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6 F8 S* t* J# i% G, s% f
# a% ~' q) Z0 o2 L" C1 E" a图为晚间潮阳姚元武宗亲手机上发出来的一组照片,开始我还以为是烧窑,询问后才知是广东的习俗叫烧塔仔,寓意红红火火,节节高升。百度了一下,有详细的介绍。一起贴出来分享给宗亲们,同时,也将我的祝福送给全球的宗亲们。中秋快乐!
$ h" X. J5 ^. l6 h9 Z+ j. e
& I2 Z% w& Z" V5 c3 U
5 h% |& W0 h8 y/ h+ H烧塔,部分地方又称之为烧塔仔,是南方诸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农村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1 b7 Y# U) u% `' B; p5 _
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也有说烧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y7 j7 K4 l1 a c; O& {* V0 L
举火为号传衍至今已成为烧塔民俗,并且多表达“中秋节是丰收的节日,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的含义。; i! h$ Q: X: M$ ~" @
烧塔过程编辑农历八月十五早晨,要进行烧塔活动的地方家家户户都会早早起 6 U/ v$ E1 H, l/ w
- T. V% S6 [) y, t' G8 n
- u0 N7 x/ k8 ~: T, O O
* @% G! S; r' o床杀鸡鸭,买猪肉、牛肉、月饼,做米果。9 O) d6 v7 K4 W: B: q
而烧塔活动需要从下午开始准备,由比较有活动能力的人组织,召集一些小孩准备材料。先是把几个土砖摆成一个圆形,圆形的大小则决定着堆塔的高度。两块土砖之间各架上一块红砖,将塔的基身堆好。随后堆瓦片,直到堆至塔顶。. Z; ?6 R3 o6 z: T7 J
烧塔时,先要向塔底土砖留下的一个“火门”里面放柴。当整个塔身被烧得通红,即堆塔的瓦片都被烧得通红透明时,也被称为“红塔”。不过,要把塔身烧红,一般都要烧到午夜。烧塔的过程中,火苗时而会蹿过塔顶。而当烧到红塔时,大家将不再往里添柴,只留一些残余的火苗。[1-2]* w6 J4 Z& r) x) N5 J, H( S
注:图册资料来源[3-9]
/ y3 f$ s' B2 ]$ y( n! n
+ j U, ?$ \' ?) F2 塔形寓意编辑瓦塔形状有“圆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圆形塔寓意为“中秋月圆人也圆”,一般有亲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设圆形塔、方形塔状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达;多角形塔寓意生财多道,生意兴隆。砌塔的工艺也相当讲究,有密封形,开窗形。开窗形的塔身上的“窗”有方形、菱形、梅花形等等,千姿百态,塔的顶端是开放式的,像大烟囱,其大小高低也不一而足,矮的有两米多高,高的有四五米高的,直径从几十厘米到一米多。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10]; D, v' S2 n- r( }6 ]2 E7 C2 i
6 q8 E) n/ ~" s
3 历史来源编辑元朝统治中国以后,采取种族歧视的政策,蒙古贵族没收了汉人的马匹和兵器。为了监控老百姓活动,元统治者把五户人家" E9 A% k5 Q$ P% W- ^! d
. {( a9 l3 b4 W' @9 d
4 q1 |9 D t. k9 t* v( V- m/ t1 l编成一甲,由元政府派一名蒙古贵族当甲长,甲长由五家轮流供养,甲长到每家受供养前后,都要秤体重,如果体重减轻,负责供养的那一户就要受惩处。元朝贵族在各乡村作威作福,勒索百姓财物,奸淫良家妇女。他们做贼心虚,怕受百姓报复,规定每甲五户只能共用一把菜刀,其余的没收。
. z; D2 n6 r; r k6 a7 \+ D) v
& g0 y, [. R3 p: ?5 b元朝末年,黄河连年水灾,物价飞涨,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因此,韩山童、刘福通等白莲教领导人便利用宗教作掩护,发动起义开展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2)夏天,刘福通领导的白莲教——红巾军在皖北预南一带举起反元旗帜,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潮汕人民为与周边统一步调,按事前密约,于八月十五这一天,在空旷地方用瓦片砌塔,燃烧猛火,作为行动信号,一齐动手,斩杀了蒙古贵族鞑子。从此,烧塔便成为中秋习俗相沿下来。[10]0 x# O1 s( ?* h
2 ? o1 u& F% T5 |, d8 [- J6 G
) `( W3 F& x4 N, |8 l; \4 \& I+ B; ?0 F N) K/ k; K. ^; V
! c0 H1 _* w' ^3 U. G0 Z) A" N e# Q' p) P-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