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水姚母樊太夫人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昨天 14:2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坚贞育子承古训  9 M% E8 s- b' R6 D! m
          懿德流芳耀门庭
, Q0 T% a6 [8 ~5 W4 u1 o——修水姚母樊太夫人传' i2 @( ]1 _/ z/ y- r* h1 w0 l
             文/姚浔江, Z. e' I3 ~' f* W) M* A
; \) {1 n$ J! B' G- e- E0 D
         在修水西岸,土龙山脉北麓,群山环抱,汩水蜿蜒流淌之处,有个名叫修水县大桥镇山口村六房塅的地方。这里安息着姚氏俊公季环支系第三十九世祖妣樊氏太夫人。她生于清康熙癸巳年(1713年)正月,卒于乾隆丙午年(1786年)九月,享年七十二岁。
+ c# m# i9 ~6 u2 t0 i         据家谱记载,樊氏出身当地名门,自幼接受严格家教,精通《女诫》《内则》等经典,既有谢道韫咏絮之才,又具孟母断机教子之德。
$ O6 a1 j  P' }/ M         她的丈夫英衫公,字龙如,生于康熙戊子年(1708年),卒于乾隆庚申年(1740年)寒食节。英衫公年少时便以才学闻名,精通经商之道,可惜天不假年,正值壮年便撒手人寰。临终前,他看着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握着她的手流泪说:"我走后,你可将标璜丢到上马社塘,将标瑚丢到下马社塘。"这话表面看似残忍、绝情,实则蕴含着古人"易子而教"的深意,担心妻子独自难以抚养两个儿子,打算托付给族人教养。樊氏听后泪如雨下:"妾身深知《柏舟》守节之誓,《黄鹄》明志之诗,怎敢辜负夫君重托?"当即剪下发髻立誓,终身守节不渝。
5 m4 {! k8 R3 V, ]; M1 t# E5 B        守寡期间,樊氏效法孟母三迁的教子方法,既严格又慈爱。常常在青灯下督促儿子诵读《孝经》《论语》,时常教诲:"你们父亲虽已离世,但他的遗志犹在。姚氏子孙当以忠厚传家,以诗书继世。"
. v" U" n  h2 [3 m6 e        夜晚点着灯看书时,突然听到窗外有声音,原来是刮风下雨了。雨点又密又急,打在窗纸上,像一朵朵梅花;风声呜呜,好像有人在哭。樊氏停下纺车,把灯拨亮,对儿子说起丈夫以前总在这样的雨夜念诗。儿子正读到《陈情表》中“茕茕孑立”一句,指着雨水痕迹问:“这是老天在为孝妇流泪吗?”母亲笑了笑,用手指沾墨画画。窗外的风雨声、孩子的读书声和屋里的纺车声混在一起,再也分不清是天在哭,还是人在叹息。
6 k/ C. \0 |0 Y2 J4 {% F         子标璜天性聪颖,便教他经史子集;次子标瑚喜爱武术,便传授他兵法韬略。旧宅院中,特地用鹅卵石在庭院铺成太极八卦图形,让孩子们早晚习武强身。惜至戊戌岁(2018年),祖堂重葺,改墁以水泥,此珍贵旧迹遂湮。她还在宅院右侧亲手栽种两棵桂树,寓意"蟾宫折桂",如今还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4 r; V& j7 c; I& K& e6 Y4 _         乾隆庚辰年(1760年),樊氏通过养猪、养蚕,辛勤耕作,积攒下一笔积蓄,购置了龙如公祖传的宅基地。来年春天,樊氏开始扩建宅院。她每天鸡鸣起床,亲自到工地指挥布局,用手掌丈量柱子。她发现石砌有缝就要求返工,说:“基石不牢,怎么承重百年?”梅雨时节,她摘下斗笠遮住夯土,自己淋着雨坚持工作。发现东墙稍有倾斜,立即要求拆除重砌,工匠们都佩服她的眼光。$ b" I; ^. Y' s
         樊氏还亲手酿米酒招待工匠。深夜独自在厨房淘米、蒸米,用手指精准控温。将酒曲拌匀时,她的手像蝴蝶在米堆间穿梭。贴缸听声时,她笑着说:“听到像春蚕吃叶的声音,过几天定有好酒。”常忙到深夜,发梢都沾满了酒香。5 O  e! w4 n5 z3 X( h- m4 l
         历时十年,建成了二进式,左右双茶厅,两侧双横屋的四合院,规模宏伟:飞檐斗拱间雕刻着"二十四孝"故事,窗棂镂空处刻着"岁寒三友"图案。最值得一提的是正厅悬挂的"世德作求"匾额,两旁楹联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每逢祭祀之日,樊氏必定带领子孙跪诵祖训,琅琅书声,令人动容。+ P; l( Z/ q$ B5 @  q: p& ~7 k% h
         嘉庆戊午年(1798年),长孙才湘(字兼三)在乡试中夺得魁首,荣获"贡元"匾额。这块匾额以樟木为底,金漆题字,上款写着"钦命太常寺正卿江西提督学院军功加一级纪录六次童凤三赐",下款落着"贡士姚才新,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仲冬月吉曰"。当时人们称赞道:"没有樊氏的节操,成就不了这样的志向;没有樊氏的教诲,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
) F# \; o. e# t; @         樊氏晚年常作《示儿孙》诗云:"孤灯教子二十载,留得贞心对夕阳。他日若见门庭盛,莫忘当年为谁忙。"她的七个孙辈个个成才:有的入仕为官清正廉明,有的经商致富恪守礼法,有的务农持家勤俭节约,开创了姚氏"七房并茂"的鼎盛局面。至今家族中还流传着她"夜纺授经"的佳话:常在纺车声中为儿孙讲解《列女传》,绵长的纱线,恰似她流传久远的德泽。
! q8 G# _' E/ a# a! C赞曰:
, S8 P3 u6 Q1 W% m土龙山下,有妇坚贞。& S& `/ ]$ A  L; |. [# H
柏舟矢志,画荻垂型。
8 X3 y; q5 u( X: n建业传芳,教子成名。) `. ]/ t8 C9 \3 ]$ l- Z
彤管扬辉,永世作程。) u9 T3 Y- o+ H# _& A7 ^
$ ~$ k' O! t4 J
  ~# `; O0 C2 ]# q4 T- y
作者简介:
5 m; A; n; {' m7 y9 `( M: I& D     姚浔江:男,网名随遇而安,江西修水县人,《古城旧梦》特约作者,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前,喜欢陪伴学生在课本、作文、练习、试卷中寻找乐趣;退休后,想去浩瀚无垠的文字海洋里泛舟,寻找晚年的快乐!通常借用文字记录一些陈年往事、人间真情、社会百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偶尔在《江西作家文坛》、《作家与文学》、《世界姚氏文化》、《姚氏宗族网》等微刊平台上发表散文、诗歌等。  

cac909b3647a023acf1dd86223e28c11.jpeg (52.94 KB, 下载次数: 0)

cac909b3647a023acf1dd86223e28c11.jpeg

65b63d693ad1b7d1d1f6e6c522f4d789.jpeg (55.46 KB, 下载次数: 0)

65b63d693ad1b7d1d1f6e6c522f4d789.jpe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8 16: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