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2064|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绝版二十四孝图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5 00:56: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绝版二十四孝图9 S1 S; W# X" t2 {. r, R# V9 m" ]1 U- d: d
5 m2 z- U6 b3 a1 w; W
游子吟
& t6 D" c% ?/ X' a8 q" z1 X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_3 E- S& e5 s- V! R8 g4 {( ?# i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 T5 t* g/ y6 l6 J7 z' W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U$ j: M  f5 Z  L% S$ {& l

' t1 y% y( [* [
7 P& F9 a3 ^, K7 m) ^' U2 D) g: D3 n. a) j$ s* D
01 孝感动天
+ K# L2 z$ e+ |
3 Z1 y( `6 N8 m0 h2 Y5 {, b  舜,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 U: T# E( P8 W/ \
' R( T: ?# `; k2 Q9 y, l3 q02 亲尝汤药$ G4 ?' j/ [1 H, n# W8 c
2 N; B6 I/ q% n" z' R$ J& K: z$ h7 L
  汉文帝刘恒, 8 l5 L3 e! g5 c; n3 A
) L2 ~. Q4 H. Y; j) X! o8 T
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 }7 g; L& K7 Y; p% b; m
- u2 G' q3 J5 \6 V! H, U
03 啮指痛心 ! A( {$ \" Y9 o  p7 \& Q% g; x: T) \

( Y! C; O# o1 ]; L, s0 b
4 i! T$ g  x8 l$ i, A   曾参,
) i+ T" j5 F' w( @* R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 @! L- f" |  b6 x* u, o

" Z' L) S7 i) j& P% }04 百里负米
' ~/ i( F0 {/ r0 I( z0 l( ~

! ]1 K9 B3 ?' b5 X) a  j! M7 I$ k! N! Z  h( d
   仲由, 6 Y% p2 l  ^3 O
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9 G) ~& b3 o  d& M/ W; Z0 ^& M
; _& L4 A' t5 o7 e& G1 _& H; j
2 }: x3 n! I; v$ [05 芦衣顺母
: F9 ]7 ~# O( \8 \3 Q6 J! Y
/ W* b( c& M2 q- T9 H* B7 B' [
: l5 c. _0 }  v. T7 ~9 ?4 `
  闵损,
. S) t8 A' X7 Z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 Q4 O5 |2 P2 D; C* @" C
4 t, Z" @, m" i% V' q8 s+ _7 m
06 鹿乳奉亲
& w/ ~% ?; M2 a+ ]2 B
  
, F( _0 j/ X- G- S  a2 t
* P! O# [! D3 g; i, S  郯子,
; q/ ?. x; m. Y- D+ F' \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 A# O, o* f0 A
; w1 D0 D# n: V( D07 戏彩娱亲   c" }, n5 x  w0 N( [& U. ~
" h/ _4 e  M7 S0 r

: |6 R" k/ D% \6 z  老莱子,
" H' a3 r* u5 g' |/ V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 {8 @" Y2 S( g9 {3 I
- A5 M- K. K' H: u
08 卖身葬父 ' |( \8 p3 D* q8 D# {( J1 y

( b" R2 `' Y- C1 P2 z# k7 T1 G% {2 Y- Y6 z2 f0 P
  董永,   9 E9 Z2 C$ f9 z' [4 H# ?/ q- l
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4 {4 k; f; ]3 T6 {6 a6 D: j
4 H4 s' t+ u3 ?7 ]1 v3 N$ @0 U
09 刻木事亲 & [+ D+ s! Z6 t# {% I2 \

' m! L( a" ~4 o# t: L4 G8 @" | 0 S9 Z+ U& Z  U9 ]
  丁兰,
* g. |( X* b9 j" P* O/ Z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8 F0 N9 x6 N3 D5 h" c% W8 h. Z8 a- _, [
10 行佣供母 ( b/ b6 I; }' u4 E& h( x
8 k# M8 p8 u; f4 o8 j6 I

3 M  \! X. {( f- O6 G    江革,, H! G+ V' `5 s8 E1 p& M6 {+ _
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 a! b: X4 j2 I$ x
  M9 K; E: ]% a$ m! U4 f* M
11 怀橘遗亲
$ C' V8 {" Y8 |3 t' Q. g' `
) a, l/ T$ J% i$ h
, R$ m' L! _; z% A- o  陆绩,
1 N$ r& H. B1 F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2 D% W+ t( `2 z! o: u$ e
/ ]  ~% c/ f" w  y! {/ a, Y. S12 埋儿奉母 : i% m& a* v3 g3 U/ @  u
/ S- l$ Q0 n* }+ H

$ _$ U: P( V7 U* Z- b  郭巨, ; J5 a5 {! V" C
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4 F& G- \5 j  Y" C# L' ?
& K8 x- _* Y2 ?& Y& j2 W% n8 l* ?13 扇枕温衾
: O; M& z# `* L7 J! b5 N/ a* c

3 n) D- f' n3 k
- u- ?* D1 @, [: ^( x  黄香, 7 T; {2 ^9 L8 d' z3 T6 `
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 ?# S( n4 O3 k, i% s: ?/ i; i. E: N4 z

# s# f' c2 U& o0 C- y& I/ q' F14 拾葚异器 9 D& x  f9 o4 |
5 [4 C, F% y5 \

0 b2 E2 _2 Q2 b5 F5 l9 v; N% E  蔡顺,   1 B, n7 v' C+ n, V/ R
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3 J+ m, V+ k8 C( R  j( D! `2 g

" z% k( y0 d/ @15 涌泉跃鲤 / D8 N4 ^$ {8 m: ~9 ~! ~7 c3 L
7 i0 ]& u) Q  \; d" W- E8 j4 f3 R
! S. N# H3 _. g0 o
  姜诗, 2 g8 w, D8 n2 M6 v# S, h* L
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 L3 ^4 S2 a, ]+ n

7 n0 k# i) l3 `5 s16 闻雷泣墓
7 r3 U9 G6 e% A) ^ , Z0 t2 v& H, H) \, \- V
, o* I, z: E+ C9 Z
  王裒, ' s6 M  z! \! \/ m# H; z8 n  E3 K
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7 V/ H! Q8 D) d0 i# {2 i% `& c
9 m5 j: d4 _5 B6 L4 J7 j
17 乳姑不怠
( n2 F+ [+ W: f" Z* ]# h7 O
( {7 ~/ Z0 U, w' N  U+ M0 `2 b/ Y) u, k3 T" b( C0 P
  崔山南,
% n# V! a: ^! ^' d# V1 ^# p8 B" R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6 l  R# W" V$ [
6 |* ~! K. h( Z- R1 l( x0 S18 卧冰求鲤
& K" Z' e& \2 v$ P. y# R) o
9 G' g; f& ?8 N( B/ U* \2 u3 a
% z5 s) G. u% T7 ?. M" }( P  王祥,
) O+ E* D8 h# K: S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5 j1 ?1 |* W6 A* E* Z+ U* K# ]1 t" O* ?' U& _& N$ S
19 恣蚊饱血 - `! f. ~; Q0 f5 M5 k: x
2 U! \. k+ A$ O% L  z3 a

& \  Y0 R4 ~3 q; G' P+ }5 Q  吴猛, * R# j& Z. _7 P7 Q8 D
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 `! m1 w: K9 u; u* g. Y( R5 p4 W! t

- {9 Q, v8 N# Z) @; N1 ]' {# L' k20 扼虎救父 ' W. {# K2 {1 W' E

  r% y; `. R: {: F4 w. w' y5 ^- ]! v) }% G
  杨香, 8 b( N) T) v" H; N8 h  N' v
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 t* r* @7 q+ Y

0 _- ]  i3 F6 p8 f! R" n21 哭竹生笋
  `+ {% i% Z- A9 N1 k( L- Z" P
' s. s! C  y/ [: T  H* q1 q

- o7 g& P# _+ T% ^  孟宗, / @. J, y& e  z  u; {
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4 I$ B4 V' v8 j0 @1 a
5 ~+ H# D' [: ~6 ]- D) \
22 尝粪忧心 . ?$ z9 P. D" y$ }5 V
  V8 b( j9 [  K! d# L& d
' Z0 S, r3 @; K, U* @' w+ H
  庾黔娄,
: T6 r5 u6 n, N- S' T% @7 K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 I  d) W: R2 I- t  C+ ~, [8 o& G
' R1 |7 \! X9 n4 u; H0 e" y; Z. F23 弃官寻母 6 v; ~; y2 b. n& Y

' d" Q4 G5 T1 Q" [# m7 [ 0 Z: P6 M& C1 E/ v% b* i
  朱寿昌,
, h! z/ f; K2 b# }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8 y0 v5 B, i" j/ a: {; k1 X; S+ S3 N& G; p
24 涤亲溺器
. o' l0 k/ A2 o) E; a; | 8 j& ^* x) A8 A/ j) M$ k% x
8 a5 q( c7 o. Q! e- s7 W$ B
  黄庭坚,
) f: l9 f! O( J% N, ^* V7 j
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c- D% g6 N: p& l: y! z0 h0 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852 天

连续签到: 2349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4-5-1 10:36: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5-1 10:59 编辑 5 k' t6 _* t, l) o" Z  M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3-6-15 18:04
: t3 i0 o$ C2 l6 T5 D% H7 _谢谢元周老!:handshake& y) J9 r8 N% w
4 i# f8 m' N! `
我在我办的《家园》月报上也是连续刊登,每期一位,正好刊登两年(24期) ...

* v+ b$ X1 \/ ^6 u, `1 I( D# W衷心地谢谢建中弟!所谓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作为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的经典内容,应该代代相传,让其不断发扬光大!
8 O: ~* n3 h" ^- z
/ U# h7 t2 {7 P; ]& D

( r5 \7 [' p' a/ z( q! X; P尤其是“二十四孝”之首舜帝姚重华的故事,那可是我姚氏族人的骄傲!我们姚家人,首先就要把“孝道”更好地传承下去!; u5 X, P: r& h

签到天数: 339 天

连续签到: 10 天

[LV.8]三品御史

推荐
发表于 2014-2-13 06:14:37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四孝图,值得学习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0:04:29 | 只看该作者
一楼24孝图,单击图片即可放大!:handshake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5#
发表于 2010-9-17 01:57:0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建中宗亲,二十四孝,:victory: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14:07:3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子女,这可是少不了的内容哟!:handshake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7#
发表于 2010-9-25 10:52:34 | 只看该作者
请教建中宗亲,这二十四孝之首“孝感动天”中有这么一句“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这厉山到底是“历山”还是“厉山”?、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0-9-25 11:20:44 | 只看该作者
您手中的“海内外姚氏大宗祠”画册里面不是就有吗?仔细看看,再看看其他宗亲发的有关帖子,相互对照,做出您自己的判断。
/ b, q& _" S2 G$ ]- h我也在学习。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9#
发表于 2010-9-25 11:40:38 | 只看该作者
6# 卧龙姚建中
6 t0 k. ^3 D% Y& R, ^这“历”跟“厉”到底是那个LI,请宗亲们指教:handshake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10#
发表于 2010-9-25 12:01:06 | 只看该作者
6# 卧龙姚建中 : @3 n2 p# W$ _! J
潮阳画册中是写的这个“”即,而这二十四孝之首中的写的这个“”迷糊了,
8 {# ?6 n2 \, w福建老家是“曆山衍派”我认为应该是“”而不是“$ M2 l% v" l& {
据《资治通鉴外纪卷一》记载:“瞽叟生舜于姚墟,姓姚……耕于历山……”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0-9-25 12:12:0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古文中通假字很多的,明白意思就行了。呵呵

签到天数: 3605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2#
发表于 2010-11-19 11:43:08 | 只看该作者
照看是历山,我们这里姚氏互助会买有很多东西都是标历山堂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29 06:3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