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71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代以前家谱只能官修 普通人修属"犯上"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27 14:1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核心提示:袁义达说,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家谱只能“官修”,也就是说,只有帝王将相、名臣才有资格修家谱。普通人如果要修家谱,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属于“犯上”。1 D4 R5 R8 b  U# V+ d
; a2 y3 U; Y2 H# h+ F. \" [) u. a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杨东华
' e# F1 [% ?9 r8 f3 m

7 t  x4 ]4 N/ `$ |  Q5 C( k% B4 R, [* H/ w  众多家谱上,都有个“亮闪闪”的名人是自己的先祖,或为帝王,或为名臣。) Y# W% G! i( B: j% x0 ~" ]. K
  比如,有的李氏称李唐皇帝为本族始祖,萧姓则号称自己这一支先祖为萧何,张氏则拉张良、张飞等为自己的祖宗……9 C& j8 }7 M, p2 s
  其实,“攀附”名人并非简单如阿Q般“我祖上比你阔多了”。这样做,除敬重祖先的思想外,老百姓也有自己迫不得已的原因。7 G. Q. V" U& c) A- k
2 d$ U. d8 L1 I& C  E+ H
  
( N1 V. \# [% F3 p- N! q     宋代以前家谱只能“官修”! V7 `9 t1 R  c& f
& J' d* Q9 y1 y6 K6 S, r: K+ l, o
  近日,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了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袁义达长期从事姓氏群体遗传学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出版过《中华姓氏大辞典》等著作。1 H  ?8 w% ]% r  \; Y7 Y

* E( {; t, m% y  袁义达说,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家谱只能“官修”,也就是说,只有帝王将相、名臣才有资格修家谱。普通人如果要修家谱,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属于“犯上”。
2 I% \& C' B6 e- k9 M5 H9 F& P
  宋代以后,民间言论开放,普通人才开始修家谱。因为中间多年文献断档,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祖上到底是谁,只能根据自己大概来自哪里,和哪个同姓官员的某一支重合,就直接跳过去了连接上了。
  H( X7 v  R! U) r0 [' T

3 H2 a4 \" T6 X6 j" t  当然,老百姓们这么做,也是受了刘邦的启发。众所周知,刘邦做皇帝前仅仅是个小小的亭长,出身低微。他当了皇帝后,竟然拐弯抹角把自己的家谱续成了炎帝之后。老百姓一看,皇帝都这么干,大家当然可以效法。于是,几乎所有的家谱,往上数祖先必定是名人,因为普通人根本就没有家谱传下来。: N" B: b/ `  Q6 U6 C( y' I5 |

* [2 v- o3 h$ E% e5 _" t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曾有人要为他续家谱,想把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认成他祖先,但最终放弃。有人说,是因为年代太近,朱熹子孙尚在,朱元璋实在不好蒙混;也有人说,是朱元璋后来自己没同意,而是把自己讨饭的经历给写上了。
5 w7 H8 ^- V1 `
' W3 m) N6 U; X( h( Y 
+ y6 m! [* e5 r4 O: l, K 家谱文化是一种信仰  `; n- N2 d- q" N! {8 O1 z8 T5 A
* {; l- t4 [, p/ p
  如果家谱是这么来的,那它还可信吗?袁义达说,家谱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信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保留几千年的家族文化。这种信仰,也是对祖宗的敬畏,让人有根有源,知道自己从哪儿来。
6 a' d# P6 v+ ]4 O
9 T0 S1 f, ?& b+ w& w# q  实际上,对于家谱,前面是真实的,后面也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家谱前面多少代,因为有文献记载,是有据可依的;最近数代,牵涉自己的叔伯、爷爷、曾祖等,也是真实的。唯一的断层就是在文献缺失的那些年代。
* |4 T0 I# P3 c' O& Y6 Q
  “曾经有人发现,一个县如果有5个进士,那么全县同姓的人都认这几个人为祖先,难道这几个进士就没有兄弟吗?其他人都去哪儿了?”袁义达说,这就像是一棵大树有众多分支,你本来属于第三支第五根,但是你认了第一根,中间的差别其实并不大。5 |) C' h8 G& G0 S2 [. y( W

. G* D8 _  p( M+ W  说到底,中国的家谱文化,就是整个民族的血脉信仰。
! V& m/ N" V* M3 R# g* A  T+ K2 F- `7 N
  袁义达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黑人开始寻根,由此带动了华人寻根。和他们不同的是,我们有家谱,追根溯源,就知道自己从哪儿来。不管中国的社会结构如何变化,只要姓氏文化不丢,我们的文化就能传承。
* J2 c- F# y! A5 i9 m1 b) h
) X8 y0 |8 H" `5 F 9 \  q0 C( M( I9 ^# n' \
      姓氏轶事
) b2 u1 t2 m# G" \/ k; P
, _- r. G; n$ J  朱熹的“序”被多个姓冒用7 k- `8 H6 m4 S* G( x5 _

6 o7 p. ?5 Y' D( h8 d  除了认名人当祖先,以前还有人喜欢假托名人作序。史料显示,朱熹作谱序的家谱多达十几个,有的是真的,有的则是伪作。
+ g- a* A+ c1 U. I1 C0 ?, f3 ^3 D1 {5 e' ~8 M- y6 I) K
  他的一篇谱序,竟为周、黄、刘、戴、吴、洪等姓氏的家谱同采用,其中只姓氏一字之别,其余文字均雷同。

; f1 [+ b' B3 e, N- O) o- q  u' t/ L  g3 l3 c+ c: h; ^
  明清时期,甚至有了职业“谱师”、“谱匠”,专为一些家族制作假冒伪劣家谱。
7 U" @- d5 T5 w# j) V
1 n: Z3 n+ X- m3 m  如今,随着寻根和民间修谱的兴起,“谱师”这个职业又重出江湖,甚至有了专门的修谱公司。3 ~! B- f" f4 N. j% z; u/ b# n9 g
# a8 r' B6 z$ }. n# J
  有学者说,这应了“盛世修谱”这句话,也跟“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修谱传统有关。( Y) M: A( v+ p7 `, B
$ E& J/ A0 y* u6 J# q
  在南方一些城市,如今的“谱师”月入上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但有些“谱师”修出来的家谱并不靠谱。修家谱需要仔细考证,要把每个人诞生、工作、嫁娶的轨迹都找到,何时迁徙、埋葬在哪里等都要弄清楚。掌握好这全部的要素,并不是一件易事。
2 Q/ n: j; ]; }  D1 ^& L; ~
 
) ], J2 a( c1 \: ^$ m   刨根问底4 [3 _/ X' v8 c

+ v. t. I% e7 N  五百年前是一家?这事真不一定; s7 A" d  _4 E; ^: M7 g

  r7 ?, @0 E/ e  常常有两个同姓的人初次遇见,会笑称“五百年前是一家”。也有人会主动和名人搭关系,比如姓孔的就认为自己是孔子后代,姓关的认为自己是关羽后代。

9 j8 R% p  S& w' {0 H  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4 k" j% [3 [, x( l( J& ?
( S: n: N, B0 w2 i5 _: q  有学者解释称,一方面,同一姓氏最终追溯到老祖宗,不可能是一个人,而应该是一个家族。比如姓孔的,老祖宗可能是孔子,也可能是孔子的兄弟。再比如,中华民族所有姓氏追溯到头就是炎帝和黄帝,但不可能只有这两人,而是两个家族。
. u3 i$ Z! D5 b! u, N5 Y7 n
  更重要的是,在姓氏流传和演变过程中,会影响一个姓氏“血统”的纯正。大量的赐姓、改姓,还有姓氏避讳等,都使得“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难以成立。
, |8 {. y. Z3 F! k5 ]( x 
6 l8 W3 P' L: ^) u    “岳”姓是怎么来的?, p4 {- B0 Z6 n! J2 }
! a+ T: ]+ e- t0 \, D3 x. c" t% O7 h4 \
  近日,有岳姓读者打来电话咨询岳姓的来历。1 O6 G4 k1 U6 E' y1 M  o
  g% l7 d/ B* c& B' A  O2 ]
  据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岳姓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124位,总人口大约149万。, U* [7 t1 L# @+ {. P5 {. n
+ t2 h" N/ q3 S4 l' W0 M& O% P# A
  “岳”和“山”有关,来源于先民对大山的崇拜。岳姓源出风姓,伏羲氏后代。相传在尧舜时期,有大臣羲和,掌天地四时之官,擅长观察天象,发明了日历,因此为尧执掌历法。他的后裔建立了羲、和两国,在今天河南登封、荥阳、巩义一带。0 R3 Y$ S0 q" C5 c/ z$ a

( i7 ^# H* k/ w4 W  岳姓血脉一直纯正,几乎没有混入过外族的血脉。南宋民族英雄岳飞遇害后,他的后代和族人有北上东北的,在辽宁定居,到明清时,和当地满人融合。
8 {- Y. W& W5 _; m* p! ]3 i*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4412 天

连续签到: 2909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5-8-28 07:35:27 | 只看该作者
很值得学习,谢谢站长!" o; f, x. V5 _' t7 G1 _6 t* w& ^

签到天数: 4131 天

连续签到: 2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5-8-28 07:50:13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学习了!

签到天数: 4108 天

连续签到: 4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发表于 2015-8-28 20:06:01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谢谢分享。
" u* `5 j, f+ D" k6 w. T' J

签到天数: 4412 天

连续签到: 2909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5-8-30 19:45:58 | 只看该作者
姚紫洪 发表于 2015-8-28 20:06  b; N6 [/ @  A. B( \
好资料,谢谢分享。

8 k6 e# e$ m7 j5 ]9 @) @只有上流社会的人可以修家谱普通百姓修家谱就是犯上古代社会的公平程度太差!( I* H6 K/ J' I% Y3 s

签到天数: 4108 天

连续签到: 4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5-8-30 19:59:16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8-30 19:45
( m! B. O+ H' Z* I1 H, x只有上流社会的人可以修家谱,普通百姓修家谱就是犯上,古代社会的公平程度太差!
+ X1 q" Y; m( C4 i% Z( P0 i
确实如此。袁义达说,家谱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信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保留几千年的家族文化。这种信仰,也是对祖宗的敬畏,让人有根有源,知道自己从哪儿来。
) Q! l# {1 u4 a$ t; w; f9 d我觉得家谱能激励后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10 20: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