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E, Q9 G2 N, |' O& R 教子为治天下之根本。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其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熔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得贤子女哉!而教女更为切要者。使无贤女,何有贤妻贤母哉。 % x) S2 {" }9 o2 Z! ?" L6 ]- d
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故古人云:孝廉出于寒门,圣贤在于母教。 $ V8 {8 D& w1 m N5 ~. e o
观一君而知国运。 观一人而知其家。 观一母而知子之德行。
4 k7 a2 R; {2 o s: v# d3 v- u 这和“子不教,父之过”没有矛盾的,也并不是说父亲没有责任,而是说先从救母亲入手,更有效果。因为母亲(女人)容易情绪化,而父亲很容易受母亲的情绪影响,只有让母亲自己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才能使一个家有和谐的气氛。而家庭是社会的細胞,只有每一个家庭都稳定了,社会才会安定。 & Y" R z6 V* |! Z
所以自古以來,母教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孩子童蒙养正的根本保证。我国古代母教包括: 7 y |( b4 Z) _
第一是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惟诚惟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姿聪明。 1 v3 p1 q7 I5 H7 _$ ?2 I3 Q, O
第二是注重言行:母亲的言行将对子女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国古代的母亲很注意在子女面前的言行举止。
# V9 c& c* F: ]- h( Z2 k 第三是注意环境:《颜氏家川》中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行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小时候所受的环境影响,会自然而然形成品德。古代母亲很重视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如大家熟悉的“孟母择邻”便是生动的一例。
1 d7 k) d, u- o$ H2 P$ q: ~ 第四是反对溺爱:古代注意到母亲多性格温柔,对孩子十分爱抚,但强调母亲不能对子女娇惯溺爱。“慈母败子”成为古代母亲的座右铭。 8 a# D1 C$ Z4 A" u# x
第五是寓教于喻:古人特别注意在教育儿童中运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某些道理。 2 D( a3 i; B" B, y/ }) \; K3 j
第六是教子清廉:廉洁奉公是一种美德。我国古代的母亲,在他的儿女长大成人当了官以后,也不放弃教育的责任,教训他们的为官清廉,不能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表现了古代妇女的高尚品德。 ' J- w5 n# w; _7 P
o- t |) T$ S6 S0 [/ }
古德云: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御子弟众人,管理控制教育,以身示范。分之以职,授之以事,而责其成功。
4 l1 F! ?7 Y( S% g4 U 今天的教育所提倡的“教育者先受教育,身教重于言教”等也不过换了种说法而已。《论语》中夫子亦反复强调“己身正不令而行”“夫正人者,先正己也”。 ( Z0 K _/ u4 B: l/ D/ y
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应该爱生活、爱学习,乐观向上,有清楚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关注自身的成长,懂得经营自己,并不断地从心灵上充实自己,挖掘自己,完善自己,未来才可能在孩子教育上独具慧眼、取法乎上,用爱心和智慧将孩子塑造成形象庄严、雍容大度、心地善良、做事可法、言色常和、利国利民之"大器"。
! W5 d% x2 s; _) M5 L1 r/ F 《中庸》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跏,事前定则不固,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母亲就是雕塑家,母亲的素质高,儿女的成就大。正如古人所言:闺门乃圣贤出生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
. n2 h* ~2 k8 _% v9 h F
! Q2 i3 K5 }* Q2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