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S8 a9 ?+ n- X0 _7 s" Z$ @/ _% Y8 B- h9 S; V
/ Z+ e3 |) t! U0 r6 }5 U
/ E( }! [5 E: P/ p8 X
#1 , A) J3 |9 e( J: e* b) Q' P
本人姚源领(是“源”还是“元”?是我们的辈字)自家家谱上是21世人。
! E7 G& t8 _$ V: s2 F+ k 今年1月份左右回家过年,听到老人们说想重新修缮家谱,所以才有幸看到了自己家的家谱。还听到老人们说,上次续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连我妈的名字都没出现在家谱上。9 X8 J p9 u7 H+ [- }. y4 M3 r; _
本人还是觉得家谱里面肯定会有一些误传,而且还有一些错别字,如在介绍南昌字辈排行字最后一字“敬”后来得知应为“进”(详见照片资料)。& U8 g# j% C: z) s; N8 \
翻开我们的家谱,首先看到的是几页序言部分,可是也就是在序言这一部分产生了很多疑问。序言部分,有一页写的是我们的字辈排行字。紧接着,就云里雾里地介绍了江西省南昌县的姚姓宗亲,这里我很是不解,我们为什么要有南昌姚的字辈排行字 我们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详见照片资料?)
% P5 N2 O7 I q' h 这两天,和姚绍弦宗亲介绍了一些我们那里的情况。由于本人资历浅薄,无法很清楚地从根本介绍我们的宗族,所以就产生了让姚绍弦误会的地方,今天看到他的帖子,发现有多处错误,接下来本人会把自己知道的 正确的向大家介绍。& M) q8 `9 c( N& a" K3 X
- r3 }) n, x! u y6 q 家谱上写着舜帝后128代孙普兴公 普献公 普贤公弟兄三人,自山西省洪洞县初迁于山东莱州府高密县牛寺屯王五社里。长门普兴公为我们始迁祖,所居一村为姚堂;二门普献公所居一村为南姚堂;三门普贤公所居一村,没记载叫什么名。我们续谱都是去菏泽巨野县协商,因为老人说他们是我们的长门,我们为二门,弟兄两人重新立祖。我总觉得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矛盾,或者是记载不明确。我们要是从山西洪洞到高密, 又从高密到现在的地方,那和巨野也没什么关系。
, F1 c! Y: D/ K) q' O3 D! s1 L: G 老人们说巨野是我们长门,我想弄清楚这是从几世,是不是我们的迁徙过程有简写部分。比如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从高密卜居未得,先到了巨野,然后又到了我们现在的地方。& s( }3 q1 v4 M; h, X
绍弦宗亲说我们来自南昌,我想我们还不能妄下结论,因为还没有搞清楚很多的细节。当然,也要搞清楚我们和巨野到底什么关系,又为什么会出现南昌姚的字辈排行字。我们附近挨着最近的有三个全姚姓村,距离不到一里路,渊源肯定很近。一个叫姚大门(这里只是一个地名),一个姚集,另一个是姚庄。三个村应该有一两千人。
; {* H' D! F% U9 l. q4 P4 }/ S
+ D% y, [" ?: z
D% d' S5 c5 x' D: E- W: \ y#6 谱页
1 G6 N7 M2 R; p& g( Z![]()
- m/ j+ c; v0 o& Y, y' F& K " p4 m/ `. `# }" { L3 N8 g
#6的谱页可能不是连续的,右页不见版心,左页版心书“第2页”。+ L V& E+ y- q$ }0 o" q) L# h
此谱是现代人写或抄的;不论右页和左页,语不伦次。
g0 z3 p# b7 j7 e1 U 左页有两家派字:一是30字,不是南昌姚辈字又含南昌姚辈字【姚氏族谱序30字,自十二世起用:尚向何必伦,克立作本好,际序展孝敬,英标才盛世,继武定公卿,韶起奉景仰。南大房北大房约有咱姚氏三千余家,排行字30,自十二世起】;一是20字,不是巨野姚辈字又含巨野姚辈字。——这两组字派似乎在引用,实际上可能是在借用。请注意,他们的始祖3兄弟,一在巨野,一在曹县。巨野姚本来在巨野发祥,大量而集中地居住于巨野和曹县。曹县可能有南昌姚。
; a, }/ o2 }1 \' R, v8 n8 V
+ B; N( i, k, g9 {6 t8 T9 V/ U0 x& g
& l" W4 k) L1 B9 I尧曰:! i: L# y1 k* `% q% W! O4 ^
“山东姚源领之族” 既不是巨野姚,也不是南昌姚,而是借用了南昌姚的辈分辈字。要弄清楚他们是什么姚,关键是:( M! P! q6 ~8 v5 C: Y
“舜帝后128代孙普兴公 普献公 普贤公弟兄三人”是什么时候人?
" F8 @8 a5 a1 B2 S 确实来“自山西省洪洞县初迁于山东莱州府高密县牛寺屯王五社里”吗?
4 f2 B- @1 B& \- i 他们的“英标才盛世”是什么时候人?有人用了这些辈字了吗?$ N. J8 ?# }8 R3 v8 J9 g8 |1 y
舜后128代普兴公 普献公 普贤公弟兄三人,说不定是清末人哩;自山西省洪洞县初迁,是南昌姚吗?
- o+ _! |) i% r9 ^! k6 ]6 t; p v
3 B# `. b9 F8 d% ~& g! a! _
" `- w) @# ~9 D山东姚源领回复:
& D. V; V, }9 ~% _3 `+ E1.我不会改标题,请海涵。$ T$ n- @% w3 t; ]* K3 f: o3 U) h3 v
. a3 F+ S* z: j/ C9 J2.我们的字辈应为抄写时出现错误,一些字和字的读音导致。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出现两种字派。" r) X, l9 q1 @* y. [0 J
3.家谱没有清楚地记载关于三个兄弟的情况。哪个时期人搞不明白。. j, W0 g2 N2 N F
2 u9 c( y; ]7 }) t; m: J) s4 {! e: I4.家谱记载是初迁于山东莱州府高密县牛寺屯王五社里。- H% n! ~: k/ ]" C) J" T) S6 \& z6 g
5.南昌姚字派我们没有用,用的是典型的巨野姚字派。8 D5 ?5 J [. C& C. N9 v; O1 ]; \. {8 E# L$ U* R" X1 C) n4 x) i
6.我们还要继续加油,谢谢。
, M5 X0 o+ e0 N/ z$ o; C
9 v9 J5 C+ _2 L2 p( }* T+ v2 Q8 N5 e
w' {" O, M3 r' a) F+ n* Y- J0 ?# ?1 o2 a( g8 q1 W( I
# ~& n8 q2 c2 I N0 M1 `0 t: ]" p+ C+ h
1 z/ X' T* t& a
+ z2 v4 k6 O2 b' g& @2 @0 H# h% w; x4 o9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