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06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源姚族相关资料探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31 17:5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灵源姚族相关资料探讨
灵源目前有两支姚族,一支是以方里为代表的以尚忠公为始迁祖的姚氏,多数灵源姚属该谱系,另一支是以彦国公为始迁祖的南垣姚氏,南昌姚氏属该谱系。本人认为,这两支姚氏原本是同支,只是分开修谱而造成两支,具体资料如下:
一、         两谱的差异。
(一)南垣姚谱
一世祖为彦国公 字安邦,号仓监,行都一郎。隋末唐初人。祖居汴梁(今开封)续贤乡。父为姚鹏,母钱氏。兄弟三人,长彦国,次彦都,幼彦相。彦国,隋炀帝丙寅年(606)进士。任江西丰城儒学教谕,后迁新昌县北之天宝(时宜丰县治)。递传至六世姚世忠,唐时由县治天宝迁天德(今新庄)之灵源。世忠生公美,公美生源杰,源杰生朗,朗生凤,凤生敏,敏生烱,烱生穆、和,穆为秦源…….
二)、灵源(方里)姚氏族谱。
始迁祖尚忠公,宋神宗七年(公元1004年),由河南迁灵源。尚忠公号秦原,游览瑞阳,遂家之新昌灵源,生二子,长曰和,次曰穆……                                 
分析:1、南垣谱和方里谱从和公、穆公开始近十代人的人名世代记载相似,从世代看,南垣谱中的“烱”公相当于方里谱中的“尚忠”公,烱公在南垣谱中为第十二世,也就是说,方里谱中的始迁祖尚忠公相当于南垣谱中的十二世烱公。2、南谱中的秦原为十三世穆公的号,而方里谱中的秦原是穆公父亲尚忠公的号。3、南垣谱记南垣、南昌及姚勉为穆公后裔,方里谱记留居灵源族人与姚勉是和公后裔4、姚勉在《祭族子霆伯》中写道"秦源(原)先垄,明日遂藏。幽明永隔。来尽此殇。”也提到了秦原本人认为:23的不同只是技术层面的差错,不管谁对谁错都不影响大谱系的认定。秦原(南垣谱有的地方写原,有的地方写源)在灵源两姚谱中都有记载,没有说具体是哪个人,也没有说是不是始迁祖,其出处可能与姚勉文集有关。
二、方里谱系中保留了一篇在公元1700年左右统一修谱时的说明,原文如下:
旧谱汴梁派存疑》
譜傳信者也,曷爲乎存疑,當闻诸長老,吾家世牒肇始秦原,其汴梁遠祖。實康熙乙亥(1695)重修得之城北鉉手錄,故珍藏之,然考訂史傳.訛誤實多,殊不足信也。今夏,鉉公後裔复携《蘭玉集》来局视之,卽前譌稱鉉公手錄者,查其集,成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 纘自邑廪經纬之手,自謂世遠難稽,棳拾於煨燼之餘。夫圣人言禮必赖文献,貴其徵也.有可徵而怠棄之是之謂忘其先,無可徵而附会之是之謂诬其先.忘與誣君子不由焉,兹甲午(1714)之役,詳加蒐討,自漢之吳興迄唐之陕郡,其傳派世次爵邑官封炳鳞紀傳者,巳圗其系於簡首矣,惟自秘書公至吾秦原,中闕數傳無從考訂,尚爲歉耳,他日擬襆被走陕州索大宗譜而叅觀之,必能更得其詳,惜目前未之逮也,是帙沿訛踵謬不足示後,自應廢而不錄,诚恐不知者疑爲先世所遺或存貴古賤,今之見故仍付諸梓,他日賢达踵修,去其可疑,以傳其可信,必有能任之者。
旧谱汴梁派存疑》译注
谱,是提供确切信息的。那为什么会“存疑”呢?这是因为听年高德劭的老一辈说过:我姚氏本支支谱,从“秦原”开始。至于汴梁(河南开封)派远祖之说,是清康熙乙亥(译者注:1695年)重修族谱时得到据说是城北姚铉亲手抄录的谱本,所以珍藏它.但将其内容与史书传记对比考订,讹误实在太多,很不值得作为凭信。今年夏天姚铉公后裔又带了《兰玉集》来谱局,翻阅它,就是以前误称“姚铉亲手抄录”的本子。经查对这《兰玉集》刻于明嘉靖二十八年(译者注:1549年),由本县秀才姚经纬编辑而成,他自己说:“世代久远难以稽考,今将被兵火毁坏的残篇收拾编成”。
孔圣人言《礼》,必凭古,文献为据,看重的是它可以作证验。如果有了可以作证验的文献而轻慢丢弃之,这就叫忘了他的祖宗;如果没有可证验的文献而附会生造,这就叫诬蔑他的祖宗。忘记与诬蔑这二者,正人君子修谱时是不会采用的!这次甲午(译者注:1714年)续修族谱,详细进行搜集研判资料。从汉代的吴兴起至唐代的陕郡,凡是有关支派,世次,采邑,官聀等,在史传上赫然有名的人,均已将世系编成图表放在书的前面了。唯独从秘书公(译者注:指姚思廉还是姚崇后裔?)起到我本支‘秦原’之间,有数代缺失而没有办法考钉补入,犹觉歉疚。打算日后带上行李奔往陕州,拜求大宗谱而参考细查,一定能获取详尽材料。遗憾的是目前办不到而已。
这个“旧谱汴梁派”本子,沿袭众多错讹,不值得传示后人,本应废弃不登录,却唯恐有不知底细的人误认为是前辈的遗存,或许带有贵古贱今思想,故仍将它刻印出来。
今后姚氏贤达续修族谱删除书中可疑的,只采用可信的,一定有能承担这一重任的人。
分析:
1、此文为方里谱中保存,写于公元1700年左右,文中所说卞梁派,本人以为可能是南垣姚氏谱中以卞梁彦国公为一世祖的谱派,如果是这样,说明方里在公元1700年左右合修谱时其中有支系持卞梁派彦国公谱系,只是他们提供的“资料遗失错漏而没有让大家采纳”,而此时南垣、南昌姚谱的资料相对齐全但又没有参加灵源区的这次统一合修,因为南垣姚氏在公元1427年就按老谱头独立修了支谱,南昌姚在1404年就带走了灵源老谱头而形成了豫章姚氏谱系,要这两支舍去老谱而合修新谱头也是不可能的事。
    2、《存疑》中,有一段话,说的是城北姚铉的后人叫姚经纬的拿了一个汴梁系的谱,因为其中很多错,所以没有用它。。。。。。说明姚铉后裔是入了灵源谱的,入的是汴梁派的彦国公谱系(南垣谱中还有姚铉支的痕迹),这是灵源老谱系,后来方里在公元1700年前后修谱时不用这个谱系,而重新立了尚忠公的谱派,于是姚铉后裔也就随了尚忠公谱系。(关于姚铉,后面还会详叙)。
从上可推论,南垣的卞梁派彦国公谱系为灵源老谱系,方里尚忠公谱系为新谱系。
三、姚锡墓志铭和姚勉撰《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
(一)汀州判官姚锡墓志铭
淳熙十二年十月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
承议郎监察史谢谔撰并书
谔乾道间备吉州录参之员,有贤同官曰吉水主簿姚公名锡字予善。盖谔居临江,予善居筠,为邻郡。谔省尝诵前辈姚子玉之赋,士林传之如宝玉。继又闻筠有瑞童,以十四能赋,取乡举。同官时,遂知瑞童即予善,而子玉为其祖。由是益亲,又有录从著同官之义。后尝游洪,遇其子守,切于问学,又喜其有令子矣。淳熙已巳五月,守致书临安,且持高安宰朝奉郎吕棐所为状曰:请为铭。呜呼!回思诵赋时、同官时,如前日事,岁月可惊,铭又何辞耶。姚氏舜之后,古有两族,一吴兴,一秦陇,予善吴兴也。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徒焉。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曾祖礼,祖振,洪州进贤县丞;父旦,黄州教授。进贤即子玉,以儒起家,生徒受业数百人,号曰江西姚子玉教授;以八行举,擢上第。予善生于黄州,三岁而孤,母邹,诲之学。七岁能诗,语出惊人,十一能文。予善贯穿经史,尤长于左氏,为文精深典丽,屡荐于郡、于漕台。遇兵乱,奉母夫人东西,就养益勤。母终,哀毁憔悴,无仕进意。年四十,以恩释褐,授迪功郎吉水簿。莅官清介,傍郡尉获盗凯赏,狱具。委予善复讯。予善索牍亲阅,得其差;明日入狱取器仗视之,摘图谓吏曰;“民室甚小,户甚窒窄,垣壁无损,而盗十四人皆有伤,岂寻丈之室能容此众、用此仗乎?”吏不能对,于是移劾,活者九人,一郡惊其明。安福剧邑,令继罪去,州檄予善督赋,旌淑慝以顺民頏。予善籍所负闻于州,罪其隶于庭,贵势惭,悉输所负。民曰:是敢搞某者;争先辇负而至,以办集闻。同官有相失者,忽为民年持。州畀予善理,予善卒解之,人伏其长者。迁武当军节度推官,转文林郎。武当极边,岁料民兵为善;公画五策赞其帅,不扰而备益严。移签书光化军判官。一日,有虏骑逾境。民奔溃。予善连守。当待以闲暇。即得报,果巡边耳。予善又白守,以光化近边,无城池之 ,“吾它日必归骨先人墓侧,死者有知,当得侍奉也”。病亟请老,转通直郎。所交皆当世伟人。然位不充德,论者惜之。有诗文一集,藏于家。子男三人:长曰守,举于礼部;次曰寀,业进士;次未名。女二人:长适高安胡义问;次适同邑从事郎、新澧州军事推官陈世长。孙男女五人:郑保、岩孙、寿娘、顺娘、筠娘。其孤守,将以今年十月已未,奉予善与予善夫人金氏之丧,合葬于灵源先茔之傍。金氏亦有妇德,先予善七年卒。铭曰:
姚宗之蕃自于虞,今筠灵源富以儒。噫吾予善承庆余,幼已籍籍飞名誉。克孝于家实勤劬,中年试吏蕴乃摅。平反有功民所愉,兵间奇画举一隅,吁嗟光阴何须臾。有来之迎骑甚都。佳城之封绍其初,识以铭诗示不诬。
本人注:姚锡为南垣谱直系十七世祖,状元姚勉之曾祖,南昌姚湾开基祖姚铸之弟文中有“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徒焉。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提到了灵源姚的出处
(二),姚勉撰《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出自《姚勉文集》,全文如下:
' [  O  B: P+ O" z! B
      姚之宗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潍州,盖中散大夫恕之后也,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盖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族虽异,然得姓自有虞氏则一。凡询新昌姚氏者,咸以为一族。而二氏子孙亦知柯分同根,派别共源,等百世而上,由耳孙而溯鼻祖,不可以异视,相与讲同姓之好甚密,真若出一族者,非若周秦之刘,宋卫之孔,为碏为尚之石,为宋为燕之乐,其始既异,其终卒不可合者也。
- B& v. }& X" @! ~& s      运属公讳公烈,字伯武。其先潍州北海人,中散在国初仕至上柱国,传至铜提县令莫者,君之高伯祖也,初以太学上舍生及进士第,后以忠殁王事。庐州教授某者,铜提府君之弟,君之高祖也,曾大父某以伯父任得仕,再转而丞新昌,因家焉,而为新昌人,盍自此始。父某,大父某,皆韬英含章,不愿仕进。
分析
1、《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的“曾大父”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曾祖父,即姚铉,《盐乘》记,姚铉:字梦元,潍州北海人,绍兴初以县丞摄县事,天禧四年疫。宜丰县志另记,“姚铉于绍兴四年(公元1134)任新昌县丞,其时知县为范洁,洁去未久,遂以铉代之,任满调知新凎,久之不乐,仍解职还新昌,与范氏结邻通婚,”居住在城北,姚铉死后亦葬于城北山上,该山后改为姚家山,位于现宜丰县水文站北对面,范洁归隐新昌的原因之一是其妻蔡氏为县城望族,黄庭坚的母亲和姑夫均出该家族。又查《宜丰禅史》载:“咸淳(公元1265---1274年)年间,慧度院由城北耆宿姚德卿施地鼎建”,姚德卿是姚铉孙子,(姚铉另一孙姚宋卿的墓志铭县志中有原文),而伯武是姚铉的曾孙,以上说明潍州姚铉确实在城北边上立了籍。姚勉于1252年中进士,1253年中状元,1262年去世,姚公伯武的《墓志铭》应该写在公元1252----1262年之间。本人认为方里谱中“尚忠公六世孙铉迁城北”中的姚铉与县志、墓志铭中所指的“潍州北海”姚铉应该是同一人,只是方里谱系修谱时把他处理成了尚忠公六世孙由灵源直接迁县城北的,姚铉与尚忠公只差一百多年,如说尚忠公某后人迁山东再迁回宜丰县城,时间上太伧足,不好处理,因此只能写成灵源直接迁县城。南垣卞梁派老谱系在处理姚铉出处时,采用了彦国公一位九世孙迁山东北海的昌邑,至十七世孙姚铉回迁新昌县城,与姚勉的曾祖姚锡同辈,巧合的是在彦国公十七世孙的灵源族人的名字中多是金字旁单名(铸、锡、镐、铨。。。。),且与姚铉出生在同一年代,都在公元1100年至1150年左右,因此在处理上也就顺当。
2.,《姚锡墓志铭》中的记载是“予善吴兴也。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译为:姚锡是吴兴姚,世居新昌县,有可能是姚思廉受封为丰城县公而迁徙来的,五季乱时有个做仓监官职的人始居灵源。姚勉的《运属姚公伯武墓志铭》中有"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盖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盖”是语气词,是可能的意思,译为:居住在灵源的(姚),出自丰城,可能是弘文馆学士姚思廉的后人。姚勉另一文《发解谢新昌赵判县启》,中记述自己的世系来源:“南唐仓监当五代之乱世,而避地于灵源”可译为:南唐时有个叫仓监的人在五代战乱时,躲避到灵源这个地方。这三者都说明,灵源姚出自丰城,五代乱时始迁灵源,始迁祖为一个叫仓监的人(官仓监,号仓监)即:丰城——灵源(仓监)。南垣谱中的一世祖 彦国公,号仓监,丰城迁天宝,六世祖世忠公唐时由当时县治天宝始迁灵源,即:丰城—天宝—灵源(仓监),与史料记载惊人相近,只是史料中的“仓监公”是指灵源始迁祖,而南垣谱中的仓监公是指灵源一世祖彦国公,笔者认为,可能是南垣谱在传递过程中,将始迁祖六世祖世忠公的名号错写成了一世祖的名号,这里有待研究。
(注,从国史的角度看,五代是公元906年至公元960年,但公元877年始瑞州上高人钟传即与王仙芝起义军及地方军阀蔡剑等大战于宜丰、上高和高安一带,通过战争钟传成为整个江西的实力派,被朝庭封为镇南节度史,后期干脆建立了自已的政权,这几十年的瑞州地面一直是战乱割据,相反,南唐至宋,瑞州地方的社会经济却比较平稳安定,宋灭南唐时战火也没延至瑞州,所以,本人认为,瑞州民间说的五代乱时,应该是唐未前后),
四、高安锦水姚。同治年《高安县志》记,高安县城即瑞州府所在地有两个姚姓聚集点,一个是府背的帖市堆,另一个是城内的碧落巷,碧落巷姚氏由帖市堆迁入,帖市堆即现高安汽车站边姚家,属锦水村管辖。
    《安福县志》记,五代十国,姚正雅从筠州(今高安)宦留安福“相山水胜概,卜筑牌形,故公为桃溪一世也。厥后,由桃溪而西昌(今泰和),而武陵、衡湘、其源悉自正公。”千余年来,桃溪姚氏繁衍连绵,至清乾隆时“丁数百万,人分各省”。谱记迁自高安锦水,源出灵源。
(一)、网上下载相关巍山姚氏族谱内容,原文如下: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在编县志期间,在民间搜集县志资料时,查访到明代重修《姚氏族谱》木刻本一部,内有北宋历史学家欧阳修为《姚氏族谱》写的一篇序言,为欧阳修所撰。
这篇序言原在姚氏宋代族谱内,明代巍山姚氏家族续修族谱时,按原手迹和版式全文刻录。全序有6页零2行,直行行书,每页6行,每行9字,共300余字。为族谱的第一篇序言。依次还同时刊刻了明赐进士光禄大夫、总两广、两京都御史、吏部尚书兼太子少保约庵欧阳必进和明赐进士第中顺大夫、翰林院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经筵讲官归耕石屋二洞复古复真主者东廓山人邹守益题书的两篇序言。(欧阳必进与邹守益都是江西安福人)
明洪武年间,设卫屯田,姚氏22代姚镐到云南巍山做官,遂定居巍山。现居住在巍山县大仓乡潘官厂、高明园、后厂等村子的姚姓汉族,祖籍为江西瑞州(今江西省高安、宜丰、上高等县),后迁居安成(今江西安福),和欧阳修同庐陵籍,姚、欧阳两姓关系密切,并有姻戚关系。巍山姚氏家族于明万历年间续修《姚氏族谱》时,将旧谱中欧阳修等名人的序照原版刊录保存。欧阳修这篇題为刻姚氏先朝旧谱序写时为熙宁四年(1071),次年他即去世,未收入他的文集。
序曰:
高大父铣唐同光乙酉(925)举,是岁安成姚君洽登都榜解元,高大父同登得附榜末,是姚氏与余通家也。一日,姚子祥持族谱一帙前余请曰:详家世瑞州,今徙居吉州安成又九世矣,世系渐远,子姓渐繁,今特修文谱以启后,愿余一言,以垂不朽。余因谱系之修,所以类族而永孝也。故率乃祖攸行,斯谓之孝。瑞州姚氏海内望族,缙绅君子,奕叶济美,若散骑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姚君源;翰林侍读学士姚君启;忠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姚君质;其他太常博士洵;太子中舍洙;大理博士汉卿;湖州长史文光;句容县令长嘉,此皆瑞州姚氏之显达令宦也。今徙居吉安成姚君洽又掇巍科,登都榜解元。信乎,祖泽深则桂兰秀,世德隆则宦声奕。姚氏后裔其必观感,且绍禔身,向道求无,忝于尔祖,斯则孝永而族昌。谱牒之修,信有光于简牍矣,姚氏盍自勖乎。熙宁四年辛亥(1071),观文殿学士、特进、上柱国太子少师、六一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印) .
(二)、摘自网上方里谱中的内容,原文如下 :(原版下载,未作改动)
姚正雅,安福桃溪姚氏开基始祖。五代十国初期,从筠州(今江西高安)灵源族谱,颐先世由安福始徙泰和而安福之先实出自瑞州新昌之灵源。始祖尚忠公、当宋真宗时由河南陕郡来徙、嗣是而四世曰振竹楼公五世曰旦明叔公九世曰勉雪波公皆状元及第、郡守蔡谟为立奕世状元坊故名曰坊里,盖自数百年来吾安福泰和之于坊里其地既隔代益远不相闻者久矣,乾隆己丑衙里进士芳远与颐相晤于京师,始叙宗族往来甚洽既而归其则偕其本支重修谱乘,以书来嘱余为序,时安福泰和诸族人适亦有修谱之约,颐谓是不可不以互证而合订也、爰诺以异日越数年而视学楚南进士复躬来诣日谱已成将就梓矣序其毋缓忆顷岁在书局于永乐大典中见雪波公所为诗文散缀各员之下辄一一手录全奉。诏旨凡诸篇皆命馆臣编汇为全集、因是任雪波集之役、盖公之气节文章皆为当时冠冕不独科名而己而文集流传渐多缺失即坊里亦有缺弗完、幸得被恩命以云仍之末藉手编校先集于散佚之余或者公之精灵。有默呵护焉者未可知也然则序坊里之谱、其敢辞抑。朝十余年,所遇同姓若陕、若山东、若浙、若吴、若相城,其源流无不可溯而家族之谊、无不相笃况坊里尤吾安福泰和所从分者哉自今以始吾安福泰和毋忘其源坊里、亦毋忘其委颐他日将合两支谱而互登之、以永远无失亲睦之道、其庶几有合于王之教也夫。
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八日赐进士及第奉直大夫上书房侍直提督湖南学政翰林院侍讲泰和族人颐顿首拜序
分析:
1、安福姚出自高安锦水,高安锦水姚与灵源姚曾同修谱碟。安福正雅公后裔的谱记,其祖正雅公于公元900年左右唐未五代由高安锦水迁安福,而由安福迁云南巍县姚氏的这篇谱序进一步证明安福正雅公确实是迁自高安锦水,迁出时高安姚已是望族(时灵源亦属高安县管辖),安福姚谱记出自灵源,我认为出自灵源不敢肯定,但能推断高安锦水姚与灵源姚同出一脉,且祖坛设在灵源的可能性更大,即便不是同一脉,也可以肯定锦水姚与灵源姚一定合修过谱碟。南垣谱中记载,六世祖世忠公居灵源时,其堂兄弟世勇在高安城边立籍,南垣谱中还记录了高安锦水世勇公之外的部分人名和墓葬地,宋代的姚勉写过多篇关于高安锦水姚所在地凤山的文章,1929年南昌宗亲到灵源寻祖,途经该处查得其谱,仍“尊彦国公为一世祖”,所以,高安锦水姚与灵源姚共修过谱碟是显然的,
2姚頣与姚芳远为乾隆年间同科进士,姚頣是榜眼,泰和人,安福正雅公后裔,姚芳远是新昌天德灵源衙里人,现为宜丰新庄乡新庄村衙里自然村,属方里谱派尚忠公后裔。方里谱上的这个序不知是不是姚颐的原作,如果是原作,姚頣身为榜眼,不可能不知道五代是宋之前朝,前朝的正雅公认后朝的尚忠公为始祖,显然不合理。如果不是原作,乾隆年间的芳里修谱为什么知道安福的正雅公是五代时迁自高安且认灵源的祖源?是不是原作在刊刻时作了一起变更还是上传网络时出了误差?不管如何,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正雅公系(高安、安福姚)与灵源姚是有渊源的。
五、三县姚的关联。丰城现有一支姚,其谱简洁,始迁祖为唐未五代时期的午公,谱头标注其行传时:“见新昌灵源谱”字样,说明它是从新昌回迁丰城的姚,谱系横向没有与方里谱相接,也没有与彦国公谱相接。现仍居丰城的的这支姚和正雅公所出的高安姚均在宋代开国前就在丰城、高安等地居住,而这两支姚又都认灵源为祖居地,方里谱始迁祖尚忠公是宋神宗(北宋第六位皇帝)时才从河南迁至灵源,所以高安丰城的这两支姚只能与南垣谱对接了。
从上面的资料我们大抵可以认为,灵源两谱姚是一家,南垣持的老谱系,方里持的是新谱系,灵源姚与高安、丰城姚共修过谱碟,灵源姚在宋代立国前就在灵源成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6-6-2 16:2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6-6-2 16:24 编辑 ( e1 R, w- x1 x2 B+ F8 U4 W
姚克保 发表于 2016-6-2 15:25' [& a* q" m" t* L+ r
就我所知,外迁的灵源姚属方里谱系有,湖南的“三公”支,“兆大公”支,这两支是公元1700年后寻祖对接的方 ...

; j2 {. U* U, C9 T3 D8 E/ }
0 Q! W( Q: E9 N: n     湖南“三公”、“兆大”是二支不同的谱系,只是地域接近,互相有一些渗透。& c# K0 D+ K' o$ w/ w
     三公谱系以湘西的辰溪、新晃为中心,来源于南昌府烂泥湾。5 r9 ~; N& H+ W# \
    兆大公谱系以湘西会同、靖州为中心,来源于西昌。【今泰和】。虽然兆大公谱系,提及了灵源标志性人物姚勉,但是比较牵强。他们直接对接了姚勉,相差十几岁,中间却有四代人。
/ L- L) v' e# S0 T% c   现在发现的资料说明,泰和姚氏基本上来源于安福正雅公后裔,正雅公谱系确定了来源于灵源。
0 }4 ^8 u. ]( x! D   虽然南昌家谱记载了西昌的信息,没有根据说明兆大公谱系与南昌姚氏的关系。/ d$ M8 u3 w$ c  A% k
    三公谱系对接灵源名人姚文龙是有疑惑的。从姚文龙到三公最多推算是135年,可是相差有名有姓的七代人,中间有二代人是兄弟当中行老四。因此,三公谱系对接灵源方里谱系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J: L  O2 ]" k7 ]4 G. v1 v# k( N1 A
    : q: }. i! p6 D+ U/ @( b$ Z4 t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6-6-2 12:1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6-6-2 12:25 编辑
8 H, A# W9 i- J$ c& y! A- I$ j; u8 {  v
, g- V3 x% J% k+ g# U$ Z; C    克保宗亲在引文中说:灵源目前有两支姚族,一支是以方里为代表的以尚忠公为始迁祖的姚氏,多数灵源姚属该谱系,另一支是以彦国公为始迁祖的南垣姚氏,南昌姚氏属该谱系。$ J. Y( c0 H/ n" C4 j. ?0 y5 O
       这样的表述是不准确的。应该加一个完整的状语即:目前居住在灵源区域有两支姚族。
& B; |$ g. p6 U( ^       从现实的情况来说,并不是“多数灵源姚属该谱系”。仅仅是“居住在灵源区域的姚氏多数属于该谱系”。
# I0 y, z& e- z7 b4 }    “灵源姚”是一个大概念,外迁的宗亲都是“灵源姚”。目前我没有发现准确的统计数字。因此,就不存在“多数属于哪里”的问题。; Y# S. M4 B6 Z& V
1 Y+ ]" J2 i4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5:25:34 | 只看该作者
就我所知,外迁的灵源姚属方里谱系有,湖南的“三公”支,“兆大公”支,这两支是公元1700年后寻祖对接的方里谱,周边有上高姚、宜丰的县城姚、高安村前的几支姚(含原本是南垣姚一起的燕窝姚)这是方里统修谱时一起合修的。支数多少不能说明问题,且南昌姚作为灵源姚外迁之一,尽管只算是一支,但其人口及在二次三次迁徙中的影响力,可能比若干支的总能量还大。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推荐
发表于 2016-6-1 18:38: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6-6-1 18:40 编辑 " G, r; Z) [* t4 T' b
南昌姚来水 发表于 2016-6-1 10:57
% V' u% `! W! V3 ~/ a6 @* c希望灵源姚氏后裔秉着尊重历史、研究历史的严谨态度给予关注!

8 |8 |$ X# f& X; b3 H- T2 e( r3 f4 k1 ^9 A0 Y2 o2 e
  来水秘书长说的很对."灵源姚氏后裔秉着尊重历史、研究历史的严谨态度给予关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6-6-1 08:29:4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几年来与闻闻、茂勇等宗亲在网上零星讨论的相关问题的一个整体收集。没有新意,只是系统给关心这些事的宗亲提供一些证据。

签到天数: 10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2#
发表于 2016-5-31 20:17:3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期待更多论证成果。作者辛苦!

签到天数: 69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4#
发表于 2016-6-1 10:57:4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灵源姚氏后裔秉着尊重历史、研究历史的严谨态度给予关注!

签到天数: 3842 天

连续签到: 235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发表于 2016-6-1 11:03:3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值得宗亲们关注!!!

签到天数: 152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6-6-2 11:08:5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关注中、、、+ Z6 w& W; W( l2 ~/ z9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4 05: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