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s+ Q b: @ V1 F, B; L
宋间水利枢纽命名的千年沿革姚陡门桥% B" \' R+ R- X3 R
日前,本周刊接到一位杭州读者的电话,说她居住的杭州市江干区机场路枸橘弄65-4号,房子是她爷爷1936年建造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如今却面临拆迁。本报随即委托杭州文史专家陈珲进行了调查,并将追踪事态发展。
! I% I" m! G5 `' o/ @3 P$ W枸橘弄65-4号老宅
E. |) Z( w) b9 s/ M接到《中国文化报》编辑的电话,笔者立即与房主的大女儿联系,并现场踏勘了枸橘弄65-4号。考察发现:这处老宅始建于1936年,建房人为现户主的父亲范老虎,是当地颇有知名度的商人。老宅院为传统中式木结构房屋,原来有前后院,现已有所改变。老宅院的建筑规格虽然不甚高,但原来宅院的格局还在;宅墙也大部分存在,另外有“墙外余地五尺 范界”墙界碑及“墙南两姓公墙界 北黄界”等墙界碑都完好保存;原来的宅门也原状保存至今;特别重要的是主体建筑部分保存得相当完好,门窗也俱在,传统风格的长排门窗整洁古雅,显得很有气势;屋顶小瓦整齐,前檐花纹滴水一个不缺地连成一气,非常美观而有韵味。
# @5 O+ a% o( a: A S( A由于该房屋的建造人是商人,兼顾开店经商与居住,此宅院采用前店(平房)、天井、中堂(楼房)、后花园的建造格局,在当时称作“连家店”,非常实用,且合理美观。这类前店后堂式连家店,往往店面宽阔、院落大方、中堂讲究、花园美丽(当时商人喜欢从外地引种一些名贵树种和花卉在自己的庭院中),故深具江南商业文化特色,在杭州,这样的连家店宅院已经很罕见了,弥足珍贵。6 C% T* y$ \/ z" G7 L
同样的,一般杭州城里人于民国年间建造的中式木结构楼房,大都已不再纯粹传统,而是往往带有西方元素,如西洋味的木栏杆、楼梯栏杆等,而这座老房子却保持了纯粹的传统中式木结构楼房营造方式,其格子门窗更有南宋遗风,考虑到此屋当时处于城外,故很有地域特色及建筑历史学方面的研究价值。
, G. q C6 T# H9 E姚陡门桥的历史渊源
; S+ L5 i; x+ \/ F距枸橘弄65-4号店面东数步之遥,有一座据当地人传说已有200年历史的姚陡门桥。而经笔者查考文献,发现此桥历史可追溯到南宋以前,并且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内涵。“姚陡门”在南宋《淳佑临安志》和《咸淳临安志》及《梦粱录》中都写为“姚斗门”。“蔡官人塘河,在艮山门外九里松塘姚斗门”“新塘桥(姚斗门铺)、资福桥(姚斗门铺屠家村)、陆家桥(姚斗门东南陆家村)、欧家桥(姚斗门沈家塘口)、升仙桥(姚斗门南大路)”均是作为地名出现的,故可知“姚斗门”这一地名在南宋时已存在。
* K7 w7 \) L3 ]/ }0 ^* K7 ?而“斗门”是始见于唐代的一个名词,是指一种类似闸门的起蓄泄作用的水利枢纽。唐韩愈《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中记:“筑堤扞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此处“斗门”,就是指这种水利工程。另外李白《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也是。
& z- S6 {9 N4 Q' r6 U鉴于南宋《临安志》诸本中的“姚斗门”都是作为地名记载的,而南宋称水利工程为“水闸”,而不是“斗门”,笔者认为“姚斗门”为南宋前水利工程,至南宋时已经演化为地名。从《咸淳临安志》中“新塘桥(姚斗门铺)”记载看,今“姚陡门桥”应该就是南宋时的新塘桥。虽然后来有重修,但是此桥可以追考至南宋时,是十分明确的。而“姚斗门”更可追踪到唐宋间,这实在是杭州的一处重要水利工程历史遗址。
: ~- c# v" v9 w3 e! q. O2 `枸橘弄是个以中药材为地名的地方,从全国范围来看,以中药材为地名相当少见,故非常独特。据说,很早时此地就种植药材,因品质优良,尤以枸橘最为出名,逐渐形成中药材集市,遂有了“枸橘弄”这一地名。清乾隆年间杭州人翟灏在《艮山杂志》中记载:“枸橘弄与姚陡门联为一市,市稍转北为弄,旧产佳枳,药品以此地为良。自弄北行,为教场坂,有文桥、武桥……”可知枸橘弄得名当在清以前。
% \' C7 t) @9 e姚陡门桥及连家店老宅院命运几何
9 n) S) A, l4 }鉴于上述调查,笔者认为,应该将姚陡门桥、枸橘弄、枸橘弄直街及这连家店老宅院一起保护下来。' x2 j/ R8 T0 y) k# e+ u
但是,由于此地已规划给目前正在兴建的杭州火车东站扩建工程,这里正面临永远消失的危险。为了保住房子,房主先于2009年12月17日向杭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历史建筑保护中心提出保护申请,数天后该中心人员到现场踏勘拍照,但第二天却对住户说:“因拆迁许可证是我局发放的,再推荐到规划局和园林文化局,就显得自相矛盾了。”于是,房主又于12月24日向杭州市园林文化局和规划局提出申请。2010年1月4日上午,园林文化局、房管局、规划局三方到范家踏勘房子。2月3日,又组织了浙江省文物局的毛昭晰、陈文锦、浙江省考古所张书恒、杭州市规划局刘晓东等专家来考察。专家们都倾向于保留,尤其是当他们了解到这里在火车东站扩建工程的规划中是绿化带范围,更认为应该保留。2010年5月4日,江干区人民政府在给杭州市规划局的征求意见函的复函中,明确表示:“该房屋位于铁路东站枢纽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绿化带范围,不会给东站枢纽建设整体规划带来重大影响,故根据《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建议列为历史建筑予以保留。”5月28日,杭州市规划局在《杭州市规划局信访办理简复单》上明确写着:“同意列入拟保历史建筑名单,不得拆除。历史建筑的正式认定需要经过专家论证和公示等程序后,上报市政府批复。”
! f. W: {( m: w. u7 [0 r虽然拿到了这样的“保护符”,可是住户还是非常担心,这一纸“信访办理简复单”真的能够挡住推土机吗?因为周围都已大规模夷为平地了,并且拆迁还在不断进行中。而2010年初,杭州金钗袋巷等4处已列入保护的历史建筑也被拆毁,种种事实更让老宅屋主心惊肉跳。; Q' [! C, r$ B& p* |
另外,由于姚陡门桥、南宋“姚斗门铺”都是笔者新近考查出来的,并于2010年12月13日向杭州市规划局规划处人员告知了这新发现,规划处人员已经记录在案。同时,笔者计划将这处新发现申报为文保单位。值得质疑的是,这样重要的历史资源为什么事先没有考察发现?总是要到面临毁灭时才被紧急考证发现?
. u1 q! N Q: Uhttp://www.zhongguomingjie.com/yichan/201206/t20120604_304775.htm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