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2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兴国姚名达幼女率先用陶艺再现敦煌“飞天”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6 19:0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兴国姚名达幼女率先用陶艺再现敦煌“飞天”
  • 时间:2013-06-12 07:42 来源:江西晨报                   晨报记者 熊园玲 责任编辑∶涂晓珺
    6 ~6 P/ s; b: _$ F0 p% @

$ k# m/ [8 A! W! l, y
  •     人物简介
    : T8 f# o6 b  q7 V3 |    名人:姚名达(1905年~1942年),江西赣州兴国县人。清华大学国学院毕业,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史理学创始人。于1942年率国立中正大学(今江西师范大学)战地服务团开赴前线,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位在前线壮烈殉国的教授。198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2000年,复旦大学组织学术力量,将东汉以来至1949年的中国文化世家进行遴选梳理,“兴国姚名达世家”名列其中。% P% `0 Y1 `) `* J* l$ N6 a
        后裔:姚大因,1942年出生,姚名达之女。陶瓷艺术家、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先后任职于景德镇瓷厂、景德镇光明瓷厂,任教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广东韶关大学。长期致力于陶瓷设计、陶瓷绘画、装潢美术设计等工艺美术领域的创作与教学。作品收录于《中国美术全集-陶瓷卷》等经典书刊。
    4 R; q& n. R9 ]* O2 l. N9 l3 t! F8 l
        1942年,日军发动浙赣战役,江西处在华中抗日前线。姚名达在抗战中英勇牺牲。“家国有难慷慨赴死,捐躯无畏不负书生。”60年后,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雷洁琼为姚名达题词“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姚名达殉难时,他的小女儿姚大因才刚满3个月。; R$ W) f+ O" X" A# t0 I

    ! t; u4 i+ V/ J1 |5 V) D' F▲姚大因创造出庄严而又灵动的“飞天”新形象。; L2 W4 g& _" y
    - M4 `& O8 \' N+ A
    从小以父亲为榜样# g" e6 M7 b3 a, [5 g
        今年,姚大因已经71岁了,记者在南昌见到她时,她的精神状态很好。慈祥、平静、有修养,这便是她给记者留下的最初印象。
    * S9 ]- f5 J. y* e! F4 H# r" J    虽然自己都已当奶奶了,但姚大因仍不忘自己的追求。小时候把画画当业余爱好,读大学时成了她的专业,毕业后更是她的工作,甚至退休后,她还依然坚持每天画画。握了半个多世纪的画笔,从一开始拿起来就从没再放下过。
    7 {: x* n; x8 J/ n    “处世自持、咸秉达观,一意向前创造!”姚大因郑重地说:“这是我父亲的名言,我一直铭记在心。”
    8 f4 g* W3 l1 g  V: |6 `: C    虽然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但姚名达对姚大因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她告诉记者:“小时候,我对父亲的了解全部来自于母亲,她时常跟我讲起父亲,包括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从小我就觉得他非常伟大,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我的榜样。长大后,我读了很多写父亲的以及父亲写的书,后来又接触到了大量有关父亲的文献资料,就这样,我从那些书中慢慢对父亲有了更多的了解。”2 ^# {/ o  u% v
        姚名达对学术的钻研精神一直感染并激励着姚大因,除此之外,她也很好地继承了姚名达热衷公益的思想。当年,姚名达将他的大部分收入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如今,姚大因也一直尽她所能为慈善事业做着贡献。( B3 m% k0 G) W! b* ^
    % j! U4 S) w# P& f; h5 u4 |
    对敦煌“飞天”情有独钟. z2 J" O7 ?! |7 V
        同样,母亲的一言一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姚大因。因为母亲信佛,姚大因从小对佛像非常崇敬。在她认识到敦煌艺术的美妙和神奇之后,她爱上了“飞天”(佛教意为飞于空中,以歌舞香花等供养诸佛菩萨之天人),并以“飞天”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陶瓷绘画作品。
    & R* f8 ]" e6 [' f; G* U    采访过程中,姚大因向记者展示了很多她作品的图片,并讲解了每一个作品的特点。“从整体上看,‘飞天’色彩鲜艳,人物造型饱满、端庄,在细节上,‘飞天’大都是戴着手镯,脚踩莲花。在此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进行创作。”她指着其中一幅‘飞天’作品讲道。
    - Z* H2 i& L  e3 j* z: y    因为“飞天”造型自古以来就有一定的程式,创作过程中极难突破。并且在改革开放前,“飞天”形象从未在千年以来的景德镇陶瓷传统造型中出现过。姚大因在传统“飞天”的造型基础上加以变化,参照元代以前中国古代人物雕塑、绘画的传神概括等特点,吸收了现代装饰绘画处理手法,创造出庄严拙朴而又灵动飞扬、极富东方神韵和时代气息的新“飞天”形象。4 O3 A4 ^. b  K4 z+ r
        “心清静则法清净”,姚大因践行先贤教诲,注重内心修养与自我完善。其“飞天”作品悠扬大气、舒展无碍,传达了悲天悯人情怀,形成一种独特气场:观之令怯者勇、令躁者静、令郁者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3 j" |4 ?( q, B1 x* e
        姚大因以其创造性的劳动拓展了陶瓷艺术表现领域,丰富了“飞天”艺术表现形式。她将二者结合形成了一个新颖独特的艺术品类:“飞天”陶瓷艺术,备受各界瞩目。佛学大师妙空曾作诗称赞道:“如幻如化天女身,云霓翩翩似空行;智慧闪烁天目眼,笙箫花香雨缤纷。”
    9 Y) s/ \1 M  L2 ]1 M$ g    同时,姚大因的作品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敦煌艺术的复兴也具有重要意义。敦煌艺术的辉煌期在北宋初期逐渐落幕,又在近100年来重新得到复兴。以姚大因的“飞天”陶瓷艺术为代表,敦煌“飞天”艺术重新走向了辉煌。# ^/ i  G+ M* X# s+ w! `( m

    % @* G2 {( s; T- Q陶瓷艺术作品享誉海外
    2 x1 F6 K% m( N
        姚大因从陶瓷艺术的各个环节入手,对材料、工艺、装饰、烧制进行综合创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对高温窑变进行了有益创新和成功探索。其釉下作品注重高温环境下的自然变幻与主观设计相结合,妙趣天成。其釉上作品,洁净明朗、富丽堂皇。/ r$ g( v% i4 {: p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姚大因专注于陶瓷艺术、古典人物绘画、工艺美术研究与创作,并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精品,享誉业界。尤其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有着特殊地位。0 E! @  |8 `( E. U, |: b( _" U4 |0 ~; R
        1979年,她的“双凤”青花玲珑6头文具作为国家礼品瓷随邓小平访日;1980年,“双凤”青花玲珑文具收藏于日本大阪东方近代美术馆;1982年,青花玲珑“芙蓉中华食具”被定为国家专利产品,并与青花玲珑“五龙皮灯”“直纹带托茶标”等被日本藏家收藏;1986年,她应日本高岛屋株式会社邀请,作为中国青花代表人物赴日参加“大中国展”;2006年,她应邀出席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飞天与中国”中国画展,现场展示了创作技艺。3 [% ]& w' g9 H% c* [

    2 @7 V6 N4 w4 \! X
    • [url=]共2页:[/url]
      5 G9 n0 \; T8 I# @% `! a$ o
      `% A# X8 E7 y. R$ {6 d

    $ l  o$ K, I5 w4 y2 V7 `# a! {# @: o# t; Z4 P& h3 [& X3 O
1 q0 ^2 N" X# h
7 e; K, B( s+ R) m; J1 d% H& ]. 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9:06:43 | 只看该作者
  • 兴国姚名达幼女率先用陶艺再现敦煌“飞天”(2)
  • 时间:2013-06-12 07:42 来源:江西晨报                   晨报记者 熊园玲 责任编辑∶涂晓珺( S3 C, V$ M0 {7 r! z$ @

  T/ l3 V* u3 A' R4 b  W5 I! v
  •      6 _2 o  X. z) g
        姚大因的作品不仅对中国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还为国家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收益。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设计的日用瓷、陈设瓷系列获多项国家专利,并出口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其中几套经典样式至今仍在生产。9 w6 \' T0 a+ \& B1 |' u  X, O
    退休后,姚大因长期在北京家中进行创作,受条件限制,她只能在绢和纸上画画,但因材质的特殊性,存留期限不如陶瓷长久。2011年,她重返瓷都景德镇,并在那里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
    ; T+ o% h6 k6 C" M: X* S! X    “江西是我的老家,回到老家很是亲切,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创作,因为优秀的陶瓷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我希望将它们保留下去,我希望观者能产生美学和思想共鸣。”姚大因说
  • 原文地址http://www.jxcb.net/wenhua/lishi/20130612/19143_2.html. K+ A9 L( T0 X; q( Q4 Q. x

! Z1 J. m' r0 b$ F' n4 J% k* w; m, l: g1 M4 f* b- K- ]" A& ]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4-8-7 21:51:26 | 只看该作者
     “抗战捐躯教授第一人”姚名达殉难时,他的小女儿姚大因才刚满3个月。
0 f0 a4 D2 s! J- X/ @      姚大因率先用陶艺再现敦煌“飞天” ( x: C5 L, C1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3 01: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