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江西抗日将领姚纯幼子姚庆云从九江走出的伯明翰大学高级研究员
- 时间:2012-07-02 08:55 来源:江西晨报1 T9 \7 X2 S5 D6 z2 Q: m
9 i5 ], L, Q1 k( k) ]" X- 人物简介
: W. I( Z8 F% l) q, D8 @& J3 @名人:抗日将领姚纯(1894~1940年),字兼一。生于江西萍乡。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三十七师四团团长,多次与北洋军阀孙传芳部队激战。中原大战中,率部坚守阵地,血战数日,终将敌军击溃。因屡立战功,先后擢升十四旅旅长、第五师副师长、九十六师师长等职。抗战爆发后,率部从九江出发,奔赴重庆参与抗战。时任36军军长、渝南警备司令,中将军衔。1939年冬率主力部队出征广西,参加昆仑关会战。因积劳成疾,在前线肺病复发,1940年病逝于重庆。: `" Q4 s" ?7 ]* V; l# z
后裔:姚庆云,姚纯第五子,1937年生于江西九江市,1951年参军,在第八军医学校第七期学习。1955年任职九江市人民医院,1956年考入广州中山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赴英留学。1986年任英国伯明翰大学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并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1992年任伯明翰大学高级研究员直至2003年退休。
/ O* l4 ~* F: y1 x! f 《姚纯将军子孙谱系》一书的开篇有这么一段话:“一棵苍劲的大树,雷电中不幸被轰然击倒。它散落的种子,却在贫瘠的土地上,繁衍成长,生生不息……”这句话中的“大树”便是指姚纯将军,而散落的“种子”,则是指姚纯将军的子孙后辈。
/ k, s3 D* [- N& w4 v! n 无疑,姚庆云是散落在贫瘠土地上的“种子”之一。姚庆云,姚纯幼子,年仅3岁时父亲姚纯去世,3年后其母又病故,姚庆云在大哥姚剑云的照料下成长。经过不懈努力,姚庆云从乡村“赤脚医生”成长为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研究员。- k' R" G/ u' N4 Z/ Z: R& }! N# u
+ ^: E; E7 f( J2 J$ |7 M) O* ?& c
▲退休后,姚庆云的一大爱好就是打理他家的花园。! z- m+ y) P; C V0 |
5 w: s& {* A7 L; H! N: F
考入中山医学院 留校任教
3 [/ \0 Q' k4 {1 p 为了缓解家庭压力,姚庆云14岁就离家参军,被分配到军医中学学医。从此,姚庆云走上了医学之路。
. C/ W. \+ G5 `; z" v( h: d 1954年4月,姚庆云接到复员回家的命令,被分配到九江市人民医院。不久,肃反运动开始,官僚地主家庭的背景让姚庆云认识到,必须在业务上努力进步,才能在社会立足。
/ i6 m3 |# @. \6 M* u+ A4 E+ t 1956年,适逢高校扩大招生,在职人员也可以报考大学,姚庆云觉得机不可失,便每天找院长“死缠活赖”要求考大学,最后院长同意了。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广州中山医学院。) K! J6 i$ S1 l8 E- D
大学五年,春风得意,姚庆云多次被评为优秀团员,毕业时被学院极负盛名的病理教研组点名留校当助教。看似前程似锦,不料命运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 b$ L9 o+ m; T6 H. |5 r" Z/ `3 \; A8 ~, g
下放乡村 当起“赤脚医生”
3 m+ W9 p8 y; b 1966年5月,姚庆云被下放到粤北山区的连县东陂公社卫生院“安家落户”,这让他感觉一切又回到了12年前。7 [; O. j" S0 x: j2 Q
姚庆云每天背只红十字药箱,赤脚在田间地头巡回,帮农民敷药裹伤,放下药箱后,他又是一名插秧能手。
4 i3 C8 F2 ^! P# U 他满腔热情地扑在工作上,白天累了一天,晚上还常常披星戴月地出诊。在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的条件下,姚庆云和几名下放医生、护士用古老的开放式乙醚点滴麻醉,为农民做了胃、肠、肾等多种手术。
: U2 [. v5 }- ~6 [ 1966年冬天,脑膜炎大规模流行,连县也有不少人染上了这种病,为抢救垂危病人,姚庆云不顾自身安危,“口对口”为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抢救。6 @: ?1 |; f) r3 S: w3 J) o
乌云不会永远密布,黑夜再长也有破晓之时。1978年,姚庆云终于落实政策调回了中山医学院。又是一个12年,姚庆云把自己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美好时光留在了连县的田间地头。
! q' r2 O9 g9 b; |/ l0 e# Y' M. Z# E2 \
赴英国进修 达国际顶尖水平 o, Q! c4 p- F( h$ ]
1981年,姚庆云获得至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在EB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的发现者、世界著名病毒学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教授门下进修的机会。 y! D9 D: I$ m. \3 h9 q' V
去英国前,姚庆云自学英文,到英国后,他发现自己掌握的那点英文远远不够用。“我既不会说也听不懂,又‘聋’又‘哑’。”加上他在国内所学的专业是病理学,突然改为EB病毒,让他非常不适应。但姚庆云并没有气馁,他决心坚持下去。
2 I1 A' a* B) a% ~, R “每天早晨,我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把实验室整理好。”大家上班了,姚庆云就在一旁认真观察,每个实验都连写带画做详细记录,力求看一次就能自己动手做。姚庆云的勤恳好学得到了很好的回应,人人都乐意教他。不到两个月,他已经掌握了实验室的各种基本操作。- ?, x2 s) k. C# x+ W. ?
这名勤奋好学的中国学生赢得了爱泼斯坦教授的认可和喜爱,不久,教授便交给姚庆云一个任务:检测健康人口腔中EB病毒的排出情况。: E6 D5 E& k7 q3 d* g9 A
按当时的方法,检出率大约只能达到40%左右。经过反复阅读文献,仔细琢磨,姚庆云想到一种新方式能提高病毒检出率。于是,他每天泡在实验室里,经过无数次摸索和改进,终于将检出率提高到90%,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
' x' ]2 n7 M, x 姚庆云的优异表现使英方主动要求延长他的进修时间,并资助其延长进修期的生活费用。
" f E$ w: N4 c, p' e
/ C0 [ m, s( b; f1 N( J, J! I踏上牛津大学讲坛 收获成功
# q8 ]. z, V) F# P0 {4 t) V& h “历尽干渴和风沙,在沙砾和岩石的缝隙中,繁衍出一颗颗顽强的生命。抖落寒冬的风雪,舐去昨夜的伤痛,想着阳光和雨露,唱出一曲曲由衷的心歌……” ^+ u, b; Q( t( j$ Z
正如这段话所言,姚庆云历尽干渴和风沙,终于迎来了阳光和雨露。1983年8月3日,对于姚庆云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他在牛津大学会议厅向全世界汇报了自己的学术成果。站在世界顶尖学府的讲坛上,姚庆云内心深处无比兴奋和激动,他的工作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6 Z7 L( I# u' _" \- t
在英进修两年后,姚庆云回到国内,担任中山医学院研究室主任。1986年,英国伯明翰大学再次聘请姚庆云担任该校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他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1992年任伯明翰大学高级研究员,直至2003年退休。' k% S- f9 \2 p2 }6 v1 b+ Z
+ q, H- M1 ]5 w ' w4 }8 g+ F" V3 g3 n
: H4 E- `. v. m8 m W' U% H"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