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0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潮阳姚氏房派——该不该称姚琛公后为“少尹派”?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1 22:4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9-10 20:08 编辑

                                            潮阳姚氏房派——该不该称姚琛公后为“少尹派”?

      井都浦东姚村(今井都镇和丰村),也是潮阳姚氏一大重镇,地位仅次于始祖村古埕村。我家先辈说我们(红砖门閭姚)是浦东姚,上次未完全弄明白村中绵德堂是七世祖祠还是九世祖祠。因此今年清明节,特请欣成老陪我到浦东姚村再走一走。
     我到了绵德堂,刚好主事者到大宗祠去了,祠堂里的人多数讲不明白。不过,有铁钉老祖叔(年纪与我相当,辈分高)问我知不知道“孟仲季”和“廉正野”。这当然难不住我,回答后,问他:“廉正野”的父亲是谁?大恩祖叔是谁?为什么称姚琛公后为“少尹派”?
     自从三年多来,几次到潮阳寻找族谱和了解红砖门閭姚的情况,在大宗祠,在潮阳族人中,经常听到“少尹派”和“花心派”的说法。经过追问,明白了“花心派”的含义,而对“少尹派”依然是糊里糊涂或半糊涂。
     “花心派”就是“莲花心派”,指八世从茂公的后代,因公葬于黄陇都山沟寮莲花心(今潮南两英镇古溪村附近)。据说棉城(县城)娘宫厅、红砖门闾、高门闾、桶箍门闾等姚氏,都是“花心派”。 而“少尹派”是指九世姚琛公的后代,据说姚志腾(新加坡)和姚泽嘉属“少尹派”,浦东姚村许多族人也是“少尹派”。
      姚琛公,“明代潮阳姚氏三君子”(或“潮中三凤”)之一,顺天府解元(甲第元魁),任抚州通判后,升迁顺天府治中。
      为什么称姚琛公为“少尹”呢?凭什么称姚琛公为 “少尹”呢?从大宗祠,到古埕,到海门,到浦东,一直没有谁能回答?铁钉老祖叔也不懂。然而,却因为潮阳姚氏房派支系的问答,我被绵德堂宗亲认可,赠我《绵德堂神龛原位花名册》。我第一次从文字上看到“少尹派” 和“花心派”;第一次看到神主名下注了“少尹”或“花心”(从十七世起);第一次明白姚琛公的后代是“少尹派。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5:17: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9-10 15:19 编辑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人将姚琛公称为“少尹”,近日(2013年9月7日)在潮阳请教姚泽嘉会长,他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凭什么将姚琛公称为“少尹”。
    姚琛公中顺天府解元后,任抚州通判。任上做得好,老百姓称道(抚州民谣):
        抚州姚别驾,正直服人鬼;廉明不受私,只吃临川水。
歌谣中“姚别驾”就是指姚琛公,别驾是通判的别称。姚琛公从抚州通判升迁为顺天府治中,故人(包括潮阳姚族)称之“姚治中”或“治中公”。例如,姚琛公的同僚、临川人、吏部侍郎罗玘有《送姚治中归诗》:
       纳纳乾坤大,纷纷冠盖多。相逢齐道隐,到老尚奔波。
       京兆才三日,临川留一靴。彩衣是潮绢,公也好婆娑。
总之,我目力所及的潮阳族谱和方志,均未见记载称姚琛公为少尹的。



(2)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5:43:54 | 只看该作者
古代,行政区域县的职官设置,在唐代是“一令三佐制”:一令是县令;三佐是县丞、县尉和典史。后来,这种设置有所变化:名称的变化,人数的变化;而县令的佐官县丞或县尉却是常设的。
    县令,县的行政长官均称为令,是郡守的下属。宋县令以京朝官任其职,称知某县事,因而有知县的名称;元为县尹;明、清以知县为正式官名。县丞,古代县职官名。典文书及仓狱,为县令之辅佐,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於县令(或县长)。县尉,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
    现在,人们将县令及其佐官打个比方——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兼县长,是主管一县事务的一把手。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书记兼副县长,是县令的副手之一,一县的二把手。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县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是主管一县捕盗、治安等刑事、司法事务的官员,品级一般略小于县丞。也是县令的副手之一,一县的第三把手。
    知县的别称是:令尹,大尹,大令,明府,或大邑侯。
    县丞的别称是:少尹,贰尹,大赞侯。
    县尉的别称是:少尹,贰尹.
      典史的别称是:邑尉,少尹,大少府,大赞政。
    主簿的别称是:三尹。
而辅佐县令的佐官县丞、县尉、典史等地方职官的别称也常常是少尹。


(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4 03: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