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6#

楼主 |
发表于 2014-2-4 17:07:13
|
只看该作者
( u% m. H3 c7 X; y, t$ F2 p: e太极# B" f- ~! H. P5 h
2 X6 s6 ^2 B4 ^1 x% l
从2010年经卢老师建议开始,我已坚持每天打坐3年。之所以坚持,是因为尝到甜头。打坐能令精力恢复,全身充盈,四肢有劲。肠胃不好,打坐半小时就打嗝、放屁,老师说这是经脉开始松通的迹象。若是轻微着凉、感冒,打几次坐就能出汗,恢复。打坐时也常有神思冒出来,有时困扰多时的问题忽然有了答案,不少文章的思路是在打坐时忽然有的。古人说的“神来之笔”,并不夸张。灵感一直在空中飘浮,你的身心调和了,频率接近了,就自然容易接收到灵感。
. G( O% ?$ Z0 S e& @0 O. N9 C4 ] M+ s6 Z/ H; n3 n( f
2013年在卢老师家里,她又建议学太极拳。一来,扎针或吃药只能助身体扶正,但要根脉强健,还需自己修持。二来,打坐只是“一静”,加上太极这“一动”,相辅相生,能有大益处。于是我开始跟卢老师推荐的柴老师学拳。柴老师是有功夫的高人,之前有不少学生真实受益。, E/ ~6 x$ O9 q$ s
! K9 f/ G6 a" O4 Z) r; F8 t- L; Y
我问柴老师,象我这样病恹恹的,学拳可有障碍。老师说,历代都有太极名家是“带病入门”。柴老师当年也是受鼻炎和胃炎所困,习练太极,而后痊愈。想来也对,没有“病”这位上师一直严格监督,恐怕难以坚持。# J/ X4 X& P7 C8 d8 C. E8 x( J" q
% j' W# u- E) E8 r" O
太极虽是拳,却丝毫离不开心性。修太极,其实就是修心养性的过程。柴老师刚学拳时曾问师爷,练到哪一步就算是入门。师爷说:性格变了就算入门了。思想意识跟身体是相互影响的。若不把性格“化”掉,拳也上不了层次。
8 y0 ~! \7 p9 w4 ? {7 s# P3 x& K4 I" l3 z
其实古人的东西,都是化性。弹琴、书法、围棋、拳,由艺可入道,由拳也可入道。什么道?道法自然。比如太极拳,就是要把阴阳悟透,达到圆融境界。柴老师说,太极拳不是斗力,若脑袋里没想明白,若心性上没上境界,太极拳就练不成就。
8 Y z2 E4 @/ M% d d2 T$ y
, x/ F2 R! Z$ V1 {8 s& X听柴老师讲拳,就觉得有味道。说的虽是拳,但话里都是自然。说的虽是打拳的心法,但都是跟天地、日月、江河、自然紧紧连一起。比如上盘跟下盘的关系,也就是腰胯以上跟以下的关系,老师一个比喻,“就是水跟舟的关系”,一下就明白,通透得很。比如肩要“松”,如何松,老师说,“把肩落到胯上”,一下就来神。比如拳经里说“上虚下实”,老师解释,上身如天,下身如地。站姿一下就入了味道。
& w# C) K, y+ G" t% N, Q7 T- W8 P) ?
老师教太极拳时说,一切运动皆是圆运动。后来自己琢磨,其实一切进步皆是螺旋上升。进2步退1步,再进2步退1步。退步是夯实、蓄势,进步是试验、用势。进步是春生夏长,退步是秋收冬藏。有时候会忽然觉得不会打了,老师说“正常”,练太极拳正是“一时清来一时迷”。清时是用势,迷时是蓄势。没蓄势就没用势。没有迷也就没有清。转烦恼成菩提,没烦恼哪来菩提。迷跟悟,烦恼跟菩提,是一不是二。# V E7 R' ], O; b$ d+ J8 X4 n* Y
F8 I" U- G( t
每天练太极前,得先把先辈写的拳经默读一遍、过脑袋再过心,这能把自己的意摄受住,若没这个环节,打拳时容易走神,散乱。读经是头,练拳是身,练完拳收功是尾,相当于谷物归仓。头尾俱全才圆满。就好像上课前先全体起立向老师鞠躬、问好,敬意就借此生起来了,课上就容易集中、有所得。下课也要起立鞠躬问好,有始有终。
s# }) i- B7 g/ r- _4 F: k
7 a6 w; L3 ]0 f7 D8 r在这样的身体练习、头脑琢磨、心性修炼三者融为一体的过程里,体验到太极拳的魅力,博大精深。从2013年11月开始到现在,每天都练,美滋滋的,乐在其中。走路时就时常不自禁的舞起来,带着太极的身法和意味走路。拳本身是有生命的,你不断练习喂给它营养,它就不断成长,有一天忽然就活了,自己就动起来。它一动起来,你就不需要人为意念的干预,就跟着它舞。! Y( v+ i1 p4 K; }- ^& @4 h
0 ?$ |2 z' [. t2 I/ j
有次师兄弟们一起围着老师谈对太极拳的认识,我一时觉得说什么具体的都不是特别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说了五个字,“我就是喜欢”。老师笑而不语。
) a9 ` S: |8 x7 K9 ^' r$ Z3 L
: K4 V- K) W5 I7 y' g柴老师练拳,跟高老师学医,有类似经历。他年轻时喜欢舞枪弄棍,每到一个城市出差就去当地最大公园看人练拳,不错的就上去切磋过招,遇到高人就拜师。当年柴老师学了好些拳,入太极后从太极拳、太极棍、太极剑、太极球,学了个遍。却还是不上境界。最后腻烦了,索性把所有东西都扔了,就剩下一个太极拳,也不争强斗勇,就是每天自己练一练,当个消遣,图个乐趣。但一进入这种状态就有突破,一路精进。
4 s9 ?, _) t R Q: {9 K, \: a% S6 B
柴老师告诫,不要刻苦练拳。练习中常有气感,也是要“不追求、不理会”,提醒我们每个层次都有不同感应,一切都在变化中,所以定不要执着。这些道理,这个状态,像高老师说的“傻活”。
' l: C% {8 T8 z4 R2 D f6 A/ }. ]9 n4 \" y! Q0 ?+ E- \
不久前去澳洲,才发现太极拳在老外的世界也流行。不少会所里都有太极课。他们把太极称为“meditation in motion”,是“mind-body balance”,是“best exercise ever”。评价高,确实触到太极的本质。这时我才体会到老师说的,“太极是一个平台”,能容纳不同的人在这里交流。太极就是修行,修好了,干其它什么事都会精进。老师有个学生,画画的,之前一幅画几千块,太极几年之后,价钱十倍往上翻。
% q" q2 v% Q" O, I. a* v+ \9 W G" a
太极拳和中医这些东西,感觉有相通之处,离不开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这些东西。老师说,无论太极、中医、卜卦、八字这些种种,都是一棵树上开的不同的花,它们的根子都是一个,那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祖宗几千年前留下的东西。掰开了揉碎了,追溯到最原本,都是一家。# h* q- r8 R+ B/ ^/ A
1 }4 y2 J( H& i I
以艺入道、以拳入道、以医入道,医、拳、艺都是花,道就是那个根。+ V4 \' D( W; b/ y' ]' @
" j: N ~& V& i5 A互联网
3 \9 l* K+ I3 Q; f% c, E5 s
' {! U$ b' f* C# ^1 @$ T8 i互联网是我们这代人有幸碰上的,百年一遇的科技革命,并随之引发社会革命。我从工作以来就在互联网圈里。我发现互联网会促进祖宗文化的复兴。最前沿跟最传统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就像阴和阳。; K$ O; `; q3 D s) h
: Y3 V! h$ }- w6 n" r J/ Y- F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流程密、节奏快。我有一个前上司,就每天在办公桌前看书法字帖,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就在家练半小时书法。他在帮自己静下来。我身边一张办公桌上一直摆着文房四宝,有几个同事保持着在工作间隙练说法的习惯。他们是网络编辑,忙起来会顾不上吃喝。0 y# ^: Y' e/ @, y; R: G
. ~# c1 Q2 c9 J
那时我想,为什么写毛笔就能静下来。而另外两样输入工具,敲键盘和写钢笔,就不能帮人静下来,还可能催人浮躁。
' d# J; m2 P* s
8 F' u7 J0 r4 k4 D, g8 q9 S; i操作这些工具所要求的状态不同。敲键盘和写钢笔都是硬碰硬,可以很快,人一旦快起来,容易止不住、越来越快,其中有追求极限的快感。毛笔是软的,不能快,快了墨汁跟不上;一个字写完还要再续墨。这是一个有节奏、需克制的匀速过程。用钢笔能躺着写、趴着写、边走边写,但用毛笔只能端端正正写,身正也要求心正。
. W% D/ p% \* Z1 n! Z. y5 ]1 J/ N
" V {( |5 i" I3 t祖宗的东西教人修身养性,现代的东西是求效率和便利。求效率和便利的钢笔在现实里替代了毛笔,但当人无法从“极致”的效率和便利里喘息时,就反过来从毛笔那里求得平衡。
0 q9 d y: ^& ^ S2 O$ A0 K1 A; I) C' p( e: `2 O6 ]
互联网正是人类在追求效率和便利的方向上一次大突破。多年前听雷军说:互联网使管理变得非常简单,再配上手机,能把人管得“疯狂”。工业时代,为监督苦力干活,得有监工,拿着鞭子巡视。但通过互联网,老板在地球另一边也能随时看到你的工作情况,你要随时响应。互联网公司里,大部分是要求24小时待机。有些公司则要求“铃声响起3下之内必须接电话”。' H3 O' b% V8 b+ N- z3 {8 O
5 b" A% U6 @' C% H. o( [' a# E
不光管理,现在移动社交网络把生活本身变得“疯狂”。2014年春节流行的微信抢红包,把意志力弱的人死死拴在手机屏幕上。近年人们已习惯边吃饭边刷手机,不顾及身边朋友的感受。“零碎交流”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冲得七零八落。不少公司封杀淘宝旺旺。因为很多人是兼职卖家,一边上班一边导购。再往前,很多公司封杀QQ,防止员工上班聊天、偷菜。; m* f T3 _! s6 x9 Y5 O2 P8 ^
* [9 D/ P( \0 C/ @% Z: \6 q
互联网作为效率和便利的最高形态,也成为破坏效率和便利的最佳工具。过于便利,反倒成为负担。这就是“物极必反”。6 n" W/ B( w" h5 `
7 D1 ?3 M! T' h% D/ N
那么,是人变态还是互联网这个工具变态?; B/ K; x) G+ O8 H# A8 {
) }+ X! h( k' B0 @
一次博鳌论坛上主持人问:网络游戏是不是毁了孩子?丁磊的回答是:是教育出了问题。他的潜台词是,游戏是中性的,若我们的教育能把孩子教好,他们就能从游戏里得到益处,而不是被吞噬。6 ~0 D7 Z+ ?; l. ^7 k( L' [
6 ]# K* a6 j5 B6 C) w8 o正因为人老出问题,祖宗并不追求利于效率和便利的工具。古人没机器、没手机,晨耕雨读、日落而息、天伦之乐,悠然自得。工具再效率,若人不被教化,就会从坏的一面去用它。反过来,祖宗留下的是利于修身养性的工具,拿工具来熏染和反制人性,把根子问题治住。
8 W" E. I% g3 t, X) j
1 L/ K5 k. n2 ~8 i当互联网把效率和便利发展到登峰造极,互联网所带给人类的麻烦也会登峰造极。于是被逼上绝路的人就开始真沉下心来反省。早年盖茨就养成个习惯,每隔一段时间,就离开电脑关掉手机去一个湖心小岛,思考未来。俞敏鸿亦然,上山找个僻静地方一个人闻风听鸟。这跟我的老板和同事在工作间隙写毛笔是一个意思,求得平衡,宁静。
2 C5 S( E: }) X+ }, T) V% f$ L/ u! u& c
有人问李连杰,地球的环境污染是否会一直恶化下去。李连杰答:不会。因为“阴阳”。凡事都不可能一直朝一个极端走,必然会有逆反。阴后必有阳,阳后必有阴;阴中必有阳,阳中必有阴。
2 O! c% N9 A3 w j- y4 q; E, O
) v" y' ]5 W1 i( w/ R8 L) i这便是我认为互联网会加速传统复兴的原因。* C* D2 i! G2 @/ T6 M! m4 a# D+ w
, u* B3 r0 _5 R6 A( u我的经历,只是这个大背景下的一个独特反应。整体而言,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正经受着跟我类似的焦虑、亢奋、不知足、不自知、迷惘、自私、傲慢、挣扎,我们都病了。人只有当病到快要倒下时,才会忽然觉醒,然后猛然发现,原来几千年前的老祖宗那里,早有良药。是认祖归宗、反朴归真的时候了。
. X$ R8 Q* }, k7 Y6 W! Y& ^9 A/ c+ j, P( o4 p1 b) S% r! u$ R% n% K
全文结束( t& G; O; t, b3 k; h5 D( B6 X* _
' W2 ^0 l5 X2 a' G6 {原文出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beaff50b0101po9q.html$ ?2 h8 M% y9 `' w# ^4 R. d
自媒体帐号:孕峰" c+ j' V- E/ `*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