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舜家族与季风观测(节选)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24 01:5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舜家族与季风观测(节选)
吴郁芳
早在史前时期,我国先民就极其重视季风的观测、预报。其中东夷民族中的舜家族,拙见以为就是一个世以观测季风为职守的家族。《左传·昭公八年》载史赵之言曰:“自幕至于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传说幕为舜祖,瞽为舜父,幕、瞽、舜三人历为史家所称道,本文所谓舜家族即以他们为主。
幕的事迹是能听“协风”。《国语·郑语》谓:“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何谓“协风”?古训协风为“和风”、“融风”。丁山先生则曰:“协之本谊,即象征众来并进,千耦其耘形,协风,盖利于农耕之风也。”(《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说皆不误,不过笔者进而以为:协风即夏季风,或谓东南季风。在我国,夏季风的到来是开始春耕的信号,古人尤为重视。在《国语·周语上》所载籍田大典的仪式中,先是太史“顺时覛土”;然后告稷曰:“阳气俱蒸,土膏其动”;最后是“瞽告有协风至”;于是籍田、春耕开始。
瞽者无目,古多以为乐师,善知天道。《国语·周语下》谓:“吾非瞽、史,焉知天道?”韦昭注曰:“瞽,乐太师,掌知音乐风气。”《周语下》又谓“古之神瞽考中声”,韦昭注曰:“神瞽,古乐正,知天道者也。”瞽既无目,何以知天道、告协风呢?俗谓“瞽无目而精于聪”,听觉特敏。最初告协风之至,也正是靠听觉,虞幕“能听协风”便是明证。“协风”如何听法?这似乎也是一个历史之谜,值得探索一下。《周语》在叙及“瞽告有协风至”时,叙及一条线索,即“瞽帅音官以风土”。何谓“风土”?韦昭注曰:“以音律省土风。”拙见以为,以音律省风,就是瞽告协风的方法。在古人的心目中,音、律与风、气之间总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如《淮南子·主术训》谓:“音生于律,律生于风。”再如《管子·幼官》谓:“听宫声治和气”,“听角声治燥气”,“听羽声治阳气”,“听商声治湿气”,“听徵声治阴气”。另如《礼记·月令》疏谓:“音由气成”,“春气和则角色调”,“夏气和则征声调”,“秋气和则商声调”,“冬气和则羽声调”。为什么通过宫、商、角、徵、羽五音,可以辨察四季、燥、湿、阴、阳之风、气呢?笔者推测,这是利用了空气的温度、湿度影响音弦的原理。音弦发音是因为弦索的振动,振动频率不同即导致音响高低,古谓清、浊。设想有一根固定的弦,在一年之中随着气温及空气湿度的变化,弦的张、驰、缓、急必然相应的发生变化。弦缓则音浊,因为振动频率低;弦急则音清,因为振动频率高。古人所谓“风雨之变,可以音律知也”。《淮南子·本经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由于我国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因此音弦的缓、急会随季风的嬗替而呈周期性变化。如是,远古先民以音律省风,从而预测“协风”是完全可行的。
舜也和五弦琴有关,《礼记·乐记》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颖达曰:“舜特歌南风,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风正是夏季风,舜作五弦琴以歌南风,其透露的史实应是舜以五弦琴测南风。不过,到舜的时代,古人观测夏季风的手段已有了进步,不再是听,而是看。《拾遗记》有一则关于舜的传说: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薰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知四时之候。今之相风,此之遗象也。传说舜为相风鸟的发明者,这是有根据的。舜的神话形像本来就是鸟神,即东夷民族尊崇的玄鸟、凤鸟。《拾遗记》还载有一种重明鸟,谓“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重明鸟实际上就是相风鸟,据袁珂考证,重明鸟即舜,舜本又名“重明”。(《古神话选译》)此外,《广雅·释诂》谓:“舜者,推也。”《书大传》谓:“舜者,推也、循也。”舜之得名,本有推循、运转之义,与相风鸟随风运转相合。《尚书·舜典》谓舜“在璇玑玉衡”,这璇玑恐怕就是相风的雅号。《舜典》又谓舜“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这又正表现出舜为相风的职掌。
(吴郁芳:《舜家族与季风观测》,《浙江学刊》1988年第5期)

- W' Q6 L5 I9 Q) X0 _- Z; `' X0 k1 Q4 m0 {+ J

" y- q$ o+ j' C3 N;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4 04: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