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72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昶和三山方志说安徽繁昌县三山姚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26 17:5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6-26 18:03 编辑 , l2 U' e: h& w5 T
4 F. G) C& i8 o) S. h6 ]8 \
                                             繁昌三山姚来自铜陵八角井姚+ P( Y# |, ~9 {

" q  ?, Y; Y/ z6 D4 i! v         直至元末明初,姚姓先人由铜陵八角井分支定居三山,择竹山东麓寻求发展,迎旭日东升,乘扬波龙腾,得三山之地利,赖族民之淳勤,历百年沧桑,姚姓嗣世人丁兴旺,繁衍甚畅,遂成三山第一大姓。又有文贤显达,富甲群芳,三山姚姓成为繁阳望族。于是建街道,立牌坊,修祠堂。三山姚姓宗祠大门有“八角泽长,流传祖德;三山代远,蔚启人闻”之联语,甚有名望。
5 O# [! F0 U. ^- d. s0 u! R# G' M     旧有“三山姚(窑)烧不得,旧县古(鼓)敲不得,荻港仇(球)踢不得,横山的姑娘抱(鲍)不得之民谣。”
/ ]. s9 @, U. j5 ?5 s- j, p       最初的三山街道——老街,有姚姓先人于明代上中叶建于竹山东麓,汤家塘头,接铺路官道,连三华山。首在街南头用石条砌成门楼,下通人,横匾曰“姚家古巷”,后人谓之“关口”。
% b& r+ F" _( A2 X(来源:三山区政府俞学玉,漫谈古今三山街道)1 H6 v8 b, Z* v( G2 W) I: Y

5 [; Y1 n% j; w  E7 a        点评:

# w2 d$ \6 g! d        繁昌三山姚来自铜陵八角井姚。姚昶先生认是唐相姚崇后。可是八井姚却奉汉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为一一世祖。姚崇公派没有什么汉龙骧将军姚衮先祖,汉也没有龙骧将军之设。1 x6 c- o& B% S* d4 v

% f- B  @) y6 @* {! E, \, r2 w' n
(1)( r; }  \) a' n$ S$ x* f2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18:10:01 | 只看该作者
闲话三山
姚昶
(原载《繁昌文史资料》)9 H/ u2 T: Z7 C  ]1 W3 T7 ~

/ S; W) l: z% ]4 o7 y
8 ?; b) `3 w; ~" M2 r' B* A
   
      三山,这个因邻近南端老山三个山头而得名的小镇,呈现的是纯朴与祥和,麻石板的街道,具备着南方小镇的特色。% u( H6 [5 r/ b  u3 f* t
      它北临夹江——夹江本为扬子江,因扬子江主流靠三山地区;长有沙洲(即锦卫洲)而形成扬子江之支流,本地人以夹江名之:东有观音山:西有双龙:南侧老山峙立。大塘,后塘及尹家山、西边山则散列镇内,景色十分秀丽。山的地势并非高峻,极适于青少年奔驰及老年人徜徉其间。可惜这些丘陵地甚少树木,否则景色更为迷人。由于镇内的大塘和后塘明水相映,故有“三山秋月”风景一说,亦列为繁昌胜景之一。
0 Q7 p, y/ m; r2 [* @( A      这里居民以姚、邓、张三姓为大宗,多以农、渔、商为业。因三个山头远望似笔架,故镇民亦以沾有文人气息为荣,所以文风颇盛;晚清有进士姚楷;兄弟双拔贡的姚琢如、姚浩如;民国时期有姚薇元,(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任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为史学权威);邓则先文学深厚,县人受教者颇不乏人,而诗词隽逸,尤烩人口。
+ l) ?( n- Y; j8 N1 @; u5 @      对日抗战前,有三山国校及圣公会的益智小学;塾馆则以邓则先及邓化南二先生最负盛名,学子年岁稍长,则就读邻县芜湖者居多。
/ U- g' g7 {8 M6 ^0 G  y1 W0 j      三山虽是一个小镇,但庙宇计有城隍庙、文昌宫、杨泗庙、娘娘庙、杨和尚庙及三华禅院等。教会则有圣公会及天主堂,都各拥有他们的信徒。
: R2 `4 p9 |; i" U% z4 z1 Z3 C     杨泗菩萨打桩以祈祷下年岁的丰歉,是三山独特的风俗。正月十五的杨泗菩萨打桩为三山独有。因为三山滨临长江,水位高低关系居民生活至巨,这当然也是居民最关心的事。所以在正月新年期间,全镇所有奉供的神像都出动游行,并至江边预测水位——打桩,如果水位不高,皆大欢喜;如果水位偏高,则都忧心忡忡。这种菩萨游行,各供奉香主为了踵事增华都极力使场面热闹、仪仗华丽,以显示其气派,更造成正月热闹的高潮。
. H* W4 E, ?3 h1 @' M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的花灯会也是另一特色,相传三山是一块火龙地,容易发生火灾。为祭酬神灵,所以在中秋节日,镇上做生意的商店家家门口悬挂彩灯,彼此互相争艳,虽然没有比赛,但暗中都在别出心裁,希望能够得到观赏人们的赞扬。此项灯会,从十四日晚间开始,一连三天至十六日晚结束。$ m  l3 z4 a5 ~! \" M& L  U
      新春期间要玩龙灯。镇上有三条龙灯,全由姚姓的住户组织而成,老龙为姚姓全族所共有;另两条子龙,东边村及西边村各一条,龙头龙尾由当值者办理,龙身则由各家提供,各自成为一节,每节有球形花灯二枚,固定于长形连锁板上。这些花灯都是经精巧糊扎并贴以剪纸的,由壮汉肩至指定处所连结成一条完整长龙再出去表演。晚上则点燃蜡烛,非常美观。这是一种农闲的娱乐,再亦可以显示这个宗族、家庭的兴盛与富有,还显示某家闺女、新媳妇的才艺——剪纸。
4 m( A9 ]% c" l" d9 |, p% {" b       时间虽然经过了五十多年,但我还记得新年时所唱的儿歌:“东边灯歪歪咀,西边灯喝喝水。”这是描述东边村龙灯龙头的嘴巴是歪歪的,而西边村龙灯龙头的咀巴是时张时合的,像是喝水的形状。
5 n; h8 T/ U! D* e2 E      还有一首儿歌,我也把它写出如下:“姚家祠堂一枝花,邓家祠堂叫花子家,张家祠堂鬼抛钗。”这是描述姚姓祠堂位居闹区,建筑宏伟,邓家祠堂位于鸡窝街,平房结构;而张家祠堂则孤悬在双龙口外之山边,附近无人烟之故。" N6 C9 v5 K% g! w
      因为笔者弱冠时离家,对家乡所知有限,这篇闲话,仅是儿时的记忆,同时,涉及姚姓者颇多,这大概是因为姓姚原因吧,一笑!
  n) G2 f* E5 V! F5 ]4 ~(姚昶)
) y! R5 Q3 d3 x1 H( p$ F# B( E(注:作者姚昶先生,三山镇人,解放前夕去台湾。)
" E/ b& I, t9 ^(原载《繁昌文史资料》)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18:16:39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6-26 18:10& k9 @8 @- D: E8 f3 _) g0 g- g! U
闲话三山 姚昶(原载《繁昌文史资料》)
* ~) {# p% ]3 O/ g' k1 x
* k, j* {, N, j$ ]
2 c& _6 B! r% b
【明】姚孟景、姚孟昱昆仲传
! l* o- A0 k+ y8 S
( D, B% Q0 Z- e7 w

5 N& C$ G0 G- O       姚孟景,字信甫,一字体信,号荆野,三山姚氏子。明万历十年壬午(1582年)举人。历任青城知县、保德知州。清道光《繁昌县志》称其“丰采凝重,不愧典型”。与乃弟姚孟昱,时人谓之“昆玉联芳”。
+ a# O( F2 s7 U: Z$ x" t8 z' e
: G8 v* [! V) F3 f- M       姚孟昱,字乾甫,号近野。少年时师从其兄孟景,颇负才名。童年即入泮宫就读,每次考试皆得第一。
+ G" @9 N& O- o* b2 N) [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十七年(1589年)会试、殿试联捷,与状元学者焦竑同榜中进士。文稿一刊出,时人视其为仙才。, x3 P8 W% ?2 g# }. W0 s0 y
       姚孟昱历任大行人、武选主政、陕西按察司佥事等职。每到一处,才干优长,颇有声誉。7 a! \! R( P" J' O% b" P5 ^+ v
* Y. P6 f! j9 v: A
      姚孟景姚孟昱兄弟二人,性格颇有不同,孟景持身沉静刚毅,孟昱则洒脱不羁。每家居时,孟昱与宗族闾里推杯换盏,颇为融洽,虽身居高位,从不盛气凌人。7 S, P9 X& V# g+ x+ t
      孟昱好学,家藏典籍,汗牛充栋,连《道藏》与佛教《大藏经》都有收藏。晚年时更是博览群书。因家住大江之滨,所著古文词大多散佚。今所存姚孟景、姚孟昱零星诗文、传赞,俱都散见于各大家族的谱牒中。
# h7 c: ^3 @" G- F6 ^: ?* s. x + m- ?# p  Q, @& J& D7 g  S
(3)
0 T; u- n0 }  [' a- G/ F. k; v9 U$ M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18:20:40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6-6-26 18:16
5 |6 }/ a- v- m! b【明】姚孟景、姚孟昱昆仲传- }. s: V! A' T5 b+ G
. {5 n; h- n/ l* ]6 Q! @9 U

) Y  m' L+ C# v; g2 n
名医姚化东
(来源:《三山镇志》)
' Y1 O7 k1 y$ W: r
! o, t6 O- A& V3 h$ C! Z7 v
      姚时,字化东,三山人,1902年生。青年时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习医,得校长、晚清名医丁甘仁先生喜爱,出诊常令随从。1925年,学成返里,悬壶问世。当时农村良医奇缺,乡民有病,均祈求于巫祝,乞灵于奉经诵咒,贻误而死者比比。姚于此问世,未几即声名大噪,繁昌四乡八镇,鲜不知者。, r/ W5 [* c$ R- o
      1937年秋,日机轰炸芜湖,姚挈家出走,出繁昌至铜陵上至青阳、庙前,沿途以医为生。所至或勾留两三月、四五月不等,求治者接踵而至,从而名传数县。& p4 z7 Q! P! Z/ ~$ j% O
1938年,芜青路一线时遭空袭,难民纷纷藏匿于偏僻山村,姚亦全家避乱于本邑石壁山中,仍以医为业,虽在深山僻静,求医者甚多,常有不远百里求治者。
8 V0 E4 H" c6 Q      姚平生精内科,尤以湿温病见长。患湿温病濒死蒙其救治者屡见,自谓得自孟河丁氏心传。" p4 l3 q4 w; c' r- k
      姚体质素弱,少多疾病,长而瘦骨嶙峋。后逃难在外,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染肺病。由于当时抗痨药尚未推广,竟卧床不起,于1945年9月病卒。时人挽联云:“艰苦八年,看到受降应瞑目;精明一世,未能医国怎甘心”。
7 D, G* ^8 a6 b0 g, B5 l8 F      姚除精医学外,尤善书法,隶、篆、钟鼎、魏碑俱佳,手迹大都毁于兵燹。今仅存钟鼎文扇面一帧,系书赠前辈先生俞时熹者,铁画银钩、古朴苍劲,藏于俞后嗣省政协办公厅俞乃韫副主任处。- y. U4 r, F. t
     其子姚啸仙亦为中医,小有名望。8 {' j3 _3 G2 e2 I, n;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18:26: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6-26 18:28 编辑
7 {/ J+ o5 b0 U! g! k( i: [0 a4 }
pszyyao 发表于 2016-6-26 18:20
. \' s& m7 q4 B! m' u- R名医姚化东(来源:《三山镇志》)# h6 }* T% L; w4 S$ S
+ F' i1 G! m" C$ A. M* y7 q
       姚时, ...
$ M# @: @8 y8 v3 a
6 }0 K! N3 W( N, I& o" {1 n/ a
记先伯姚彩錡
姚文谟
) N* L2 k' T2 X

, i/ ]' s) S- H5 k5 R+ p      姚陔兰挽先伯父姚彩錡联: & d/ _- m8 i* c$ S; T3 b

" \9 `3 w/ ]( c% I9 u
            搔首问苍天,自古文章谁命达;背人挥老泪,与君生死但神交。
/ e3 x) F7 A3 i7 ]8 p- Z2 w1 D8 q/ A- {% x4 H0 J
      先伯姚彩錡,原名名釜,号玉澂。家世业农,境况清寒,幼年侍读于先姑父潘家焜门下,清末考得科举廪生级,与朋辈结九莲诗社,创立三山公学。嗣受县北乡李光祖聘,任家庭教师三年,不幸先父弃养,家务无人料理,遂返里开门授徒。
2 T' W1 U6 W( u, j" }% w2 [      当时民国建立不久,科举废,学校尚未普遍建立,乡间私塾门馆林立,腐朽不学之士,充任塾师,仍以四书八股文教学,贻误青年,教育当局有鉴于此,乃下令登记私塾,塾师一律考试,以资甄别。先伯与北乡汪学洋先生两私塾,评为改良私塾,免于考试。当时中学及高小学校毕业生,咸来先伯门下补习中文。有客居芜湖商人子弟吴钧儒、何荣楷、陈沛章,无为县伍开信、伍开敏,芜湖石硊镇潘承文、甘有荣等,以及本县各乡镇学生数十人,济济一堂,寄宿在学校起伙食者每岁达十余人。) r- q; Q2 Q" N. b" O7 T$ z; x
      先伯父一生忠诚耿直,平时在宗族闾里间,排难解纷,以息事宁人为主旨,从不徇情偏袒,宗人姚能昌、悟昌两兄弟,因遗产纠葛,涉讼经年,能昌子在先伯门下读书,分产契约由先伯拟稿,悟昌称先伯偏袒能昌,在书写契约时笔下埋奸,讼词涉及先伯,每庭讯,屡传先伯到庭佐证。在结案时,县令关云龙,堂谕判决书中有“查姚彩錡为人公正,乡誉颇佳”评语,由此可见先伯为人品德。$ I) D- w: A$ c2 b, F' E8 N2 a
      先伯无子女,以先兄为后,一生劳瘁辛勤,竟于一九三二年夏染病,缠绵至重阳凌晨逝世,享年五十七岁。
. K$ h3 H, {7 e7 H1 b( J9 b& M0 V先伯一生好学不倦,虽在病中,亦手不释卷,为人撰写谱序、祭文、挽联、诗词,数以百计。在日寇入侵时,寇军占踞三山,诗文稿多有损毁,剩余断简残篇,在“文革”中亦悉遭焚毁。, O8 v) j* t9 y& G4 b) C% a
      先伯逝世时,故旧门生挽联甚多,有抄录本亦同时遭毁,仅记族叔姚聘初挽联一副:! v1 t) P/ t* m( u8 S( {
            先小弟作同道谋,一世无他,只是多栽桃李树;; C" v% f- ~# t
            与陔兄订周岁约,重阳把酒,陶然共醉菊花杯。  p& V1 w2 \( ]( k* z; @
$ v( O  p4 \  _" k& ~1 x

* ]  w2 J  f- W9 E
* H3 a: l; ]( P1 ~  X* Q
注:本文系姚文谟先生遗稿,原载《繁昌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此次重新整理发表仅订正了原书中的个别错字,特予说明。0 Y3 h' T+ w5 @$ j) r3 d( l
3 g4 a. ~2 N5 @& @) W: ]2 x
(5-完)2 V+ r3 @: a3 E$ Q+ `/ l

/ Q0 e& @0 U* S# T& c8 ]/ a# A+ f( \; K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9 16: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