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2#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27 20:17:17
|
只看该作者
数字博物馆 ' m: y G4 Z& S: L5 S( V
百科任务完善词条导师计划优秀词条百科商城 4 W% w2 z d' @, l
编修院蝌蚪团 收藏
' A( X) P8 r, T2 k查看我的收藏480有用+154表字编辑[biǎo zì]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m$ m; U; H2 j: ^! k- G! I' s$ A
目录1基本信息7 w# z- \7 o. @, C8 ?& J" T* h' F
5 }, J7 k+ g* p% B7 ?3 |
2表字起源
# }1 C0 C j s I; \7 @$ H" u9 z+ l
3解释
, x/ M1 }5 b; l, b* I. v# n
( B5 R' h! q6 N/ A& k, E$ a$ ?古述
; ]) P0 E8 Z9 e今释 4相关示例5 e0 w3 V" _% @0 N; \
, @7 h( Z/ L, e6 Y3 A
5名、字关系
% ]1 Y7 Z+ Y ? U7 l* }! u. i0 g$ k( H0 Q" |8 O0 Y% S; C
表字字数
. D [. ]4 H% K0 Z4 h并列式
5 s( L; C& a9 V/ y辅助式 + n2 \$ P$ z- L# i- V2 @
矛盾式 扩充式
/ t5 d6 Y$ i$ w' a. d& Z延伸式 0 U2 S$ f. c8 ]9 [0 P
6古之称法4 h5 j; V. D& J3 \* v+ z3 I
. c8 D0 f: u r6 g" q' Y
7其他信息' o* P" z) H7 x. a+ Q& N- ~
1基本信息词目:【表字】0 F& z% V& \. `( f$ d; j- h& ^) {
拼音:biǎo zì( }# C+ l: h) [, c: o7 h3 z
关联:小字
: y1 R. P; k9 B" G6 U( K英文:literary name; `9 C" m0 r+ {! t. U) w6 v2 Z
2表字起源字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许多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适字适之,孙文字载之,毛泽东字润之。现代则已经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国人口现有十三亿,同名同姓发生率过高,文化界现有意恢复表字制度。" e( w# r, K5 o
3解释古述
- s$ J" a% ]6 k% K9 t9 l1)《旧五代史·周书·王峻传》:“太祖 虽登大位,时以兄呼之,有时呼表字,不忘布衣之契也。”
2 S1 y9 I5 K7 q3 w" l7 [2)《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q& t7 X) h: B; z9 y9 o
今释% N+ j2 o( o& D0 v+ [
表字,又称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现在一般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 k6 n1 t& y: Y/ M: b1 T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
y5 ^- y' z+ v# D2 u9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t w7 s9 }) P/ d
北齐的颜之推认为,人名是区别彼此,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的。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2 y/ d' j( G! v: v& K: A1 U
4相关示例《宣和遗事》前集:“是时温州有方士林灵素,初名灵噩 ,表字岁昌 。”. m( }0 [2 ^1 y5 {: ]9 y
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小生姓侯,名方域 ,表字朝宗,中州归德人也。”
8 z( \& a. k/ M) e1 a《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这个人姓 尤 表字云岫,本是我父亲在家时最知己的朋友。”; ?! n% J3 c: M6 b/ g3 A
5名、字关系表字字数
$ E& L3 N. C) |4 m0 ?字一般有一言字、两言字。最多的是两言字。& h4 u2 R3 y6 [. S
表字字数 ◆一言表字 : p) Q3 Y! T9 O* N/ C
屈平,字原 曾点,字皙 陈胜,字涉 吴广,字叔 项籍,字羽 孙<雷大>,字1 A2 m+ S9 l9 D7 r
< 西-一∣升>[1] ! ^$ A5 i9 S! l' b. s: k
孙壾,字昷 尧杰,字寿 封言道,字让 高均,字群
. o( \5 {) t0 b7 r
, R/ j+ B0 d2 F- F
$ }! u O/ ]3 h. X; F+ H◆两言表字 p0 N% m: q4 j7 O+ P' i4 X" R
胡适,字适之 孙文,字载之 蒋中正,字介石 毛泽东,字润之 谢公义·字灵运 舒庆春,字舍予 ) g. H4 e) l$ K
丁玲,字冰之 钱钟书,字默存 周恩来,字翔宇 林祚大,字阳春 沈从文,字崇文 周树人,字豫才 0 @* L& B, C; G' z
吴佩孚,字子玉 秋闺瑾,字璇卿 陈其美,字英士 梁启超,字卓如 范仲淹,字希文 袁崇焕,字元素
7 G; ]1 c; {7 a) |; T4 b! r- T邓世昌,字正卿 韩延之,字显宗 刘翘,字显宗 . v' r) P/ c& F- V
2 ]& {2 a9 K6 e5 ^. a" P
3 `; L2 N0 j2 h# \( d
! b- S3 ]7 y3 B7 f7 ~) S# c' f) ?- G+ v0 P9 {& C
表字和名在意义上有何联系
/ H) o" g' y" `) W: Y& R2 Q! M2 i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孙坚的其中四子了: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字季佐。
1 J$ Y8 M' c7 S+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建;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Q) B7 i# \' {/ w3 @& Q `' m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孟)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下面分别作介绍:+ L3 Y* G% y7 E; i( s2 e
并列式
% U5 e+ `& u1 K. A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如:
' x' T# v1 I: {% e: k; ~+ k$ k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q8 p8 t: c/ Q
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 ]$ c% H; v m4 |: U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x" G( x" M/ p, O
樊须,字子迟。须、迟都是“待”义。3 M2 G/ {! f2 J; H/ h3 _0 e4 A4 m* Q
张衡,字平子。衡、平义同。2 ?4 I/ z# x" @7 S' i- _
陆游,字务观。游、观义同。
6 E, }$ j3 g* n! r# [; G曾巩,字子固。巩、固义同。; u) v: r8 Y( `% m* y6 X) U
班固,字孟坚。坚、固义同。
' y$ C; h' C) q3 A5 }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0 x9 b" J" Q2 M" d- U
辅助式+ D- D" t4 I0 y; u3 p! {
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如:
, A( l, J- i& r, U6 Q梁鸿,字伯鸾。鸾和鸿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2 e9 p% ^- q- |$ ^8 K: A8 m( I
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 `* G/ X1 ^- d! ~6 e) B& B! }; U郑樵,宇渔仲。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U' W- ~% p* y9 F; g, [- O" f P李渔,字笠翁。渔翁常戴蓑笠。
$ Y4 O( T* ^% G! t陈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制品,互为辅助。! c* d' |; p. H$ o u% c6 o/ m. J
矛盾式6 V8 K! [. v6 ~% L
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0 v4 A9 ^8 j- t( R) M0 r
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0 {2 W" g t* C+ X* _5 b3 l9 A
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M0 |+ o3 n }' b
刘过,字改之。改了就不为过错。& x' h* l5 w+ K% M1 h! X+ x
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 h4 R5 y8 M$ |; ~扩充式
x6 G( a( `3 s; p A6 b* a$ B6 D c6 ~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如:
& {5 S+ `8 i+ e$ L徐干,字伟长。《孔丛子》曰:“非不伟其体干也。”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对名作了补充解释。8 z/ z+ A" X3 E' F$ j
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 Z- U7 r' [! r$ z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7 L- [. V) V9 }
陆羽,字鸿渐。《周易》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字对名作了解释。
8 @* v; Q) C8 n9 H高明,字则诚。《礼记》曰:“诚则明矣。”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诚是明的前提条件,明是诚的后果。
2 W, o; C/ i: U2 q3 i于谦,字廷益。《尚书》说:“谦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谦是前提条件,益是谦的后果。
& `1 c, H6 L* C4 x2 {. W0 H延伸式3 E) S( z; U$ l1 o1 B" g
意义相延的: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如:: _/ j8 {. C0 ^
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
& T* K8 Q2 m5 H3 h2 f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q5 ]8 `5 J+ h4 Y5 Z# K& m) V* x
杨达,字士达。士达,即士进的意思,进一步延伸了达的含义。3 s% M+ j9 _5 i
丘锡,字永锡。永锡是“永锡难老” 的省约,出自《诗经·鲁颂》,延伸了锡的含义。8 S/ |5 @1 G9 x- K5 o
雷简夫,字太简。也是延伸强调了简义。
/ W3 S O# |& H" g6古之称法古时怎样称呼名和字) C& P+ C' a& ~! P6 a$ u# u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这里暂时不说,下边再详细介绍。4 Q( f; b1 y- _% e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1 m$ N7 J7 t- l: ]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如:
/ d# V* T+ `: ~2 Q% @0 y7 s, z0 f" P孔父嘉,孔子在宋国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为“公孙”。
B( x6 [6 r" q叔梁纥(he),孔子的父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
2 ]* s( D% a% A! K) D, x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百里”。
) c2 L' X3 \. n( v# x u5 X西乞术,蹇叔的儿子,“术”是名;“西乞”是字;姓为“蹇”。
- T+ F/ l: |7 k1 R白乙丙,蹇叔的儿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为“蹇”。
/ ]% l, F, w: p: {& i. M第二种情况是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如:
. o( O: u" X8 H“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进,东平刘桢公干…··”这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一段话,提到“建安七子”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 h8 R ~; m/ p6 H& u+ k' s- W
7其他信息有人认为,表字的式微和大陆的破四旧运动,及打压知识分子有关,认为“表字”是封建知识分子的象征,所以很多人弃字不用。) k1 J& h+ q1 s
字的构成的一些形式:8 H1 a7 N) \ V) E' ?
在字前加男子的尊称“子”字:如公孙侨字子产,杜甫字子美
" Z* p( B1 s3 ~! n. J在字前加排行字表示排行:孔丘字仲尼;也有只以排行作为字的。
( g% V6 z( }- _% D% S& N在周朝,女子也有字。但是其构成方式和男子不太一样。一般是在姓氏上冠以排行字作为字。
7 G- r9 P$ ~- d& h另外在古文中,名与字连称时,习惯上先称字后称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