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16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也要寻安徽贵池姚在南昌的根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25 16:13: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6-8-25 16:18 编辑 1 g7 F) h1 ?5 F% h' Z/ r
0 [: w& t! n3 x( J4 H
早先就有夙愿,希望在南昌找到我安徽贵池在彼的根源,曾与绍弦简单讨论了一下,因未正式提供材料,也未认真寻觅,自是无有结果,此次南昌之行,又与卿芳老匆忙间问起过新建这地名,归来此愿又萌,故发帖求助南昌宗亲。
先介绍一个人,贵池姚永昌,笔名啸月。曾是贵池(即今安徽池州市)小有名气的文化人;五十年代大学生,学史地专业的。一九九二年贵池姚氏宗谱继民国十五(公元一九二六)年六修之后第七次续修。姚永昌为修谱组中重要骨干,也是执笔人。下面几段是从他撰写的《安徽贵池姚氏源流述》中摘录的,我要寻安徽贵池姚在南昌的根即是由此为依据与线索的。务请卿芳老和绍弦、来水宗亲留意、指导、帮助。
1、“由豫章入浙而赣而皖,其首由赣来皖者廿二世裔源清公也。公于唐中叶由江西新建迁来皖南绩溪,而其后先后三支迁来秋浦即今贵池。
唐末期,源清八世孙祥七公由新建迁居秋浦,开元而创姚村,宋末源清十五世孙六十二由赣入住秋浦北冲,以?庄村,其族弟六九、国寿则由赣迁建德杨河口;待其子濬六、贤三复由建德迁秋浦霞湖即今之姚街也。
——以上涉及人名有:由赣来皖的始迁祖源清公,源清公的八世孙祥七,十五世孙六十二;六九,国寿,濬(xùn)六、贤三。地名有:秋浦(后来之贵池,今之池州),秋浦之北冲,秋浦之庄村,建德杨河口(浙江建德?)
2、“(姚)崇公之叔即衮公廿二世孙源清公,即为由新建来皖之第一人。谱载源清唐时因宦至新安路,经绩溪见其山水清秀,携家居之,分处不一;(于绩溪新居)创一僧院,额目‘新建’,以志祖籍之所自来明白确凿。所谓‘分处不一’系指其后子孙繁衍,由战、商等因散处绩溪、南陵、歙县等地,其先后来秋浦三支亦其一也。是故秋浦姚氏宗谱中云其发脉于妫汭暨吴兴而历新建派绩溪而分秋浦。其言综而明。”
——以上主叙源清公,来皖时间:唐代;在绩溪建有僧院,且门楼匾额书“新建”。“以志祖籍之所自来明白确凿”的意思是,(创建僧院起名为“新建”是)用来清楚明白地记住祖籍是从哪里来的。源清公的后世子孙分支“分处不一”大致有绩溪、南陵、歙县、贵池等地。综述姚氏来安徽贵池之分流为:妫汭——吴兴——新建——绩溪——贵池
3、“时至北宋震一公十一世孙姚安一任枢密使,安一生三子四二、四三、四五,逢南渡乱世,贵家大族转提不获安居,乃分离以避乱或隐于山林,或混于市井,幼子四五因兵乱由绩溪奔回豫章。南宋初四五子六十二复由豫章迁来池州路秋浦北冲,是为来贵之第二支,曰太和(。)其子原茂、原正创基塘田,孙文卿复迁庄村,故又名‘庄村姚’,由赣来贵虽系卅六世孙六十二,而以其子原茂公原正为太和一世。”
——此段涉及北宋震一公,其十一世孙官任枢密使的姚安一,姚安一之三子:四二、四三、四五。四五因兵乱(应是在“南渡”即北宋末时)由绩溪奔回豫章。至南宋初四五子名六十二又从豫章迁来贵池。这些在南昌谱上可否查到源头?
4、“与六十二由赣迁秋浦冲之同时,其伯四三子六九与国寿也由黄墩迁居建德杨河口,六九子贤三与国寿子濬六因胡元兵拢,复偕子侄由杨河口迁来秋浦石城霞湖。谱志亦以第卅七世濬六、贤三为霞湖一世,至此来贵之姚村、庄村、霞湖世称‘三姚’。”
——这段寓信息有地名“黄墩”。关于“胡元兵拢”:“胡元”查百度为:“元朝的贬称。 明张煌言《祭海神文》:‘自高皇帝驱逐胡元,奠寧方夏。’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直至明祖用江淮之众,放逐胡元於漠北,光復旧物,混一海内。’《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昔胡元入寇, 赵氏犹有瀛国之封,宗室完具,不失其所。胡元虽虐,未有文字之狱。’”,则“胡元兵拢”的意思应为元朝的大军聚集(侵犯)。即濬六与其子侄由杨河口迁来贵池石城霞湖是在元代年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9-11-9 16:3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9-11-9 17:03 编辑
+ D( d9 L; N0 T$ y$ R9 o; t( S/ d. N* s
) M1 O- r$ F( n: ]: e
“(姚)崇公之叔即衮公廿二世孙源清公,即为由新建来皖之第一人。谱载源清唐时因宦至新安路,经绩溪见其山水清秀,携家居之,分处不一;(于绩溪新居)创一僧院,额目‘新建’,以志祖籍之所自来明白确凿。所谓‘分处不一’系指其后子孙繁衍,由战、商等因散处绩溪、南陵、歙县等地,其先后来秋浦三支亦其一也。是故秋浦姚氏宗谱中云其发脉于妫汭暨吴兴而历新建派绩溪而分秋浦。其言综而明。”——“(姚)崇公之叔即衮公廿二世孙源清公,即为由新建来皖之第一人。源清公拉上姚崇公,于是汉龙骧将军姚衮也便拉上姚崇公,吴兴武康姚貌似水到渠成。* \' W6 l( H* _8 L. M$ \

# `  w0 l, C* o3 c3 j/ o4 D  L6 D! D
1 D; o! B. @* i$ T
“总”世序0 l7 [( J( l/ r) q0 x# X9 U- a
      汉孝武时龙骧将军姚衮为一世。      由新建来皖之第一人源清公是汉龙骧将军姚衮后廿二世。
. M' Y6 {/ Y' j/ |
5 q0 Y. Y4 C% }8 b

0 P. A* b: g+ V! n源清八世孙祥七公【廿九世?】由新建迁居秋浦,开元而创姚村。卅六世姚六十二,而以其子姚原茂和姚原正(卅七世)为太和(庄村)一世。: j9 O6 Q$ ~  B1 G
      来贵池的霞湖【虾湖?】的濬六、贤三是第卅七世,为霞湖(今姚街)一世。
- x9 T+ [; u1 W* G) ~/ _) O; V     以上,由江西来贵池之姚村、庄村、霞湖姚氏,世称“三姚”。6 j$ c$ `" k1 H6 r  y
     由“三姚”又发展为十三姚?
# u0 M& R* T  G! v4 |2 K

- g7 A3 w% [- ?7 n# k; o1 y

' v3 A  i2 T, H: F; Y
# H$ s8 f+ v/ V

* [9 o+ p/ R4 O) h* k4 l/ z7 k/ ^8 |  r% R3 U% ]  a

- V9 n& D5 G; G- |3 |+ R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15:0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6-8-26 15:26 编辑
6 e7 t2 P# H/ Z  B6 V% ~1 N: ]# k' W' C( n
谢卿芳老关怀!谢公凤宗亲和来水宗亲指导帮助!0 ~  d2 H$ v/ h& c& u5 x
再想仰询公凤宗亲和来水宗亲:1、推断我安徽贵池姚所寻根源最大可能即是新建县的昌邑姚,其根据主要是自唐代就来到南昌这一原因吗?还有其他佐证没有?2、来水宗亲说昌邑姚因兵燹(加上公凤宗亲说的血吸虫流行等因),大都消亡或外徙,现在唯剩柘湖一族,而公凤宗亲又说柘湖一支其实是彦国公长子子明的后裔,那他们究竟是和昌邑姚血缘近还是与你们的莲塘、斗门、姚湾等同属呢?他们有老谱吗?他们和你们同谱吗?3、你们和柘湖姚联系很少吗?柘湖族有宗亲上姚网吗?请二位不吝赐教!
4 O4 k9 E  N2 d: a4 d0 ]) ^又想起一事,我最早看到我安徽贵池六修(修于民国时期)宗谱时,曾有很深印象,说我贵池姚最早在浙江余姚迁出,发此帖时也留意到第1条首句“由豫章入浙而赣而皖”句,即是说,最早我这支从江西迁徙于浙江余姚,又从浙江余姚回迁江西南昌新建,不知昌邑或柘湖姚的老谱上有无此经历的记载,有的话,倒不失为一条重要佐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9-11-9 09:38:45 | 只看该作者
贵池姚永昌,笔名啸月。曾是贵池(即今安徽池州市)小有名气的文化人;五十年代大学生,学史地专业的。一九九二年贵池姚氏宗谱继民国十五(公元一九二六)年六修之后第七次续修。姚永昌为修谱组中重要骨干,也是执笔人。下面几段是从他撰写的《安徽贵池姚氏源流述》中摘录的,我要寻安徽贵池姚在南昌的根即是由此为依据与线索的。% @  e. G# H! E% ^7 l# a* k- _* c

/ c6 ^$ J6 s$ d: M- A( z6 |/ r0 X& _: ~0 c+ Q3 H8 I

+ n' }3 n6 N! R( v6 w$ q贵池姚永昌,笔名啸月。曾是贵池(即今安徽池州市)小有名气的文化人。他一九九二年续修贵池姚氏宗谱(七修谱),署名啸名,笔名。未见过的一个怪事。
; ?* b: Y) [: d( A) U; ?
. t* m, a1 ~9 ]1 S
9 q# y4 Z+ }. ]% c3 P: T" u
$ ]) K5 X* _8 |! i  \" L4 J7 `
8 H9 V1 l) W) q" W+ Q

签到天数: 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推荐
发表于 2016-8-27 00:45:42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6-8-26 15:35; J: u: y  R7 X- K7 S8 ^
从灵源老谱看,彦国公第三世来到了新建昌邑,时间应该在唐朝初。昌邑是赣江通往鄱阳湖的出口处,最近 ...
1 K5 h7 x/ Q3 `! ^
     只能说 目前子明的后裔参与南昌16届修谱的只有100多人,其实现在已经确认的可不止,光湖北黄梅姚湖也有1000多人,他们自己修谱已经接了子明后裔,彦国公25世仕辅之子志上公了,我每次去姚湖那里大多数人会叫我小公公。可以说子明后裔来新建县那么早,不可能只有这么少的人,大多数的已经外迁了。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6-8-26 15:35:14 | 只看该作者
姚维侃 发表于 2016-8-26 15:16+ q) f' p4 W0 I  g# Z
终于在南昌亲见了郑保宗亲,幸甚幸甚!印象中郑保宗亲是个乐天派,且机敏健谈,极富亲和力。谢谢跟帖鼓励!

' L# c  b: g* k7 O# k' D    从灵源老谱看,彦国公第三世来到了新建昌邑,时间应该在唐朝初。昌邑是赣江通往鄱阳湖的出口处,最近出土的海昏侯墓正是在昌邑。昌邑一直归新建县管辖。8 r( a3 B! Z: M! `/ A2 T; ]6 [9 w
    我们现在所说的南昌姚氏,主要是彦国公儿子老二子胜的后裔;彦国公儿子老大叫子明,其后裔目前发现仅仅百余人,居住地离昌邑不远,叫拓湖族。
0 F8 z- X* x; E# `. k# J

SAM_9320.JPG (215.28 KB, 下载次数: 464)

SAM_9320.JPG

签到天数: 4311 天

连续签到: 280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6-8-25 19:31:54 | 只看该作者
祝愿维侃宗亲寻根一路顺利,心想事成!
% A6 Q( y  E. u( T2 v7 S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3#
发表于 2016-8-25 20:15:59 | 只看该作者
       维侃宗亲你的贴子我已覆制.贴中的新建与南昌只隔赣江,特别是南昌姚湾团就居在赣江边与新建厚田隔江相望.我们会努力去实地查询.

签到天数: 368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6-8-25 22:50:03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6-8-25 19:31* ^; G! I4 z( a; w' j0 H9 ~0 [$ j3 ~! i
祝愿维侃宗亲寻根一路顺利,心想事成!

; T( x9 G( y7 @
祝愿维侃宗亲寻根一路顺利,心想事成!2

& n* C9 S$ j; O

签到天数: 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5#
发表于 2016-8-26 09:01:01 | 只看该作者
       南昌柘湖姚是目前来南昌最早的,应该有1300年,又属于南昌新建县,而且后裔迁徙众多,目前在南昌的族裔算比较少的,估计你们属于他们一支的可能性较大,主要是柘湖族在唐代时期的记载比较乱,可能比较难核对

签到天数: 69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6#
发表于 2016-8-26 09:0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昌姚来水 于 2016-8-26 09:13 编辑
. [) [4 @2 f0 C* u! i1 V/ a! F8 Y" m$ V1 l9 r) o$ K; \
   根据维侃宗亲提供的“公于唐中叶由江西新建迁来皖南绩溪,而其后先后三支迁来秋浦即今贵池。”就时间上推算可能和新建昌邑姚有关,据说新建昌邑曾有很大的姚氏村落,姚氏族人每天可以吃一担盐(120斤),后因参与陈友谅和朱元璋的鄱阳湖大战,姚家人支持陈友谅而被灭族,到现在只剩下柘湖一族了。

签到天数: 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7#
发表于 2016-8-26 09:2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公凤 于 2016-8-26 09:23 编辑
8 D" f: O- Y4 Y' k+ L
5 y7 F4 z# ^" V8 m  F' R       柘湖族是彦国公长子子明的后裔,目前他们的3--23世是没有表述的,现在只收录是彦国公23世孙仲适公从新建县昌邑迁居柘湖,据传早前昌邑有很多姚姓,每天光盐就几担,可能因为昌邑在鄱阳湖的水淹区及血吸虫的泛滥,几乎那里的姚姓人员都外迁了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9#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15:09:30 | 只看该作者
谢先登宗亲鼓励!在南昌版主会上与您相见,得偿所愿,但未得机缘与您聊聊,亦是一憾。您的书法功底深厚,所谓“冰封三尺”是也。以后有机会,要当面向您求赐墨宝,可否?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15:16:01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在南昌亲见了郑保宗亲,幸甚幸甚!印象中郑保宗亲是个乐天派,且机敏健谈,极富亲和力。谢谢跟帖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1 15: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