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06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限的思念【作者:姚闻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6 21:27: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6-4-7 10:33 编辑
9 A* v9 A( c: e4 o
9 ?: J( d, a# G0 \3 H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阳光灿烂,鸟语花香,我们两位勤劳善良的老人的后人,从四面八方赶回故乡洋渡,为祖父祖母合冢。站在滨江畔水的寨子岭,俯瞰长江对岸的背兜石,用极不平静的心情,在这里追思我们的祖父和祖母。% h% @% I1 I" D5 K, ~3 b  e
回想那些过去的岁月,一幕幕与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他们的英容笑貌就在眼前,他们给了我们的生命,我们流淌着他们的血液,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我们是他们生命的延续。他们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我们回报的太少太少,他们教会了我们做人,他们赋予了我们优良的品质,给予了我们的善良、勤劳、朴实。他们的子孙之所以在各条战线有一定的成就,取得一定的成绩,就是祖父祖母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行为世范的结果。也是祖母常说的“人要知书明理”。  U: `( O! o7 `( ]
祖母没有读过一天书,不识一个字,为什么能羸得洋渡乡亲几辈人的敬重,祖父非官非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常常怀念。洋渡姚家从姚宗福开始迁徙住居行医,悬壶济世,到我们这辈已经六代人了。一代一代兴旺、昌盛,就是因为姚家人明白做人的道理。
: f4 V4 t! V2 b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祖父祖母曾教育我们的话,我是记得的,这些话一直激励着自己和后人。祖父祖母最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为人不学艺,挑担箩兜戏,为人不读书,如同养头猪。第二句医可学,官不可作。第三句有志不在年高上,无志空长一百岁。第四句人要善的不欺,恶的不怕。第五句不在人前,不在人后。第六句出头椽子先遭烂(难)。第七句不怕人识人,识透了半毛钱不值。第八句人要有达沙(土家话涵养城府的意思),不要没经窜(土家话不分场合讲话)。第九句坐要有坐像,站要有站像。第十句是人要出得众,不要怕人笑,你又没有偷人家的、抢人家的。第十一句人要有礼貌,要喊人(土家话打招呼的意思)。第十二句衣服烂是烂,但一定要干干净净。第十三句不去偷人家的,不去抢人家的,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第十四句一个人要有孝心,要知恩必报,要有情有义,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第十五句你二爹爹(二爹爹即著名中医学家姚锦云,土家话爹爹,即祖父,爷爷的意思)经常对家里人说,人情人情,礼轻情义重,喝口水都是甜的。
1 N, m" s& w/ ~- N) w我一口气说出祖母祖父教育我们的十五句话,可能又让大家又回到了与他们在一起生活相处的日子,回想起难忘的过去。总结老人的一生,确实平凡而伟大,幺姑叫我给两位老人坟冢撰联,确实满足了我的心愿,让我拟写的对联如同是自己,永远伴随在他们俩位老人的身边,我撰写的上联是“悬壶济世救苍生”,下联是“德善传家旺子孙”,横批是“万代永隆”,这个横批是我们的家族字派,是伯龙祖先大明洪武二年入川时带来的十六个字的字派,万代永隆正好是我的辈份到我的曾孙的字派,完全融入了祖辈们对我们的希望,同时也与祖父祖母的生平和期待的万代都永远兴隆兴旺一致,这十六字用完了又从“国忠文天,昌玉世宗,仕洪其金,万代永隆”循环往复,这是族谱说的,这种循环也与姚家要永远兴隆的含义一致。幺姑姑父说写得好,我也感到满意,能写在祖父祖母的合冢坟茔上,保祐他们的子孙万代永远的兴隆,也是我的心愿。6 a8 F( N, u. F$ i+ M0 f! Y3 a% O
记得祖父七六年离开我们的前夕,专门把我叫到他病榻前捉着我的手,讲述了姚家的历史和一代一代祖先的艰辛,仔细询问了我的学业。祖母离逝前担心我身体的体弱,握着我的手对我说,她毎时毎刻都挂记疼爱着我,我说我知道,我也是随时惦记挂念着您。她说你人好,心善良,你的后人都会很有出息,你轻财重孝有仁义,这手去了那手又会回来,我双手抓着她的手眼泪一滴滴的滳注在我俩的手背,她叫我不哭,不要担心她,而是很担心我的体质,让我拿张纸和笔来让我记录,这是祖先家传的几张方子,一是专治本源体弱长寿秘方。一是专治白喉喉癌疾症的祖传秘方,教我如何刨制服用。还说姚家的子孙都应该有几张方子,遇上人生苦难可以救急,至少不担心穿衣吃饭。这是多好的老人啊!能成为她的子孙,万代幸福。
3 {. n9 {  j2 o: j+ u' z4 t. B她老人家还经常给我们讲故事,目的是教育我们要善良,要有孝心,要有文化,要爱干净,讲卫生,要有涵养,要明道理,知道理,知根本。要下得身,放得下架子,要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善事,要吃得亏。
: M: R1 J1 I- W$ b) A假如说姚家有一点出息的话,都是两位老人教育我们的结果。假如说我们的后人能成才的话,也是两位老人一辈子对人生道理的总结和行善积德的福荫。这次我的女儿听说要给她祖祖迁坟,她从美国都打电话回来想尽一份孝心,她仅在两岁时见过祖母,记忆模糊。这次春节回家,她又说起这个事,她说她在祖祖坟前许过愿,必须满足她的心愿,孩子有这份孝心,我当然很高兴!* v, M" v( B7 e- c
再说说祖父,他疼我爱我,看见我小时候身体差,经常都要故意为我留点好吃的,幺姑,幺叔都没有这种待遇。他很诙谐,给我和堂弟雪峰封了“官”,由于我经常在外面玩耍不回家,他就封了我个姚家的“外交部长”,雪峰封的官我忘记了,好像“官职”也大了去了,依稀记得好像是“姚家国务卿”。他爱干净、整洁,穿着讲究,常常让我们孙辈为他整理外套。他爱听京剧,现代样板戏成了他的休闲娱乐。他爱将医理和人生哲理融会贯通,启发我们的思想。他还爱逗趣打诨,让我们热爱和品尝人生的乐趣。两位善良的老人,就是这样营造着爱和家庭的气氛,让我一辈子都常忆常新,永远难忘。# Q- x' h5 ~. f8 S9 Y% j# y8 Z# w
清明节的日子,我好思念我故去的亲人,更怀念那时的岁月,怀念祖父祖母两位慈祥的老人!
1 o; i2 P  u9 T* t( ]4 L- O3 _/ D9 |- V' K

/ q1 C; h4 l' H! C$ v+ T! s5 u: I" Y6 z% C/ E6 E" C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2:12: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6-4-12 17:17 编辑 3 [/ p: Z* H5 ]

3 J* F; t, `; p) f! A& @; |: u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6-4-7 09:37:02 | 只看该作者
姚闻闻 发表于 2016-4-6 22:12) X* `0 g% b) _8 h
我家世代中医,在《四川洋渡人物传》中多有记载:姚仕山,清人,原万县城堡东门外下沱柑子园人,于咸丰 ...
/ _: r; B4 B# m/ G# f- x
我家世代中医,在《四川洋渡人物传》中多有记载:
+ A2 }% f1 P8 U  M9 G9 [
姚仕山,清人,原万县城堡东门外下沱柑子园人,于咸丰八年迁鸿鹤乡行医说善,娶洋渡谭氏,繁衍姚氏,其医德以救治鸿鹤乞丐父女广为乡人传颂。医术长妇科,善脉诊,尤号喜脉最准,乡人赐号“姚喜脉”。

. }6 U1 `9 V4 d: O3 }
$ {* |, L" I! e. v* T7 @8 M( ^
% M3 h7 V/ r* ?' h/ V5 s
9 D( o( q$ g3 R6 F5 m
姚洪义,清人,鸿鹤乡人,生一八六六年,殁不祥,幼与其父仕山公习医说善书,背搭膏药,手握铜铃,穿街走巷,成人后行医说善在石柱、丰都、忠县城乡间,在中医施治瘟病以巧用大黄闻名,医界谓之“姚大黄”,乡谚有“瘟病一来铺天广,亟亟寻找姚大黄”
# e, l' K2 E: t4 O! R! i

3 o- v9 B  H! U& N+ O& y- r8 l! N  u2 `' N8 A. s
9 g7 ]% Y3 ]! e: I# e# R- I) J
姚洪开,又称姚幺先生,白胡子老人,幼孤苦,生光绪丁丑年冬月十四己时,殁公元一九六零年冬月,享年八十四岁,万邑城堡东门外下沱柑子园人,幼从堂兄洪义学医,二十始独立洋渡中街开业,药铺回春堂,民国抗日前线换防荆州,沙市之国军三七九团将士身染流行疾病,纷纷倒地,病息恹恹,与侄煎熬大锅药,挽救抗日将士垂危,国军送匾“华佗在世”医德名传忠酆石。

9 l) R& |. `6 k$ {  R* S) _, |% K  w8 @2 M7 V

3 j# Z5 j- Y. ~. j
姚其荣,民国人,鸿鹤乡人,洪义子,幼习私塾,秉承家学岐黄。长与陈兰亭交,混迹江湖、酒馆、茶馆、烟馆。乡人赐号“姚烂蛇”,民国初与陈兰亭在洋渡溪三角号抢走军阀吴佩孚一船军火后,为家人忌,逐出家门。十七年浪迹石柱、丰都、长阳方斗山、七曜山脉,大巴山参加贺龙红军杀富济贫,易名江山,为红六军三纵队政治部主任,五十师政委。民国十九年被邓中夏以“不服从指挥”肃反诬害。

# X. v* j+ W+ j& X( Y4 w5 X4 |3 K/ p
姚其炳,字汉文,洋渡鸿鹤人。中医世家,从小读私熟,随父习医,二十独立业医,乡人谓之汉文先生。姚长于中医内科、儿科,独立研制了专治小儿白喉症俗称鹅口疮验方,常与丁熙锦、丁子繁探研病理医理,提出独道的辨证施治方案,在长江南岸洋渡、高家镇,长江北岸任家、石直一带医名远播,常有川江航线轮船水手船员停泊上岸和丰都、涪陵病人慕名而来就医。新中国建立后,姚成为洋渡联合诊所创始人之一,著有《中医中药疑难杂症探索》和《中医中药基础知识讲义》并留有大量医案手记在洋渡人民医院,七六年病逝家中。

7 @- d/ r. A  b- Q" T  F
+ U3 G3 c2 \$ I( l/ T4 ?+ x
" e; b; ^) _; i' t/ D% B
姚其华,号锦云,又称姚二先生,著名中医学家,生一八九三年二月初二日戊时,殁一九六四年五月二十一日庚午时,享年七十一岁。幼从父及幺叔洪开学医,二十一岁独立行医,往来于忠酆石,万州,重庆,发明了“喉症散”成药,尤擅长妇科,儿科和疑难杂症,民国创办了中医讲习所,授徒无数,曾为汪精卫、蒋介石在重庆的官邸治病,一九五六,五八年在成都,北京参加中医学术研讨会,著有《万汇同归》《伤寒病学问答》和诗集《醉吟集》,幼习武,善相扑,脑撞,发明五禽戏拳,与师弟古寒忠两次朝拜峨眉山切磋武艺。八七年纂修的《忠县志》有传,记其生平。
& H) m9 s/ r7 x8 c

7 w8 v2 Y2 {* z# K' k. q- ~
% t, r8 I8 @( U  D1 y  V1 t5 C8 n+ e

: X$ j0 i9 x; C! S! f3 X3 W  z6 z( `  }
姚金品,洋渡鸿鹤人。中医医生。幼习私塾,稍长其父送重庆名中医唐阳春创办的重庆中医学校学医,与新中国第二任卫生部长钱信忠同学,民国十二年毕业,回家后一边料理垭口药房,一边随父学医。蒲家闹红后,因与秦士游友善,常帮助士游工作贴标语,三十六年,中共南岸“五一工作组”迁至蒲家太平寨后,姚按照秦士游的安排进入敌伪政权担任保长,目的是随时掌握敌伪政权动向。解放后长期在太极医院行医,八十年代初病故。

2 U2 M5 `1 F7 \8 k+ J% @
, c5 C9 |( \/ [! e& L8 o5 e! I% V) d; r  C( [
# ?. J1 s- U7 D$ Q& L2 s8 V
丁子繁,洋渡鸿鹤人。中医医生。西锦弟,幼习诗书,婚后拜岳父姚幺先生为师,始习岐黄,业日精进,三年后独立开业看病抓药。解放后,其后妻及子举家下放农村。子繁则为曹家人民医院中医师。文革中因地主成分常挨批斗,七十年代初因病瘫痪,病故于曹家庙堂村家中。

+ t5 t9 X$ R# X' d, Q7 }& O! ^8 u0 h1 B9 {! c) E' G

& n! g- T. K( h: S. I$ d
/ o& Y0 ^: u$ O; g" \1 E8 G
锦,洋渡鸿鹤人。中医医生。幼读私塾,成年后好钻研中医学,常就病理与其炳先生探究其理,常笑眯眯,谓之“丁罗汉”。建国后为洋渡诊所中医师。文革中因地主成分,常与地富反坏右一起陪斗,七十年代初,因不堪侮辱,跳水身故。为医界一憾。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4#
发表于 2016-4-7 12:57:31 | 只看该作者
      热烈欢迎姚闻闻宗亲回来!回来就好!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5#
发表于 2016-4-7 13:01:5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中药是我中华姚氏的传家宝!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6-4-7 22:27:34 | 只看该作者
姚卿芳 发表于 2016-4-7 13:01
2 P* }0 m' j& f, p, j3 }中医中药是我中华姚氏的传家宝!
" \' N" u, K1 O
6 J. W, F6 H# G+ p- |% n
谢谢您,卿芳宗亲!也谢谢您春节致电对我的关心问候!本该我给您拜年却您先至,姚闻闻记住您的这份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09:42: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尚明加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9 23: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