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98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随笔]姚家祠堂的春天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 21:0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家祠堂的春天

                                                                                                                                                               姚国禄      


* w; N& m! W6 L3 s( O5 ~: C+ ?9 P   我的家乡在淮北平原腹地一个叫姚家祠堂的地方,这是一个古朴的北方村落,一条弯弯的汝河从姚家祠堂的门前流过,于是,这里便拥有了一片迷人的水岸风情。人们常说,有水的地方一定人杰地灵,我不知道这里的地脉是否沾上了水的灵气,但我总是从春天的气息里感受到这里的温润与柔美。许多年了,这片鲜活的土地在我生命的桃花源里历久弥新,成为我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致使我一直沉迷在这片杏花与竹影环抱的衬景里。( |6 P7 @% [: m# I. `' t# n: T# ?
    走在春天的廊檐下,儿时的记忆里还能够找到姚祠堂的影子,那是一片掩映在粉墙黛瓦里的晚清建筑,祠堂高高的门廊至今还矗立在我的梦寐里。当一年一度的春风吹过这片宁静的土地,这里的秩序正沉入一种“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意境。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默默地寻觅着春天的踪影,村头的红柳绿柳在暖暖的春风里轻摇着婀娜的身姿。我在姚祠堂的春天里遥望,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声划破村庄的宁静,春溪轻唱着欢快的谣曲流向小河,清亮的河面上,有艄公的歌声隐约传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透过春天的门楣,我在姚家祠堂的剪影里读出了唐诗的韵味。你听,那布谷催春的声音循着田埂由远及近,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在枝头叫个不停,醒来的田野在一片苍茫的翠色里绵延起伏,形成一道绿色的长廊。走在这样的乡村,我的眼眸格外的明亮,眼前是大片大片的麦田,淡淡的清香在春天的原野里弥散,我俯下身子,轻轻抚摸着碧翠的麦叶,扯下一片轻轻地在鼻尖嗅了一下,那绵延的香味带着丰年的味道,就像袅绕在我梦中的炊烟,总觉得是那样的惬意,那样的温馨。
& g% \. k( `( E+ k! a    常常想起那些在远古的时空里吟诗作赋的文人墨客们,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描绘春天的雾霭流岚,把生命的激情挥洒得如此的淋漓尽致?我想,姚祠堂的春天应该与古诗里的春天没有什么两样吧,只是古人们已把春天美化成一种高度了,而我只能在古诗的韵味里静静地分享属于我的姚祠堂的春天,那是我聆听庄稼拔节声的地方。春天的一朵桃花,田埂上的一抹新绿,树荫里的一声鸟鸣,水田里的一片蛙声,都深深地镌刻在我对那片土地的浓厚爱里。( k: x+ ~6 N& Q3 w5 ~( e
    我在姚祠堂的臂弯里寻找着片段的春天,童年的梦影扯出我大段大段记忆的碎片,那时的姚祠堂天空格外的湛蓝,绿水围绕着村庄荡漾,村子里种满了大大小小的果树,初升的太阳照在清凌凌的菜园,一架破旧的水车“吱呀吱呀”地从老井里抽出纯净的泉水,缓缓地浇灌着肥沃的菜地。几片浮云,像是几团大朵大朵的棉花,在明净的天空里慢慢地飘飞。水车旁,一棵弯弯的老杏树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几只蜜蜂绕着杏花嘤嘤地飞舞。一位年轻的后生身背一只硕大的药筒走在笔直的菜畦,娴熟地为刚刚冒尖的菜芽喷洒无害的药剂。水池边,几个顽皮的孩子正在用水枪互相射击着,他们在用水枪进行着一场好玩的战争。田野里,耕作的农人大声吆喝着牲口,一遍又一遍地深翻着冻酥的黄土地,忙碌的身影看不出一丝的疲惫。走在姚祠堂的春天里,我感到自己似乎与天地融合,头顶着厚重的眷恋,脚踏着浓浓的乡情,我犹如一个迷醉的孩子,尽情地吸吮着来自乡间的和煦春风,沉醉其间,我看到一幅农耕文明的画面正在姚祠堂的春天里延伸。5 I/ V. @4 Y: F8 b
   走在熟悉的村庄,村前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里藤蔓缠绕,郁郁葱葱,一阵清风吹来,“呼啦啦”的声音在宁静的村庄里回荡。麻雀在竹枝上欢快地跳跃着,池塘里,小荷露出了尖尖的嫩芽,几个浣衣的妇女高高低低的捣衣声把水里的鹅鸭惊得“扑扑愣愣”乱飞,一只水鸟衔着一条小鱼飞向芦苇丛中,几只蝴蝶在竹林里钻来钻去,像似在寻找什么,瞬间,消失在浓密的竹林。翻过泛绿的稻田,便是大片大片的油菜地,金黄的油菜花随风起伏,漫山遍野飘散着沁人的芳香,走进地头,香味儿越来越浓,无尽的花香在村庄的周围流淌,那清香带着春天的气息,把姚家祠堂装扮得分外妖娆。 8 ^; Q  C# P0 h+ @& N$ w
    走过飘香的油菜地,眼前是一片青翠的桑林,几位乡村少女正在桑田里采摘桑叶,她们把蚕卵捂在温热的身子上,待桑树发芽的时候,那些小蚕便孵出了,她们悉心地用桑叶喂养着,一点也不敢怠慢,几个月后,她们就可以得到大把大把的蚕丝了,她们用细细的蚕丝编织着心中的梦想,编织着属于少女的春天。+ d) Y0 d2 k# i- S* {& c5 N/ d
    许多年前,我从姚家祠堂里走了出来,远离了姚祠堂的春风春雨,远离了那片多情的土地,作为一个以码文字为职业的书生,我曾经走遍天涯海角,阅尽人间春色,但无论走到哪里,我总是走不出姚祠堂的春天,走不出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因为我知道,我的根在那里,是姚祠堂的春天让我的生命永远一片葱绿。' L/ _5 S' [; f$ N5 f/ B: x

( {9 {( X) o& r4 r8 |# G5 H1 y   作者: 姚国禄,笔名雅丹,河南正阳县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正阳县作协副主席。曾任《中部开发报》副刊编辑、《吴江日报》周末版编辑、上海《华东周末》编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教育部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编辑等,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各类文学作品600余篇(首),著有诗集《临街的窗口》、《穿越大地的箫声》、散文集《月光下的村庄》,现供职一家电视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1:04:42 | 只看该作者
姚家祠堂听箫声
- V3 C; V; y. D& o, m6 |$ w——姚国禄诗集《穿越大地的箫声》的故乡情结
( H3 i5 i6 q' M& {* M陈强州
3 E. m/ X/ `+ Q1 x从《临街的窗口》到《穿越大地的箫声》,出版两本诗集,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我市诗人姚国禄正在他的诗歌王国里大踏步前行,丰满了一个由游子到姚家祠堂赤子的形象。这种形象逐步丰满,无不得益于故乡姚家祠堂传来的那扣动诗人心扉的悠远的箫声。( o# z9 f( [8 T: l7 r8 B, ?5 j
箫声里有村庄那永久的秩序。诗人曾作为一名客游他乡、“志在千里”的热血男儿,聆听过江南丝弦沁人心脾的绵柔,但使诗人难以忘怀的还是汝河岸边那个被箫声和竹影环绕的村落——姚家祠堂。只有那里古老的箫声,才能传达他严格意义上的家园之情。
# L0 v8 _9 S' m& E这是个一尘不染的宁静乡村。这里伸手就能触摸到、打捞到的故乡意象以及流动在汝水里的那些如火如荼的记忆,不管你的脚步浪迹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它总能飞过游子那记忆的门楣,让他悄无声息回归。这也许就是诗人为何毅然决然地离开众人向往的大都市,重又依偎在姚家祠堂怀抱的最充足的理由。! a( _, {8 j' h  C1 b' E, l) K
箫声里有缠绵的呓语。一个蕴含丰富情感的诗人,记忆里花飞蝶舞的春天,总会在诗歌的情节里缠绵。其实,姚家祠堂那青涩的记忆,那唯美的爱情,那在生命里沉醉的桃红柳绿就像一根长长的线牵着远游的诗人。  T; c% E' O3 M4 m
箫声里有淳朴的伙伴。姚家祠堂有一群戴着灵感的草帽,用高贵的“梦墅”构筑灵魂律动的诗人。那里有一群以独特的视角洞穿红尘万象的职业报人,而他们是诗人姚国禄最钟情、最亲密的人。那里有一群谦逊诚恳的警察,让你在生命的跑道上感受醉人的芬芳。那里有一群用思想的翅膀飞越千山万水、孤独行吟的歌者……他们流淌在那古老的箫声里,让诗人日日流连,年年流连。6 W7 W! j8 b* q' n$ N1 T
在与诗人姚国禄交往中,他始终保持的读书、写作习惯常常令我敬佩,而今天读他《穿越大地的箫声》,他丰富的情感世界令我刮目相看。7 W4 k) _! A% I+ K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钟情于故乡的山水、钟情于故乡的爱情、钟情于故乡的伙伴的诗人,一定会踏出一路芬芳的痕迹,谱写成空灵的乐章,奏出更加动听的箫声,在姚家祠堂悱恻绕梁。1 ?8 C' H  A5 u
        文章来自: 驻马店新闻网(http://www.zmdnews.cn)       文章地址:http://www.zmdnews.cn/Info.aspx?ModelId=1&Id=440878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1:08:26 | 只看该作者
姚国禄的博客
- \: y7 x3 x& h# \5 `6 xhttp://blog.sina.com.cn/yao82116595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1:14:46 | 只看该作者
乡村记忆

作者:姚国禄


6 b- `) [0 Z; g( x! f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人生的原始积累是沿着弯曲的乡村起跑线完成的,许多年以前,我曾经是一个乡下人,在汝河岸边的那个小村落里,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的全部时光。年少的梦里曾经渴望有一天走出这贫困愚昧的乡村,然而走出小村多年的我,在平静如水的时候,常常怀念那流光溢彩的乡村岁月,思念我那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
5 j9 ^, i4 P; H( f1 l  这是一个远涉游子朴素的乡村情感,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我对乡村生发的更多的还是一种怀旧和依恋之情,这种由内心深处发出的那份对乡村的别样情愫,是任何力量也无 法取代的。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我想,大概每个人都会有如此的怀旧情结吧?就象鲁迅期许的故乡,沈丛文钟情的湘西,肖洛霍夫挚爱的静静的顿河,我们又岂能感受不出大师们对乡村的那份浓浓的眷恋之情。0 Z7 u, e- q/ T+ ?
  作为一个有灵性的生命个体,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凡夫俗子,故乡无以不在每个人的心中打下深沉的烙印。在忙碌的生命中,有许多事情你可以很快忘记,唯独你对家乡的那份亲情时刻铭记于心。) ^4 S4 s* }9 y3 W2 W! z4 \# L
  在淮北平原腹地的正阳县,有一个叫姚祠堂的小村,我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从那里传出的,在走进城市之前的所有记忆中,姚家祠堂贮满我生命的苍茫冥想。作为一个乡下出生的孩子,我认为乡村就是我的乐园,无论我的家乡是多么的偏僻落后,那毕竟是孕育我生命的摇篮。在一个乡下孩子看来,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他的天堂,因为他不知道外面还有比这里更精彩的世界。
% T( e) Q$ F. m% g& [  童年的记忆里,菜园子里那棵弯弯的老杏树是我的最爱,每到麦稍黄熟时节,我们就会从小伙伴中推举出一位爬树猴子,把老杏树上刚刚泛黄的杏子一扫而光,村里的大人气得直翻白眼,也拿我们这群野小子没办法。杏树下,有一口深深的老井,井水凛冽甘甜,老井旁有一砖砌的方形水池,我和我的小伙伴阿喜、大恒一起常常把偷来的桃子、黄瓜等瓜果悄悄地藏在水池的下水道里,等大人们都散去的时候,我们又悄无声息地溜回来,分食我们的战利品,那情形就象孙悟空偷食王母娘娘的蟠桃,感觉美妙极了。! t/ y2 G' `; k, j" V" N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姚家大祠堂还没有拆除,那时,在十里八乡,姚家祠堂也算是最风光的建筑了,祠堂的正房我们称之为大殿,大殿共有十八间,房沿高高翘立,颇为壮观巍峨。大殿周围是几进错落有致的厢房,正门的前方是宽阔的过道,过道内能并列行驶两辆牛车,大殿廊沿下那朱漆的圆柱雕梁画栋,回廊往复,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当时正是文革时期,祠堂里除了设有村委办公室,还设有一所小学,一处卫生所,一个小邮局,我的小学一年级就是在这座祠堂里度过的。 白天我们常常在祠堂里听群众呼喊革命口号,看大人们开批斗大会,夜晚我们就远远地逃离祠堂,据说祠堂里常常在夜里闹鬼。这座祠堂究竟建于何时,现在活着的人已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了。3 M* }, |# O8 d/ }$ O: X
  在姚家祠堂的南侧,有一口椭圆形的水塘,里面盛开着红荷,塘里长满了青潭,阳春时节,此起彼伏的蛙鸣,早已勾得我和小伙伴们心里痒痒的,为了抢占地盘,于是,我和阿喜划塘而治,左岸为我的黄鳝、泥鳅区域,右岸为阿喜的小鱼、小虾区域,谁也不准侵犯谁的领地。夏天,我们在池塘里尽情地戏耍,一会儿打扑腾,一会儿扎猛子,一会儿玩抓水怪游戏,冬天我们就在池塘厚厚的冰层上溜冰,有时也会在大雪纷飞的日子在池塘边打上几场雪仗,就是这方小小的池塘留下我许多童年和少年的欢乐时光。7 u/ E: r: M/ y9 u
  记得有一年秋天,乡场上来了一位说书人,夜晚,我和乡邻们围坐在一起,听说书先生口若悬河地讲述那些荒唐滑稽的鬼怪故事,那时,我对说书人相当的崇拜,对他们编造的鬼怪故事也深信不疑。那是一个月光暗淡的夜晚,我们小伙伴一行在去邻村看电影的途中,路过一片坟地,坟地里一棵大叶杨在微风的吹拂下哗哗作响,这时,我们突然想起了说书人讲的鬼怪故事,便觉得坟地里的吊死鬼正在向我们伸出魔爪,我和阿喜吓得魂不附体,哇哇大叫,一路狂奔,气喘吁吁,那情景现在想来仍不寒而栗。4 r  \* ~; m/ v: B' d* c
  又是一个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我悄悄地来到当年和阿喜一起雪野追兔的地方,当我再次踏上这块我曾经熟悉的土地,许多往事历历在目,记忆又回到从前,站在当年踏梦的小河岸边,而今田野依旧葱绿,小河依旧流淌, 只是不见了当年的童真。远处,田野里鸡冠花次第开放,路边的蒲公英,车前子在和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摆,乡野里那份特殊的芬芳总是给人留下无限的回味。7 h2 D1 x" l. v, W; b9 }0 z2 e
  出小村往东一公里是一所乡村小学,校园里一排排教楼窗明几净,国旗高高地矗立在花坛中央,修剪一新的冬青树纵横交错, 井然有序, 给人一种优雅,和谐的感觉,当年我曾在这里为人师表,重返校园早已物是人非。蓦然,我想起了小吴老师,这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读完大学的优秀学子,终因病魔缠身,在一个冬日的黄昏,走完了他26年的生命旅程。后来我又专程去看了他那方矮矮的坟墓,只是一掬黄土,阴阳两隔,九泉之下的小吴老师再也听不到我轻轻的呼唤了。! u, U1 X" X$ q
  走在淳朴的乡村,走在多情的土地,又见炊烟升起,又听熟悉的乡音,许多场景都是那样的亲切,都是那样的令人流连忘返,那样的令人神往陶醉。作为一个远离乡村的游子,我知道,即使我走遍天涯海角,走遍南北西东,乡音是无法改变的, 乡情也是难以割舍的, 为什么我对乡村总是那样一往情深?因为梦想,因为期待,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发表于 2013-1-21 22:56:03 | 只看该作者
国禄宗亲的散文很抒情,学习学习。& u" f$ y! s- Z& I% ~

* S! |7 V: L/ i- d- y6 Z& J只有4楼的文章,没把“姚家祠堂”仅作为村名而一笔带过,不过,说到姚家祠堂时,也只是从美文的角度写。

签到天数: 4232 天

连续签到: 2729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5-10-22 21:11:00 | 只看该作者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3-1-21 22:56
. c6 G8 G! A  J7 _8 h" F9 v1 F国禄宗亲的散文很抒情,学习学习。
4 \; ?/ W; Q  m7 g0 \6 @$ w! _6 K% `) _5 l( X
只有4楼的文章,没把“姚家祠堂”仅作为村名而一笔带过,不过,说到 ...

. H% D6 G, L: A3 D4 G
姚国禄,笔名雅丹,河南正阳县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正阳县作协副主席。曾任《中部开发报》副刊编辑、《吴江日报》周末版编辑、上海《华东周末》编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教育部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编辑等,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各类文学作品600余篇(首),著有诗集《临街的窗口》、《穿越大地的箫声》、散文集《月光下的村庄》,现供职一家电视台。
* o: E" R2 {6 u. t
# J. X+ b# Q& e! W2 Y

, T  g' i$ b+ [7 D& n' f: y; 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4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