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2#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4 18:01:44
|
只看该作者
 
 
 
 
) H- ?7 ?" H" R, [ 
% Q# G# L0 ~& X0 L# n8 A  为广东省陈氏的合族祠堂,又称陈氏书院。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设计。整座建筑坐北向南, 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6400平方米。为三进五间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陈家祠以其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著称,它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铸铁"著称, 号称"百粤冠祠"。 - Z, p* U! ?( q, p/ i1 c 
0 w  H) K9 L( A/ L8 L; m- S6 J 
1 Q) a% S1 L+ K' Z 
! v) \( w  A; ?; S- R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宽和纵深均为80米,平面呈正方形。采用抬梁式建筑结构,硬山式封火山墙。总体采用“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在建筑的处理上,以中轴为主线,两边以低矮偏间、廊庑围合,衬托出主殿堂的雄伟气概,形成纵横规整而又突出主体的构局。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 B1 a! Y. m0 z 
 
' |, y1 i8 V! p% n  r0 n- s" G9 y 
 
* g: T# y" }- z0 o; E$ ]  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 , F& Q: T7 e( {) |0 Q/ A9 g4 K 
 
- ~' j4 D" L- c8 ?6 k  O& |' {+ Q# \5 z 
 
# v3 N! H1 }0 O% y0 O. D3 d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 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 “尉迟公争帅印”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下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 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得难解 难分的情景,人物生动传神,引人入胜。  
( I& z- M% T8 w0 Z' w! ?7 r! C, h( t1 S% z, H) i( i 
, v5 L4 h6 c  F 
 
) O) N+ ]9 N; U9 M8 A  因祠堂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  
3 L6 f" i: v- m2 v! J+ N* K% x8 ]9 X 
  门票:10元,70岁以上持老人优理发证免标,学生及退休人员凭证半票。  
0 P6 [: ~' h' I$ s7 h 
6 z2 s' `7 w9 @+ M  开放时间:8:30~17:30  
  z1 e5 ?6 R; G/ }5 w, K9 ?0 |$ j, f1 [, ]- m) a! W$ q 
  地址: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