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九品芝麻官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北京西城区天陶菜市场嘈杂的叫卖声中,有一个卖生姜的中年男人,他每天都会专注地在自己的菜摊上低头 “码字”。除非有顾客来询问价格或招呼他称重时,他才回过神,回答、称重、收钱。他叫姚启中,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人。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他从2009年开始至今,坚持写了20万字的 “家贫史”,为的只是能让子女们 “知穷后勇”。& a8 D# {; b' ^% a
" U- G4 G2 P; U0 O$ g& K6 d 1996年,姚启中只身来到北京,愿望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刚来北京时,姚启中过得并不好,小偷光顾过他,在没什么人的墙根底下也被人 “借过钱”。不久后,姚启中把妻子和两个儿子从老家接到了北京。刚开始他卖过咸菜,现在改卖生姜和大蒜,每次进货都得靠他自己蹬车,妻子孩子在后面手推。在北京漂泊了16年后,他现在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我和其他北漂一样,早起晚睡,辛苦赚钱,只是为了要支撑起这个家,教育好我的孩子。”: V) v/ W3 A/ |& x
, Q* j+ Y; M1 ?1 \. {
姚五一是姚启中的二儿子,正是他的出色表现,让姚启中萌生了写作的念头。2009年10月,姚五一在全国武术大赛中获得了大奖,这让当时只顾一心卖菜养家的姚启中深受感触, “当时我就想,穷人家的孩子,能有这么大的出息,以后就靠他光宗耀祖了。”从那时起,姚启中就开始在方格稿纸上记录自己每天身边发生的事,回忆自己的 “家贫史”。由于学历不高,认识的字也不是很多,姚启中专门买了两本 《新华字典》,一边翻字典一边写作,遇见不认识或不会写的字就翻字典。在姚启中看来,他写的这20万字其实就是三个字: “不忘本”,希望将来能留给孩子们,让孩子以后有出息了,也不忘记过去家里过的苦日子。
" R" B9 v+ `: s# [9 t1 O) ~$ z6 t: E
刚开始写作,周边的商户和顾客大多不理解他的做法,有些人甚至会说他是个神经病,最让姚启中不能接受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时不时给他泼凉水。看着儿子越来越好的成绩,听着身边人的质疑和唠叨,姚启中最后选择了坚持。如今许多媒体记者把他变成了采访的焦点,这也让起初不支持他的妻子转变了态度。 “现在看我写得有点成绩了,五一他妈也渐渐开始支持我了,有时候在家里还会帮着我一起回忆,这让我越写越有动力。”姚启中谈到现在妻子的态度时笑出了声。
3 k6 A& d# V2 f2 ?* M0 W/ \- F; y# M% z
2011年10月25日,是姚启中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天,就在这天,二儿子姚五一从哈萨克斯坦载誉归来,送给了他一份小小的礼物。姚启中告诉记者,家里条件不好,姚五一出国只带了100多块钱,回来的时候还专门给姚五一的大伯买了两盒烟, “他大伯特高兴,一直说要等到过年才抽,10月份送给他大伯,等到过年,足足等了两个多月。” “其实送给我的,说是礼物也不是什么特贵重的东西,就是一张纸。”说着姚启中从一摞稿纸中抽出了一个文件袋,里面有一张蓝色的长方形纸片。 “这是五一从哈萨克斯坦回来的时候送给我的,这是哈萨克斯坦国旗的颜色和国徽。”这张蓝色的纸,是二儿子姚五一在参加哈萨克斯坦建国20周年庆典表演,回国后送给姚启中的,在他的眼里,这张小小的纸片,是给爸爸捎回来的最沉甸甸的礼物。
8 m2 ^. a' r" D) b% f8 q! O1 |% E
( k$ s. Q' y6 d$ Y! S5 e 这张蓝色的纸片,姚启中一直带在身边,他说,这是和儿子除了拥抱以外最好的东西,他会永远珍藏着。& M4 x" e/ ~, A% |" k" }3 L$ y
, e0 R1 S( K& F: A8 a (综合自新华网、《南国都市报》)
, h, q) f7 c" C2 h w' ^6 M: k- T
3 Z" x8 V/ {( P9 Z8 U
5 V L! O/ Y r* M( @
L4 C2 Y) {+ C8 E# A. Q2 L# S+ K3 e: ~* d5 l9 p% ^" d0 N
分享到: 0& i2 \+ }9 S V4 ?6 c4 z) E j
5 G+ {- M* e7 w0 X7 E" u%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