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闽南姚斌 于 2015-4-7 03:55 编辑
! W0 Y0 J* N# s D4 t; e8 g+ n/ Z( ~! s/ P, p$ ?: y
姚嘉排烈士是在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即将在天安门前升起的前夕牺牲的,为了共和国的解放,他同无数革命先烈一样,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z3 m2 ^& W2 X$ `
姚嘉排烈士牺牲已经五十多年了,当年30岁的叔母柯淑珍如今已80多岁高龄了!一头白发见证了她苦涩与艰辛的历程,在漫长的岁月里,他无时无刻不怀念着自己的丈夫,她坚贞不渝地守护着姚家的香火,守护着姚嘉排烈士的声望和荣誉。为了这,她殚精竭虑、含辛茹苦地抚育两个女儿长大,直到如今儿孙满堂,她紧皱的眉头才有了些舒展,她牵肠挂肚的心才有了些放松……
2 D, F7 \6 L( a我对于叔父母历来怀着景仰崇敬的心情,曾不止一次地采访叔母,但她给我的都只是一星半点、片言只语,往往话还没说,眼泪就扑蔌蔌掉落下来了;直到如今,仍是如此。我觉得烈士的历史不该遗忘,烈士的精神应该弘扬,于是在建党八十周年之时,我再次采访了她。: k/ }7 p; ^7 q" M7 G
我先问及嘉排烈士的牺牲经过。她说,1949年农历四月初四,塔头村庙会日,敌人得知地下党员集中到那里,于是派兵“清乡”,初五凌晨,朱文良带领的“自卫队”(属国民党325师的地方武装部队)百余人包围了塔头村,抢先占领村东北的“印山”高地,地下党员带领革命群众与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那时敌人全副武装,武器齐全,短枪、长枪、机关枪;我方只有手枪、手榴弹。嘉排在战斗中奋勇当先,抢救过在战斗中受伤的刘廷竹(刘矮),自己在战斗中牺牲了。她说:嘉排被子弹击中前额,当场倒在血泊中……说到这,她的眼眶红了,我们的谈话几乎中断了。我想到采访她不容易,于是劝她继续往下说:“按照乡间的习俗,死在外头的人,尸体是不能入村的,所以嘉排出村就没有再入村了!他的遗体在村外的埭仔头坟地草草安葬了。1955年,金井建了烈士陵园,嘉排的遗骸才装入瓮中移到纪念塔内。”叔母说,那时嘉排尸首分离,一身血污,是她眼泪汪汪地为嘉排洗去身上的血污的。说到这,他噙着的眼泪忍不住滴落下来,赶紧用手帕抹去……
9 \ Y% ?, @, S嘉排牺牲后,敌人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挂到塔头“区公所”的楼墙上,是塔头的亲戚冒险用长竹竿把他的头颅钩下来的,头颅用麻袋装着,送到山上;嘉排的遗体是用麻袋装着先送来的……3 g$ g a# j2 D3 D4 R
叔母说,她得知嘉排牺牲,是在当天的中午时分,那时她正在为人搀新娘出轿门,一听,双脚瘫软,只觉天旋地转,头晕目眩。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嘉排会抛开她们母女而去。她醒过来时,手脚颤抖、浑身哆嗦,眼泪如珠,哽咽着哭不出声音来……
( I+ _" q, h: |/ t* J$ l9 [下葬时,她唯一的希望是丈夫的尸首不要分开,丈夫不能做个“无头魂”呀!当嘉排的头颅送来时,她是何等的震惊与感激啊! V: n- `: |$ U' `# R
谈到“金井烈士纪念馆”在嘉排烈士的遗像下写着“1948年入伍”、“地下革命群众”时,她很气愤。她说:嘉排很早就参加地下斗争,25岁独立成家(即1943年)后,她多次见他用麻袋装枪支在自开的小店里与人接头,不是地下党员,能接头枪支吗?如果嘉排不是地下党员,当时能到塔头跟地下党的同志在一起,持枪上阵与敌人作战吗?解放后的1953年,晋江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和表彰姚嘉排烈士的业绩,把伍堡村更名为“嘉排乡”,是纪念和表彰一个“1948年入伍”的“地下革命群众”吗?“纪念室”为什么对姚嘉排烈士的这些重要的史实避而不谈呢?# B7 v* i; d: I; T( \
叔母指给我看墙上悬挂的姚嘉排烈士的遗像,像下的《姚嘉排烈士史录》是1953年晋江县五星小学撰立的,其中写着“人民为轸念烈士英勇功绩,呈请县人民政府改烈士故乡为嘉排乡”,又写着“抗日战争中,烈士鉴于国民党反动派欺压人民,义愤填膺,志向革命,毅然参加地下党斗争,屡建勋绩”。叔母说,这明摆着的事实不作依据,却听信某些缺乏根据的说法,轻易下结论,这是在纪念革命烈士的革命功绩吗?. l6 L% x3 \ {1 ~8 L5 H
我参观过金井的《革命烈士纪念室》,见姚嘉排烈士的遗像下,如此介绍,询问了在场的镇上的干部,他当即用电话询问县上的有关部门,回答是姚嘉排烈士没有其他档案,“就只这几句”。这怎能不让烈士家属感到迷惑不解、气愤伤心呢?难怪叔母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死的已经死去了,活着的不能没有根据的乱说呀!刘廷竹、刘基固都去世了,不然,我亲口问给你们看看!
4 Z3 G& D3 k( T6 _9 P是呀!什么是对革命烈士的最好纪念呢?什么是献给为革命牺牲的烈士的最好礼物呢?那就是对革命负责,对死去的先烈负责,实是求实地对待历史,正确地评价他们的历史功绩,以此激励与鼓舞我们每个活着的人,离开了这些,又谈何纪念呢?
3 d% Z* u# |& {% @ U' Q3 ]叔母说,嘉排是条好汉子,有胆有识,也识些字,会画画。这使我记起,我小时曾到叔母家去,见到房板上好几幅画,个个是古代英雄挥戈跃马、英勇无比的形象。叔母说,那些是嘉排画的,可惜,如今已经无处寻觅了!叔母说,嘉排只活了31岁,短短的人生充满了艰辛。2 ^6 D4 e3 p/ V
嘉排的养父开陶缸店,为了减少雇工,嘉排念几年书就辍学了!十多岁的嘉排经常要垒叠陶缸,叠到屋顶的陶缸,比他的个子高得多;且陶缸又比他的体重重得多,嘉排体力不支,也得咬牙顶住。嘉排18岁结婚,养母在嘉排结婚前去世,养父再娶,有了自己的儿子。为不雇女工,叔母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叔母与嘉排是姑表兄妹,但在家中毫无地位。人家以为嘉排只生了两个女儿,其实嘉排还生了两个男孩,都夭折了!大儿子刚下盆就没命了!第二个儿子不到周岁也夭折了。' Z8 F, t9 Y0 r
嘉排25岁时被迫分家,家中一无所有,床铺、桌椅、日常生活用品一概没有,一间房子是嘉排向人借的竿草篱墙房,此后才给祖上留下的一间房子。嘉排分家后,亲堂婶借给三百元开个小店,一家人生活非常拮据。
3 s' J0 @* e3 v; q( ]嘉排参加地下后,都在外头奔波,家中常常断炊,日子十分艰难。嘉排牺牲时,撇下两个女儿,大女儿秀娥不满四岁,小女儿秋红只两岁。她只有一个心愿:再苦再累,也得把嘉排留下的骨肉拉扯大,姚家的香火不能断呀!女儿秋红一共生了七个子女,为的是要有两个男孩,分别接姚家与女婿唐家的香火。天不遂人愿,秋红一连生了两个女孩,第三胎才是男的,此后又一连生了三个女孩,最后第七个才是男的。一个个孙子都是叔母亲手抚大的。
- n( E. d, n+ @% e- N我记起有一次我到叔母家中去探望她,她高兴极了,喜出望外。只见满屋子都是孩子,有的坐在床上,有的倚在椅上,有的卧在桌上,有的趴在地上,嬉闹着,玩耍着。我说:阿婶,你都办了幼儿园了,你是幼儿园的校长呵!惹得她笑了!……
e2 l! ?6 Z z8 R2 e" H我小时多次见过嘉排叔父,他留给我的印象是始终微笑着。后来祖母告诉我:你排叔几次要回到我的身旁,并说过“宁可饿死的话”。祖母说:为难呀!孩子给人家了!苦乐都是命注定的呀!祖母生前曾对我说:嘉排懂事,后来就不再提起这事了!是的,嘉排宽容与理解了母亲,他懂得母亲的苦处和难处,他知道天下受苦人不是一个家、一个人,他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并最终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的生命……
- q, R. F' t$ e/ \: p1 E我2001年回乡,为澄清嘉排烈士的一些史实,访问过叔母,根据叔母提供的情况及其女儿秋红提供的调查材料,此后,整理成《姚嘉排烈士史略》一文,由叔母与其女儿署名,让他们送交有关部门。最近托人查阅《晋江市志》,载云:“姚嘉排,1918年3月生,英林伍堡人。地下革命群众。1949年4月5日在东石塔头村反清乡战斗中牺牲。”与我当年在金井见到的,同出一辙。这使我不解也不安。为纪念叔母的去世,也为澄清嘉排烈士的史实,我作此文,以此献给叔父、叔母的在天之灵!
; o, x, u; z) p% n( r
3 n$ t6 S9 d5 ^; X(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