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 n1 o: q% }% H2 G- \5 F( a$ v; s- B! {$ ^. `# V& f- u ?2 M, j
9 l$ w# E& A5 ?胡姓是中国的第十五位大姓氏,在沿长江流域的省份中十分昌盛。当今胡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14%,总人口大约在1400多万。
6 }( B5 Z0 p/ k1 }( z; X! D) C3 ~# P1 ^" ?* _% p2 T7 o7 @, h) @
胡的名义和图腾:' @% t( A b0 |5 f% t% V
$ @$ w) e( X0 J2 y
古的本义是故,能表明是很久以前的事物称为古。这样,凡是与古有关联的中国字都带有古部。胡,甲骨文中形状是代表肉的月字在口字之下,十字表示是水牛头及两个尖角。胡的本义是兽颌下的垂皮,很老了。胡的引申之义是古老和长寿。夏商时期,活跃在山东地区的东夷部落是以鸟为图腾的,其中一支以白头翁鸟为氏族图腾,白头翁鸟也称鶟鹕,也即胡也。以胡为氏族名,所居之地称胡,后用为国名,最终形成姓氏。: V- s9 C& L4 P% c- W3 N7 V$ J
% e" r( z: H ]% M3 Y: h胡姓的起源与演变:0 M c; g2 E. U) R) o
' ?2 r& B" U% |1 {! @
胡姓血缘主要来自三大支:妫姓、归姓和姬姓。) f% g* x* F+ v0 n
7 r! A/ v8 }& F
第一支源出妫姓。妫姓胡氏出自谥号。舜的部落因居于山西永济的妫水旁而姓妫。公元前2070年,禹继承舜的帝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夏王把虞的地方封给可舜的儿子商均,古地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称有虞氏。后来夏王又把舜的另一后裔虞遂封于遂,在今山东宁阳西北。商朝时,商王改封虞遂的后裔于陈,在今河南淮阳东南。陈所处之地即为帝尧的母亲陈锋氏族部落的故地,因而称为陈。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以取代亲商朝的虞遂后裔的陈国。妫满,谥号胡公,史称胡公满。根据古代谥法,“弥年寿考曰胡,正允背私曰公”,也就是说因长寿而誉满天下,公正诚信而深得民心。妫满逝世后,周朝天子赐谥号“胡公”。胡公满的后裔以谥号为氏,遂有胡氏。妫姓之后繁衍出40多个重要的姓氏,其中最大的五姓是陈、胡、田、虞、姚,除了虞姓外,其他四姓均为当代的百家大姓。妫姓胡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 e8 z; k$ ^ h$ U# z: \9 a% |, I- P4 G3 a+ \- k. F1 X' z8 |& e
第二支出自归姓。归姓胡氏源出国名。归姓起源于尧舜时代的夔部落,系东夷一支,也称归夷。原活动于山东西南和河南东部一带。在商朝武丁时期,归夷一分为二,留在中原的归夷于河南郾城建立了归国和胡国,均为商的属国。南迁川鄂交界三峡地区的归夷建立了夔国。归姓胡氏有两分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随即灭了归和胡,胡国之后以国为氏,这是第一分支。西周宣王时,楚国灭归姓夔国,东迁夔人到安徽阜阳,成立了胡国,子爵,史称胡子国。公元前495年,楚国灭胡,胡国之后以胡为氏,这是第二分支。归姓胡的历史最长,至少有3200多年。
: c' ]3 W* Y6 Z! ?/ M( \
% [. j% E4 f- A 第三支系出姬姓。姬姓胡氏源出国名。周武王灭归胡两国后,随即把两国之地封于亲属姬姓,仍称胡,子爵,也称胡子国。进入春秋后,公元前745年,郑武公灭姬姓胡子国,后又复国于安徽阜阳。春秋末楚灵王灭胡等国。并迁胡人于今湖北西北的荆山北麓。不久又复国迂回安徽阜阳。公元前519年楚国伐吴失败,回国途中灭了胡国,子孙遂姓胡。姬姓胡的历史也有3000年。
% W: ?4 g- {& \2 A, O. @( H q2 p7 l3 z# ?8 W1 k$ d' {
外族基因的融入:7 @9 A& B. [& b/ r: \
我国的胡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胡姓中也融入了南北民族的血液,互有基因的流动,胡姓的外来血缘主要来自北方。最重要有: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居中原,改鲜卑族纥骨氏族为胡姓。北魏的高车族人、北宋的契丹族人、金国的女真族人中均有胡姓。我国南方和西南的瑶、苗、普米、彝族中也有胡姓,这些胡姓很可能来自汉族的移民,长期混居加上汉民人数少,久而久之融入了当地的土著中,这类事件主要发生在宋朝以后,尤其是在明清时代。
( i* n9 u7 `! S2 `2 k" [: [* N& U7 t4 p. [( Z' _6 w' i
历史上胡姓的分布和迁移:) K- O! x+ D1 m# a% E' n
Q' f. B/ F' M, Q
先秦时期,胡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黄河以南、淮河和汉水流域地区。秦汉两晋时,胡姓已经播迂到各地,西达四川和陕西,北到山西河北,南抵广东福建,东临江浙。在唐宋之际,胡姓已经在长江流域地区形成了优势。清初进入台湾。
7 P' I3 B, C# |/ g0 }& D& x" n+ q) ` 宋朝时期,胡姓大约有9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7%,排在大姓的第十三位。胡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胡姓人口的2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江苏、浙江,四省胡姓大约占全国胡姓人口的63%。全国形成了以赣湘和苏浙为中心的两大块胡姓聚集地。
6 J' ?. P! t/ i" y" j# ]6 J) Q
' y1 |' \; U5 p- w* B9 T; M 明朝时期,胡姓大约有14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58%,为明朝第十三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安徽,这三省胡姓大约占胡姓总人口的55%。其次是湖北、江苏、湖南三省,又占20%。江西仍为胡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胡姓人口的23%。宋元明期间600余年,胡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胡姓人口重心由西向东漂移,东南地区的胡姓有了稳健的发展,赣浙皖地区是胡姓的密集区。
9 n# Q6 b! ?8 P* ]# C; d6 k' v6 i; n' u7 @
当代胡姓的分布和图谱:
9 [9 O7 R7 N( K3 h, T( f N5 U9 F8 r" K; j; m2 \' e! w
当代胡姓的人口已近1400多万,为全国第十五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4%。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北、湖南、四川、浙江、安徽五省,大约占胡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贵州、云南、江西、江苏、重庆、山东,这七省又集中了35%。湖北为当代胡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胡姓总人口的10.4%。全国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省份多胡姓的布局,突出鄂湘赣皖浙和川渝黔云两个胡姓高聚集中心。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间,胡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
' [0 a9 G1 }/ T9 u% U5 k
/ }! W( v+ {5 G( d) |' m, |; a$ A 胡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在长江流域的云黔渝鄂湘赣浙沪八省市、四川大部、皖苏南部、福建大部、粤桂北部,胡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近3%,这部分面积仅覆盖了总国土面积的16.4%,而居住了大约60%的胡姓人群。在粤桂闽南部、台湾、海南、青海湖以东吉林以南的其他北方地区,胡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2%—1.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2.3%,居住了大约37%的胡姓人群。1 i! O5 ?9 \2 R! f% w
/ E$ C. O6 V8 s+ O6 F0 U胡姓的传统文化:+ I% D+ Z# X7 K6 j+ E& O
0 I/ ? m( u) r& ]& Z# E
郡望和堂号 胡姓的郡望主要有安定、新蔡、淮阳、吉州、洛阳等。胡姓的堂号有安定和澹安。“澹安”堂号出自宋朝的胡诠,胡诠被朝廷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力主抗金,得罪了当朝主降派,一气之下辞宫回乡。他一生主攻《春秋》,并著有《澹安集》传世。/ _( @ N# U* d" H
0 |1 h& D+ H7 d* O) C' Z/ [楹联 重要的胡姓楹联有以下五副:
3 m) w8 l( ]. Y# F6 g1 ^/ f
) i' f& U2 {) j( w3 T! M) W 寿齐九老;名列四真。
2 V' g$ p7 z x! |2 c, n# f- \ 经资羽翼;祠表贤良。4 |! H$ r3 y. U# i- b; W
理学宗功;春秋心典。
" I/ L. N* o! i# B. Q* T' L 安国成名本由吴母;稚威有妹不亚刘家。' o/ N/ S- o3 z0 }% Q# g
. W) Q; g% R. M8 X
遗爱在人,莲幕留图纪南啸;臧书贻后,槐阴亲手植东园。7 u' ~/ ]4 {: m s% N, j+ C, r
# u0 F1 \# T. e家训格言 胡达源,清代学者,湖南益阳人。胡氏世代以儒学为业,尤其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其所训皆以古代圣贤的嘉言善行为内容,其家风严谨,雅名远扬。他认为:“士莫先于奋志气,需学问则择执之;功莫切于正身心,而言语则荣辱之;主修其彝伦族党之谊,谨其直谅便佞之间;严其礼教范围之防,辨其义利公私之界。谦让节俭,善之修也;骄情奢侈,恶之戒也。”故其训诫子弟多从奋志气、勤学问、正身心、慎言语、笃伦纪、睦族邻、亲君子、远小人等方面入手。其子胡林翼为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能承父教而重治家。
0 j* U& }. M* A8 ~# d0 [! [
% Z- K& a$ C5 L+ T, G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l9 @ H, Y& M F
1 |" h' K' m, B5 I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胡姓历代名人355名,占总名人数的0.78%,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二位;胡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77%,排在第二十六位;胡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34%,排在第十六位;胡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1.27%,排在第十六位。* Q/ i8 L( k# ~9 \$ M; A
q5 K1 _/ K+ a# R
历史上主要的胡氏名人有:三国吴大臣胡综;西晋大将胡奋;唐朝诗人胡曾;五代后唐画家胡瓌;北宋教育家胡瑗;南宋经学家胡安国,学者胡宏、胡居仁、胡直;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明朝开国名将胡大海,丞相胡惟庸,大臣胡广,文学家胡应麟,名臣胡宗宪;清朝经学家兼地理学家胡渭,文学家胡天游,外务大臣胡憰棻,湘军名将胡林翼,著名皖商胡光墉,太平天国名将胡以晃;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民国将军胡宗南,华侨企业家胡文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昆虫学家胡经甫,物理学家胡宁,数学家胡世华,植物学家胡先骕,病理学家胡正详。
% {5 N, j; k( x0 Y/ T! P$ i! B r6 d) \, u, X" s
胡姓血型:( @( x; _5 V. B7 { N9 f
7 i& s7 b6 h3 n Q8 e
胡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4.6%,A型占29.6%,B型占27.3%,AB型占8.5%。
& U' S% Z' e# }% Z6 i( }8 J% O) Y- |6 E$ Y7 q;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