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5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姚氏祠堂》中收录的江苏省6座姚氏宗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20 21:11: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旅加摄影师姚廷明,用了四年(2013~2017)时间纵横国内八万里,走了21个省市自治区,拍摄了200多座姚氏祠堂,搜集了200多个祠堂简介,完成了大型民族画册《中国姚氏祠堂》的编创,并于2017年5月1日面向姚氏家族限量发行。

- F# c. D" q* G0 C% z1 _/ N. ?0 ]7 G
为了让全球宗亲更清晰、更直观了解我姚族精美绝伦的祠堂文化,特制定本专辑,请大家将心目中最美姚氏祠堂告诉我们(附每个祠堂的详细介绍),截止时间8月31。

* L' f. X+ Y& F* q
1、江苏常州姚氏宗祠
/ u! |# _1 u4 F$ s* _: n0 ?

6 m' s( I5 ^- l/ l

+ c5 L# K2 I  ?# R; F' e6 \: s+ e5 L2 h/ f* V; N
  A: H6 t# T) J# g! Q
5 R: T/ n' \' C1 L
江苏省常州地区姚氏,有一万六千 余人,大都奉隋朝蜀之普州(今安岳县 地区)刺史景彻(铁山公,原是长安人) 为始祖。裔孙希得(橘洲公)于南宋末 年从四川三台县迁来,后世在宜兴、武 进、无锡、江阴等地, 继继绳绳,繁 衍发展,迄今已逾三十世了。

$ j$ P9 q1 H* }9 o5 ^/ s7 M
6 k" n: h2 y3 b% `1 J8 }+ X

( C8 D7 j" C$ q; [. d. m
始迁祖橘洲公先后在四川、建康、 江西多地任行政长官,平定内乱,加强 边防,功勋卓著。累官至兵部尚书兼侍 读学士、参知政事 ( 副宰相 ),他立朝 侃侃,整肃朝纲,为延续南宋国祚做出 了贡献。特别是其子姚訔带领常州军民 坚守危城 6 个月的英雄壮举,在中国历 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宋德 祐元年 (1275 年 ),元军南侵,常州陷落。 身任福建泉州司理的姚訔因母丧丁忧在 家,墨衰而起,到四乡发动,起义兵 2 万克复郡城,被朝廷授为知州。元统帅 伯颜亲率大军 20 万回师攻城。姚訔率 常州军民力战固守,出奇兵屡挫敌锋, 元军久攻不克,惊呼“纸城铁人”。遂 调集当时元军中几乎所有能征惯战名将 参战,杀民煎膏取油作炮轰城,焚烧栅 寨和建筑。在外援救兵失败、城内粮尽 箭绝情况下,十一月十八日城被攻破, 军民僧道人人拿起武器进行巷战,竟无 一人投降。姚訔战至力竭,从容跳入火 中自焚殉国。元兵破城后,大肆屠城, 连妇幼老弱也未能幸免,相传只有 7 人 藏身桥下躲过劫难。常州保卫战酷烈程 度不亚于唐朝张巡守睢阳,《宋史》评 价:功虽不成,千古有生气矣!。明朝 天顺年间追谥姚訔为忠毅公,依岳飞例, 在常州城内双桂坊建忠义祠、浩然亭, 为姚訔等 14 位英烈,塑神像配祭祀以 慰忠魂。1984 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在 人民公园重建浩然亭,以纪念姚訔领导 的常州军民英勇的抗元斗争。

* {2 j- e5 E+ m0 q- m& K" f

- p) }2 M6 Q  S! J9 ]
因蒙元统治者对南人的压迫,橘洲公后裔散居于常州府各地,如郡城的婆 罗巷,青山里,武进的郑陆、横林、洛阳、 遥观、湖塘、卜弋、奔牛,宜兴的吴渎、 张渚,无锡的胡埭、新塘,江阴的四河闸、蓉湖等地。故数百年来,常州姚氏难以 统谱,祠堂亦各支自建,约数十座之多, 堂号有明恕堂、让德堂、舜耕堂、敦睦 堂、谐孝堂、孝思堂等。解放后,由于 受左的文化政策影响,几乎全部改作他 用,或为公共场所,或做生产队仓库, 或推倒改建民宅,也有的毁于一炬。改 革开放以来,江南传统民裕文化恢复很 快,续修宗谱和翻建祠堂活动兴盛,常 武地区已成功续修《姚氏宗谱》10 多部, 在原址新建姚氏宗祠 3 座,旧祠 1 座。 现新祠已成为祭祀姚氏祖先,发扬传统 文化,对民众进行文明道德教育的理想 场所。

/ }# V, e& u- N2 e- f9 \: Z( p. N( D  e2 z# H8 _6 _5 J

) T0 e1 H' O' O7 f- c  ^# A9 b0 B5 j! x  A4 {; f. e3 |* h8 {

/ H& R" X* `- o# {0 w3 v, i
供稿人:姚文哲

6 S* p* n8 w  y1 c
2、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双蓉村崔桥姚氏宗祠
" N  D+ P- E: K0 K$ ^

- [) b; k7 y& c: c
2 Q4 Z' ^$ R7 \' V
, u) u- f. P$ _
8 C) H/ F5 x, S, q
崔桥姚氏宗祠,号舜耕堂,位于常 州市武进区横林镇双蓉村委姚家村。占 地面积 1883 平方米,四周绿荫环绕, 球境十分优美。该祠初创于清道光元年 (1821),咸丰年间遭兵燹被毁,同治 六年(1867)再建。建国后成为生产队 公用场所,2008 年,忠兴带领族人拆 旧重建。新祠堂二进十楹,副房三楹, 为硬山式砖混结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 前进正中为门厅,门楼匾额前书“姚氏 宗祠”,后作“世德作求”,门厅左设 活动室,右是办公室。出门厅为 360 平 方米宽大天井,后进东辟一楹为储藏室, 西为享堂,墙上悬挂橘洲公忠毅公等六 幅先祖画像,神龛里供奉列祖列宗牌位, 前有玻璃幕墙隔护,堂内供桌香案一应俱全。

* t* P9 `% O, i% `5 J' j  N* g
3 P& W! S' E- H) B
" q% U) L) z; {7 S$ E& Y
崔桥这支姚氏系橘洲公七世孙姚禄 公,于明洪武年间迁来定居,已有 600 多年历史,繁衍发展中有子孙迁移他 地,今江阴、张家港等地有其分支,宗 亲 800 余人。

, i- j. Q" Z! x3 h9 h8 a* ?
7 D" |# M8 r# c
- v+ q; h7 c+ k. L- h- q9 P$ z; E
- q0 y# L2 S6 e( I( D

+ n0 f+ L1 w& E( O& `
供稿人:姚文哲
" M8 _7 V$ n$ m, x1 u& j
4 ~. M6 _- U4 \/ l/ P7 y
/ h5 Q4 P+ a% r' F

1 ]$ ]6 @+ T" y" e7 @

3 s3 {: \& D2 n) |
3、江苏常州武进区横林镇余巷存五牧余巷姚氏宗祠

( z1 U* z4 Q3 A4 G  z

9 j1 G, n2 E( }7 w; f7 [# f; s) ~$ @* |

% r1 L9 M" J* D2 [5 y/ H+ Q* f: H8 F
! m9 }; x- F3 ^0 z2 j, l
余巷姚氏宗祠又名姚忠毅公祠,号 明恕堂,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余巷 村委姚家头村。该祠始建于清嘉庆六年 (1801),建国后先沦为生产队仓库, 后因年久失修倒塌成墟。2012年永芳、 国祺、明祖等宗亲在旧址上翻建新祠, 占地面积 500 平方米,二进六楹一侧厢, 二楹副房。纯砖木结构,江南古典风格, 黛瓦粉墙,飞檐重脊,庄严肃穆。大门抱鼓石两尊,厚木钢环实拼大门。四廊 环通,墙面勒石纪事。穿过天进,进入 享厅,宋理宗赵均钦赐匾额“明恕堂”(复 制品)三字高悬正中,左尚武,右崇文, 三间神龛静谧肃穆。
0 O" C1 ]+ z$ u! N0 O
% _' R+ t: C- ~3 b' H
2 @& O$ [& N# s1 ~* m
正中上首供奉姚氏 始祖舜帝重华神位,左供始迁祖橘洲公 神位,右供忠毅公等 14 位英烈神位, 余巷支姚氏列祖列宗牌位安放在中间和 崇文两龛。八盏木架玻璃宫灯高悬厅堂, 显得气派而壮观。西墙条屏为 3 位姚氏 先贤画像,东墙则是姚訔的 4 首殉难诗,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忠毅公视死如归, 以身殉国的耿耿忠心、浩然正气。
9 p: E) k7 r- c% v; u

5 Q$ P. M* I8 T. A

) O) Y9 Z$ J/ Z$ `1 Q
余巷这支姚氏,是橘洲公弟希文公后裔 ,在常州保卫战中,希文公也同 时牺牲,他的裔孙国器公于明洪武年间 占藉于此。迄今已历二十六世,镇江、 江阴、常熟有其分支,宗亲 1200 余人。

" F: K& Q5 ~! r7 |  l/ E- \% J7 {

' \. H% C" H3 E; x
' x: k: f& N7 E0 {% I  U
供稿人:姚文哲
2 E2 F- A( S# |' ]( n' i
4、江苏省天宁区郑陆镇梧岗姚氏宗祠

! R# g0 l% |, _# ], d3 c
* l* z) E8 Q( Y
* d0 O6 o/ u' z( P; v
7 V6 x" R6 w1 s3 \1 B. V

3 F1 L! G' P) G* ]' I
0 ^3 ^- v) e5 v6 K7 j4 V- d+ L
梧岗姚氏宗祠,号孝思堂,位于常 州市天宁区郑陆镇梧岗村。旧祠建于清 乾隆四十六年,历经风雨沧桑,祠屋倒 塌,仅存残碑一方。2012 年离旧祠地 基不远处重建,占地面积 15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 580 平方米。新祠一进五楹两 侧厢,用料考究,装饰华丽,古色古香。 祠前广场开阔,有石狮一对守护,抱鼓 石两尊,紫铜大门,楠木厅门,曲椽网砖, 琉璃筒瓦,四周围廊相通,18 盏宫灯 高悬,精美木雕镶柱,享堂宽敞,美轮 美奂。神龛上首供奉橘洲公忠毅公及梧 岗始迁祖神位,下面为列祖列宗牌位。

# o! |( c, }$ Z7 Y. B5 \

. R% z8 p. B" L6 q4 w- d/ S9 L2 g

" T# g" K% U! r! J: N
梧岗姚氏系橘洲公十世孙学周公, 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从宜兴迁来, 至今历二十世了,现有宗亲 1300 余人, 上海、昆山等江南城市均有其分支。

: ?1 H% F: }0 T" k* [4 x/ M$ R
供稿人:姚文哲
! D+ C4 i8 V7 V$ R5 S0 l" s% Z
  k- {0 y+ i) k$ a
5、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姚家塘遥观巷姚氏宗祠
4 J- }: P& T; I1 j( x
9 w  K: k9 I' j( _7 s, {# j
  }( b1 h) y) d9 C

6 M4 \% o# e0 m) n8 \& Z9 P
8 a$ m7 S3 w7 p! s
遥观姚氏宗祠,号谐孝堂,位于常 州市武进区遥观镇姚家塘。该祠最早建 于清嘉庆八年(1803),咸丰年间毁于 兵燹,同治九年(1870)重建,占地 300 余平方米,二进八楹,历经 140 余 年,迄今虽已破旧但规模仍在,只是享 堂内祖宗牌位建国后就不复存在了。

) i: F3 o  b) o6 O, F. o( k

' w8 n' r8 @4 Z/ ]4 \
8 ~5 u, f3 c  c4 M2 x3 ]
这支姚氏系橘洲公七世孙之麟公于 明永乐年间从郡城迁来,后裔分居于附 近 6 个村落,上海有其分支,宗亲 600 余人。
, _% T' ^( y9 t% F1 j! Q4 w

, I% x4 G3 W+ o( L& }8 O4 O- R. y) A( P3 a: ~
【注】《词典》云:“楹”古代计 算房屋单位,一说一列为一楹;一说一 间为一楹。我这里按当地谱牒用词取第 二种解释 。

/ O0 Q3 k2 |. R: R6 e- w" g

! s. g7 ]& f4 O0 k3 y5 K. K& p: i  c: ?3 i2 e1 |* X% F8 A) O

4 i! x2 c8 I7 E
; b8 |# g! w0 x  g7 h3 P& n- v4 b
供稿人:姚文哲

  a; N+ ]5 k1 p% |2 q
6、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金匮光裕堂姚氏宗祠

7 \4 W8 {  ?3 a
6 ~( l8 i! i6 e

: D1 K' I: K: j. U
5 i( Z+ P9 S0 E7 _9 N! U* I( i5 f/ `7 H, \! ]
江苏无锡金匮姚氏宗祠,堂号“光 裕堂”,坐落在现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 陈墅村,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宗族建筑。 由安徽休宁始祖寿公二十二代裔孙迁锡 儒商仲云公四传裔孙赞元公捐逾万巨资 率子侄等创建于清嘉庆十年(1786)乙 丑,距今已有二百三十多年。是祠规制 恢宏,气势磅礴。进门三晋石级,既蕴 意宗法“三纲”,又隐喻“连晋三级”。 采用清一色二米左右长,四十五厘米宽, 三十厘米厚的金山石铺叠而成。门开五 间,蕴意“五伦之常”( 忠孝礼义信)。 宽为二十米。中为天井,设地坛一方。 专供祭祀礼拜所用。后为主屋享堂。廊 柱盈抱,鼓石作礅。画栋膏梁,中按左 昭右穆次序供设先祖灵位。两侧迥楼庑 廊,挂设祠规训诫题传表画。气象森严 肃穆。后为祠内园地。总长足有四十五 余米纵深。青砖黛瓦,飞檐挑梁。高达 五米的马头风火山墙,墙体以生矾糯米 浆灌注嵌缝,附铁制墙钩搭攀加固。坚牢无比。精制水磨方砖铺地,莹润鉴影。 其气势规模,即在祠堂林立的苏南地区 也是屈指可数。

# {# W0 v- L8 W: Q1 g# q
咸丰、同治年间曾遭兵燹。部分有 所毁损。仲云八传裔孙筱湘公等于光绪 二十四年戊戌(1898)又捐资进行整修, 对整座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雕刻,髹 漆。经过此番整修,祠堂规制更加宏丽 整肃。
: N/ B$ ]  ]( G) W! P: A. e
8 P/ B7 I+ v, e1 w6 W% S
由于历史的原因,金匮姚氏宗祠这 座既有皖南徽派建筑的高墙深宅,古朴 厚重特征;也有江南香山派的婉约低迥, 简约明秀特点;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清 代乾嘉建筑,除姚氏宗谱尚有幸存外, 其余宗规祠训,诗画刻印均荡然无存。 祠堂也因长期失却修缮保护,致使原有 的徽雕苏饰风格遭到严重损伤,外廓面 貌全非。

1 \2 v/ H" M5 B: m

  d# V' n; x& c3 o2 d3 S2 w% }
值得庆幸的宗祠内部结构风貌依 然。为研究无锡地区明清社会风俗乃至 近代工商业经济活动提供了实物鉴证。

2 Y7 M. x9 v: o& t& `
2 Y8 f& Y- k! p" ~
' ^2 b+ q7 f8 W

" H8 K7 ]2 P# b1 w# c! s3 o& e4 b+ T* L* V3 g7 O( M
! M) I3 C7 z) f7 k! t0 ^  q! I
7 A0 H2 y. L1 S$ M% ^+ E8 D( M+ d
# G% u9 @( U! v

2 q; _' \) `6 y4 T& `2 ?
7 J5 `  O% M, {' K  ~
目前该支姚氏人口有 2000 余人, 主要居住在陈墅、黄土塘一带,其余散 居于全国各地,也有不少播迁到海外。 始迁黄土塘廷采公十二世裔孙,我国著 名“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留英冶金 博士姚桐宾先生即出于本族。

8 L6 @. }+ c1 s% V
* W9 q7 O& N* G
, f! [  y4 k' E
; z' |' a" {: m% H+ k8 Y1 O
' `- O* A6 k  [: N
* f$ m0 T" [1 V6 c* N
$ A: p0 z8 D3 X+ l2 h: X

) T- M7 c" e8 h9 |4 P3 j) {; l& C) R  C2 _3 O: a
撰稿人:姚正如
. d- D- D- E" T9 @9 h9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7 17: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