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yq666666 于 2015-12-1 14:31 编辑
) i5 a7 @7 ~- E) E3 D. n" ?8 L6 p3 @; m9 @" W4 i+ l$ ?
4 I" X& @: N ]$ L9 `
# j5 N0 X$ Z2 h3 ~7 C
5 d5 g* o# G6 ^( o% {9 H4 P
绞杀精英的逻辑 姚永庆 u1 }0 f2 n" ?" l* Q# A8 ]
! H8 g0 F! G3 u+ {5 W) d1 M人与人之间究竟是个体之间还是个体与社会之间?! Z9 O9 ^* w; ?1 b; E$ I
倘若强调个体之间,则那些阳奉阴违的道德原则就不必太用在这里了,你我好好说话,那些假套路就别使了,否则就活得太不自在。倘若强调社会之间,则太忠于当下时政规范和指导原则,你就活得不真实。也许有一件事是出于你的长期思考,或者你的洞见本就高于别人,但你却不敢说“这事我知道”。因为这样一来,你把周围的人放在何处了?你得到的反应是:就你知道?就你懂?我们全白痴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时机却因修养原则触犯众怒而失去了机会。这就是中国人的社会,这就是你活着的环境。修养、能力、社会规范三者更成了中国人的大问题。因为你是要谦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好人,还是要成为有能力但也许不够谦虚而招人厌烦的人呢?服从社会规范就是一种就范,我相信多数人在强大的社会规范下是就范了的,而不肯就范者一般没有什么好结局。而且你得不到同情,因为你面临的是庸人社会。于是,除了活该你就没有别的什么好下场了。0 I" A) w! b% \ O- p1 c! j9 [
- s2 v& p. P8 u+ N3 f+ S3 m8 D所以,我从来不认同“只有把别人看得重的人自己就赢得尊重”这句话,也不相信“只有把人民看得重的人你才自重”这样振聋发聩式的国家格言。这种说法带着严重虚伪的公德装蛋。看别人重便赢得尊重,此乃以民之“纯朴”来压制你的高傲。它代表一种公性作伪的谦逊,常常是用来针对社会中优秀一群尤个性特立独行的人,用心在于砥砺优秀冒尖者们的楞角,把社会民众培养成普遍的羔羊,把一群有为青年训练成乖乖兔。看人民重自己方重,带着强烈的意识形态,以“民心”来裁人心,借为民行道,抬人民出来吓唬人,曾是枪打出头鸟的有力重器。从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到后来整个计划经济时代,它发挥了极重要的政治作用。
; e/ s, p! ~7 X$ u5 p8 p) `3 L9 \7 Y& o
没错,人应该看重他人,这其实是用不着专门强调的,因为人互相尊重是做人的起码原则,因是起码原则就用不着特意强调;起码而基本的东西你要特意强调就必带着私利或用心,——比如逼你作谦逊的人实为顺民政策。假如你有一个聪明建议,你可能会因这智慧的显摆而让你摊上大事,因为你明显比你的领导高明了,这是不可以的。领导会以大家的口吻来的指责你的胡言,于是大家一齐反扑,你倒下了。“大家”在这里被扩张成“人民”,于是领导以“人民”的名义,而“人民”以被侵犯的心态,共同完成对“公利”的维护,这就是我们的社会里常见的一道人文景观。这里有不尊重人民的情况吗?没有啊!但你却被“不敬重人民”缺乏修养的罪过而没有赢得人民的尊重。这就是过去那个政治年代整人的基本逻辑,也是全社会绞杀精英的庸众逻辑。8 o* O; a' L- z
V, c3 W" D; o9 c
这个逻辑依然在盛行。
- V0 I5 F1 L8 ?& H& Q3 V8 }7 V7 Q5 F( z9 j w+ @. q
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其实谁也没为谁支撑什么,我们思考自己的问题,做自己的事情,干嘛总跟这人民扯在一起呀?难道真像文字游戏那样说“人”字这一撇一捺互相支撑着就让我们掉进这样一个儿戏的荒唐里吗?我们是因为吃了人民的百家饭而不得不为这一个个的虚拟主人效力呢,还是别人无时无刻在尊重你而你一不小心怠慢了人家便有失敬重了呢?都没有嘛!这只是一种言说的虚妄。既都没有,你们怎么动不动就给我设定一个修德的环境来约束我呢?我真搞不懂。我做一件事情,那是我自己需要才去做的,即便是为了社会而做的大德之事,我做之先也并没有专门去考虑人民如何如何呀?因为这事本该就这样去做,弄一个人民的概念放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吗?没有用处,不但没有用处,反到干扰我做事。屠呦呦研究青蒿素得了个惊煞国人的诺贝尔医学奖,她在做这事时只图能尽快弄出这个好药来赶紧在越南战场救人,并没有去想人民这样一个宏大的政治概念,——尽管这事的确是有益于人民了。据说屠呦呦正因为她一贯特立独行,她的确得罪过不少的“人民”,尤其是把自己包括在“人民”之中人那些个领导们。美国的一个科学评奖机构因为考虑到中国“注重人民”的国情,特意把那些自认为和公家也认为可以得科学奖的“人民“叫了去,进行了究竟是人民贡献大还是个人贡献大的筛选。这个评选机构使了一奇招:他们对这些“人民”说:除了认为你自己可得这个奖外,请把另一位可以得这个奖的人写出来。结果这些人都在自己名后写了屠呦呦这个名字。哈哈!谁可以得这个奖的答案不是很清楚了吗?美国这个科学评奖机构用这个巧妙办法筛选出了究竟是“人民”贡献大还是个人贡献大了。
- T8 Z9 c5 b" J) N! t5 `) y$ [9 P7 p
# R. i* ^6 f4 }5 Z6 r1 [# U" s% n' S) H' c! S& B2 H8 y8 B
说穿了,动不动就人民人民的说着的人无非是个嫉贤妒才的想法罢了。所谓“人民”概念只不过是个庸才哲学而已。我们跟人民究竟有几毛钱的关系?个人并不是人民,人民只不过是一个被统计的概念,它旨在诱导一种事物的社会目的性指向或民利趋好时某个政治体对多数人的拢络。比如说,当需要你做一件事时就说成这是为人民的利益。这是说,如果你的拒绝做此事就是背离了人民的利益,这个目标被指向了人民而使人民被拢络而聚结在一起了。这里,每个人被抬举为人民,“人民”就这样被临时性地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一切不听人民意愿的就会引发愤怒,于是,一切聪明的个人迫于势力而屈服于人民。其实,在社会任何具体的情况下,你的行为与人民是没有什么关涉的。只有在统计中,单个的人才走进人民这个概念或数字假定中。——此中是个政治口号的陷阱。/ {! q! i: h ?0 j; c9 }* L
4 i: K# l. T( |7 X& g: P! E“把别人看得重的人自己就赢得尊重”和“只有把人民看得重的人你才自重”这些带有神圣感的话也许在某些时候有一定道理,这个时候就是:你是真诚说这个话的,你没有带什么用心和目的;你是欣赏有用之才的人,你是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
+ \( S. [4 p( f* O8 e [3 t# K* A
" Q8 S8 v/ K' x, |- c2 k其实,我们的社会贤才们很少有不敬人的态度,他们惺惺惜惺惺。自信的人方能敬重大德之人,有底气的人才敬重有学识的人,有能力者更喜爱有才华的人。也许,这样有才德的人才更由衷喜欢质朴善良的小百姓。而这一切,所谓的"人民"却未必做得到,他们口中的“人民”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罢了。你周边有太多虚伪的人,——这种这种言必称“人民”的人在体制内因要应付各色人等便学会了待人的虚假,他跟你也常常是虚以应付的。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你在他眼里他从来没当事。这种人你不必看重,你无视他就算你道德修养不缺了。如果你对此君不评论、不指责、不说好、不言坏、不理会、不着一字,那你的涵养已是很了得的了。但就是这样,我觉得你跟这些人心存此念也是瞎耽误功夫。这时,你拒绝“人民”概念就行了。$ g; G! A4 E, o4 A$ f5 ~
- \% \$ e) ]( V+ K
这个社会从来就是以身份地位财富论“英雄”的。别相信你什么也不是人家待你为座上宾。“人民”与“修养”只是一种假借的说法,装模作样别有用心。假如有的人没才没德却很会装孙子、耍阴谋,擅虚伪、玩黑厚学、靠夹着尾巴做奴才而混进体制内弄了个科级处级的什么官阶,而你处处受挤兑怎么办?嘿嘿,实话告诉你,你干不过体制,你只好他玩他的你玩你的是了。这当然是此文的篇外话了。( |) d x8 K# I, `: c4 ~* v8 ?+ O0 E
* @5 P/ _3 W# c: L) u- u
0 p0 x: x" K' y9 k+ p& c+ N' j$ f4 Y W' T5 y
: O2 z1 D4 E' n
" [5 v" Z! z9 w1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