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秋暖阳一抹金黄,但近几天温度下降一抹秋凉……天濛濛坐在家中静静的阅读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仿佛故事历历在目。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今漳州)人,毕业于莱比锡大学,一代国学大师,他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20世纪30年代末旅居巴黎时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全书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

情节主要在姚、曾、牛三大家族展开,三个家族,都是京城有头有脸的名门望族,富可敌国,富贵无比。

熟悉剧情的读者都知道,姚家作为富商之家,有着数不清的产业和财富——从杭州、苏州、扬州到北平,都有姚家的药铺、茶行、当铺等,从姚木兰风光出嫁时的排场可见不凡。

在这三个家族中,姚家尤为重要。姚家世代经商,经营的药铺、茶行、当铺遍布中国,名下房产和田产不计其数。当家主人姚思安,既有担当又开明,是个不错的一家之主。

在三个家族中,家庭氛围最好的是姚家,生在这个家的孩子,幸福、快乐、自由自在的成长。姚家的每个人都活得坦荡和仁义,知恩图报,也惜才。

《京华烟云》比起姚家,牛家输在哪?就是那一个善字。

姚家不如牛家显赫,却人人心善,上进努力。姚思安研究甲骨文,喜欢道学,崇尚的是不争不抢,顺应自然。

他不拜金,不为权势低头,只求岁月静好。他可以为了一箱子甲骨文,而卖掉自己的祖宅。

他有自己的气节和坚持,对他来说,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唯有内心的满足和安宁才是最重要的。

姚思安的境界,是出世,也是入世。有这样的父亲,姚家每个人都得以收益。

姚家太太温柔贤良,姚家两个女儿更是出众。尤其是姚木兰,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堪比男儿,才学和智慧都过人。

  姚家对孔立夫付诸最大的善意。孔立夫有才华,但穷困潦倒,姚家主动收留了他,给他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成就了他一番事业。

姚思安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深信“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对奇珍异宝、金银钱财也看得非常淡然。开始,姚家要去往南方举家避难,仅仅留一个看门的老仆人罗大,而数不清的珍宝无法带走,姚思安安排罗大把阁子、架子上的东西照旧摆着,并且说:“若有盗贼强人进来抢,不要抵抗,任凭他们拿。不要为不值什么钱的东西去拼老命,不值得。”

多少人,抱着金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像姚思安这样把仆人的生命看得比珠宝重要的东家,又有几个呢?

当然,对于一些重要的珍宝、玉器,姚思安和罗大一起埋在了后花园里。在木兰问起宝物的下落并担心被人找到、挖走时,姚思安是这样说的“听着,孩子。要知道,物各有主。在过去三千年里,那些周朝的铜器有过几百个主人了呢。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永远占有一件物品。拿现在说,我是主人。一百年之后,又轮到谁是主人呢?”这样的豁达,又有几人能做到呢?这样的豁达,无疑会教育木兰不要执着于财富与外物。

有父如此,就不难理解经历丧女之痛、南迁杭州的木兰为何会成为一个“乡里村妇”——放弃富家豪宅,过一种乡间淳朴生活,自己做饭缝衣,邻居们都不知道这个衣着朴素的女人,当年在北平过的是多么奢华的日子。

而素云同样富养长大,但却过分追求权势、名利而走向堕落。有些人只能吃得人生的甜,吃不得人生的苦,一如虽然也是富养长大,但为了追求权势、财富最终堕落为舞女的牛素云。富养之“富”,绝不仅在于物质上的富足,更在于内心的富足。而木兰这样的女子,吃得甜,也吃得了苦,即使物质匮乏,内心也始终充盈。

  读完了“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所著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根据小说改编有同名电视剧),发现并没有电视剧里太狗血的剧情,尊重原著才是艺术的水准。

         姚兰2021写于晚秋

发布于 11-05

长按图片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姚网微信号
长按图片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姚网微信号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