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86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阴《蓉江姚氏宗谱》 宜兴县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4 11:2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江阴《蓉江姚氏宗谱》  宜兴县志
% h. O) |" u4 q% c# H0 n' Y       南山明恕堂在大芦寺,即宋姚希得香火院也。
, g5 @5 l8 _2 z. z & u" k1 z. ^* {8 s
希得字逢,原号橘洲,仕至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赠潼
& I! R/ P6 ^, f* Z ( J+ _2 h3 Y0 M. U  w; o
川郡开国公。以贾似道专政,求退归隐离墨山,在桐官山西南遂家
- T% E& R5 B. P2 t  m
$ @9 F8 c- A1 p8 K$ E0 @焉,理宗为大书南山二字赐之,今寺中字额尚存。' }! k# P9 ?2 F6 d0 F' G

$ @8 |% u+ _5 l( ]/ u: e  ~% }
/ |( r* `2 z& c: v8 d       太师橘洲公墓,在大芦寺,彼时有三千田量,在内邑人
. D8 t$ }! P8 E& y2 p
( T1 M' b; q: b相传有三千大芦之说。云令虽为他姓所有,碑文尚在,寺址犹. R+ V+ [' n! p/ c# m# ~

9 M* K* e. P  r) m% n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11:42:32 | 只看该作者
鲜为人知的宜兴大芦禅寺
7 e0 S9 Y3 o2 `" E% @: \2007-08-01 21:21
1 Y. k9 O: y% V- V- T6 Z8 `

, w3 G# i- b# a( w, M         大芦禅寺在宜兴并不著名,甚至鲜为人知,在地理特征上属于典型的“深山藏古寺”。古寺十分幽静,一庙一僧,只几间屋,及草木扶疏的庭园,四周竹林映掩。庙基是清代的,庙堂至今仍可以见到旧时的石质柱础。庭园里古木深沉,菜畦也显得十分生动。那些树龄很长很长的桂花树、樱桃、胡颓子、紫藤等,在烈日下从容而尊严。四处攀缘的络石藤极富积极的力量,它们试图掩盖破败的砖墙和腐朽的竹木。我在烈日下走走停停,仔细阅读古寺及周围的一草一木,一任汗流浃背。很喜欢这样一种宁静的环境,恰似“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景象。. I' ]9 M/ a& @- I
; }) {5 h. Q+ P- v/ k# L9 h
# e3 s2 l& Y5 ]

. q" y) D# B0 o9 l
9 j& K  ^& V6 V$ d% O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11:47:56 | 只看该作者
芙蓉山西北,顺着山谷,一连着可游大芦山、横山、蔷薇坞诸峰,山景宜人,大芦山和横山尤其相相偎倚,一般称横山而不名大芦,盖大芦山峰是因大芦寺名。这寺建于唐朝,宋代改为禅林,建正殿、华严阁、云房、禅房很多间。山产异芦大如斗,鉴真大德禅师取芦一节,彤镂佛像,供奉在殿上,千余年传下来,永是不坏之身,故以大芦寺,因寺名峰。大芦山也多松竹,寺左竹林里一块大碑,上面是横横纵纵文字不可认识,原来是蒙古文,所以称之为蒙古碑,年久漫坏,字迹无法辨认。现建筑物大部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日军所毁,现仅存少数残迹。
- c/ J$ P) p1 ]0 A/ a
6 e6 p1 j3 f: [: {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6 15:18:23 | 只看该作者
鉴真大德禅师道场---大芦寺  距宜城西二十公里铜山附近的”大芦寺”,相传寺前生出一根又粗又大的芦苇,象征着佛地瑞祥,供奉佛笼,寺址愿为张氏住宅,唐代咸通二年(即公元648年)舍宅建寺,寺以芦名为”大芦孁峯院”,鉴真大德禅师曾在寺内作道场讲过经.到了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改为”大芦孁峯寺”.禅寺原在山莀到至和年间,僧宗曟把寺迁徙到现在的地方,建有”华廰阁”景定五年改为:兴平报国禅寺”,到了明朝仍为”大芦禅寺”,万历二十六年,僧天际(现留残墓碑)移建正殿,到了清朝顺治年间,僧钱阁重建禅堂,四十六年重修正殿.( m4 _; C9 M( K( s
  明邑人王超题大芦寺诗:”欲问三生石上缘,名山千载一澄传,庭蕉静前翻经谍,芸窦香分洗薬泉,龙出晓堂飞白雨,鹤归晴峰破苍烟,凭师乞兴安心法,莫放钟声到客船.8 K/ z  M0 @! n5 {9 e0 v
  大芦寺群山环抱,景物优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兴横山游击队根据地相隔较近,由于周围群众联系密切,游击队经常在寺里宿营,从未发生过意外事故.
* ?: o* _5 Z% z% G9 `9 y  一九九六年无锡吴兴研究所来寺考察后认为:该寺周围峯峦重叠,竹茂林深,风景幽美,具有佛教文化考察研究与旅游资源开发之价值,并为中日佛教界瞻礼凭吊鉴真大师遗踪之所,可以兴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相映辉. 4 j* l: |1 E/ b$ e
$ `/ A+ A4 }) o# ^6 J
江苏宜兴大芦禅寺
: t" l% T. k$ I2 T$ k3 T# ~
- u1 w0 @% j1 N2 N4 ]                                   印镜法师
; j* _; I5 Y1 |5 X) {1 Z3 F
3 ]# F  b  U1 D( x8 \5 e# u" l- n                              大芦寺弟子:明义 8 a+ Y" o' U4 @" f  z- O$ X4 h
ann 发表于 2009-12-26 16: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12 15: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