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14-2-23 02:30:53
|
只看该作者
舜帝巡盐 B+ H4 U5 ]0 p4 ?' @
) S H$ `$ G( g$ {9 W 1 w' K$ ?5 E8 j: B
* F8 m! W# I( `: L
在古河东这块宝地上,有一汪池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山西运城盐池,古称解盐。
) Z6 |' e( C( V) X1 Z8 O2 ^) K7 T8 F" J+ f: L
运城盐池最早形成于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到七千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中条山弱部地壳沉陷。到第三纪末期,古汾河携带大量含盐物质自东北入池。到二十万年前形成闭流区,湖水与早日形成的淤积层盐类矿质融合蒸发,长期沉淀形成池盐。运城盐池东西35公里,南北9公里,盐的储量4413万吨,芒硝储量2000万吨,硫酸镁储量4413万吨,硝板储量2000万吨,另外,还含有澳、硼、锂、锶、镓、钵、铷等十多种宝贵稀有元素。实为宝池,形成特殊,全国罕见。
0 h4 P9 o0 C& \- v! b! ~
6 H- k$ D, q& `& r* |有史料可查的,在舜帝《南风》中,对盐池生产开发已有最早记载。) R6 [: F& M C0 }
. ~) \0 `2 H# `, H/ n& ^
舜继尧帝位之后,迁都蒲坂。古解池在蒲坂东四十公里处。舜帝不仅带领百姓耕田务稼,而且劈山开池,发展工矿,为民所用。$ l9 ^4 e `3 ]: V6 V
; ^1 N5 ~0 V- b, w9 f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舜帝率都城数十差役,离蒲坂,向东巡进。行至古解盐池,见一白发老翁带全家于池中小畦晒蒸刮盐,虽汗流浃背,但收益甚丰,满面喜色。舜帝躬身,和颜悦色,询问正在劳作的老人:“老人家,多大岁数啦?”答曰:“七十又八。”舜帝问:“你在此地住了多少年了?”答曰,三十年前在商洛山中,田地塉薄,干旱无收,便携家外逃于此。雨涝池边收稼,干旱池中收盐,真是一块不多见的宝地。于是,便定居下来,不到几年,十分富有。0 \, q& C+ @8 N8 k1 l
* w3 K ?/ ?- _5 s' z m- a7 K
舜帝听了老人一席话之后,夜宿池畔,便在这里住了几日,早出晚归,四处查考。向盐民学习晒盐技能,与盐民同议增产办法。- u8 s$ S+ v8 [: ` ?
4 [7 `' q* w6 a, E2 j0 P% W
这一日起来,舜帝伫立池畔,南风吹来,一身爽意。畦中之水,蒸发变快,五日成盐,盐民喜获丰收。此时的舜帝,脸上也挂满笑容。他高兴地唱了起来:2 O) o/ J ^" D& R8 C$ l
0 f7 f8 K& `6 M南风之薰兮" ~; J* _) h5 w" J8 d& I
: Y$ r) R2 S1 H) S可解吾民之愠兮* y, {4 u- P. T/ {/ A
# R0 S5 _1 h- u6 p4 ?
南风之时兮
% t2 l! \, k8 y1 d! i# m b& c' x, L2 p" v# h+ ~ @: O& ~* @
可解吾民之财兮/ n: x. K) r m+ c' Y5 X
J( o4 @* v# L h
由于舜帝的组织,盐民队伍逐年扩大,这里生产的池盐行销大半个北方,而且给这里的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到了唐代鼎盛时期,唐王朝把全国18个盐池全收归中央直接管辖,其中河东就占了5个,而且规模大,产量高,年收入达150万缗,占到全国盐务收入四分之一,占当时全国财政收入八分之一。时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运城盐化局的硫化碱产量占全国30%,出口量占到全国60%,元明粉产量占到全国40%,出口量占全国63%,均居全国第一位。$ @7 h* x( B, Y! m* v6 _
. A. Q9 O! b1 j; X! h d+ N9 @时间进入九十年代,运城盐化局秉承舜帝“南风之薰兮”、“南风之时兮”词意,兼并了西安日化厂与本溪日化厂等企业,组建起“南风集团”,迅猛发展壮大,一跃成为全国洗涤剂行业最大厂家。
) [- t' u$ C+ [( ?% ?% x- ?3 O! S. @4 V) |9 ~- l; r
舜帝“南风”,惠泽万代。
! o* r8 i* b; U' {' k
5 e( v, R4 T/ |( T' Z, _& A& T7 ]% v4 U7 |* ~ 0 \# \% I; T# }
3 F. \# j& |, 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