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虞舜姚姓百世源流(之四):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25 22:44
标题: 虞舜姚姓百世源流(之四):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8-15 09:54 编辑

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

潮阳姚廿七世  姚钟尧
2014-07-25


      此前已在姚网“潮阳及广东姚氏”专栏公布了3个姚氏百世世系表:
         ⑴莆田旧谱《姚氏家乘》的“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 (也是万年姚、或[唐]思廉公派世系表);
         ⑵莆田旧谱《姚氏家乘》和《姚氏世谱》的“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也是唐相姚崇公派世系表);
         ⑶《湖南浦市姚氏族谱》的“姚氏族谱世系源流图”,即“良能良德良珊三公派百世世系表”(也是陕州姚或姚崇公派的一个世系表)
      今天(2014-07-25)要公布的是民国辛巳续修湖南平江姚氏族谱的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我将之编辑为“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 彦国公派姚氏是吴兴姚,但不是陕州姚(或姚崇公派),也不是万年姚(或思廉公派)。

    一、湖南安化平江3支姚氏合修谱及其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
     此谱是湖南安化平江之恩溪、长田、南江□溪(□=“石+喿”,)3支姚氏的合修谱。恩溪姚氏始祖 [] 广东平远姚念一,有裔孙迁居平江之恩溪。长田、南江□溪2支姚氏始祖姚彦国,字安邦,行都一郎,居汴州吴兴续贤乡,隋进士及第,任豫章富州山长教授,遂居瑞州灵源。长田支始迁祖思宠,字宾涧,号谱源,明崇祯间由江西义宁迁平江长田市。□溪支有义夫讳文灏,由江西南昌迁平江小水;七世孙天定,字国静,号永兴,元至正间由小水迁□溪大坪村田东桥而居,是为□溪支祖始迁祖。(南江□溪,□=“石+喿”,音zao
       三支姚氏于民国三十年辛巳(1941)合修,各支都保留了本支的独立性,木活字本,十卷。卷一谱序、修谱名次、迁平考、派行辨、派引、仪注、家规、墓图、服制图、领谱字号等。卷二墓志、像赞、传、寿序等。卷三历代世传、世系,卷四至卷十世系。
     《中国家谱总目》未收录此谱。我据谱内容命名为 [湖南安化]平江姚氏合修族谱。封面题“姚氏族谱”,版心题“姚氏族谱      吴兴堂”。
       上海图书馆馆藏,索书号974437-445。此外,广州图书馆九楼藏书《中华姓氏始迁祖世系大典》(线装书局),也影印了此谱部分内容,在第三九六卷(姚氏谱卷)。
        最近,姚波将此平江谱10卷(缺卷9, 存9冊)全部上传到世姚网,才得知:紧接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之后有 “吴兴姚氏上古世传”,载有从“第一世黄帝”到“第一百三世彦国”共103人的行传(行实)
        我检索和利用的正是后二者,但不知什么人和什么时候编写了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和 “吴兴姚氏上古世传”。
        此谱卷三世系图第一八页(《大典》第三九六卷第三三一页)有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原文如下。

                           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

黄帝→昌意→颛顼→穷蝉→康敬勾芒→蟜牛→
瞽叟→舜一商均一暳一晹一臸一旭一晟一晔一昂一
胆一昺一暌一暚一昶一暣一杲一旵一唿一
曖一景一暶一眬一晜一曈一昱一呋一胡公—公—
公一臔公一修公一旰公一瑀公一壁公一琰公一
珹公一珍公一珂公一璯公一呈公一琏公一瓘公一
璥公一琠公一碧公一玹公一璟公一瑗公一珠公一
瑞公一瑛公一厉公一敬仲一釐一乞一常一恆一盘一
桓公一威王一宣王一湣王一襄王一鄒一衍一建一
原献公一佶一祯一祥一横一椿一坚一允恭一元康一
文德一汜一岊一文庭一永顺一元和一天凤一大本一
嘉宁一执仁一学贤一太华一希聖一庭麃一逸一鹏一
彦国

      (下见3#)

(1)



     到今天,2014-08-15,本文已全文发表,见:
     1#,3#,9#,12#,18#,25#,26#。


     原以为将一个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简单地改编为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则可,没想到牵涉到几个姚姓历史的问题,只好谈谈自己的看法。欢迎抛砖灌水。

作者: 河南姚树江    时间: 2014-7-26 07:33
本帖最后由 河南姚树江 于 2014-7-26 07:39 编辑

再次抢个沙发,坐着看。静待下文。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5 22:29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8-5 22:36 编辑

(接1#)

       “姚门才女”(姚瓦),出于湖北紅安(姚八斗)姚氏。她说:“彥國公乃江西宜豐靈源、江西南昌斗門、湖北紅安、湖北麻城、湖北黃陂、河南羅山、湖南平江姚氏始祖。按舊譜,自黃帝至彥國公,甫傅→百零三世”此话启示湖北紅安姚氏族谱有或有类似平江谱的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和“吴兴姚氏上古世传”
        据山东枣庄陶庄姚氏(江西南昌姚氏的衍派)姚绍峰介绍,湖北洪湖锦江堂姚氏族谱也有相同的“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
        有点奇怪,反倒未听说彥國公派发祥地灵源南垣姚氏谱、江西本土南昌姚氏谱和修水县大桥镇姚氏谱有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 和“吴兴姚氏上古世传”。
上列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是照谱抄录,即使原文有错,仅加红加斜示之;只是,将竖写改为横写;有些字,繁体变为简体。
         加红的斜体字表示原文此处有错:
         ●不是康敬,而是敬康;
         ●不是勾芒,而是句望;
         ●不是“”一个人,而是“庭→麃→”两个人。这一错误令我多花了两天时间,校对和纠错;要是找不出“庭”和“麃”是两个人(全图103人),几乎不敢令本文出世。湖北洪湖锦江堂姚氏族谱“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没有这个错误,但是全图只有101人,究竟是原著错还是姚绍峰抄漏了2人?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6 09:13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8-7 10:55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14-8-5 22:29
(接1#)

       “姚门才女”(姚瓦),出于湖北紅安(姚八斗)姚氏。她说:“彥國公乃江西宜豐靈源、 ...不是“”一个人,而是“庭→麃→”两个人。这一错误令我多花了两天时间,校对和纠错;要是找不出“庭”和“麃”是两个人(全图103人),几乎不敢令本文出世。湖北洪湖锦江堂姚氏族谱“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没有这个错误,但是全图只有101人,究竟是原著错还是姚绍峰抄漏了2人?

  回钟尧老:原谱中就是这样记载的,不过在后面的行传中已经纠正了这个错误。我看了全部的行传,还真的没注意到世系图中少了两代人,钟尧老看得仔细。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6 09:24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8-6 09:13
回钟尧老:原谱中就是这样记载的,不过在后面的行传中已经纠正了这个错误。我看了全部的行传,还真的 ...

    请看谱页:

IMG_0704_看图王.jpg (912.07 KB, 下载次数: 372)

IMG_0704_看图王.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6 09:25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8-6 09:13
回钟尧老:原谱中就是这样记载的,不过在后面的行传中已经纠正了这个错误。我看了全部的行传,还真的 ...

  下一页:

IMG_0705_看图王.jpg (917.37 KB, 下载次数: 443)

IMG_0705_看图王.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6 09:34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8-6 09:25
下一页:

  谱页中的具体行传:

IMG_0701_看图王.jpg (892.51 KB, 下载次数: 379)

IMG_0701_看图王.jpg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6 09:35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8-6 09:34
谱页中的具体行传:

    下一面:

IMG_0702_看图王.jpg (941.34 KB, 下载次数: 436)

IMG_0702_看图王.jpg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6 23:10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8-7 09:06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14-8-5 22:29
(接1#)

       “姚门才女”(姚瓦),出于湖北紅安(姚八斗)姚氏。她说:“彥國公乃江西宜豐靈源、 ...

(下文接3#)
        二、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
       “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过于简单,单独读,不易读懂和辨识其中人物。幸好有“吴兴姚氏上古世传”,两者结合,便能读懂编纂者的表达。而“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和“吴兴姚氏上古世传”,两者都是将黄帝尊为一世祖(始祖)、舜是第九世祖。将黄帝尊为姚姓始祖和将黄帝到瞽叟这8代人也算为姚姓人物,这都有悖于情理和史实;应该和必须奉虞舜为姚姓一世祖(始祖)。因此,我试将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改编为“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但不改动图中任何人名
     ●以舜(舜帝,帝舜或虞舜)为姚姓第一世祖,黄帝到瞽叟8人不计为姚姓人物
     ●每五世为一行,标明世序百世世序;
     ●对一些标杆人物加注或说明(标红),以利阅读和辨识。
     ●根据平江谱卷三(第三八页)“鹏公长子彦国支下世系”行实,添加彦国公后10代,以成名符其实的百世世系,也便于说明一些问题。


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


虞舜者,名曰重华。黄帝第八代孙,父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高阳氏,继承了黄帝帝位),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昌意父黄帝)。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瞽叟娶妻握登,在姚墟生子虞舜,名重华。“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 即:虞舜姚墟肇姓天下姚姓以虞舜重华姚公为始祖。

一世~五世:            舜→商均→暳(姚钟尧曰:从三世暳到廿八世肤等诸公,与吴兴武康姚的世系大大相异,不知凭何而来?)                 →晹→臸→
六世~十世:            旭→晟→哗→昂→胆→
十一世~十五世:      昺→暌→暚→昶→暣→
十六世~二十世:      杲→旵→唿→腂→朖→
二十一世~二十五世:嗳→景→暶→眬→晜→
二十六世~三十世:   噇→昱→肤→陈侯胡公(姚钟尧曰:胡公妫满,周武王妻以长女,封于陈以祀舜,赐陈氏。《史          记》载:胡公满之父阏父,是周武王的陶正,做陶器和管陶场的官。在这里却变为“肤”矣!)→胃公→(姚钟尧曰:以下诸公,从三十世胃公到五       十三世瑛公,与吴兴武康姚的世系也是大不相同)
三十一世~三十五世:盈公→臔公→修公→旰公→瑀公→
三十六世~四十世:   壁公→琰公→珹公→珍公→珂公→
四十一世~四十五世:璔公→呈公→琏公→瓘公→璥公→
四十六世~五十世:   琠公→碧公→玹公→璟公→瑗公→
五十一世~五十五世: 珠公→瑞公→瑛公→厉公→敬仲(姚钟尧曰:陈国陈敬仲避祸仕齐改姓田。后裔发达,田齐          取代姜齐,从威王或桓公始)
五十六世~六十世:   釐→乞→常→恆→盘→
六十一世~六十五世:桓公→威王→宣王→湣王→襄王→
六十六世~七十世:   鄒→衍→齐王(姚钟尧曰:吴兴武康姚族谱记载的是:襄王长子,降秦国灭。这里“建”往上溯依次是“衍-          鄒-襄王”, 襄王是建的曾祖)→原献公→佶→
七十一世~七十五世:祯→祥→横→椿→(复祖姓为姚)
     (姚钟尧曰:听“姚门才女”说,彦国公派不认末代齐王建而认田横,故在六十八世“建”冠“齐王”,而在“横→椿→坚”3者之前都冠田姓的“田”。湖南平江、湖北红安和洪湖等彦国公派姚氏认为:是田坚在汴梁复祖姓为姚,而不是姚平和姚敷在吴兴地复祖姓为姚)
七十六世~八十世:   允恭→元康→文德→汜→岊→
八十一世~八十五世:文庭→永顺→元和→天凤→大本→
八十六世~九十世:   嘉宁→执仁→学贤→大华→希圣→
九十一世~九十五世: 庭(姚钟尧曰:是“庭”,不是“庭麃”)→麃(姚钟尧曰:是“麃”,不是“庭麃”; “庭” 是 “庭”,“麃”是“麃”, “庭麃”是父         子两个人)→逸→鹏→彦国
九十五世彦国  鹏公长子,字安邦,行都一郎。居汴州吴兴续贤乡中。隋进士及第,任豫       章富州山长、教授。受敕命,遂居灵源。生子二:子明,子胜。
九十六世
       子明  彦国長子,仕隋棄官隱靈源,因亂遷居南昌斗門。子三:仁義,仁道,仁貫。
       子勝  彦国次子,字正义,行相一郎。生子三:仁安,仁豪,仁傑。
九十七世仁傑  子勝長子,行一元。公中唐进士,任陈州刺史。生子一:鑑。
九十八世鑑  仁傑之子,字果决,行员三舍郎。生子一:冠义。
九十九世
       冠义  鑑之子,字敬之,讳嵩,行十二孔郎。生子一:世忠。
       冠道  镗之子,仁安之孙,子勝之曾孙。(姚钟尧曰:这里的“冠道”,即是唐相姚崇,是根据遵义医学院教授姚新生提供       的资料添加的)
一百世世忠  冠义之子,字良臣,行三。解元,拜官内史。居灵源,生子二:公美,公         智。(姚新生注:內史即中書令,唐開元爲中书省首官。《新唐書百官志》云:“中書令:掌佐天子執大政,而總判省事” 唐朝官制稱之爲右相,統稱宰相。姚世忠乃前朝宰相姚崇之堂侄)
一百零一世公美   世忠長子,字休行,行十,解元,中进士,拜翰林,承旨奉议大夫。         生子二:源傑,崖傑。
一百零二世源傑  公美長子。字仁,号  庵,行都二。解元。生子二:朗,期。
一百零三世朗  源傑長子。字仁奇,号琴乐,行文二郎。解元。生子二:凤,凰。
一百零四世凤  朗長子。字金声,号园乐,行文二。解元,中进士。任扬州刺史,不受归       隐。生子一:旻
一百零五世旻  凤之子。字光明,号慕竹,行八。解元,治易经,中进士。任州判官,       后庐墓不仕。生子一:炯。

       表中:
        ●“吴兴武康姚”,指由吴兴武康姚氏衍蕃的隋唐时期的万年姚(唐弘文学士姚思廉系)和陕州姚(唐相姚崇系)及其百世世系(参见已公布的“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 和“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
        ●遵义医学院教授姚新生,是江西省修水县大桥镇山口村南友屋姚姓人,彦国公派四十九世。家有两部姚氏家谱:民国三十年戊子修谱5册, 1993年重修家谱(姚新生之父也参与了)。
          姚新生在“中华姚氏宗亲网(http://www.yaogens.com/ )” 发表了 “2009-01-26 姚氏家谱初考”一文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45&highlight=%D2%A6%CA%CF%BC%D2%C6%D7%B3%F5%BF%BC。该文分析、考证自家族谱所载世系源流和人物,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姚新生敢于比较,敢于疑问,敢于质疑自己的先祖甚至始祖,他是率直和纯真的,难能可贵,可敬。由于视野、思维和资料的局限性,他的困惑和苦恼也是必定的。姚新生在文中说:
       自姚彥國公至现在(江西修水大桥沙湾支系)五十世祖的世系简表,很多的资料在考证补充完善中,其中一世祖(指彦国公)至二十世祖,和“中华姚氏宗亲网” “姚门才女”列出的家谱相同。本人只补充部分注解,二十一世祖至五十世祖,来源于我们家收藏的民国民國戊子年重修的家谱及1993年重修的家谱。
       我们家谱记载的姚崇为彦国公的第五代,而按姚平世系也刚好是姚宣业的第五代,那么姚宣业和彦国公应为同一人!!但是彦国公(584-667年)的生辰年份却是和姚崇的父亲姚懿(公元590-662年)为同一年代的,这名字、出生年份到底哪里是误记,急需考证中!!

       彦国公派族谱的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和“吴兴姚氏上古世传”,都是以黄帝为第一世、舜帝是第九世、……彦国公是第一百零三世。我越俎代庖地将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改编为《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于是,舜帝是第一世、……、彦国公是(舜系)第九十五世。我在改编的过程中意识到2个问题,现在应该指出来:
       ⑴ 彦国公派的舜系世序不具可比性
       ⑵ 彦国公派是吴兴姚吗?


(2)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6 23:38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8-6 23:43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14-8-6 23:10
(下文接3#)
        二、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       “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过于简单,单独读 ...

(姚钟尧曰:以下诸公,从三十世胃公到廿八五十三世瑛公,与吴兴武康姚          的世系也是大不相同)
     教授,红字是什么意思?说的不明白。

    另外, ⑵ 彦国公派是吴兴姚吗?这一句问得好,如果彦国公派不算吴兴姚,那么该算是那一郡望的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7 09:11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8-6 23:38
(姚钟尧曰:以下诸公,从三十世胃公到廿八五十三世瑛公,与吴兴武康姚          的世系也是大不相同)
...

      谢谢你的关注,请继续关注,全文未完。
      错:从三十世胃公到廿八五十三世瑛公——正:从三十世胃公到五十三世瑛公。已更正。请审校。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7 19:51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8-8 16:31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14-8-6 23:10
(下文接3#)
        二、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       “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过于简单,单独 ...

(接9#)

         三、彦国公派的舜系世序不具可比性
        在“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表中人貌似都有一个舜系世序,例如:陈侯胡公满是舜系第二十九世,彦国公是(舜系)第九十五世。然而,细想起来,除了第一世舜帝和第二世商均之外,其他的世序不具可比性,即不能与吴兴武康姚的相比。吴兴武康姚与彦国公派姚,祖源不同,但是在汉秦战国春秋周商直至虞舜时,两者的远祖应该是相同的。可是,在彦国公派的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中,只有个别或少数先祖与吴兴武康姚的相同;即使个别先祖相同,而他们的祖曾高祖又不同。所以说,两者的舜系世序不具可比性,例见下表。

                 表1  两姚的舜系世序不具可比性
  
人物
  
吴兴武康姚世序
彦国公派姚世序
陈侯胡公妫满
第34世
第29世
陈敬仲
第44世
第55世
齐威王
第57世
第62世
齐王建
第61世
第68世
姚平
第69世
没有位置
姚敷
第74世
没有位置
田坚
没有位置
第75世
姚冠道(姚崇)
第90世
第99世
姚彦国
——
第95世
姚孟玉,姚孟瑜;姚藴,姚万一
第95世
——


      (3)未完,下见18#。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8 08:36
pszyyao 发表于 2014-8-7 19:51
(接9#)

三、彦国公派的舜系世序不具可比性在“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表中人貌似都有一个 ...

舜帝至妫满间的世系辩证。  

2012-02-02 08:24:13|  分类: 族谱讨论|举报|字号 [url=]订阅[/url]





舜帝至妫满间的世系辩证。

前言: 关于舜帝至妫满的世系,版本很多。有20世说、 25世说、34世说和38世说。不论是江西德安陈和平【陈姓系序第】版本,还是福建闽清陈大岳【陈氏千郎公派】谱版本;不论是【颖川陈氏族谱】版本,还是胡姓,姚姓族谱版本,都共同存在以下疑点:  

1,世系排列上下关系不清楚,即上下是父子关系,还是伯(叔)侄关系,或是入赘关系?

2,各个世系人物都没有生辰和祭日,更没有事迹。

3,尽管各个版本里世系名字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但是,各个版本首尾的名字都是一样的。有的说元寿是阏父之父,有的说梦延是是阏父之父;有的说平冲是阏父之父等等,这种互相矛盾版本。都难于置信。因为阏父只有一个父亲,不可能有多个父亲。

4,在虞舜政权时代,舜是首任帝王,舜的长孙,美叔是第二任帝王,美叔又名章鹢是商均的长子,算是个重要的人物。然而,大多数版本的族谱却没有他的名字。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受控于禹,不爱江山爱美女?还是无嗣?值得研究。

由于舜帝至妫满间的世系比较乱,下面推荐尚海海先生的一篇文章:【舜帝至妫满间的世系考辩】和江西德安陈和平先生所著【陈姓世系第】一篇文章给宗亲,网友。

在【舜帝至妫满间的世系考辩】里,作者以史料为依据,从时间,空间多角度,多方位论证舜帝至妫满间的世系存在世数缺失。是宗亲,网友值得阅读的文章。当然,尚海海的文章也不是没有问题。他同样没有写明世系排列的上下关系。很可能还是世序排列清楚而上下关系混乱的版本

江西德安陈和平先生所著【陈姓世系第】里,作者认为:舜帝至妫满间的世系里,箕伯是舜帝的庶子,生子直柄。和【颖川陈氏】族谱记载箕伯是商均之子不相同,同时作者认为:直柄是箕伯之子。从虞思至厥父各世序名字既不同于【陈氏千郎公派】谱版本。也不同于【颖川陈氏族谱】版本,让人眼前一亮,应该说:是值得仔细阅读的文章。

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对比,分析,或许准确的舜帝至妫满间的世系排列,将呈现在宗亲面前。

一、网上舜帝至妫满间世系不同版本:
       1、江西丰城瀛州学士姚思廉唐贞观六年奉敕创修《姚氏世谱》中的舜-满世系为:
       重华(1)―啇均―夷伯―强餘―颉―思(6世)―友龙―寿肸―叔仪―康仲(10)―袓―发―妫方―

振―维―寿固―敖―胜一元捷―偃(20)―姑猛―公允―藺―填叔―野―无斁―茎―叔正―猷子―亚寿

(30)―原寿―梦延―遏父―妫満(34世)。
       2、陈氏宗亲网上舜-满世系为:
       帝舜(1)→啇均→箕伯→强余→虞颉→虞思(6)→有龙→寿旰→叔仪→康仲(10)→祖妫→发→

妫方→振→维→寿固→敖→胜→元捷→偃(20)→姑猛→公允→蔺→慎叔→野→无执→菑→叔正→

献子→亚寿(30)→原寿→梦延→阏父→陈胡公满(34)
      3、《中华胡氏通谱》一四七、妫妠袁姚陈胡田五姓世系图
       黄帝(1世)→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帝舜→啇均(10)→箕伯→强余→虞颉

(子二,虞思、梦熊)→虞思→有龙→寿旰→叔仪(子二,康仲、康伯)→康仲→祖妫(发公、期公)

→发(20)→妫方→振→维→寿固→敖→胜→元捷→偃→姑猛→公允(30)→蔺→慎叔→野→无执→菑

→叔正→献子→亚寿→原寿→梦延(40)→阏父→满公(42)

4,江西德安陈和平先生所著【陈姓世系第】版本

舜帝至妫满间的世系排列如下:

前32世:帝舜,名重华,本妫姓,母握登氏,入赘于帝尧,长姬娥皇、次姬女英皆帝尧之女,有虞氏部

                   族与炎黄部族联盟大首领,别姓姚氏

前31世:商均,义均,用新技术造弓箭,能造船,帝禹时封虞城,夏启时迁封于商,为商臣民先祖之一

               箕伯,舜帝庶子,生子直柄,其裔孙虞遂的一支后裔在夏时被封于遂国;另一支后裔在商时被

               封于陈国

前30世:虞思,商均迁商时留居虞城

前29世:圣明

前28世:之后          前27世:时封         前26世:邦夏         前25世:商断     前24世:续周   

前23世:复昌          前22世:约隔         前21世:千年        前20世:卅二      前19世:代对

前18世:应更          前17世:王祀         前16世:相当        前15世:虞夏      前14世:仲华

前13世:太玄         前12世:叔容          前11世:隐翼         前10世:端明     前9世:景旭定

前8世:勾较           前7世:禹纳             前6世:灵冠          前5世:德懿       前4世:感亨

前3世:馀念         

前2世:平仲            

前1世:阏父,遏父,周之陶正---第1世:陈胡公满,字少汤,本妫姓,娶周武王之女太


二,舜帝至妫满间的世系辩证。【作者:尚海海】

   舜帝至妫满间的世系,说法很多。有20世说、 25世说、34世说和38世说。现在选比较接近的姚、陈、胡三姓氏所排的世系为底本,结合史册有关记录进行必要的考证。
      
从姚、陈、胡三氏所排的世系看,其名字大同小异,只是字形有别。陈氏、胡氏中的“箕伯”应是姚氏中的“夷伯”,因史册中称“箕伯”是“虞思”之后;舜至满均为34世,与理论上的37代少三代。
       舜帝约诞生于公元前2173年。妫满的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前1076年。舜帝至妫满前后共用时2173-1076=1097年。在1097年里可繁衍多少代呢?用代间隔常数30年进行匡算,1097÷30=36.56代,取整为37代,括两头为38代(世)。留余地取37世,即舜帝为一世,妫满为三十七世。舜帝至妫满理论上应有37代(世)
      (一)、史册有关记录
       1、《左传?昭公三年》曰:“既成昏,晏子受礼。叔向従之宴,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
        2、《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也。”
        上引中有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四名,是姚、陈、胡所排舜-满世系中没有的。有两条值得重视,其一,箕伯、直柄两人在六世虞思之后;其二,虞遂是殷汤封于陈地的,给了一个时间概念。
       (二)、虞思、虞遂之时间定位
        1、虞思生活时代

        1〉、《左传?哀公元年》曰:“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緍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句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仇,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仇,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2〉、少康,中国夏朝第五世第六任国王,在位时间公元前1955年至公元前1934年。他是夏后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第二年生少康。少康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前1995年。
        3〉、舜帝交班于夏禹,舜子啇均与夏禹应同时代人。少康、虞思分别是夏禹、啇均的第五代,虞思与少康属同时代人,虞思可能大少康十岁。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前2005年。
        4〉、虞思是舜帝下多少世
舜帝约诞生于公元前2173年。虞思的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前2005年。舜帝至妫满前后共用时2173-2005=168年。在168年里可繁衍多少代呢?用代间隔常数30年进行匡算,168÷30=5.6代,取整为6代。括两头为7代(世)。留余地取6世,即舜帝为一世,虞思为六世。
        以此排舜至虞思世系为:
        虞舜(1)→啇均→夷伯→强余→虞颉→虞思(6世)

      啇均的封地在今河南啇丘市虞城,是舜帝29年所封。《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有载曰:“二十九年,帝命子义均封于啇”。 由于啇均裔虞颉不善经营到虞思时地盘大不如啇均时代。虞思接纳少康并妻二姚女,又给他一块10里方圆的名叫纶的肥沃土地和兵士500人,使少康有了重振夏朝的根基,其深层原因是想与少康联合,先助少康夺回夏朝,自己重振昔日的虞城辉煌。少康夺回夏朝后,为表彰虞思的功勋重将虞城赐予虞思,只是地域大大地扩充了。  
         2、虞遂生活时代

         1〉、《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也。”殷成汤封遂于陈,即封虞遂于陈地。
        汤,商朝的建立者(前1600年),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作唐、太乙,一称高祖乙。他本居于毫,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在夏桀时期,成汤仅有封地70里,他却联合众国以及人民,灭掉了夏朝,成立商朝。
殷成汤封虞遂于陈地,说明殷成汤与虞遂是同时代人。虞遂积极参加了殷汤对夏桀的征伐,立过战功,加上他是圣君之后裔,故得到殷成汤之封陈地。受封时虞遂约50岁,出生接近年约为1600+50=前1650年

         2〉、虞遂与虞思相距年及代
虞思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前2005年,虞遂出生接近年约为前1650年,两者相距2005-1650=355年。在355年里可繁衍多少代呢?用代间隔常数30年进行匡算,355÷30=11.83代,取整为12代,括两头为13代(世)。即虞思为一世,虞遂为13世。换言之虞遂是虞思下第十三代孙。
        3〉、虞遂上溯世系
        虞遂青壮年时,正遇殷成汤对夏桀的征伐,虞遂积极参加了并立过战功。成汤取胜登位后,学先朝做法封前朝圣君后裔,以备三恪。因虞城国(今啇丘市虞城)灭被他姓占有成汤不便收回,成汤叧择陈地(今淮阳)封予虞遂。以此排舜至虞思至虞遂世系为:
        重华(一世)―虞啇均―虞夷伯―虞强餘―虞颉―虞思(六-1世)―虞友龙―寿肸―叔仪―虞康仲(十世)―虞袓―虞发―虞箕伯-虞直柄―妫方―妫振―妫维-虞遂(十八-13世)-
         啇均的封地在今河南啇丘市虞城,是舜帝29年所封。由于啇均裔虞颉不善经营到虞思时地盘大不如啇均时代,国不成国。虞思被夏少康重封虞城后有六、七世经营不错,虽说没大起色却能保持虞思时代的国威。虞城国发展到虞箕伯时开始中衰,到虞直柄时有国至无国。虞直柄见国不在,便给子起名妫方。意在虞氏的虞国己失,虞氏之根本还是妫舜后裔。这就是《史记?陈杞世家》说的“夏后之时,或失或续”。
       (三)、妫满上溯至虞舜世系
       1、伯戏
       史册中记名,人们善记两头,囯之首封君和国衰之君。虞遂为首封君,伯戏虽没使国衰,但他站错了队可理解为亡国君。
        成汤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时封虞遂于陈地,历传十七世国势较好。到十八世伯戏时,伯戏对国内因循守旧;对殷纣王荒淫残虐“剖孕妇而观其化”,“杀比干而观其心”,“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等令人毛发悚然的行为熟视无睹或暗中支持;看不清众多氏族特别是周氏部落正在为灭商而积极准备的大形势,直到与殷纣王同灭。虞舜裔之国在殷啇代是连续性的。  
        2、遏父
        伯戏之弟遏父(阏父),阏父的情况与兄伯戏有着质的区别。阏父年青时专心学习袓传制陶工艺,到壮年时因看不惯兄伯戏处处依顺殷纣王的作法,更不愿接受殷纣王荒淫残虐,便投奔当时最受世人称赞的最有希望的周氏文王部落。凭仗自已高超的制淘手艺,很快得到文王的赏识,封为陶正。《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郑国大臣子产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
        3、妫满受封于陈地
        周文王为灭殷纣作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发继位,称武王。武王继续文王的事业。将都城由丰邑迁至镐京,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 本属试探式的军事练兵,却有800诸侯闻讯赶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公元前1046年武王认为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立即向朝歌进军。“牧野之战”纣王自焚身死。商朝由此灭亡,周朝诞生。
  《诗?陈风谱》唐孔颖达说:“案《乐记》云:‘武王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乃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则陈与蓟共为三恪,杞宋另为二王之后矣。”
       《左传?眧公八年》曰:“自幕至瞽叟无违命,舜重之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正因为“胡公不淫”,即妫满父子都没有偏向商纣王,而是积极参与周武王对殷纣的征伐。周武王在灭了紧跟殷纣王的伯戏国后,为祀舜帝,同时为表彰妫满父子对殷纣征伐的功绩,未下车便封伯戏弟阏父之子妫满于陈地建陈国。因陈地先属舜裔虞遂下第十九世虞伯戏的虞姓国,为有区分周武王便以舜帝另一姓氏-妫姓,赐满妫姓,胙之陈地而命之陈氏,又将大女嫁给陈氏满。  
       (四)妫满上溯世系:编者:
通过以上分析,妫满上溯至虞舜世系如下:)

        虞舜(一世)―虞啇均―虞夷伯―虞强餘―虞颉―虞思(六-1世)―虞友龙―寿肸―叔仪―虞康仲(十世)―虞袓―虞发―虞箕伯-虞直柄―妫方―妫振―妫维-虞遂(十八-13世)-虞寿固―虞敖(二十)―虞胜一虞元捷―虞偃―虞姑猛―虞公允―虞藺―虞填叔―虞野―虞无斁―虞茎(三十)虞叔正―虞猷子―虞亚寿―虞原寿―虞梦延(二子,伯戏、遏父)―虞遏父―妫満(三十七世)。




禾田草   公元2012年二月二日    于西安


原文地址http://chenzhenfan001.blog.163.com/blog/static/1371870692011112673656220/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8 08:42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8-8 08:48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8-8 08:36
舜帝至妫满间的世系辩证。  2012-02-02 08:24:13|  分类: 族谱讨论|举报|字号 订阅

黄帝——舜帝——妫满——田完 世系
黄帝至田完世系:
黄帝(1世)→昌意→颛顼→幕→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帝舜(10世)→商均→箕伯→强余→虞颉→虞思→有龙→寿旰→叔仪→康仲→祖妫→发→妫方→振→维→寿固→敖→胜→元捷→偃→姑猛→公允→蔺→慎叔→野→无执→菑→叔正→献子→亚寿→原寿→梦延→阏父→妫满(43世)→皋羊→突→围戎→宁→孝→灵→燮→圉→佗→田完(53世)(黄帝第53世孙,舜帝第43世孙,妫满公第10世孙田完,卒谥为敬仲)。

另有一种世系为:
黄帝(1世)→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帝舜(9世)→商均→箕伯→强余→虞颉→虞思→有→龙→寿旰→叔仪→康仲→祖妫→发→妫方→振→维→寿固→敖→胜→元捷→偃→姑猛→公允→蔺→慎叔→野→无执→菑→叔正→献子→亚寿→原寿→梦延→阏父→妫满(43世)→皋羊→突→围戎→宁→孝→灵→燮→圉→佗→田完(53世)(黄帝第53世孙,舜帝第43世孙,妫满公第10世孙田完,卒谥为敬仲)。

与前区别:少“虞幕”,而把“有龙”拆分为2代。

本帖第2种自黄帝传9世至舜帝世系根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2楼十代世系学说:黄帝-昌意-颛顼-幕-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左传·昭公八年》注曰:“幕,舜之先,瞽叟舜父,从幕至瞽叟无违(天)命”。又《史记·五帝本纪》考证云:吕梁碑,刘耽作,碑中叙纪虞(舜)帝之世(系)云:“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瞽叟生舜”。《国语》、《左传》等历史的书籍都有记载“虞”的始祖是“幕”。所以陈氏世系自黄帝至舜帝,应以十代为合理。因此也可断定司马迁在撰写舜帝世系时,颛顼之下漏了一代“幕”字。
“有龙”为一人为众所认可.....也是大多家谱所载........
10世说,左传、史记记载无矛盾;9世说,史记前后记载有异。故采2楼世系。
田公完(敬仲)为黄帝53世孙是定论,历史没有异议。(果真是定论?)
这是我们有虞氏舜帝后裔得姓始祖完公的以前世系.......当然也是虞舜后裔田氏的共同世系,只要是虞舜后裔的田氏都是这个世系(黄姓改田、蛮夷改田除外)。

原文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045292782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8 08:46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8-8 08:42
黄帝——舜帝——妫满——田完 世系
黄帝至田完世系:
黄帝(1世)→昌意→颛顼→幕→穷蝉→敬康→句望 ...

  舜帝后裔各家族谱的表述不尽相同,很难说哪家族谱中的“舜帝世系”是标准版本。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8 09:33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8-8 08:46
舜帝后裔各家族谱的表述不尽相同,很难说哪家族谱中的“舜帝世系”是标准版本。

      “舜帝世系”应是什么概念?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8 11:49
pszyyao 发表于 2014-8-8 09:33
“舜帝世系”应是什么概念?

    我想“舜帝世系”应该包括舜帝“以上”和“以下”世系两部分,如果单单研究姚氏,那么就只是自舜帝往下的世系叙述。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8 16:18
pszyyao 发表于 2014-8-7 19:51
(接9#)

三、彦国公派的舜系世序不具可比性在“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表中人貌似都有一个 ...

(接13#)

表1  两姚的舜系世序不具可比性
  
人物
  
吴兴武康姚世序
彦国公派姚世序
陈侯胡公妫满
第34世
第29世
陈敬仲
第44世
第55世
齐威王
第57世
第62世
齐王建
第61世
第68世
姚平
第69世
没有位置
姚敷
第74世
没有位置
田坚
没有位置
第75世
姚冠道(姚崇)
第90世
第99世
姚彦国
——
第95世
姚孟玉,姚孟瑜;姚藴,姚万一
第95世
——
很有趣,同一个人在两个舜系世系表中,相差何其大矣!
史书有记载的陈完谥敬仲,在两表中竟然相差55-44=5世。
唐相姚元之(也就是姚崇,或姚冠道),在史书中有其上下各5代具体世系、总共不只11代的世系表(见《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姚氏宰相二人》)。在修水姚氏谱或红安姚氏谱中,姚崇(姚冠道)是彦国公的玄孙;彦国公是一世祖,姚冠道(姚崇)是五世祖。而在源自吴兴武康的陕州姚世系表和彦国公派世系表中,同一个姚崇,竟然相差99-90=9世;假如,假如两表具有可比性,则要闹大笑话,彦国公反而变成姚崇的玄孙之子——来孙也。

(3)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8 21:33
pszyyao 发表于 2014-8-8 16:18
(接13#)

表1  两姚的舜系世序不具可比性 很有趣,同一个人在两个舜系世系表中,相差何其大矣!史书 ...

⑵ 彦国公派是吴兴姚吗?


  彦国公支系在修谱时把唐相姚崇修进来了,也许这就是可以称为吴兴姚的一个原因。但是钟尧教授有此一问,事情就不简单了,因为现在已经证明崇公不属于彦国公支系,那么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如果正确的话,那么彦国公支系应该属于什么郡望呢?如果不正确,那会是什么情况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9 10:24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8-8 21:33
⑵ 彦国公派是吴兴姚吗?

      全文未完。
            想劳驾你查《南昌姚氏族谱》,查有关人物,例如姚果毅、姚崇(或其他用名)等在谱中的编号、行实在什么章节,能查到吗?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9 18:28
pszyyao 发表于 2014-8-9 10:24
全文未完。
            想劳驾你查《南昌姚氏族谱》,查有关人物,例如姚果毅、姚崇(或其他用名 ...

  教授,这是家谱中的果毅父子的的行传,在家谱第353页:
4 .1 0镗( 6 4 0-7 1 5) : 3 . 6仁安子 字果毅 行真
一郎 景龙三年辟为宛邱宰复迁陕州 生于唐贞观十
四年庚子正月十五日辰时 卒于唐开元三年乙卯十
一月十九日寅时 葬鹿山 以子崇贵赠永宁郡公
妻灵源刘万金女 赠永宁郡夫人
子一 冠道( 5 . 4)官名崇


5 .4冠道( 6 5 5-7 2 1) : 4 . 1 0镗子 官名元崇 字
元之 因突厥叱列元崇反太后命以
字行后避开元尊号复名崇 行十九
孔郎 居陕州 唐仪凤二年中进士 拜
员外紫微郎 元宗癸丑以同州刺史
为兵部尚书 十二月拜相位 封梁国
公 生于唐永徽六年乙卯八月初四
日寅时 卒于唐开元九年辛酉九月
初八日申时 次年二月初八日?葬县治之西二百里
虎邱狮子脑子午向
谥文献夫人天德乡任陈州刺史王当女名菊英
诰封梁国夫人 葬杏花村辰戌向
次夫人周氏封亚国夫人 葬大潭窝辰戌向
子三 彝( 6 . 4)王夫人出 奕( 6 . 5)周夫人出 异
( 6 . 6)王夫人出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9 21:33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8-9 18:28
教授,这是家谱中的果毅父子的的行传,在家谱第353页:
4 .1 0镗( 6 4 0-7 1 5) : 3 .  ...

        好。谢谢你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8-10 11:11
教授,家谱中的果毅父子的行传,在家谱第353页中出现,很可能是一个错误.希望不要被误导!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10 16:49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8-10 11:11
教授,家谱中的果毅父子的行传,在家谱第353页中出现,很可能是一个错误.希望不要被误导!

   很想听听钟尧教授的下文,湖南平江谱中记载的这个舜帝世系,是对还是错?对,对在哪里?错,错在哪里?江西老家的谱中没有这个记载,反倒是外迁的彦国公支系的族谱中倒有?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1 08:34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8-8 21:33
⑵ 彦国公派是吴兴姚吗?

(接18#)

四  彦国公派是吴兴姚吗?
平江姚氏族谱,版心题“姚氏族谱    吴兴堂”。这就是自我表明(彦国公派姚氏)是吴兴姚。然而,在改编彦国公派百世世系表时,在阅读“吴兴姚氏上古世传”相关人物行实时,我却产生了如标题表达的疑问。
吴兴姚知道,西汉姚平公和姚敷公先后在后来叫做“吴兴郡”的地方复姓为姚,姚姓大约在(第七十五世)吴选曹尚书姚信(敷次子)期间,成了吴兴郡望族。从此,吴兴郡是姚氏望出之郡,吴兴姚、吴兴堂、吴兴世家、吴兴旧家、吴兴衍派等由此而生。可是,在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或“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却找不到姚平和姚敷的位置。去年南昌姚商会期间(2013年夏天),“姚门才女”(姚瓦)在姚网发帖或跟帖,表示彦国公派不接到亡国的齐王建,应接到田横,要做考证和论述。 我心想:怎样接到姚平或姚敷?怎样接到吴兴郡呢?只好静候“姚门才女”说分晓。其实,平江谱“吴兴姚氏上古世传”早已编述了田横之孙、田椿之子、12岁的田坚在汴州吴兴续贤乡复祖姓为姚的故事——请读平江谱“吴兴姚氏上古世传”的田坚行实:
(黄帝系)八十三世 坚
坚公自陈迁居汴州,复姓姚。
坚  椿之子,刚七岁而孤。量宏远大之器,年方十二,曰:今居此,又依原封国号陈姓而未复姓姚,舜祀无主,吾何安哉。嘱家属负归汴州,依宗亲一族居吴兴续贤乡,复姓姚。生于癸丑汉惠帝七年(公元前201)十一月十四午时,卒于元封三年(公元前112)癸酉十月初十辰时。葬祖陇之原。娶辛氏,生允恭。
汉惠帝七年是公元前201年。元封是汉武帝刘彻用的第6个年号,元封三年是公元前112年。田坚享年89,在中原汴州,而不是在(后来东汉末三国时期)江南吴国吴兴郡地,复祖姓为姚。其时当在公元前189年或其后,汉惠帝尚在位。田坚之祖田横及其500壮士在汉高祖十二年冬十一月壮烈地自刎了。田坚之父“田椿,刚七岁而国亡,夫何不寿,壮年而卒,薨于庚申汉吕后七年”。而十二、三岁的小孩子田坚却在汴州复我姚姓了。多么悲壮而感人的故事!这样,便不需要接姚平或姚敷,不需要在江南吴兴郡地复姚姓。请读彥國公行实:
(黄帝系)一百三世彦国  鹏公长子,字安邦,行都一郎。居汴州吴兴续贤乡中。隋进士及第,任豫章富州山长、教授。受敕命,遂居灵源。生子二:子明,子胜。
是不是可以认为:自田坚直至彦国公,都是世居汴州吴兴续贤乡中?田坚派姚氏在汴州不是望族,汴州成不了姚氏郡望;也就是田坚派姚氏还没有郡望。
彦国公派姚氏的发祥地是江西灵源和瑞州,时在隋唐。此时已有姚平(姚平-姚敷-姚信)派的郡望吴兴郡,此时已不像晋魏那样时兴(时尚)郡望和重门阀,因此,无论彦国公派在灵源在瑞州在江西是否是大姓望族,已不可能有自己的郡望了。
所以说,田坚派姚氏-彦国公派姚氏不是吴兴姚。
为什么平江彦国公派姚氏要自我标榜是吴兴姚呢?这,我就不乱加推测。

(4)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4 23:55
pszyyao 发表于 2014-8-11 08:34
(接18#)

四  彦国公派是吴兴姚吗?平江姚氏族谱,版心题“姚氏族谱    吴兴堂”。这就是自我表明( ...

(接25#)

五、大唐宰相姚崇(姚冠道)是彦国公的玄孙吗?
在彦国公派的3支姚氏族谱——江西省修水县大桥镇姚氏族谱、湖北紅安姚氏族谱和南昌姚氏族谱世系录(行实)中,彦国公是一世祖,大唐宰相姚崇(或姚元之)以“姚冠道”出现,是五世祖;依此,姚冠道(或姚崇)是彦国公的玄孙。而姚崇的父亲“姚果毅”则是四世祖。请读姚果毅-姚冠道父子在南昌姚氏族谱第353页的行传:
4.10镗(640—715)  3.6仁安子,字果毅,行真一郎。景龙三年辟为宛邱宰。复迁陕州。生于唐贞观十四年庚子正月十五日辰时,卒于唐开元三年乙卯十一月十九日寅时,葬鹿山。以子崇贵赠永宁郡公。妻灵源刘万金女,赠永宁郡夫人。冠道(5.4)官名崇
5.4冠道(655—721)  4.10镗子官名元崇 字元之 因突厥叱列元崇反,太后命以字行,后避开元尊号,复名崇,行十九孔郎,居陕州。唐仪凤二年中进士。拜员外紫微郎。元宗癸丑以同州刺史。为兵部尚书。十二月拜相位,封梁国公。生于唐永徽六年乙卯八月初四日寅时,卒于唐开元九年辛酉九月初八日申时,次年二月初八日?葬县治之西二百里虎邱狮子脑,子午向。谥文献。夫人天德乡任陈州刺史王当女,名菊英。诰封梁国夫人,葬杏花村,辰戌向。次夫人周氏,封亚国夫人,葬大潭窝辰戌向。
子三:彝(6.4),王夫人出;奕(6.5),周夫人出;异(6.6),王夫人出。
上列行实中,人名前后的一组阿拉伯数字,表示此人在南昌姚氏族谱中的编号。例如“5.4冠道”的“5.4”,表示冠道的编号是“5.4”, 估计:“5”表示第5世,“.4”表示是第5世中的第4名。
上列姚果毅-姚冠道两人行实是劳驾枣庄陶庄姚(源自南昌姚氏)姚绍峰从南昌姚氏族谱抄录的。南昌姚族老姚卿芳先生提醒我:“家谱中的果毅父子的行传,在家谱第353页中出现。很可能是一个错误,希望不要被误导!”
南昌姚姚卿芳、姚绍弦等认为,唐相姚崇不是彦国公派,彦国公派的世系不该接上姚崇,有攀附之嫌。我赞同这些观点。
唐相姚崇铁定是吴兴武康姚的衍支陕州姚,一世祖是姚宣业(舜系八十六世),姚崇是五世祖(舜系九十世)。
——这是史书《新唐书》,其中《宰相世系表  姚氏宰相二人璹元之》明明白白记载的,清清晰晰的一份包括姚崇本人及其上5代和下5代的世系表;此表不见彦国公及其下三代诸公。也就是说,姚崇公与彦国公相互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或没有直接的世系关系。
——这也是莆福韶溪派天明(舜系九十六世)姚公(莆田)《姚氏家乘》和《姚氏世谱》记载的(与《宰相世系表  姚氏宰相二人璹元之》的记载一致),还有宣业公以上直至舜帝的世系表。姚氏莆福韶溪派是唐弘文学士姚思廉(舜系八十八世)后,属隋唐时期吴兴武康姚的衍支万年姚(或称京兆姚)。万年姚和陕州姚共祖吴兴郡汾公(舜系八十四世)。陕州姚或姚崇公派世系表可见拙文《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
修水县大桥镇山口村姚新生教授,质疑彦国公是什么人,纠结姚崇公与彦国公的关系。我想,他如果读了《新唐书》的《宰相世系表  姚氏宰相二人璹元之》,如果能读到《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和本文,也许就不会困惑和苦恼了。
这里说姚崇公与彦国公的关系,应当讲一讲平江谱中的“赐状元第 太子舍人 通议大夫 二十世孙 勉顿首撰”的《宋宝祐二年序》,即谱中有含宋状元姚勉于宋宝祐二年撰的谱序(卷一  序  第四页)。序云:
“…… 坚复祖姓,归于汴州,数世之余至彦国兄弟三人,各徙郡邑。彦都彦相二公之后三百余口,臣扈宋高宗南渡如杭州之临安。彦国由进士奉敕教授富州儒学,择居瑞阳之灵源。……崇拜相位,归如丰城而家焉。姚元牌坊至今无恙。……”
姚勉在此序中认“田坚复姚姓”、认唐相姚崇是公彦国公派,甚至说姚崇公归而丰城而家焉,即姚崇公回到丰城和安家丰城。——姚崇公哪有安家丰城呀!?这真是宋状元姚勉撰的谱序吗?
湖北洪湖锦江堂姚氏谱也含有此所谓姚勉撰的谱序。南垣姚氏族谱、南昌姚氏族谱、修水县大桥镇姚氏族谱和湖北紅安姚氏族谱等彦国公派姚氏谱含有此谱序吗?
本来有宋代人撰的谱序,特别是状元姚勉的作品,那是珍稀宝贝。湖北仙桃姚高才(又名姚高霖或姚思源)将其收录在专著中(见  姚思源编著,姚姓源流概览,湖北江汉姚姓联谊会,2014年:170~171)。我却担心是假货。

(5)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5 09:36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8-15 09:39 编辑

六、彦国公后出了两位唐宰相吗?
       按照彦国公派族谱(修水县大桥镇姚氏族谱、湖北紅安姚氏族谱和湖南平江姚氏族谱)记载,彦国公的玄孙冠道和来孙世忠都是唐宰相,他们分别是“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中的九十九世和一百世人物,请读他们的行实:

五世  冠道  官名崇(行实见上文)。
六世  世忠(公元755—821)  冠义之子,字良臣,行三。解元,拜官内史。居灵源,唐玄宗天寶十四年乙未二月二十一日申時生,唐穆宗長慶元年辛醜十二月二十日亥時歿,葬祝山。配萬氏,筠城汝成公女。子二:公美,公智。

        冠道是姚崇,大名鼎鼎的唐朝武后、中宗、睿宗和玄宗四朝宰相。前面我们已指出姚崇是陕州姚,不是彦国公派。不能计入姚崇或姚冠道。
姚世忠“拜官内史”。 姚新生说:“內史即中書令,唐開元爲中书省首官。《新唐書•百官志》云:‘中書令,掌佐天子執大政而總判省事’, 唐朝官制稱之爲右相,統稱宰相。姚世忠乃前朝宰相姚崇之堂侄”
        如果,如果姚世忠的确“拜官内史”,则可以称他是唐朝宰相。可是,史书中,唐朝宰相不见有姚世忠。廿五史之一的《新唐书》,其中《宰相世系表  姚氏宰相二人》,只有姚璹和姚元之(姚崇),没有姚世忠(字良臣)。
       《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不记载“拜官内史”的姚世忠,其他讲历代宰相的书和文章也不提姚世忠,那么,姚世忠是不是“拜官内史”?究竟是什么官?
说到底,彦国公后的两位唐宰相——姚冠道和姚世忠,用广州话来说,是“得个吉”¬——摸奖得个“吉”字,零中奖。

        将“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改编为“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没想到引发了后面4个问题的话题。欢迎讨论和批评。
        之所以公布几个姚氏百世世系表,目的之一是为了讨论“汉龙骧将军姚衮”,就用下面这句话来结束本文:
       在“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 不见“汉武帝龙骧将军姚衮公”;或者说,此表没有“汉龙骧将军姚衮公”的位置。


(6-完)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8-15 11:19
pszyyao 发表于 2014-8-15 09:36
六、彦国公后出了两位唐宰相吗?
       按照彦国公派族谱(修水县大桥镇姚氏族谱、湖北紅安姚氏族谱和湖 ...

拜读学习三遍了,受益匪浅。钟尧老辛苦了,谢谢您!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8-15 11:42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8-9 18:28
教授,这是家谱中的果毅父子的的行传,在家谱第353页:
4 .1 0镗( 6 4 0-7 1 5) : 3 .  ...

以子崇贵赠永宁郡公妻灵源“刘万金”女 赠永宁郡夫人子一 冠道( 5 . 4)官名崇

果毅、崇二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刘万金家谱会记录与果毅、崇二人的关系吗?刘万金的家谱也应该是一条线索。

作者: 小姚杰    时间: 2014-8-16 09:44
是钟尧教授铸成大器的时候,十年磨一剑!!!
作者: 湖南姚先亮    时间: 2014-10-29 13:29
吴兴姚—彦国公—姚崇—灯孙公—忠甫公—醴南姚氏
每个节点都有疑问,这个……这个……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10-29 20:37
湖南姚先亮 发表于 2014-10-29 13:29
吴兴姚—彦国公—姚崇—灯孙公—忠甫公—醴南姚氏
每个节点都有疑问,这个……这个……

          民国辛巳续修湖南平江姚氏族谱有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我将之编辑为“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湖北洪湖锦江堂姚氏谱也有。你家族谱有吗?

作者: 湖南姚先亮    时间: 2014-10-30 00:28
我家族谱就是自忠甫公始,之前一无所知。所以也没有“百世世系图”。
作者: 武康姚    时间: 2018-7-12 00:00
此谱多有疑问。
1、齐国灭亡后,田氏全部被赶往长陵居住,这是史志有记载的史实。怎么田坚还能在开封呢?
2、汴州吴兴续贤乡,开封古代有这个地名吗?还是修谱者的人为?
3、此谱修于民国,里面已经有很多人为因素,也多有不实。这是事实!
4、田坚复姓姚,仅凭一家之言,能完全可信吗?有实证、史证、旁证吗?
5、为研究家谱而去研究家谱,没有多大意义。缺少实证、史证、铁证。

作者: 武康姚    时间: 2018-7-12 00:13
九十五世彦国  鹏公长子,字安邦,行都一郎。居汴州吴兴续贤乡中。隋进士及第,任豫       章富州山长、教授。受敕命,遂居灵源。生子二:子明,子胜。
会不会九十五世彦国,字安邦,就是安仁公(姚懿祖父,青汾二州刺史安仁公)同宗兄弟?这只是推测而已。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23-8-15 21:33
武康姚 发表于 2018-7-12 00:13
九十五世彦国  鹏公长子,字安邦,行都一郎。居汴州吴兴续贤乡中。隋进士及第,任豫       章富州山长、教 ...

宗亲晚上好,“九十五世彦国  鹏公长子,字安邦,行都一郎。居汴州吴兴续贤乡中”。其中一句“居汴州吴兴续贤乡中”的中字在谱中是“巾”。这个巾字作何解?九十五世彦国  鹏公长子,字安邦,行都一郎。下一句“居汴州吴兴续贤乡巾”是否可以断句为“彦国公居汴州,吴兴续贤乡巾”?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