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13 20:02:57
|
只看该作者
消防机制健全,主要由开封府负责。宋初城市管理依旧沿用里坊制(后被街巷制取代),每坊巷460米左右设一巡捕屋,有巡捕五人,负责夜间治安和消防工作,并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值班。各种消防器具齐全,一旦有民宅失火,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全部出动,不劳百姓。
* j* g' L& E6 O a% W6 K
; V W5 a& ?3 u! U! I0 D0 {( F* R 宋代商业高度发达,今日之生活很多都能在宋代找到源头或雏形,如商业一条街、连锁店、24小时营业店等。如潘楼南街(鹰鹘一条街,专门贩卖稀有飞禽走兽的)、茶汤巷(茶坊一条街)、马行北街(医药一条街)、和乐楼(马市)等等。潘楼东街,服装一条街,24小时营业,宋时称之为“鬼市子”。京城著名小吃有曹家从食、史家瓠羹店、万家馒头店、丁家素茶店、李四家北食店、金家南食店、郑家油饼店、海州张家胡饼店、马铛家羹店等等,生意做大的,都连锁经营。9 W$ d0 A2 t; Z1 E7 C
0 I, Y. z3 ^" { 商业发达,佛门也不例外。相国寺原是战国时魏无忌(信陵君)的故宅,宋时不仅是全国佛教中心,而且更是国际佛教活动交流中心(《水浒传》中鲁智深落脚的地方)。相国寺除了搞讲座培训之外,也搞大型商业活动,向社会开放做展销会使用。每月五次,名曰“万姓交易大会”。展销区规划非常明确,大三门上卖珍禽奇兽;第二、三门皆家具什物,生活用品;近佛殿、殿后资圣门前,这两块地方卖书画文教用品,如赵文秀笔、潘谷墨等。本寺工作人员也不闲着,尼姑兜售绣作、领抹、帽子等纯手工制品。和尚兜售佛牙、手链、护身符等。
7 [8 }' |& M: b% }
, g+ r L- F2 z( ] 夏季的汴梁,非常炎热,蚊虫肆虐,但是马行街没有蚊虫。这条街南北几十里长,是著名的医药一条街。来钱最快的一是劫道,二是卖药,所以这条街有钱人特多。大款多,娱乐场所自然也往这条街上扎堆。马行街是首都热闹的大街之一,一到晚上,油灯通明,直到天亮,天天如此。蚊虫恶油,是以这条街又叫无蚊一条街。
, u# L( C7 ~ P+ P2 b5 s" f
' i) U$ S3 p# W* X$ R; ~ 汴梁美食多奇妙,北宋京都著名小吃有王楼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饼、薛家羊饭、梅花鹅鸭、曹家从食、徐家瓠羹、郑家油饼、王家奶酪、段家熝物、石逢巴子肉。南宋有宋五嫂湖上鱼羹、李七儿羊肉、王家奶房、宋小己血肚羹等。这些是纯粹的老字号,非北京全聚德、六必居可比。
6 G; I4 ~7 I1 j8 K
' ~! c' w {0 U2 x s/ l9 W 张手美,厨师,他开了个小饭店家,京城著名小吃,位置在阊阖门外。张手美家很会做买卖,他家按需供应,按照时令节日出售相应食品,京城独一份,专卖一种东西。譬如元日(即正月初一,现在叫春节,辛亥革命后定的,公历每年的1月1日定为元旦),卖元日脔(貌似超级坛肉);人日(正月初七),卖六一菜;上元节(元宵节),卖油画明珠油饭(好像是盖浇饭或炒饭);二月十五日(花朝节,俗称百花生日),卖湼盘兜(把主要食材加工成馅,以粉皮之类的包裹成士兵头盔状,蒸制而成,蘸醋食,比如鱼兜子);寒食节(清明节前二日),卖冬凌粥(类似桃花粥);四月初八(浴佛节,佛祖生日),卖指天馂馅(介于包子和馒头之间);重午(端午节),卖如意圆;伏日(农历六月,三伏天总称),卖绿荷包子;七夕(七月初七),卖摩睺罗饭;中元(七月十五,俗称鬼节),卖盂兰饼馅;中秋(八月十五),卖玩月羹(玩月即赏月,赏月之际,必食之);重阳节(九月初九),卖米锦糕等等。当时人管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叫“浇店”,培养消费者习惯。每逢时节,张家供不应求,人满为患。6 H! S0 x) R; j0 C8 @
( a1 m* k: {5 y! n
开肆三万家,店铺栉比鳞次,各有特色。普普通通的酒肆饭店里,均配有“茶饭量酒博士”,类似迎宾服务点菜员,看人下菜碟儿。见年少多金的主儿,则给客人提供特殊服务,当然茶饭量酒博士是有提成的。酒肆俨然成了一种多功能场所,如下等妓女,不呼自来,在此谋生活。大宋色情业异常发达,并且合法化,类似酒肆提供色情的,比比皆是,见惯不怪。唯独州桥炭张家、奶酪张家不提供这种服务,卖酒就是卖好酒,召妓尽管去杨楼、丰乐楼。
8 U' M) r. C: P9 ^1 I3 z& s- C/ p
0 ^, A7 U8 s$ l& ] 繁荣必然“娼”盛,宋朝色情业空前发达。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本来是女歌舞演员,由于从事歌舞音乐的乐户毫无地位,逐渐沦为性工作者。有宋一代,名妓林立,她们分别是:刘娥、甄金莲、谢玉英、琴操、李念奴、朝云、宇文柔娘、敫桂英、苏小卿、阎惜姣、谢素秋、李师师、花想容、莘瑶琴、梁红玉、谭意哥、严蕊。$ v+ c& C* M* f( ^: v E3 b& [1 b
( o. @- J$ w& k% n+ v5 P7 ], h 宋代商业税首次超过农业税。首都开封有商业行300余个,行业众多,分工细化。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买卖,譬如剥莲子(锤石莲),即是把剥好的莲子卖给水果行和药铺。这么个小业务,竟然也能成为一种行业,养活一群业内人士。其时,从事该行业的有数十家之多。' I& K% i) ~7 f$ Y% N* r# L- W' f9 o
( {& C- p/ `3 g: c2 x
文化商品也形成了行业,诸如诗词、卖字、卖酸文,尤以“卖酸文”最具特点。此乃要求甚高的文章,应情应景,即兴创作,并且用词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能来点幽默调侃就更好了,文章内容通常由消费者指定。譬如几个杀猪的暴发户聚在一起喝酒,想把此次“群贤毕至”的盛况书写成卷,让后世追忆敬仰。直接找卖酸文的,30文钱一篇。附庸风雅,聊以自慰。
* T% g% J" M6 g1 c
# K& m, k7 y$ a* ~3 e1 x 开封餐饮业最为发达,酒楼林立,大的叫正店,小的叫脚店(或角店)。时开封有正店七十二家,脚店上万家。坐落于东华门外的樊楼为七十二正店之首。樊楼共五座楼,每座楼三层结构,装修绝对是开封最豪华的,可容纳酒客上千人。规模宏大,直逼皇宫,相当于现在的星级酒店。; I$ p0 m" I' J+ A9 q0 m/ C* ]' H
- f7 e; R3 y( } 宋代禁止私人酿酒,官方专卖。正店有酿酒权,脚店没有这个权利,必须到官方去买酒曲,然后自己酿造,京都开封官方就是这么干的。北宋末,全国有203种酒,开封王公贵族占27种,开封府占28种,最好的酒是内库法酒,天下第一,仅存皇宫。酒不是烧酒,也不是蒸馏酒,类似现在的甜酒,度数很低,与啤酒酒精度差不多,所以可以大碗喝酒。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前后喝了十八碗酒,你让他喝65°的烧刀子,三碗准趴下耍猴拳。
/ k! I5 q" h7 |( B" ^1 Y3 D& D" k8 x0 E7 f b7 @( \3 L
8 l/ _, I# t; r) S3 u+ {3 F- I
& E7 U/ h% O/ T! h* Q
大相国的和尚卖肉一点儿不新鲜,有些没啥手艺的和尚,干脆联合起来经营猪肉生意,美其名曰“烧猪院”。带头的是慧明和尚,这货不好好念经专门研究烹饪做菜,尤其以做肉菜,色香味俱全,名动京城,一时间成了开封妇孺皆知的美食大师。
# \* s4 C% E$ ^1 O; r, G: Z! k" d# z9 _. T
娱乐业极为普遍,十分发达。娱乐场所称为瓦舍,也就是大型文艺演出的场所,多位于人流量大,繁华热闹的地方,利于宣传和盈利。置地窖里施展不开不说,能有几人个看啊?瓦舍又分为许多勾栏(用栏杆围成圈,以幕布围起来),一个大型瓦舍里多达五十余座勾栏,可容纳数千人之众。每个勾栏里演绎的节目也不同,诸如有说唱(话本)、曲艺、杂技(踏索、吞铁剑)、傀儡戏、口技、相扑、耍猴等等。娱乐业遍地开花,从官方到地方,从民间到军营,无处不在。时殿前都指挥使(首都戍卫部队司令)杨和王,他在军营里面弄了个瓦舍,招揽一大批民间艺人和歌舞演员,没事就搞文艺演出,慰问军队。: m) s: `- F. r8 a5 [7 g& Y( @
% A" m i0 b' e- ^' z
娱乐业中,大众娱乐极为发达,突出表现在词上。宋时,诗才是纯文学。词属于市井俚曲,靡靡之音,乃低俗艺术,跟我们今天的流行口水歌是一个性质。当时最著名的词作家不是苏东坡,而是柳三变。他“奉旨填词”,但凡有井水的地方必有柳永歌词。词亦有职业演唱者,就是歌妓,她们是最早的流行音乐人。
! a9 ?7 m% Y3 J: l
% n. q# o& I6 L6 G& ?4 {- k/ X% }/ V 《朝京里程图》,驿路商店有售,价格便宜,童叟无欺。这是南宋时期出现的,与今日导游图类似。图上标注了风景区的客栈、餐饮店、厕所等,大大方便了人们出游。宋代旅游业也有一定规模,各大城市经常举办“旅游节”,招揽游客,譬如开封的菊花节、洛阳的牡丹花节。洛阳牡丹花节时,比过年还热闹,城中所有居民,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皆插花。此节日一直持续到花谢为止。
5 G* Y' |+ `6 q L: h' d2 X( x$ j$ M4 H. I7 J! Z, z
东京汴梁近一万家风月作坊,成为一大税收支柱产业。不仅有女妓,还有男娼。很多落魄子弟,不思进取,甘心卖肉。这种特殊风月作坊,时称“蜂窠”。宋徽宗政和年间,官方出台告示禁止,“男为娼,杖一百,告者赏钱五十贯(24062元RMB)。”女娼不能禁何况男乎?所以政令渐渐失去作用。南宋时期,此风更甚,临安新门外一带就是著名的男娼区。南宋著名词作家周密惊呼:“败坏风俗,莫此为甚!”1 d0 P8 w- I+ ~! @+ |! ]- h( C
' U" _: }/ g5 Y* V: p
宋灭后蜀得织锦工200人,掳掠回京,安置在绫锦院工作。后来,宋太祖不断吸收江浙、川蜀、湖州织锦工匠,队伍日渐壮大,形成了汴绣,又称为官绣、宫廷绣。汴绣融会各派之长,水平登峰造极。崇宁四年(1105年),在宋徽宗的大力倡导下,文绣院正式成立,为刺绣专业的高等学院,类似今日职业技术学院。宋灭亡后,这种刺绣又被称为宋绣。时至今日,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唯独没有汴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