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6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战老兵姚书倍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0 10:39: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6-20 12:04 编辑
9 F. P# {; g. T# a; R% c) i% Z& M: U9 A: Y  d; C
在路上--走访抗战老兵姚书倍
+ m% C& U) D( x$ o. phttp://bbs.lyd.com.cn/thread-327731-1-1.html  N* S2 v2 B: E) O
( k4 M) ]' r& C. n1 G# e3 N# E
  
5 x" G2 ]6 O/ s. s" D: [在一份“黄埔军校西安第七分校同学录”的复印件上,姚书倍向我们指出年轻时的自己。
8 m9 u5 u% C6 c& u$ u
8 W# K3 e/ j/ ]  T% O9 V' V" m
; D( b! t/ A2 }戴上军功章,姚书倍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4 Z" e! u1 H; `7 K* o) C3 q% T+ b  姚书倍民国十一年生人(1922年),17岁那年(1938年)在洛阳考取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十六期第四总队一大队一中队。学习两年半,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陆军106317团一营二连任见习官,后担任排长,连长,参谋,区队长,防毒军官等职务。参与大小战役数次。194955部队起义,改编后任原职(连长),老人要求退伍回乡,并无任何待遇,一直在家至今。
8 Z" N  k6 z4 R' x
6 k1 o) C. _( }+ _914,我和崔兄弟去探望了姚老。老人身体不错,思维清晰,许多事情的细节都记得很清楚,比如说起当年洛阳地区报考黄埔的人数,姚老直接说575个人报考。所在部队的团,营,连长的名字记得一清二楚。当我们询问老人参加过什么战役,老人说有7次战役,并能详细说出战斗的时间,地点。除了这七次战役,老人所部还经常在太行山区进行游记战,破坏敌人通信,骚扰打击敌人。
/ X) Z8 P9 B6 X; M  N2 A  D5 ?  {9 p   姚老和我们讲起的第一个战役是1941年在林县的战役,日寇攻击林县,在第一次攻击被击退后,敌集结优势兵力约3万在飞机坦克掩护下的猛烈攻击,我守军有万余人但只有迫击炮,重机枪等武器,在激战数日后日军攻陷城墙,我军又在城内部署四道防线,展开巷战,经过两昼夜,都被敌人攻破,敌人攻入师指挥所,特务连几乎全部牺牲,师长的六个护卫也都壮烈,师长李振清亲自用刀和敌人拼杀,姚老所带排也与敌人展开肉搏,一排牺牲就过半。后因伤亡惨重,寡不敌众,部队突围,师长换便衣安全脱险。这场战役直进行了5昼夜。(此事在林县县志有记载)1 b; H6 F1 |- g
  让姚老记忆深刻的还有在河南辉县的三角口战役,数千日军被我军包围在一条沟内,由于是在山地,日军坦克,大炮无法发挥,被我军在上压制,敌无还手之力,日寇伤亡重大,甚至连焚烧同伴都很难做到,开始还能焚烧头颅,后来死人太多,只能割下一只耳朵焚烧带回,在这次战斗中,姚老曾被敌人炮弹所炸虚土掩埋住了两腿,所幸没有受伤。我军围歼敌人半月之久,日寇每天20多架飞机轮番轰炸我军阵地,由于一只下小雨,加之雾很大,后日军趁雾在飞机掩护下仓皇逃窜." Q$ L) I3 T) ?8 G9 Z0 Q! P
   老人给我们讲起的第三个战役是1944年日军从风陵渡渡河,企图进犯西安,姚老所在40军奉命从秦岭南下,在文川县与盘头镇之间截击敌人,当时守卫黄河的部队有些懈怠,没料到日军会在拂晓偷袭,由于没有准备,只好撤退,一个新炮兵旅的美式装备都丢弃在阵地里而顾不得,由于老人所在40军截击及时,将敌人后路切断,辎重粮草全部断绝,日军当天就仓皇退回北岸,我军遗留装备分毫不少的留在阵地,军长马法五由于作战有功,授奖晋升二十四集团军副司令兼40军军长。放弃黄河沿岸阵地的黄军长(黄埔三期)在西安召开高级将领会议时,被执行枪决。我所知道抗战中被枪毙的黄埔将领很少,能记起的也就马当会战枪决了一个,蒋先生对黄埔系一般是很宽容的,可见对此次战役的重视。8 c: R7 Z1 o' m
  在姚老讲述的抗战事例中,老人在太行山一带的游击战我很感兴趣,以前只听说八路游击战,这几年看了点抗史类的书籍才知道国军也有游击战,接触的老兵里也曾有过讲述,但还是比较少的,这次听姚老讲起他们在安阳县城附近驻扎,天黑到平汉铁路破坏交通设施,切割电线破坏日军通信,老人讲,不敢说天天去,10天总有7天去,尤其是刮风下雨这样的恶劣天气,一定会去,每个连队都有任务的,姚老还讲他们去安阳县城把看守马房的鬼子哨兵杀死,把日军的战马弄走,一次最多弄了有几百匹,这样的事情多在雨夜,他们的部队弄了有一千多匹鬼子的洋马。这样的游记战却不在老人所说的战役里面。
! [1 _4 a- \/ ~& _    姚老当初上初中是在南京中央委员子弟学校和冯玉祥将军的女儿是同学,姚老的哥哥跟随国民政府中央委员李烈钧当随从,经常替李开委员会被冯将军看重和冯将军很熟,常带姚老去冯将军家,冯将军也很喜爱姚老。1943年姚老的哥哥在一战区总监部工作,部队在向卢氏转移时遭遇敌人,在战斗中牺牲。3 h; c5 d) u1 o* C9 @

) @6 X6 A, `* L4 n' m9 y谈及在黄埔上学,老人还十分自豪,在军校受训期间,姚老作为六人代表之一受过校长蒋介石和第七分校教育主任胡宗南的接见并会餐。老人说,我训练刻苦,军姿战术动作什么的一般都让我示范。老人回忆起一件事,某此部队行军,姚老自己背了三只病号枪,被当时的军长看到,叫过去专门问了老人的职务。姚老说:我当时是全军最年轻的排长也是个子最低的排长。后来军长升集团军司令,几年后他们去机场迎接,在旋梯上,当初的军长就看到他,下飞机直接过来和他握手,并说:你不是太行山那个小排长嘛。姚老答是,军长再次询问老人职务,当得知姚老现在是连长时,对他说:好好干!" a* E6 a. ?( M* @
   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老人所部在新乡起义,部队编入四野独立第四师,所有军官任原职,在这次交接中,许多连队的士兵跑了一半还多,姚老所在连人员装备齐全,为此还受到表彰。由于连长以下不能带家属,老人考虑到家贫子女小,要求退伍回家,获批。回来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也没有享受起义人员待遇,85年补办证件老人也错过了,在2001年办理了一个证明
1 D+ m0 w* G! b* R* s" H, Y    老人现在有5个孩子,说起现在老人很满意,说家里很和顺孩子们很孝顺,生活很好。看着对生活无多求的姚老,我们很是敬重,祝愿他老人家长命百岁,身体健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2:06:33 | 只看该作者
http://news.lyd.com.cn/system/2012/09/03/010169262.shtml3 Q) h; J/ H1 N8 n; M& c- J
老兵姚书倍:日本投降,鬼子那叫一个垂头丧气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0 12:13:06 | 只看该作者
  堂屋没有窗户,有些昏暗。只有姚书倍胸前的抗战胜利纪念章,在壁灯的照射下泛出微微金光。6 d8 G) A; @- E4 _2 Y1 x
  1  民族危亡,农村后生报名参军
4 B$ Y0 N3 W6 v# _) P  1938年,中国深陷民族危亡之秋,17岁的三山村后生姚书倍为抗日救国,考取黄埔军校第七分校。两年半后,姚书倍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陆军106师317团1营2连任少尉排长,驻防豫北太行山区。4 p* s8 m/ S8 _; I# k
  根据老人的回忆,他先后参加了山西壶关阳城战役、豫北林县东姚集战役、辉县三交口战役、汤阴县鹿集战役等7场战役,还经常在太行山区打游击,破坏敌人交通运输、通信设施,骚扰打击敌人。( O: n0 `) J+ F7 |  e
  打这么多仗,有没有害怕过?面对这个问题,老人回答,他第一次打仗,是在山西长治城外奉命截击敌人,他和战友在玉米地里趴了一晚上,等待敌人到来。“那是8月底,地里的蜀黍能煮着吃了。”老人记得很清楚。那一晚,搞不清楚是因为夜里寒气重,还是因为第一次上战场,他只觉得“脊梁上一阵阵发寒”。
" j; n5 q# t1 F4 X" a9 D% e' F+ O  “不过我就那一次害怕过,以后敌机从头顶上掠过、坦克开到跟前,也不害怕了。”姚书倍说。
) V/ X2 r) T- e- d, o1 v  2   林县巷战,拿手榴弹对付坦克
" V7 H: B+ H1 t+ M  S  姚书倍讲述的第一场战役,是1941年在安阳林县(今林州市)持续5个昼夜的战斗。日军先后向林县发起两次进攻,第一次被击退后,又集结优势兵力约3万人,在飞机、坦克等装备的掩护下进行猛烈攻击。
. F; B$ t! y: v9 j$ s. N  因守城将士只有1万余人,武器装备也仅有迫击炮、重机枪等,激战数日后,日军攻陷城门。守军又在城内部署了4道防线,时任排长的姚书倍带领全排50余名战士,奉命死守第二防线上的一个据点。
  J+ O( C* n6 K+ `0 X$ H! Y" P  日军以坦克开路,步兵随后。结果,巷战两昼夜,防线层层被攻破。“没办法,子弹打到坦克上,擦个‘火点’就弹开了,皮毛都伤不着。”姚书倍说。
( u3 h' `% X9 |( g  眼看插着“狗皮膏药旗”的坦克向师部渐渐逼近,战士们出主意,用手榴弹攻击坦克上最薄弱的部分——观察窗。可是,观察窗只有脑袋大小,想投中极其不易。“近距离投!”姚书倍下令。于是,战士们以血肉之躯等待钢铁巨兽步步逼近,待坦克开到十几米甚至几米处,将手榴弹一枚接一枚瞄着观察窗投掷。
3 {4 b$ s: h/ T7 R& p) o  雨点般的手榴弹延缓了坦克的前进,日军步兵赶上来,与守城将士展开枪战甚至肉搏。姚书倍带领的50余名战士牺牲过半,仅剩20余人。
- G9 L' A- E. K/ {4 _' s  与此同时,另一股敌人攻入师部指挥所,守卫师部的特务连及师长李振清的6个护卫全部牺牲,师长也亲自用刀和敌人拼杀。最后,因伤亡惨重、寡不敌众,部队下令突围。“突围时,师长是换了便衣才安全脱险的。”姚书倍说。
: P) Q" T/ J' B- U# K6 F  3   三交口战役,围歼日军数千人
0 B  t% j: C2 u' \" r& N$ J  新乡辉县(今辉县市)三交口战役,是姚书倍离死神最近的一次战役,也是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战役:这场战斗中,他们足足围歼了数千名敌人。' q" H/ p+ U( T  J# U
  日军攻下林县后,向辉县方向进犯,我军跟踪追击。作为先头部队的106师316团,在行至一条山沟时遭遇敌机空袭。“十几架飞机顺着山沟低空扫射,316团伤亡惨重。我们317团比他们晚两个小时出发,到那条山沟时,天已经黑了。因为看不清路,大家都是踩着战友们的尸体通过那里的。”姚书倍说。2 N9 [- K2 u8 z* {1 c/ n7 c
  次日拂晓,317团到达辉县三交口一带并抢占了制高点,数千日军被包围在一条沟里。“由于战斗在山地打响,坦克、大炮派不上用场,日军在我们的压制下毫无还手之力。”姚书倍说。
: m+ C# K0 J& H  G" j! ^8 i; W  据姚书倍介绍,此前,日军对阵亡士兵的处理,是焚烧尸体后将骨灰带走。由于在三交口伤亡惨重,日军放弃焚烧全尸,只烧头颅;后来尸体越来越多,他们只能割下一只耳朵焚烧后带回。9 O$ \+ R" }# [
  在这场战役中,日寇每天派20多架飞机轮番轰炸,我方大部分防御工事被毁。“敌人的飞机飞得很低,几乎是擦着树梢飞过去的,有时候抬起头,能看清飞行员的头和飞机上的‘狗皮膏药旗’。”姚书倍回忆说。# U' ~. a1 z: f; s6 |
  正值三伏天,我军有两天断粮,战士们饥渴难忍。一天,姚书倍正趴在战壕里作战,头上忽然掠过一架飞机,飞机巨大的轰鸣声让他“一辈子也忘不了”。紧接着,一枚炸弹在他左大腿旁炸开了,周围一片焦黑,炸起的焦土埋住了他半截身子。附近的战友都以为“姚书倍完了”,他却从焦土里抬起了头——除了一点皮肉伤,他周身竟无大碍。7 j0 n  P0 \  a1 T* H( l
  三交口战役围困敌人达半月之久,日军最后还是趁着大雾,在飞机掩护下仓皇逃窜,留下大炮数十门,迫击炮、机枪若干。- V; T* z$ r& q4 [
  4   频繁出击,抢来千余匹战马
4 D  F$ B- n: K; B* K- {. Q2 G/ J  除了与敌军的正面交锋,姚书倍还在太行山一带多次开展游击战,破坏敌军的交通、通信设备,并乔装深入敌军内部,截获日军战马。3 V7 M) E- m! O1 n9 J) d8 ^
  安阳沦陷后,姚书倍所在的部队在安阳县城附近驻扎,一到天黑就溜到平汉铁路上起道轨、切割电线,破坏日军的交通通信设施。“十天有七八天都去,尤其是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一定会去。”姚书倍说,“一次一个地方,每个连队都有任务。”4 g! s( W, ?- s) _) @
  姚书倍还向我们讲述了他和战友乔装混入安阳城里夺战马的经历。我方战马不多,部队要求每个排抽调一名机灵的战士,穿上平民衣服,藏一把小刀和“盒子炮”,到日军马房抢战马。
8 e6 ~& t  o1 h6 i5 b  抢战马多在雨夜进行。战士们提前摸索好地形,到深夜才动手。“到马房时,鬼子哨兵正打盹。我们不敢用枪,怕惊动人,就用草绳偷偷往他脖子上套,从背后死命勒紧。之后,我们用小刀把缰绳割开,一匹匹马往外赶。”姚书倍说,若行动不慎被敌人发现,他们只能跳上战马,边往城外跑,边对追击的鬼子进行回击,“也有战士不幸牺牲”。
; x1 k& \! t% W) \$ P7 @$ g7 F  “最多的一回,我们弄回来好几百匹战马。最后,俺们部队一共有1000多匹鬼子的战马。”姚书倍说。
$ q1 M& B9 ?, ]  N4 s  5   留下遗憾,没能参加受降仪式* j6 p9 F' ]+ q
  1944年10月,姚书倍随部队到三门峡一带驻防。1945年夏末,“日本投降”的消息在战士中间不胫而走,最后也传到了姚书倍的耳朵里。: }+ r/ d9 V: k: _
  就在姚书倍知道此事的第二天,全师召开大会,正式宣布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这下确认了,战士们高兴得呀,拍巴掌把手都拍红了。”姚书倍说,由于部队要求不能鸣枪庆贺,不少将士与当地的老乡们一起载歌载舞,庆贺胜利。
) i7 l% l" _7 q7 P. U( p1 P  之后,姚书倍所在的部队奉命到安阳“接收防务”,一并接收驻守日军的武器装备、物资等。途经洛阳时,他注意到,驻守的鬼子们个个垂头丧气,全无往日的飞扬跋扈。; T# r+ Z9 g  M. i; v: e( f; g, R$ T
  到达安阳之前,部队就下令“要优待战俘、不得打骂日军战俘”,每个连队还派了专门的长官负责约束士兵。进城时,姚书倍遇到了守城的日军。此时,日军的枪械已集中收缴,一名鬼子军官虽然还骑在马上,但垂着脑袋,神情沮丧。
6 L. l! Z0 c7 z9 [: X& S( L; h& Q! f  看见日军,战士们个个恨得牙根儿痒痒。队伍里一个小战士,从日本兵身边过时,狠狠捶了一个鬼子几拳……
( T  k2 I3 ]5 `6 A- Y! o9 ^" ?  不过,由于部队的安排,姚书倍没能参加当地的受降仪式,这也成了老人心中永远的遗憾。(记者 王妍 通讯员 王霈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13 01: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