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南阳民间居住禁忌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孝中    时间: 2013-4-7 23:16
标题: 南阳民间居住禁忌
本帖最后由 姚孝忠 于 2013-4-7 23:22 编辑
6 g% i( r. p: T" t) O7 z0 K
% E8 C4 a4 y6 p   房舍是人们定居的基地与活动场所,为了安居乐业,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一些习惯和禁忌,主要有:一般在平地建筑的民宅,讲究背风向阳,最忌前高后低,俗谚:前低后高,世出英豪。民宅前不栽桑(桑、丧同音),后不栽柳(柳、溜同音),迎门不栽鬼拍手”(“鬼拍手即指小叶杨,小叶杨树的叶子厚,刮风天彼此磨擦发出沙沙的响声,夜晚使人恐怖)。民宅院中植树栽枣不栽桃,栽桃不栽枣,忌栽桃又栽枣,因枣、桃被迷信者喻为早逃,预示在劫难逃。一般在山岗建筑时,地基必须深挖见土,最忌建在石板上。民宅忌讳房门朝北方向,因此向进冷风,无阳光。俗语东屋上房,冬暖夏凉。西屋南房,冻死牛羊夹竹桃、夜来香,花虽好看毒气放,庭院最忌种上它,散放毒气人遭殃,因此民间忌讳在住院内种植夹竹桃。分家另居最忌乱住。长辈应居上(正屋),晚辈应居偏(偏房)。偏房门、窗、檐最忌高于主房,此谓小不压大。窗楣忌高于门楣,此谓楣高眼低。邻家房屋高度如超过自家房屋,可在自家屋脊正中竖起一块青砖,象征超过别人。忌讳院中高,屋内低,进屋如同下楼梯。这样屋内潮湿,易进水。建房的椽、檩忌用楝木,因。门上过木(横木)以枸木为上,寓吃喝够用之意。做门忌用桑木,喜用杏木,取谐音字,喻为进出幸运。做门、窗、桌、床等家具时应五、七、九的长度,否则要犯忌。门不离五,取五福临门之意;床不离七,寓床有姣妻;桌不离九,九酒谐音,寓吃肉喝酒之意。木当梁、自找灾殃,蛀虫一吃,架落墙躺,此为大忌。堂屋直对大路为路箭,直对大树为木箭,直对纵向墙头为土箭,直对烟囱为火箭,要设法避开。若无法回避,则以砖刻上泰山石敢挡姜太公在此等字,嵌于对面以镇之。凡公共场所的大树、古树视为官树、神树和风水树,全村保护,禁止砍毁。宅基地要选在向阳有水的地方,因为阳光和水源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宅基地的选择要看周围的地理位置,喜散居。因为旧有居不近市的习俗。南阳忌讳宅无出路,恐将来遇见红白喜事不好借路。按俗理说,红白喜事皆走公道,忌入私宅。宅基地的形状宜为四方形或南北方向的长方形,忌讳东西方向长方形。古人认为:子午线为南北线,宜长;卯酉线为东西线,宜短;卯酉不足,居之自如;子午不足,居之大凶。又有当院横着长,必损少年郎的说法。宅院忌讳呈簸箕形,即左右厢房向外展开,俗以为会失财。所以建左右厢房时,要注意外段向里收三分,俗以为这样可拢财聚宝。宅院忌讳不呈四方形,尤忌三角形,俗谓三条腿的院子,因为三条腿意味着不稳定、不平安,也就预兆着不安定、容易出祸灾。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3-4-9 12:42
相当地高深莫测,我对于风水学一向抱有尊崇之心……不敢怠慢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3-4-9 17:51
房舍是人们定居的基地与活动场所,为了安居乐业,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一些习惯和禁忌,主要有:一般在平地 ...
4 S" L& n7 J+ Q" w姚孝忠 发表于 2013-4-7 23:16

: k& @- G# o. M+ v$ E" r& y2 ?  V7 W+ \3 u' t$ t# N  U5 J3 I

; z; ]9 w/ @2 [5 P% X4 g哈哈,孝中宗亲是从哪里搞来的?文章描写的属实!:victory:
) Z. e8 ]- z- e" n2 R8 g
* @" \7 P9 f- s+ Z8 z5 ]
谢谢孝中宗亲对南阳的关注!:handshake  :lol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12-7 09:40
0 k8 c8 N: C1 F
哈哈,本知县知道了!
5 C+ N" t/ {# ~# e3 G! h, h
+ J5 C7 s9 G" j7 f; G3 V1 h# p! R* v1 B3 A! p
& x! C7 Q/ j4 S1 }  w  t* g. O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12-7 09:42
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3-12-7 00:402 ?$ {% p9 V" k# v. Q$ N3 Z& q
哈哈,本知县知道了!
  Z$ |. A" O1 [. F6 e9 K5 `
南阳的民俗文化
4 Y6 p- g4 D% F3 K( R3 L
6 T' v9 k$ F  }8 _
     南阳民俗,是南阳民间历代相传、积淀而成的社会风尚和习俗,它包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识,是我们传统文化特有的优势,千百年来它熏染陶冶了优越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铸造了千百万民众厚德载物、“大象无形”的胸襟和气概。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底蕴和活力资源,构成了南阳各族民众历尽无数劫难而不衰败并能取得辉煌成绩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南阳经济生活、民风、婚葬、禁忌、民风、节日、饮食、庙会等习俗和少数民族习俗,可以清晰地窥见蕴藏在其中的朴厚的地域文化意蕴。
2 I* [; F. y& \0 F& @$ i9 C7 U; S$ t  南阳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表现了南阳民众日常生活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南阳风貌的标志。它的特点贯穿于南阳民众的全部生活之中,它的变迁意味着南阳旧的文化模式的改变和新的文化体系的重塑。虽然南阳文化的整合与分化势必影响到民俗文化的多元变化,然而南阳民俗文化的完整性则使民众生活的各部分密切相联并啮合运转,从而产生顽强的聚合力,牢固地维护着南阳民众生活的一体性。在这个意义上讲,南阳民俗文化赋予了民众本质的特征,它渗透于南阳民众的社会实践、思维、心理、行为等环节中,并世代相传,形成南阳文化共同体特有的文化传统,承传其历史积淀,凝聚着生活于豫西南盆地里芸芸众生的自我认同感。
0 D* o& x0 g( t7 m' N3 ?
- o4 c, W; Z- Z1 g$ z8 [  南阳民俗文化与南阳文化的关系是一种川和海的关系。海纳百川,虽然小河没水大海干,但一个集团的民俗文化损益必须与该区域价值观保持一致,否则就要受到排斥。在其他地方、其他民族那里行得通的习俗,未必在南阳就一定行得通。它的到来,必须首先接受南阳文化的验收。南阳民俗文化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化,中间已经受到了历史无数次的淘洗与净化。由于它已经能确切地反映南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德观念的重视,为人们的各种行为提供合理的物质与精神内核,与守恒守矩、坚韧务实、重情义、守信用价值取向相一致,所以它受到南阳文化的包容和认可。
- @* h. x+ s! A% C; r7 j
, D8 {) p4 {/ s5 ]  民俗文化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南阳区域内不同风格的饮食和居住习俗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这使得那些住惯了高楼大厦的人对此感到有一种新鲜清爽的感觉。越具有地域性才越具有世界性。在南阳民间某些地方现今仍然保留着旧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外人而言它具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民俗旅游方兴未艾的今天,民俗文化更是显现出诱人的魅力,并与振兴地方经济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趋势。例如,南阳城区的府衙、医圣祠、武侯祠,内乡的县衙博物馆,淅川的香严寺等景点,每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游客,把各地的土特产、工艺品等推销出去。庙会在丰富活跃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创造和提供了商品经济交流的场所和机会。散布于南阳民间的集市,也在为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着机会。南阳集镇向有逢双日、逢单日起集之俗,人们于集市上不仅能购回生产生活所需,而且敏锐地发现:这种赶集习俗发展至今日,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集市在保留提供交易双方的场地和机会的同时,又增添了交流信息、订立合同的功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内容。近年来在民俗文化活动中还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气象,这就是民俗博物馆的推出。这些博物馆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吸引了大批游客的目光,这对于推动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如果在加强民俗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的研究成果,像独具慧眼的深圳中华民俗文化村的策划建设那样,系统科学地集一地民俗之大成,既发展旅游事业,又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鱼与熊掌兼得,则幸莫大焉。  E$ v# l* y1 Q

: W, g* \: g1 G! R- C" U' ^# g  民俗文化是培养全面发展跨世纪“四有”新人的绝好教材。民俗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里面凝聚了大量的优秀传统内容,其中的民族精神、民俗风尚、山川胜迹、自然资源、能工巧匠、发明创造等都是陶冶现代人情操的绝好题材。通过了解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南阳民俗文化,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历史具有继承性,现实是历史的发展。毋庸置疑,民俗文化确实具有鉴往知来的独特功用。6 u: z6 V) W! H0 _
& P, W) s. p# a$ H( K
  南阳民俗文化具有别具一格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南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T  h  K9 P. s) D' K

% `0 Q( O% r/ }; a" u7 l2 G+ T6 z  南阳地处中温带和亚热带的交接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为生活在此地的万物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该地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植被丰盈,动植物品种众多。“穰橙邓橘”(张衡:《南都赋》。),稻麦间作,一年可达两熟,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气候特征。农作物种类和生产方式的多样性,为生活于南阳的人民提供了“自然之富”、“物产之丰”,使其“居天下之中,得扶舆秀土之气,钟灵独厚”(《河南通志》卷四三,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具有了朴实、神奇、浪漫的精神气质。$ q  C) V& ^$ q! w+ k+ y# T' ^8 L
4 |% ^5 U  C4 ~% i& M8 C
  南阳交通水陆交错,互为补充。发达的水陆运输网络,不仅使货畅其流,而且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它能够具有荟萃齐鲁文化、河东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燕赵文化、西域文化的能力,从而融会纳新,构建出南阳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品格。! m8 r* n8 U* _; y+ I$ {% a
( C. x! `( y# a) d
  发达的社会经济为南阳民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带动着整个社会价值系统和思想方式的变迁,而且会促使社会思想文化的进步和繁荣。+ j( P& X1 e" {

  \5 x, h" @+ u. D8 D0 F- ^  南阳发达的社会经济首先表现为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淅川县黄楝树遗址中即发现有稻壳和稻米以及加工稻米的石杵和石臼等。《史记·货殖列传》载:“故秦、夏、梁、鲁好农而重民。三河、宛、陈亦然,加以商贾。”到了秦汉时期,牛耕和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以及以种植业为主导、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经济格局,昭示了南阳农业经济发展已进入了辉煌时期。《南都赋》中记载南阳原野上除有“菽麦稷粟”外,还有小麦、大麦、蚕桑、麻、高梁、薏米等。著名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阳。“南阳蚕”可一岁八织,成为地方一大特产,名扬天下。春秋南阳人范蠡曾作《养鱼经》一卷,后人习郁依范氏之养鱼法作大陂,引陂水为鱼池,并植以楸竹(《水经》卷二八《沔水注》,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印书馆缩印。)。汉代陂堰星罗棋布,为养鱼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天然条件。
' Q$ D/ D" o/ n7 k" e0 E- \, i9 w
2 Z: f" m, ~/ c. C   其次,表现为工业经济的发展。
5 b0 O( g- K# T) {; F. `9 `8 y: L5 F. D
  南阳的铁冶铸业早在战国时已驰名天下。汉代在南阳设有专司冶铸的铁官。南阳冶铁业的高度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南召县清代的丝帛,绚丽斑斓,粉白黛绿,光彩夺目。漆的生产在南阳更有悠久的历史,《史记·货殖列传》中有“陈夏千亩漆”的记载,说明南阳漆器手工业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十分发达。
1 J: A3 W4 L4 O! B" a& P4 i7 D% l4 b8 E1 V9 w/ D7 l
  再次,表现为商业的繁荣。南阳商业之繁荣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经商者众。《盐铁论·力耕》篇说南阳“商遍天下,富冠海内”,《史记·货殖列传》则记载南阳“俗杂好事,业多贾”。东汉在宛设有专司交易之务的交易丞和铁府丞。二是建立一些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比较著名的商业都市,如汉代时期的穰(邓州)、宛(南阳)等,《盐铁论·通有》篇评论穰宛“……楚之宛、穰,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天下名都”。商业的繁荣给民众带来了宽松的经济生活环境,从而为各类文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各种礼俗的产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6 [# B5 v! J" c/ Z2 M( e
: o1 h* P3 _$ e, A# f
  南阳自夏商以来便是礼乐典章的荟萃之地,民众受诸子百家学说的影响浸染甚矣。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民间的游学之风自古以来甚浓。通过游学,人们眼界开阔,积极进取,不安于现状,或著书立说,或建功立业。南阳人宁成就说过:“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汉书·酷吏传》。)张衡一生勤奋多获,不苟慕闲适,品性高洁。崔瑗在《河间相张平子碑》中称赞他“体性温良,声气芬芳,仁爱笃密,与世无伤,可谓淑人君子矣”(严可均:《全后汉文》卷五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像这些讲信有节、知书达理、忠孝仁义之士,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对于敦化一地之风俗,形成赴仁蹈义、积极进取的社会风尚具有深远的影响。南阳民俗文化在流变的过程中既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了南阳文化人才的辈出与文化事业的创新。
8 p* E+ M" G4 [% C- c0 m& D
8 N' o$ W" C7 K) l  m  X9 i$ [  南阳民俗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处在荆楚、中原、秦晋、齐鲁等文化氛围熏陶中的南阳民俗文化,呈现出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基调。通过对南阳民俗文化的研究,可以很快融入历史,于不知不觉中汲取民族文化和地方风土的滋养。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恰如其分地领略和反映风土文化,才能弘扬民族文化中的珍贵成分,努力从风土文化中启迪人生之思,用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对社会生活做匠心独具的解读。因此可以说,它对于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12-7 09:45
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3-12-7 00:42; {5 ~- {& u8 T  @) t2 c8 `% I
南阳的民俗文化! C" t. K: E2 h5 {" D

) ^( g( _) y2 U& K" `( b" m     南阳民俗,是南阳民间历代相传、积淀而成的社会风尚和习俗,它包含 ...
! K* }8 T. T8 y/ v0 v& N2 {9 R
南阳地方的农村和城市婚嫁习俗
  `, ^* h+ m7 v/ r: T! m: g

订婚仪式中男方要置办礼物、定婚金、酒宴等,陪女方订婚者多为其母、姑、姨、嫂等亲人,结婚时间待定。订婚后的重要节气,男方还要备礼请女方去过节。订婚期间,若男方提出退婚,所付见面礼、定婚金、衣物等不再索取,如女方提出则如数退还。

结婚的前一晚上,要请一小孩睡在新床上,谓之“压床”;还要请一位结过婚的嫂子,将花生、枣、筷子等撒或放在床头,取“早生贵子”之义。其中花生必须是生的,预示新娘会生,且是一男一女地生。结婚当天要布置新房,贴喜联,请鼓乐,宴请亲朋。亲朋还要送上数目不等的贺礼。结婚仪式结束后,夫妻入洞房。兄弟、表兄弟及小孩们向新娘讨要喜糖、压箱钱。然后婚宴开始。宴饮期间,新郎要向新娘引介各亲朋,并倒酒示敬.二) 城市婚嫁礼仪

城镇青年男女在自由恋爱中,大多会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身高长相、人品修养、家庭状况、经济地位、文凭学历等,结合自身条件,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各方面较满意后方可订婚,男方要买些贵重的订婚礼物。

结婚一般选在五一、五四、国庆节、元旦等法定假日,结婚前几日要发请帖,敬告亲朋好友举办婚宴的时间和地点等,结婚时还要举行结婚典礼仪式,内容多为向亲朋致敬等。

目前,城镇青年越来越崇尚旅游结婚、集体结婚等形式,这些结婚形式已成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恋人所采用。

结婚仪式及“闹房”习俗

这种习俗多见于农村,城镇亦有,但内容视具体情况而简繁不一。

农村结婚过程大致如下:结婚当天早晨男方派出娶亲队伍到女方家,女方礼仪性接待后,将陪嫁物品抬上娶亲车辆,女方送亲队伍少则几人,多达几十人,随着娶亲车辆一同到男方;当队伍行至男方家附近时,男方再另派一干人迎接,并燃放鞭炮,搬卸嫁妆,以便送亲的“娘家人”早入席以避讳;待新娘到门口时,一般由新郎背、抱下车,至“天地桌”前,“天地桌”是一张桌子铺上红布或红纸,放上花等装饰物,上方贴一婚礼仪程,包括鸣炮、奏乐、拜天地、拜长辈、向来宾鞠躬、夫妻交拜、夫妇交换礼品、证婚人发言、介绍恋爱经过、亲友致贺词10项内容;新婚夫妻拜完后入洞房,饮交杯酒,弟弟、表兄弟、小孩等则拥入洞房向新娘讨要压箱钱、喜糖等;然后招待送亲人,宴请宾客,至黄昏席散。晚上由众人喝酒嬉戏斗趣,俗称“闹房”。目前,因外出打工等因素,闲居家中的年轻人较少,更因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丰富,“闹房”习俗逐渐淡化。

城镇结婚闹房则多在婚礼仪式举办过后,仅男方同事或年龄较小的同辈男士闹房,内容及形式也较农村简单得多

+ }& _% P. b1 J/ t, u7 R

5 R6 O* K0 }: k' x/ b% p7 k
2 p% b7 Z& ?/ {  Q" W; x* u! T5 H. l! ^4 ]" G/ F2 q6 {% t

6 o$ f9 C0 {; r# Z
8 r! g3 D# F4 I
8 j: `( _: q# Y9 W. z0 ]% F
3 a: R) p/ e2 e3 ^
' E: f% u7 ^+ L
0 l$ N' _& A1 A. ~  l, Q2 }4 P% Y( P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3-12-7 14:40
南阳姚文书 发表于 2013-12-7 09:45# D4 }; D+ ^* E( g/ E& ~  l  J
南阳地方的农村和城市婚嫁习俗9 `  P! Z6 {$ U. r' C. |
订婚仪式中男方要置办礼物、定婚金、酒宴等,陪女方订婚者多为其母、姑、 ...
, v1 ?, ^/ E9 n6 S3 W4 ]
我们这里风俗.新郎新娘入座后贺客才能入座.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12-8 08:36
姚小平 发表于 2013-12-7 05:40
& J0 B( P8 z9 ^- M7 h4 I& J我们这里风俗.新郎新娘入座后贺客才能入座.

. B$ D- a: A& P1 p/ F正所谓“十里不同俗”啊!各地风俗习惯的不同造就了中华文化的绚烂璀璨!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3-12-8 09:33
学习精彩博文,感谢各位宗亲奉献精神食粮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