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1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黟县姚家弄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4 09:1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家弄是地处黟县城西街与郭门街交汇处至东门头城墙的一段一二十米长的小弄堂。, `# j4 O. [# f4 w) ]
姚家弄因为通往姚家大院而得名。; p. {3 F% L+ E) W' w
姚氏也是黟城的大姓之一,西街下头原有宏伟的姚氏宗祠,建国后曾改建为碧阳派出所。姚家大院为清末姚礼珊所建。姚礼珊早年经营浙盐,在渔亭等地设有乾泰加盐号。其子姚宏甲,拔贡。姚宏甲有两个儿子,老大姚纪兰,乡绅;小儿子姚纪泥,1949年建国前夕,都去了台湾。
; g7 U6 U5 w( a8 y( X, c4 S; ]7 _$ |9 E
姚家大院毗邻县城的城墙,解放后,拆去城墙,扩建成现在的沿河西路。这是一个由大厅、正屋、花厅、学堂厅、便厅等十多个单元组成的建筑群。大院的花雕八字门楼,坐北朝南。大门进去的院子约有一间教室大小。院子四周有一米左右宽的游廊,外向还有两尺左右高的扶凳,一掌宽,可以坐人,是咏诗唱和的好地方。右边是毗邻的三个单元的背“三家屋”。都有大门面东,通向沿河东路。院子西向是“学堂厅”,北向是一个小“三间”,也许是当时先生居住或者是主人下棋、写诗、弹琴等所用的。
1 g  h2 J; a. t, E% x0 \: `  Y& o
# h5 ?- {% N9 \4 H6 u1 w厢房后面是一个很大的厨房,砌有三、四口大灶,可供几十口人共同用餐。
- T9 D$ P( j' O8 L% O- x0 p. N. h' l3 g2 c, X( O: F) z# h
特别应该记叙的是,民国时期在姚家大院编辑《黟县四志》的事情。
! d/ a& g! A6 Y/ L/ P/ j; i0 @
. y* C- f  e1 K- S. d$ b) g据史书记载,黟县建置于秦,汉称广德王国,历史悠久。县境峰峦环绕,水秀山青,地阜物华,人文荟萃,有“世外桃源”之誉称。唐朝就撰有《邑图》,早已散失。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知县陈九畴主修《黟县志》。万历十八年(1590年),又编县志。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五年(1825年)、同治十年(1871年)间,均编撰了县志,一共八部。同时还有胡存庆《黟县乡土地理》问世。民国11年(1922年)开始编撰《黟县四志》。1812年所纂《黟县志》又称《黟县一志》,1825年所纂《黟县志》又称《黟县二志》,1871年和1923年所纂志书,分别以《黟县三志》、《黟县四志》作书名。二志、三志、四志为断代志,分别接续前一部志书。
3 I. h% Z2 `& B
" `) q6 t5 ?, x0 e《黟县四志》的担纲人物是舒斯笏。舒斯笏,原名元璋,字载之,黟县九都屏山人,出生于清同治初年,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进士,钦点主事,签分兵部。这是一个职位次于员外郎的职务。在任即补员外郎,为兵部所设司的副职,花翎三品衔,这是清代官员的冠饰,朝廷特恩赏给五品以上的有功官员。后任陆军部议罚考绩科长,兵学馆教员,军机章京,军事会议处委员,山西巡按使秘书,民国时任安徽省署谘议等职。5 m, p3 j& V( L! A' f3 |$ q
8 Q) J' w* ~, A) c& n
1922年冬告老还乡的舒斯笏,应县长潘陛的邀请,担任《黟县四志》总编。时值动乱之际,因为官府催征田粮欠赋,怂恿渔亭盐商抬高盐价而从中牟利,激起民愤,潘陛被冲入衙门的进步青年和百姓赶跑。许复接任县长,幸亏许复也是桐城人,文风愈盛,县志的编撰工作才得以继续。但县官频频更迭,编志工作自然增添了不少难度。采访时“有应庸志者,不访之而叠至。或访诸此而稍知其略,或访诸彼又迥然不符;或耆宿莫悉其由,忽得诸偏偶之野老;或子孙遽忘其祖,乃得诸他处之亲朋。语言必审其真,陈述务求其确,此采访之难也。”查考编辑时“时当改革,册档大半无存;事搜寻,年月殊嫌失考。或遗编偶得,胰而亥时讹;或旧卷堪征,而蛀残几尽。或碑文久经剥蚀,古迹难问诸荒烟;或笔记可备参稽,私家又珍为秘本。欲详焉而不得,欲略焉又不能,此调枵之难也。”“至于部别数十余类,则排比难;文成数十万言,则校雠难,又难之显焉者耳!”(以上引文均见《黟县四志》跋)1923年12月,《黟县四志》印成,在民国时期,与《歙县志》一起成为徽州仅有的两部付梓成书的方志(时徽州辖歙、绩溪、休宁、黟、祁门、太平、旌德、石台、婺源九县)。
) D1 |: }; U9 j* x4 k0 K4 K
+ x9 T  F7 d( y' ~' t1 R9 V7 W舒斯笏精于古文典籍,爱好诗文,著有《水月主诗文稿》,有《屏山十景诗》。曾吟自挽联来表达自已人生抱负:“合卅六种质以生,今日各还原,幸有文章留宇宙;待五百周年而后,他时重出世,再将神智整乾坤。”! m9 s! }& A& e; }

0 @9 ^! d# g8 n- N  W+ f8 e特别值得书上一笔的是,这舒斯笏便是赫赫有名的著名人民艺术家舒绣文的祖父。舒绣文因为参加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塞上风云》、《骆驼祥子》等的拍摄,而誉名海内外。
& u% a) A7 C( `) j0 Q+ n5 C7 e! y; U1 G) Q/ e
姚家弄虽说狭窄,很短,但它与姚家大院一起都将因为编撰《黟县四志》而名传千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08-8-15 13:52:53 | 只看该作者
是在哪上省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08-8-23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我家来自黟县,太平天国时逃到青浦,大约分布在青浦、松江和嘉定各处,希望和失散的本家联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15 01: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