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6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訔誓死抗元兵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21 22:3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ZH姚忠华 于 2014-2-21 22:41 编辑 2 M: D2 X1 M# N% F8 `+ g. l3 _
1 W# _4 h- M0 \6 S
姚訔誓死抗元兵   时间:2013-07-16 09:42来源:未知 作者:姚文哲 点击: 146 次% j* R, C. g9 q1 U: e% I
      % t! {5 S) X0 H* G* p; L9 c
      常州城东,古运河畔,横林镇余巷村“姚氏宗祠”在旧祠的一片瓦砾上翻建告竣。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规模形制超越从前。700多年前的姚氏祖先、抗元英烈忠毅公姚訔英灵现在终于又有了栖息之所了。
' x* F) z& E3 h3 Y8 x7 n* P9 d
* M* U' O5 J, H' a# G) Q  这里有一个值得常州姚氏乃至所有家乡父老为之自豪的悲壮故事。
9 H/ v' v2 V& j5 f% b# J0 z! h" X
8 y8 ~9 v! B+ G% U3 T  宋德祐元年(1274年),曾与宋军在一条战壕里战斗,共同灭掉金国的蒙古铁骑,终于对自己的盟国下手了。由元丞相伯颜率军20万南侵,一路上势如破竹,兵锋直指临安。常州城于德祐二年(1275年)2月陷落。当时在福州官衙任职的姚訔因母丧在宜兴老家,国难当头,毅然而起,约锡山陈炤、武进包圭等,联络四乡义民2万人,于5月某夜克复常州城。这无异在元军背后插上一刀。伯颜恼羞成怒,回师围攻常城。在姚訔领导下,全城军民英勇抗击,拒绝诱降,屡挫敌锋。元军久攻不下,惊呼:“纸城铁人。”伯颜逼百姓搬运泥土堆垒成包,杀居民煎膏取油作炮,强令士卒用牛马皮遮掩箭矢和石块,一次又一次拼命攻城。11月18日,南门首被攻破,全城军民与僧道人人拿起武器进行巷战,与元兵进行殊死拼杀,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姚訔早就下定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战至力竭,从容跳入烈火中殉国。城破后,元军血腥屠城,老幼妇孺也不放过,相传只有7人躲身桥下,才幸免于难。
! U+ z  G# A4 h! d, r) m5 z; v# N
! w0 m7 A+ |: k9 p. r9 W  姚訔率领军民坚守常州城的英勇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连蒙古人编纂的《宋史》也不得不承认:“功虽不成,千古有生气矣!”明朝天顺七年(1464年),朝廷追谥姚訔为忠毅公,正德年间循岳飞例,又在常州城内双桂坊建“忠义祠”,祠后筑“浩然亭”,为姚訔等14位英烈塑神像配祭祀以慰忠魂。1984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公园重建“浩然亭”,以纪念姚訔领导的常州军民的抗元斗争。+ d  `9 k6 B/ \6 K6 [9 T2 G/ O5 \

* |" i) S9 a" \) ~# k  生灵,侵略者的屠刀是杀不尽的,一个姚訔倒下了,但他的子孙们却悄悄地在常州府各地繁衍发展起来了。蒙元以来的数百年间,常州青山桥,武进郑陆、奔牛、横林,江阴四河闸,宜兴吴渎,无锡新塘等地,都有姚訔子孙的定居点。
  Y7 r% j* d/ o7 O) k, p  m6 j: h
, v- Y4 F1 I6 Q+ R  余巷这支姚氏,是姚訔叔父希文的后裔,在常州保卫战中,希文也同时牺牲在战场上。他的后裔国器于明洪武年间占藉于此,清嘉庆六年(1801年)始建“姚忠毅公祠”,形制简约,酷似民居,解放后沦为生产队仓库,又经风雨侵袭,年久失修而倒塌成墟。改革开放的春风使祠堂谱牒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妥先灵、辨昭穆、和宗亲,经族人一年半的努力,一座纯砖木结构古典式祠堂翻建而成。在祠堂里有姚訔的五首殉难诗。其中有句云:“自古忠臣多杀身,我仇不灭恨难伸;从今只有随城殉,断不求生以害仁。为人何必计求生,死及当时死胜生;臣分理应身殉国,不宜畏死负皇恩。”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耿耿忠心。(文/ 姚文哲)$ F; ~9 i+ x8 p% d0 b$ t9 }
! _) N( o  A; U' w- T
(责任编辑:DY) - ?! V: b. V( d3 g2 F6 @! t
$ Y) g* l0 d5 k' T9 N
4 F  |9 w" I) [1 y4 E, U9 q+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4-2-22 20:29:36 | 只看该作者
浩然正气垂千古/ f% U9 S! n8 I: M8 N: A% ?$ q
本帖最后由 怡然堂主 于 2013-6-12 11:12 编辑
& _2 X; a/ f9 e% |4 q4 F" j3 r
) _, e) e! S- e: Y/ o3 b" s: [/ M" K5 N+ X
$ H2 N; W' C7 M0 R

" X1 t0 ^6 `0 P0 j. W' s2 J! s: a: A
% _: B2 ^% {& K! v
2 Z7 x5 q" y1 a6 M4 z+ R6 }

) ]* R- p5 g* E( Z& h2 r; p$ e  X3 s- _( f9 x1 v
    常州城东,古运河畔,横林镇余巷村“姚氏宗祠”在旧祠的一片瓦砾上翻建告竣。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规模形制超越从前。六开间门面,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祠堂大门一块牌匾赫然高悬,上书“姚忠毅公祠”,字体遒劲有力,姚氏宗亲们为此都感到异常欣慰,700多年前的姚氏祖先,抗元英烈忠毅公姚訔英灵现在终于又有了栖息之所了。5 S# j3 Q( J- f9 _* t$ N0 H7 a- W
    这里有一个值得常州姚氏乃至所有家乡父老为之自豪的悲壮故事。     宋德祐元年(1274),曾与宋军在一条战壕里战斗,共同灭掉金国的蒙古铁骑,终于对自己的盟国下手了。由元丞相伯颜率军20万南侵,一路上势如破竹,兵锋直指临安。常州城于德祐二年(1275)二月陷落。当时在福州官衙任职的姚訔因母丧丁忧在宜兴老家,国难当头,毅然墨衰而起,约锡山陈炤,武进包圭等,联络四乡义民2万人,于五月某夜克复常州城。这无异在元军背后插上一刀,伯颜恼羞成怒,回师围攻常城,在姚訔领导下,全城军民英勇抗击,拒绝诱降,屡挫敌锋。但毕竟兵力单薄,城墙破蔽难守,加上援军失利,粮食将尽,坚守越来越困难。天庆观道长徐道明去见知州姚訔,请示:“事情已经很危急了,怎么办?”姚訔神态坚毅,答道“惟有死守而已!”,全城军民众志成城,顽强固守,“自吏士至于民,无一人言降者”。元军久攻不下,惊呼:“纸城铁人”。    伯颜逼百姓搬运泥土堆垒成包,杀居民煎膏取油作炮,强令士卒用牛马皮遮掩箭矢和石块,一次又一次拚命攻城。十一月十八日,南门首被攻破,全城军民僧道,人人拿起武器进行巷战,与元兵进行殊死拚杀,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姚訔早就下定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战至力竭,从容跳入烈火中自焚殉国。城破后,元军血腥屠城,老幼妇孺也不放过,相传只有7人躲身桥下,才幸免于难。     姚訔率领军民坚守常州城的英勇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连蒙古人编纂的《宋史》也不得不承认,“功虽不成,千古有生气矣!”。明朝天顺七年(1464),朝廷追谥姚訔为忠毅公,正德年间循岳飞例,又在常州城内双桂坊建“忠义祠”,祠后筑“浩然亭”,为姚訔等14位英烈,塑神像配祭祀以慰忠魂。1984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公园重建“浩然亭”,以纪念姚訔领导的常州军民的抗元斗争。这“浩然”两字用得贴切,高度概括了姚訔他们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不畏强敌,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生灵,侵略者的屠刀是杀不尽的,一个姚訔倒下了,但他的子孙们却悄悄地在常州府各地繁衍发展起来了。蒙元以来的数百年间,常州青山桥,武进郑陆、奔牛、横林,江阴四河闸,宜兴吴渎,无锡新塘等地,都有姚訔子孙的定居点。    余巷这支姚氏,是姚訔叔父希文的后裔 ,在常州保卫战中,希文也同时牺牲在战场上,他的后裔国器于明洪武年间占藉于此,清嘉庆六年(1801)始建“姚忠毅公祠”,形制简约,酷似民居,解放后沦为生产队仓库,又经风雨侵袭,年久失修而倒塌成墟。改革开放的春风使祠堂谱牒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妥先灵、辨昭穆、和宗亲,经族人一年半的努力,一座纯砖木结构古典式祠堂翻建而成。新祠堂庄严肃穆,主体建筑二进六楹一侧厢,副房二楹为姚氏子孙饮福聚会之所。正门墙面姚氏图腾彰显中国最古老姓氏的文化内涵,金山石级,方砖铺地,大门青石抱鼓,厚木钢环实拼大门;房顶一色黛瓦,屋脊二龙戏珠,龙头飞檐,彩绘浮雕,有吉祥如意,万年云纹等图案;光漆栋梁材,雕花落地窗;西侧厢房陈设得体,两廊弯椽斗拱,墙面勒石纪事,明光通达,连结前房后厅。    穿过明堂,进入正厅,“明恕堂”匾额高悬正中,左尚武,右崇文。三间神龛静谧肃穆,神主布列和饰物选择,无不体现出姚氏先祖一脉相承的浩然正气,忠毅公姚訔等14位英烈神主在尚武龛供奉,姚氏上古始祖舜帝重华神主在中间上首供奉,常州始迁祖姚希得橘洲公神主在崇文龛上首供奉,余巷支姚氏列祖列宗牌位安放在中右两龛。八盏木架玻璃宫灯高悬厅堂,显得气派而壮观。正厅西墙3条屏为三位姚氏先贤画像,东墙则是坚守常州忠毅公姚訔的五首殉难诗。其中有句云:“自古忠臣多杀身,我仇不灭恨难伸;从今只有随城殉,断不求生以害仁。为人何必计求生,死及当时死胜生;臣分理应身殉国,不宜畏死负皇恩。”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耿耿忠心。    分散在常州一带的姚氏大都奉宋参知政事姚希得为常州始迁祖,堂号有“让德堂”“敦睦堂”“舜耕堂”“明恕堂”“孝思堂”等,其中以“明恕堂”最为正宗。姚希得,字叔刚,号橘州,忠毅公姚訔父亲,四川潼川人。先任盘石、蒲江、建康、江西等地方行政长官,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他平定内乱,惩治豪强,扶助弱小,加强边防,荐贤拒佞,受到朝廷多次嘉奖。理宗朝罢斥奸佞,招揽贤德之臣,举朝欢庆,以为盛世已临。但姚希得认为:从表面看,似乎一片太平景象,但实际上暗藏着亡国的危险。他上表告诫理宗:“危亡之事不可有,而危亡之言不可无”,并提出多项有力对策,均为皇帝采纳。后以资政殿大学士、金光禄大夫、潼川郡公致仕,退居宜兴离墨山养老。鉴于希得一生功勋卓著,为人忠正,理宗亲书“南山明恕堂”匾额赐之。故姚氏后裔许多支派乐以“明恕堂”为号。    姚訔爱国无畏,守常尽节的英雄行为,与乃父姚希得长期培育是分不开的,父子两代人用自己的言行凝结成的浩然正气,必将通过《姚忠毅公祠》这一载体,教育影响一代又一代姚氏后人,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在各条战线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 `) K/ N* r2 [3 p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浩然正气垂千古
) i- c: I4 {2 N  r$ C: `
, \6 z) [0 W. N  P! e5 a+ `Powered by Discuz! X2.5 Archiver   © 2001-2012 Comsenz Inc. " z; B2 J0 K6 g: z3 H% Q3 d
' ^2 G0 w4 N8 l4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0 07: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