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25 20:51: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六安姚远铸 于 2013-11-25 20:59 编辑 * D0 _1 }/ D X1 j0 e0 w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如太乙,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纣)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盘庚曾孙)。陈梦家《殷商卜辞综述》认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春秋鲁桓公六年(705)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礼节时,大夫申提出“信”“义”“象”“假”“类”五条(“五则”)。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随着儒学的兴起,对起名的讲究越来越复杂,成书于战国年间的《周礼》中对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条之外,还规定了“六不”。即(1)不以国(2)不以官(3)不以山川(4)不以隐疾(5)不以畜牲(6)不以器币。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在命名方面除了对“五类”、“六不”同样讲究外,还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有些朝代不禁。魏晋以后,一代代的学风、思潮、单从命名方面即能看出一些。如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献之,孙静之、桢之。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一时间,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名比比皆是。据正史载,南北朝带僧字的名有122人,昙者39人,佛者24人。
- @( y( c0 _3 a% q* L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土),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泠、潜、济、浚、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周秦两汉单名多于双名。有些双名也是单名,如晋介之推,虞宫之奇,郑烛之武,佚之狐,之为虚字,不算。还有一个“不”字,韩申不害,楚萧不疑,赵国赵不倦,汉代程不识,不危、不惑等皆如此。
% I% d8 V: A# p% h. y+ T0 w另外,汉人取名:
/ Q* a* b, u4 u t(1)尚英武,雄浑劲健。像胜、武、勇、超、猛、固、彪、举等这很常用。2 ]+ X) S: j8 k" ]1 J
(2)见贤思齐、追慕圣人。如张禹,赵禹、邓禹、陶汤、张汤、赵汤、周昌、王昌、张尧、黄舜等就体现这一特色。
1 S+ L9 Q$ r6 E4 \(3)求长生长寿。如万年、延寿、寿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名常见。王莽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春秋》“讥二名”,《公羊传》:“二名非礼也”,可能单名多于双名的原因。西汉15帝,二人复名;东汉13帝全单名。西汉至东晋,54帝,4个复名,单名94%,东汉以后,尤其两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时间佛名盛行:金刚、力士、文殊、目连、药王、般若、三宝随处可见,以带佛气。僧、佛、摩、梵、昙,直取佛名也很多。唐宋后,取复名多起来,皇帝除外,因单名易于避讳。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五代时,因《尚书·太甲上》有“旁求俊彦”《伪孔传》有“美士曰彦”。故而,据正史载,五代共有87人以“彦”字命名。元代人以取蒙文名为时尚。元末,张士诚原名九四,“士诚”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还不知,典出《孟子》:“士,诚小人也”之句。宋以后,尤其明清,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至今,从农村族谱中可看出这一现象。其字当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贵、昭庆、德祥、龙凤、昌盛等。明清以族谱命名为特征,影响很大。1744,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个字为: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垂维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令贴又在这30个字后续了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9 C! e5 T& q9 Y6 H% o" y/ u9 l清满贵族则喜欢用安、福、永、泰、保全、常荣、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 G( A0 R. x- B& ~& H4 t而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 A! ~( H; c: a+ T# |" _+ }; T
①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等。
" `+ C3 |: Q. Y/ |2 i. e②地名法: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杭宁。 ' F6 K) ]; i+ n& z* n) S$ T, V, R
③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来宝、来发。
' C$ W3 X, ]7 g) M/ e c% M( i④动物法:阿牛、阿鼠、小鱼、小狗、小龙、阿龙、小骏(马)、小凤、凤儿。
5 T4 X+ V, ~3 X5 J⑤体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护身符的重量)。
: s4 A3 _8 _8 p* T; v& R) T⑥性变法:女当男养,亚男、冠男、家骏、家雄;男当女养,新妹、宝姬、秋月等。
: R C: V$ L! h% D⑦排行法:大牛、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囡、三囡;根大、根亮(两)、根山(三);张益(一)张耳(二)张山散(三)等。/ U3 _, T2 w) y" W1 S3 a
⑧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孙五代。
; F( _0 O* i6 f7 L7 m3 l⑨综合的,如润土(节令加五行)。
$ d; w$ I$ I' Y9 r! V. E# N民国年间尚洋名:玛丽、海伦、彼德、约翰、汤姆很多。 文革间尚红、建、卫、忠、青等字。现在的趋向:朦胧、洋名、多字名。古代的女子有姓无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对外则称某某氏。
7 I- Q( U c/ ?/ P 四、字
; Z, j2 ^" n0 o7 h“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5 r& E' O5 S/ r, w* t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o0 y, ?( X& i
, @8 \7 ?, a. Y) o0 o& B. X5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