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20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钟尧教授、姚斌群主鉴正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8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9 08:1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筠竹道人 于 2014-11-19 10:29 编辑
3 O: T. a' }8 x. n
& t4 J) N5 @$ Y% B8 O7 ?   莆田本届会议材料汇编中:天明公季房先公名士录(65页)、9-12(69页)琳公、鼎公、孚公、永贵公,世系表中之何人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4-11-19 17:2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11-19 22:41 编辑
2 E1 l1 e$ S5 |3 G+ Z* x0 W
7 p: S) {* X# V3 o                莆田姚会材料汇编,天明公季房先公名士录,其中涉及我潮阳姚氏先祖的有(7)楶公(P68)、(9)琳公(P69)、(10)鼎公、(11)孚公等4公。有错误,分述于下.
5 F( q& e8 _2 ~    (7)楶公——错别字太多。特传我编纂的“姚楶公传及其注供你参考。+ L. F1 `# c. v" N4 Z3 ~
6 i; K7 p3 {' N& L

& @" p6 M6 ~* |' D5 h0 P" M: R
姚楶公传
       公讳楶,字□(□表示缺一字)夫,行三十一。宗之公为之父,榘为之兄。生于宋绍兴癸丑(公元1133)。颖敏通达,与兄榘公共读,未嘗有辄,故学问精明。父宗之公甚钟爱之,嘗勉诸子侄云:“吾家以忠孝为世德,诗书为世业,尔辈务宜肖先德,光来学,庶几无愧。”孝宗间以乡贡士应里选,奉旨补用迪功郎、拜广东潮阳县尉。政绩廉明,盗息民安,士民爱慕。秩满言归,潮之老幼卧辙以留,有若父母而不忍离。当事以公贤且才,虽职微吏小而锁鈅各门非公不可。抑以斯时值漳南沟变,路途有警,因就居于邑之西焉。后,子琳与孙孚家夫邑之举程(今潮南井都古埕)。传世子一:琳。  (见:潮阳族谱卷1-P31;莆田谱P222,即是“姚氏家乘 七十”旧谱页)
* p4 ]# X+ h+ j0 r# G$ {* l4 S

* Z" x! f+ d6 C' w" T1 w" E
姚钟尧曰:
       这则姚楶公传主要录自潮阳谱,并根据莆田谱微加修改和补充。《潮阳姓氏丛谈》(P101)也言及“入闽姚氏始祖[唐]姚天明的10代裔孙姚楶以乡贡士授广东潮阳尉,任满时因淳熙八年(1181年)沈师起事,攻打汀、漳等地,路途有惊,暂居县城城西,(事后才回故里)”。即认为“漳南沟变,路途有警”是在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当时沈师起事,攻打汀、漳等地。
      在潮阳族谱卷1中,姚楶公传放在“莆阳世系引”和“莆阳会修族谱序”的前面,自有其道理,只是不知道是旧谱还是翻印者安排的。

, K/ t1 A( g( W' n- R
(1)

; a5 N- R  ]/ R/ E
未完。

  n$ E+ @- P+ W$ g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4-11-19 18:1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11-19 22:43 编辑 7 m) P% D4 K# w3 Y! Z
pszyyao 发表于 2014-11-19 17:20
1 u/ o# Y$ Z8 s) s1 X& B9 y莆田姚会材料汇编,天明公季房先公名士录,其中涉及我潮阳姚氏先祖的有(7)楶公(P68)、 ...

- |% k( o; Y$ i4 o5 M       莆田姚会材料汇编,天明公季房先公名士录,其中涉及我潮阳姚氏先祖的有(7)楶公(P68)、(9)琳公(P69)、(10)鼎公、(11)孚公等4公。有错误,分述于下.8 M& G9 z$ S+ s0 ^$ v6 I
    (9)琳公——错误颇大,“张冠李戴”。汇编所述的琳公,不是我们的[宋]琳公,而是[明]卫庠士琳公。特传我编纂的琳公传及其注供你参考。
! ^  J- |& j% z( X' B* S2 B5 w! h
! O! X  _, l) `/ M" Z% A% b  y1 K
2 @7 p8 `% F3 J! B0 D2 r6 O* J
姚琳公传
       公讳琳,楶公子。以父任居潮阳。楶公任满返闽后,携子姚孚公卜居江南古埕里(今井都镇古埕村),潮阳有姚自琳兴孚始也。公暮年也回闽。古埕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创谱时以琳公为一世祖,明万历己丑年(公元1589)修谱时,断以宣教公为始祖,著为一世。传子:孚。    (参见《潮阳谱》卷1P15,16,31,34)
! J" B' f" s5 U8 q5 y
1 r& {9 ~, G( ?: C
姚钟尧曰:
       必须特别指出:莆田谱P227~228(即是“姚氏家乘 七十二”旧谱页)有“衞庠士讳琳公之宝像及其传”,此像和传并不是我潮上始祖姚琳公的像和传,而是莆田旧谱搞错了;因为这位“衞庠士姚琳公”生于(明)正统壬戌年,而我潮姚琳公是宋朝人,其他行状也不符合。我已于2011-01撰文《潮阳姚氏先贤立传》指出和分析了这种错谬。而姚培才手抄资料有姚琳公传,大概发现了莆田谱的时代错误,却只改换生卒时间而仍然保留事迹作为姚琳公传。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故根据潮阳谱和相关资料编写了上列的姚琳公传。
       顺便指出:莆田谱P229~230(即是“姚氏家乘 七十三”旧谱页)是“乡进士文林郎官知县讳鼎公像”和今人莆田姚天赐编写的姚鼎公简传。我认为:这位“乡进士文林郎官知县讳鼎公”很可能不是我潮三世祖知县公姚鼎,因我潮族谱和潮阳县志从没有知县公姚鼎是“乡进士文林郎”的记载。
       下面特附莆田旧谱“卫庠士讳琳公传”和姚培才手抄资料的姚琳公传:
        莆田旧谱姚琳公传    公讳琳,字善甫,号元远。宗之公之孙、楶公之子也。著书立说辄以古人自命,虽穷愁寒淡中未尝不以古道相朂。十二录卫庠大冢宰恭简公,称其落笔清绝,诗情高致,自以为相见恨晚,叹其遭时之不幸也。生于正统壬戌年九月廿八日辰时,卒于成化丙午年十一月十一日寅时,享年四十五岁。著有晴川诗抄行。妣配洋尾李氏,乃太仆寺丞建修公之长女也。享年七十有九。武宗皇帝御极,荣膺诏赐禄帛。合葬九华山之原,坐乾向巽兼亥。传世子一:孚公。
        姚培才手抄资料姚琳公传    琳,字善甫,号元远。楶公之子也。生于南宋孝宗乾道元年乙酉(公元1165年)九月廿八日辰时。著书立说辄以古人自命,虽在穷愁寒淡中,未尝不以古道相朂。落笔清绝,诗情高致,叹其遭时之不幸也。著有晴川诗抄行。公暮年回闽,卒于宋理宗端平甲午(公元1234年)十一月十一日寅时,享年八十岁。配妣洋尾李氏,乃太仆寺丞建修公之长女也,享年七十有九。合葬于九华山之原,坐乾向巽兼亥已。传子一:孚公,为潮阳古埕开基始祖。
3 J$ K7 j1 i; }; u/ Q  j1 U) |
(2)
未完
7 d; b+ O9 n% [9 Q6 D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4-11-19 18:2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11-19 22:49 编辑 ' g5 R8 k) {3 |" l
% `- O) e4 K5 l" C5 \" r8 @8 F
            莆 田姚会材料汇编,天明公季房先公名士录,其中涉及我潮阳姚氏先祖的有(7)楶公(P68)、(9)琳公(P69)、(10)鼎公、(11)孚公等4公。      上列排序应予改变:孚公是祖应前列,鼎公是孙应排后。9 |2 A5 y6 [* F; t8 C) S
      (11)孚公——内中孚公的“字”和“号”是错误的,还有几个错别字。特传我编纂的姚孚公行实及其注供你参考。) T2 e7 C1 d& ]+ H
5 v1 J# W. _9 a$ |  D- ^

$ f& Y- S! r# U) d
一世  孚,字绵光,号宣教
         琳公之子。生于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戌(公元1190)十月初二日,卒于理宗淳祐壬子(公元1252)正月初七日。南宋时入潮,寓于江南之古埕里。琳公暮年归返福建,惟留孚公居焉。公广创田地,建潮音寺。仁厚谦让,以礼教化,俗里从其教,故号为宣教公,我潮阳古埕姚氏始祖。配恭人李氏,生于南宋光宗绍熙辛亥(公元1191)五月十二日,卒于南宋理宗宝祐甲寅(公元1254)二月初二日。合葬于本里西堡,坐壬向丙,称为“白墓”。其陵自南山发源,蔓延至夲地一转,取名“回龙顾祖”,形为“金龟驻莲叶”。子一:讳建中。

7 v6 F9 n& ]7 y, N' Q: s' I
姚钟尧曰:
       姚孚公行实录自姚培才手抄本。族谱中姚孚公的行实严重欠缺,仅可见上列粗体字表示部分。姚培才是根据什么版本潮阳族谱手抄呢?
(宋)福建莆田游洋姚楶公,舜系104世,闽莆天明公派下10世,以乡贡授潮阳县尉,携子姚琳同赴潮阳,任满归闽。琳公与子姚孚留潮阳卜居江南古埕里(今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古埕村),时在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171~1189年。琳公晚年也回莆田老家,故古埕姚奉孚公(舜系106世,闽莆天明公派下12世)为始祖。
       始祖墓在古埕,传说形为“金龟驻莲叶”,故不设石材墓碑。族人说,往昔墓地周围是盐田,每逢子孙中举和出官贵,坟身便呈现薄薄一层白盐示庆,故称白墓;乡人视该墓地是“浮水莲花”,是活地。古埕姚有覆灰的习俗,有官贵的子孙回乡祭祖,可在始祖墓坟身上覆盖白灰。新中国后,姚念返古埕探亲时,曾在白墓上覆灰。
       始祖祠原在古埕,明嘉靖年间(1560年),连同族谱俱遭倭寇焚毁。1589年在县城重建始祖祠,堂号“保元”,址在今中华路公安局北侧的镇六小学。姚锡崇版旧族谱含“始祖祠堂记”,言“奉始祖宣教公及二世致政公,    付孟仲二房共建祠以奉知县宗工公,  付季房建祠以奉云心、学士公、渚亭公”。
       今中山中路(潮阳)海内外姚氏大宗祠,原是10世祖祠(司马祠),堂号“一乐堂”,“中龛奉我员外祖,左右二龛纳四宗焉,父子同堂,兄弟并跻,即起九泉而有知,不啻怡怡如矣。故扁之曰’一乐堂’”(可见族谱卷4-P62“赠员外祖堂记”)。大宗祠于2005年9月修建落成后,用“保元”作堂号;正堂及两房,安放7龛1几:中龛奉祀中华姚氏太始祖重华公(舜帝)、历代列祖列宗、潮阳始祖(古埕姚)宣教(孚)公及至10世祖神位;右边随龛供奉列祖列宗及海阳(潮安)始祖龙集公至6世祖神位、揭阳始祖福源公至6世祖神位、澄海始祖子阳公至7世祖神位、普宁姚厝围始祖至4世祖神位;其余6龛,供宗亲设立纪念先祖牌位。
        我于2009年11月3日访问古埕姚氏理事会和拜谒始祖墓。墓地周围已不是盐田,墓很简陋,没有石碑,不设碑,坟面连一个字都没有,只见坟面和坟身被白色石灰覆盖,也见族人祭拜。其实农历十月初二日才是始祖诞,每到此日,古埕姚氏理事会、古埕族人、潮阳族人都到此隆重祭拜始祖。
1 Q1 k  ?5 g4 ]
(3)未完。
! ?5 Z2 _* e1 z- K3 q" A0 E. b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4-11-19 23:0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11-19 23:13 编辑 * ~" R3 E+ x' J, A

8 X3 d# Y0 X1 e  ?             莆田姚会材料汇编,天明公季房先公名士录,其中涉及我潮阳姚氏先祖的有(7)楶公(P68)、(9)琳公(P69)、(10)鼎公、(11)孚公等4公。
* B. I, r- d% X# i" {      (10)鼎公——内中有错字。特传我编纂的姚鼎公传(名贤荐辟知县公传及其注供你参考。5 \. K$ c% ]  R' t) x$ K- l* E3 |

" [/ v) p- U- \& t0 L2 S; }5 ~( i
5 r" r4 C1 ^) p& y% R! U
名贤荐辟知县公传
      公生宋末,其行状无可详考。但族之故老相传,才智人望,素负君臣大义。当文丞相循潮,公暨萧御疾谒见,竟以大义饮泣。丞相察御疾颇谙韬略,署为巡海宪佥;公独慈祥,命摄县事。虽宋祚将移,力不能支,然督率民兵,与文丞相遥相应援,崎岖二三年间,至宋  (姚培才手抄本是“祚尽”),避位去。故世号为知县公。    (族谱卷4-P70)
     辟知潮阳县姚鼎墓   在古埕白墓左。一世宣教葬白墓。二世致政葬大坭都。    (光绪志P56)(姚钟尧注:姚鼎墓仍在古埕北门寨墙外,据说1971年重修过,1978年后少有人祭祀,现荒草丛生。二世祖墓仍在大坭都,今惠来华林村华林山,穴名“壁上安灯”)
4 B1 C  K8 w' Y8 C

! F* x; M: P3 @/ V3 r. k
附  姚鼎公行实
       (三世)鼎  字宪民,号宗工。宋潮阳知县。与弟议将祖田地带秋粮叁百石分为孟、仲、季三房世业,另拔尼定庵后西北畔园地叁百亩,立为蒸尝。又拨尼定庵前西南畔园数百亩,舍入尼定庵以祝冥福。后并入丛林治平寺,经官俵卖充饷矣,详见传。生卒月日,遭元兵火失记。配叶氏,号安人。葬本里白墓左,坐丁向癸。子三:济,涣,亹。
(族谱卷2-P3)

3 {% s. E4 [0 `8 S- L/ x- W. X/ @
姚钟尧曰:
        这里不选用《光绪潮阳县志》P385、新县志P1041和《潮阳潮南人物志》P15的姚鼎传,而是采用族谱的列传。族谱是难得文献,谱中的人物记载一般更实在和可信,尤其是400多年前那种环境的文字。为了更好了解姚鼎公,还附上他的行实。
        姚琳公与子姚孚公,800年前卜居江南古埕里,后来姚琳公返回莆田,四修族谱时断以姚孚公为一世。到了三世有鼎、文规(号閤门)、洪道(号云心)3公,自此古埕姚氏,也即潮阳姚氏分孟、仲、季3房(或3宗)。我祖屋和红砖门闾属季房。
        今古埕族人,主要是8房头:仲房1房头,季房六世正(叟)祖1房头、野(叟)祖6房头。今古埕无孟房族人居住,据说到了十世,徙到海门。
       据说,泰国有名的企业家慈善家姚宗侠,在棉城镇六小学楼上设有“保元堂”,神龛有潮阳姚氏一、二、三世先祖牌位,因孟房海门族人未明确表态,故缺三世姚鼎公神主牌。听古埕崇德堂族人讲,想将五世季房祖牌位也安放在此。
      族谱记“(姚鼎公)生卒月日,遭元兵火失记。葬本里白墓左。”白墓是始祖姚孚公之墓,至今完好保存在古埕。而新县志却有“姚鼎(1232~1279)”的生卒年,不知从何得知?
       光绪志记“姚鼎,廉访使莆田姚宗之玄孙,祖乡贡楶尉潮阳,始家于邑南” “鼎……宋亡乃去位《潮府周志》。至明弘治戊午(1498),族孙治中琛修墓,为勒石表彰义列焉《臧志》。”这段记载与族谱是一致的,讲鼎公在宋亡后离开知县位,并没有说“献身沙场”。
       然而,到了1997年10月,新县志记“姚鼎(1232~1279),宋廉访使、福建莆田姚宗的玄孙。鼎之祖父乡贡,创家邑南,至鼎已历三世。”“鼎……直至宋亡,自己也献身沙场。”这实际上是用光绪志姚鼎传改写的,这一改却改出几个错:不知我潮姚氏有莆田先祖姚宗之,“姚宗之”错成“姚宗”;不知我潮姚氏上始祖姚楶是乡贡,是潮阳县尉,是鼎公的高祖父;不知我潮姚氏始祖宣教姚孚公才是鼎公的祖父。至于“鼎自己也献身沙场”,不知是凭何而说。
        纪念特刊P272《姚氏历代先贤略举》有姚鼎传,是在2005年9月编的:“姚鼎公 ……,并跟文天祥南下抗元,献身沙场。”不知编者是凭何而说,还是跟着新县志说?
        今潮阳姚氏大宗祠,是原司马祠一乐堂,本是为十世姚绍公父子兄弟建的。宣传姚鼎公和姚氏三君子,无需杜撰历史而再三说司马祠也是为姚鼎、姚琛和姚瑷建的。何必乱添枝插叶呢?

- F5 E' I6 Y8 U2 P; B7 {
(4)未完
* U# L/ S* l  R" L- n/ T
/ a5 k( G) L4 L- o. H! n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4-11-19 23:29: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11-19 23:36 编辑
5 _* @3 M- O* [' d3 V6 ^2 n! B+ `" H
           莆田姚会材料汇编,天明公季房先公名士录,其中涉及我潮阳姚氏先祖的有(7)楶公(P68)、(9)琳公(P69)、(10)鼎公、(11)孚公等4公。此外,还有我们共同的直系先祖(5)宗之公(P67).& J, x8 m/ h6 Z' D6 w! s; V
    (5)宗之公(P67)——内有错误和欠缺特传我编纂的宗之公传及其注供你参考。2 s! D& o, T; K( O
9 {3 v% a* {# o9 ~2 Y

7 S* x5 \* M+ R
宗之公传
       公字元仲,兴化军游洋⑴人,南宋名臣。朝宝公之子,属莆福韶溪派天明姚公季房,舜系103世。
       公神清体厚,孝悌成性。早岁以文学为莆田著名史学家郑厚所称许,学富五车,笔扫千言,旁观者往往叹服。同郡叶颙⑵深器重之,妻以次女。登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丁酉科状元王十朋榜,进士及第。初授吉州(今吉安)司户参军。诸司知其才,优章论荐。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擢国子监学录,时孝宗锐意恢复失地,论对,姚宗之言:“大将而下有偏裨,岂无人才可膺主帅之任?宜遴选超擢,如古人拔萃为将。”宋孝宗曰:“苟得人才,不拘等级。卿言是也。”
      授军器少监,转朝奉郎,稍迁太常寺博士,吏部侍郎,因言三事:一论法令贵严;二论节使之官,祖宗未尝轻缓;三论国家方经。孝宗称善再三。张栻尝称其议论剀切,有古诤臣风。人谓其“职提举则政理饬,知制诰则贤才兴”。
公方刚廉直,事亲孝,兴人忠。每语人云:“事唯公故明;唯勤故敏”。转运使方菘卿称其言可以为“莅官之范”。宋高宗御笔书“綵繍”二字,钦赐坊表和对联“宋室名臣第  虞廷孝子家”嘉奖⑶。公受封莆田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封朝奉郎,赐绯鱼袋。
      寻以亲老求外,除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复改浙东。尝承诏核实常平米,因言平籴广储,所以赈贫乏,救水旱,以新易陈,实数常存,为荒政之备。孝宗可其奏。(期间)赴敕命居家视事。
      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复以母老,请辞便养。不久太恭人卒,公也继即逝,享年56岁。徽猷林笛有诗挽云:
            一时三士出游洋,同入清朝鸳鹭行。
            曾叹直言张右史,早推文价郑湘乡(郑厚所居地名)
            毋名九十色敷腴,生尽欢荣没与俱。
            名誉已彰官未遂,岂因哀毁似君谟。
       公谥文恪,钦赐祭葬在韶溪山下东山。绍熙间诏追封上柱国,入祀名宦祠和乡贤祠。裔孙在沟北建名臣祖祠祀之,有少保山斋郑岳书二祠联:
            ·綵繍赐坊传宋室;名贤崇祀重南邦。
            ·自有家有庙 世笃忠贞 溪日山风精爽在;
             今文子文孙 践修礼物 秋霜春露孝思长。
        配妣古溂⑵叶氏太硕人。传世子二:榘公,楶公。
        莆田谱多次提及公修撰族谱,例如,宋时希贤公曰“八代祖宗之公辑于我朝淳熙己酉”(见莆田谱P252,是“姚氏家乘    六十”旧谱页),明姚永公云“提刑公谱以奉礼郎为一世”(见莆田谱P182,是“姚氏家乘    七”旧谱页)。在《番禺深井大德堂姚氏族谱》P58写明“宋进士第 江南西路提刑副使 前吏部郎官 裔孙 宗之重修”。
       宗之公,在莆田姚氏族谱有世系行实和传,在《八闽通志》、《游洋志》、《福建通志》、《莆阳文献传》等地方志有传,入历次《历代名人辞典》,是莆田人至今仍在称颂的“诤臣贤官”。

1 Q3 W; V0 G' A5 i! h! o) P

8 A* j( p1 x9 P4 L& e" }3 @3 _: C* V
姚钟尧曰:
        姚宗之是南宋名臣,是中华姚氏历史名人。笔者主要根据莆田谱以及《八闽通志》和其他方志、《历代名人辞典》对姚宗之及其儿子的记载,编成上列的宗之公传,以图对姚宗之有比较具体而全面的认识。
       我编写宗之公传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江西萍乡)姚家洲姚氏族谱》关于宗之公及其儿子之说。姚家洲谱云“宗之公,世子三:榘、栥(应是楶)、*(*代表上“汾”下“木”的一个字,应是棻)。”(见《2008年姚家洲姚氏族谱》卷二P102)。对于宗之公还有第三儿子姚棻(也即是我潮姚楶公有弟姚棻)的说法,我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为莆田谱、潮阳谱、平远谱、番禺大德堂谱和其他莆福韶溪派广东谱没有姚棻的记载,特别是作为修谱人的宗之公,为什么会漏记自己的第三儿子姚棻呢?而姚家洲之说疑点颇多,所以不予肯定;又因为姚家洲姚氏已在江西存在和蕃衍几百年,故也不予否定,详见拙文《南宋名臣姚宗之及其儿子》。
      ⑴兴化军立于宋太平兴国年间,下辖兴化、莆田、仙游三县,军治先置于游洋,后迁莆田。游洋,在今莆田市仙游县。
      ⑵叶颙,莆田古濑(今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古濑村)人,宋故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即左丞相)。
      ⑶莆田族谱至今保留“綵繍”二字真迹。
$ m% u3 Y+ C( l' H4 n/ P  n
(5-完)
: I; \9 q" ]% Q4 Z&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0 02: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