帝舜的后代,故而改姓姚,称姚弋仲 (280—352)。年少聪明而勇猛,英明果断,雄武刚毅,不治产业而以收容救济为务,故很受众人敬服。

嘉封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平襄公。有四十二子,随其南征北战于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一带,为建立后秦基业打下基础。

殁后,其灵柩为前秦苻生所得,以王礼葬于冀之狐槃(今甘谷县新兴镇姚谢家坪)。后来,子姚苌称帝,建都长安,追谥父为帝,庙号始祖,墓为高陵,“置园邑五百家护陵。”姚氏族人于此地为其守陵,聚族而居,历经 1600 余年,遂成今日之姚庄村。周边部分县区姚氏宗亲,有史载记源头来自甘谷姚庄村!处在渭河与咸河交汇的南安郡赤亭地;到顺河而下八十余公里的渭河与散度河交汇的姚弋仲墓,非常相似的地理环境,是巧合还有意为之?1989 年 4 月,甘谷县人民政府公布该古墓葬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在姚庄村北一长 60 米、宽 45 米的沟地里,四周为居民宅院所围,北距散渡河 200 米,南距甘大公路 100 米,墓冢遗址现存,从土地改革到包产到户的变迁,旧样不复存。村中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记得曾有一大一小的俩土堆,俗称大故堆,小故堆,这两个故堆相隔不远,绕其走一圈将近百十余步。故堆顶部有古柏数株,村中孩童常聚此地玩耍,春放纸鸢冬溜冰。

从姚家村顺渭河向东南走 100 公里即到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为后秦皇家所供养而开凿。其山五个大龛:为四个佛龛和一个菩萨龛,此五窟命名为“姚秦五龛”分别对应姚弋仲、姚苌、姚兴、姚襄、姚泓共五位统治者的依次排列顺序,在具体细节上,也与他们的特殊身份相符合。即为皇帝造佛窟,为准皇帝造菩萨窟,这是中国皇家石窟的初祖。也更加于“史”和“迹”的结合方面证明了后秦皇家于麦积山开窟造像的事实。

现立碑之地原是姚氏祠堂原址大门的位置,破四旧时祠堂拆除,改为姚家庄小学。两株枝繁叶茂的大槐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姚姓在甘谷姓氏排名中列第 26 位(1999 年数据),占全县人口的 0.65%,现有姚姓四千余人!在甘谷境内以姚姓命名的地名甚多:大像山镇姚家巷、新兴镇姚家庄、姚家坪、金山姚家咀、西坪乡姚家山、八里湾乡姚家湾、康家滩乡姚家沟、武家河乡姚家湾。

茫茫大地先祖厚德载物,悠悠千年吾辈自强不息。

遥想当年,世袭羌豪,少年英毅,以抚恤为业,深得民心,虽居西戎,然胸怀大志,行践大义,勤俭耿直,直言劝谏,刚正不阿,豪强猛劲,骁勇善战,彪悍绝伦,南征北战,雄武冠世,建基立业,成就一番天地。追忆以往,先辈谨守祖训,报效国家,披荆斩棘,引流拓田,播种农桑,沃土勤耕,拓基建邑,耕读立身,恒志立业,政工兵商,因循韬略,义勇忠厚,和睦相处。虽经癸亥(公元 1866 年)之变及民国廿二(公元 1933 年)洪灾,然千难不避艰难,万险不坠鸿志,终究血脉相传,百业兴旺,千年基业得承,人文精神弥彰。

今建碑亭朱柱碧瓦,恒刻石立碑,以昭示后人,缅怀祖德,敬先绍后,奉先思孝,承前启后,弘扬文明,承传精神,展富德业,彪炳文字,凝心聚力,姚氏家族,绵延千年,历经磨难,人文弥彰。

存一脉精血,续氏族脉络,演百代基业,励后生功成。吾等姚姓族人当谨守祖风家训,光耀门庭!

敦厚清俭立身,忠义仁勇筑基。

耕读廉孝传家,济世安邦竖脊。

扶亲以仁,待人以礼。是事以忠,待物以信。

孝养善育,长幼有序。祯祥族业,和睦邻里。

修己奉公,廉洁自律。学技操艺,图强励志。

精耕细作,足食丰衣。勤俭持家,顺时经济。

博学重德,精研艺理。家国秉持,果敢刚毅。

经文纬武,俱进与时。智勇义和,明鉴谦益。

良善忠厚,行知合一。正直公道,纯朴诚实。

仁爱旷达,和雅安第。不尚虚浮,修心禅思。

道法自然,各安生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现存碑亭,朱柱碧瓦,是一座平面方形的亭廊式建筑,是为纪念姚氏先祖姚弋仲所建。碑额为汉白玉石雕双龙戏珠图案;碑身为青色石板,隶书阴刻:“景元皇帝姚弋仲碑”八个大字,背面阴刻姚弋仲生平伟业;下部有龟趺底座。整体纪念碑高3.9米,碑额和碑身高3.4米,肩宽1.3米,中宽1.1米,厚度0.21米,龟趺底座0.5米!前后长2.1米,宽度1.3米,整个石碑典雅大气,庄严肃穆,令人崇敬。

供稿人:姚天林

图片

碑译文如下:

姚弋仲传略

始祖讳弋仲,西晋咸宁三年(二七九年)生,东晋永和八年(三五二年)卒南安赤亭(今陇西界)人。先祖为有虞氏之后,禹封舜(姚重华)幼子为西戎世袭羌酋,东汉中叶,虞九世孙迁那率众内附,汉封为冠军将军,西羌校尉、归顺王,安置于南安赤亭。迁那玄孙柯迥,西晋封为镇西将军、西羌都督、绥戌校尉。柯迥弋仲之父。弋仲秉性豪放,仗义疏财,敦厚刚直;崇尚华夏文化,

少年英俊、不经营产业,唯以抚恤为业,深受羌民拥护。西晋永嘉六年,弋仲率本部及戎夏数万人,东徒榆眉(今陕西千阳东),自称护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东晋太宁元年至永和六年,先后投靠前赵、后赵,石勒卒,弋仲率部迁于清河之滠头(今河北界)。东晋永和七年,迁使降晋,拜为六夷大都督督江淮诸军事、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大单于,高陵郡公,次年三月三日卒。

子襄入关所载之灵柩,为前秦符生劫夺,生以王礼安葬于冀城狐槃(今姚庄北)。弋仲有四十二子,皆尔恭尔友,雄才大略。东晋太元十一年,第二十四子苌立帝长安后,追谥其父弋仲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墓为高陵,置园邑姚氏五百家。

一九八四年四月甘谷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宁幸福之际,刻石立表,一则了却几代人的夙愿,二则激励所有生活在这块沃土上的各氏族子孙,敬老爱幼,和睦相处,家庭幸福,人人安康,奋发图强,描绘更新更美的图画,回报社会。

姚英撰文并敬书

公元贰零零玖年肆月上弦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