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b, [1 p9 u' @4 ^“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人。”遇到姓氏相同的人,很多人都会说这句话。
" ^ ?6 K& ]3 ^* C
& C- o+ X7 z: ^: B; B% P K, N# j真的是这样吗?那可不一定,就算有家谱为证,也未必可靠。
, ~; ]- } f: ?0 W( Y! \+ b# [) p( D! _+ O
6 F, Y" P! f& p8 G! d9 R; ~" I“重视传统的中华民族,现在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谱,但是纸谱的真实性值得推敲,而血谱却是科学的方式,用这种新方式,可以精确地甄别出家谱的真假,厘清更多的家族传承的谜团。”! ^0 [: ?- L9 p& e
0 Q: U6 d5 M! s% I
中国有着以修谱寻宗为特色的“文化认祖”传统,族谱家谱是平民百姓的史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i6 x7 i# p5 D; d+ i Q B9 X' O, w9 s
+ j1 K. r3 t# X+ u3 A; g然而,自古以来,族谱、家谱的编修就不可能是一件百分之百准确的事。或因对历史的不明,或缘于重要人物的散失,或也有修谱之人素养的问题,各类家谱都会有或大或小的缺陷。% h. p. q/ R# C g$ A
' u+ L, P, W$ q" Q& j
广西贺州家谱研究会董全吉介绍,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致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线失传。正因为古代谱牒不复存在,加上迁徙的频繁,各姓氏修谱也都有了合理的“想象空间”。
. n. \7 i+ n+ U/ e7 ^" s5 f3 G9 L; P: L" [' s1 n+ y
流传至今的祖传家谱很多都出自明清时期,但是,明清两代家谱造假现象却是络绎不绝。一些姓氏家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做自己的祖先。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先祖。. V- r# I0 P1 G3 b
! w% i% E: M7 w a$ w
1998年,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论文《杰斐逊是其女奴最小儿子的父亲》,引起史定华的注意,文中提到通过用Y染色体检测血缘、再比较在世后裔的遗传标记,为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疑案画上了句号。
' e) ]7 J$ e6 W p1 t# N$ F+ ]
/ G7 V% e. Q6 x9 b& x, m国内随后也出现了突破性的研究,2012年和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发布关于曹操家族Y染色体研究的最新成果,成功反推出曹操家族Y染色体的单倍群为O2*-M268。从而认定曹操不是曹参后代,也非夏侯家抱养,而是族内过继。, s4 J2 R2 n9 r6 L- F
0 i* g( J1 K. Z; \. m, v
史定华据此研究发现,祖宗鉴定并不一定需要把祖宗与后代做亲子鉴定,通过判断两个在世男性共祖的年代、血缘距离,完全可以得出准确结论。
+ I2 P8 e4 H! S- m
5 [* U$ \. j: k& J0 E他具体解释,分子生物学显示,Y染色体只有男性独有,由父传子、子传孙,世代延续。父系Y染色体的遗传标志显示,如果单倍群不同,则5000年内不共祖;如果17-STR有一个不同,可推算为约300年前共祖。
- u) n2 P( ^. x! ?) ?
) s( f9 ]6 G3 \6 Z% o( c2 M% u史姓是中华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当代百家姓》里排名第85位,有人口300余万。早在2012年,中华史姓就与复旦大学合作,着手构建中华史姓家族的DNA族谱。, B0 j, Z: p; C: P: X
- u5 y% V5 P# [) |" Q
在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帮助下,中华史姓已有150多位族人进行了Y染色体检测,用科学方法证明了史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多源头、多来源的姓氏。
& P9 I' W: ~3 l. R, p: E
+ c# `, U/ ^+ a Q3 k目前的检测结果证实,中华史姓有多种起源,确定了四明史氏Y染色体的单倍群为O1a1-P203,推翻了史姓多数源于汉侯的传说。
6 q/ C* w4 C% O, m( O' }" v$ ~8 e- b3 W/ w \, N
史定华1996年进入生物信息学研究新领域,撰写了《中华史姓——历史人类学视觉》一书的初稿,尝试通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去探索家族历史。6 k! F! w9 p/ ?; F6 q
4 _7 A% N* L8 \0 S9 k+ O z: K" f认祖归宗更加“科学”& n, W$ E4 e( C1 u4 p
: P) p# b1 v/ b$ r0 O" j3 z2 T( |6 R
著名生命科学家、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表示:“基因虽然不能告诉我们历史事件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但它可以告诉我们人群间或者人物间的关系。”
0 W" E% A) \, j! v( O6 Y+ b, v- Z6 e F8 c2 \9 i9 f5 k' q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表示,通过检测DNA中的Y染色体遗传标记,可以推断是否来自于同一父系。这为姓氏、家谱的关联研究提供无可辩驳的科学证据。采用“DNA族谱”和纸质族谱并行、相互印证的办法,来确定族亲关系是可行的。
. }3 ^! X4 e2 H- M" g& r
& v$ _% C( \) |2 J. k0 v' ~史定华表示,在修订宗谱中,如何科学地认祖归宗,应该遵循纸谱、血谱相互结合的方法。其中,血谱保存在每个人血液里的DNA中,忠实记录了世代相传的轨迹。
1 f1 M9 i6 O* N7 k% F
d3 {, z6 n ` @他认为,对史姓家族的多年探索,或许能对其他姓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