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73年,入狱近7年的姚念媛无罪释放,她却拒绝出狱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305 天

连续签到: 280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前天 1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73年,入狱近7年的上海名媛姚念媛无罪释放,她却拒绝出狱
陨石纪元梦2025-04-17 15:07广东






1973年的时候,郑念(本名姚念媛)虽然被证明不是英国间谍给放了出来,但她就是不肯走,非得等到人家当面给她道歉才行。想当年,她可是北洋政府那边有名的大美女,结果莫名其妙地在牢里待了整整七年。这七年里头,她不光是身体上吃了不少苦,精神上也是备受煎熬,更惨的是,她女儿也没了。你说她这都已经被放出来了,为啥还要死磕着要人家道歉呢?下面小史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这事儿。




1915年那会儿,郑念(姚念媛)在不太平的北平降生了,她是家里头的独苗。说到她的祖宗姚晋圻,那可是清朝末年的大学问家,光绪年间考中了进士,还在翰林院干过,给皇上写过圣旨呢。而且啊,他还参与了戊戌变法,可惜变法没成功,之后就回老家专心教书了。郑念她爸姚秋武,跑到日本留过学,还参加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回来后,他在北洋政府当了个高官,还是个少将呢。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郑念打小就受到了挺不错的教育,家里人都特别宠她。


郑念跟其他那些贵族家庭的孩子不一样,她性格挺深沉,也很有内涵。她的朋友们可能都喜欢那种豪华派对啥的,但郑念就喜欢自个儿看看书,追求心里的那种满足感。她身上那股子高贵劲儿,可不是靠穿金戴银装出来的,而是从心底里透出来的平静和自律。


郑念的学习经历也非常出色。她在南开中学念过书,成绩特别好,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在学生那会儿,她就四次上了《北洋画报》的头版,大家都夸她又聪明又漂亮。她的出身和才能,让好多求学的人都特别羡慕她。不过,对于那种老式的父母包办的婚姻,她有自己的主意,一心想要找到真正的爱情。




郑念是个有主见、追真爱的姑娘,她挑了一条难走但超有意义的路。她特别拼也特别聪明,在学业上闯出了名堂。一开始,她在南开大学深造,后来去了北平的燕京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她没在国内的成绩上停下脚步,而是去了英国,想拿到更高的学术学位。


在英国留学期间,她的世界一下子大了很多,而且还邂逅了未来的另一半郑康琪。尽管郑康琪的家境没法跟郑念的显赫家族相比,但他自身的本事和能力那是没话说的。他手握博士学位,特别有才华,人也特别有魅力。在郑念看来,他就是那个对的人,他们俩走到一起,简直就是才子佳人的绝配。


一开始,郑念的父母对这桩看起来不怎么匹配的婚事挺不乐意,他们没想到女儿会那么倔,那么有主意。郑念,平时温柔得跟只小猫似的,为了跟心上人在一起,居然放出话来,说要去做尼姑。她爸妈心里明白,出家这事儿她未必真干得出来,但跟人私奔,那可是大有可能的。要是真那样了,郑家的脸面可就全丢光了。想来想去,看看郑康祺这人挺有本事,长得也不错,他们就让步了,点了头,同意了这门亲事。




结婚后,郑康祺当上了外交官,被派到澳大利亚工作,郑念也跟着他一起去了。两人在那边的生活特别美满,感情也很好。没过多久,他们就迎来了自己的宝贝女儿郑梅萍。小梅萍的到来,给这个小两口的日子又添了不少快乐和温暖。


1949年那会儿,国民党给郑念夫妇递来了去台湾的飞机票,可他俩愣是一口回绝,铁了心要留在大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一到,他俩正好在上海,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热血在沸腾,一门心思要为新生的国家添砖加瓦。后来,郑康祺被上海市长陈毅请去当外交上的高参,没多久,他还当上了英国壳牌石油公司在上海的头儿,也就是总经理。


他们的日子表面上光鲜亮丽,全国都在热火朝天地搞社会主义建设,每个人都满怀激情,想要为新社会出一份力。但命运这东西,跟天气似的,说变就变,一个巨大的挑战正慢慢靠近这个美满的家庭。谁也没想到这挑战会这么狠,更没想到它会给郑念家带来多大的长久影响。




1957年,郑念的爱人郑康祺被一场重病给带走了。这事儿来得太突然,42岁的她心里头真是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为了时刻怀念去世的老公,也为了让他的影子一直留在自己心里,郑念就把自己原来的名字给改了,直接用上了“郑念”这个名字,意思就是她要一直记得这份深厚的感情。


郑念经历了生命中极大的打击后,只能一个人挑起照顾女儿和支撑家庭的担子。她接手了老公在壳牌公司的职位,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出色能力,很快赢得了同事和上司的赞赏与钦佩,完成了从家庭主妇到职场佼佼者的华丽转身。


1966年那会儿,郑念的生活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刚吃完一顿简单的午饭,家里头正安静着呢,突然门外传来了一连串急促的敲门声。她还没站起身呢,一群突击队员就已经猛地冲进来了。他们翻箱倒柜,搜了个底朝天,不光把所有能证明财产的东西都拿走了,还一通乱砸,把原本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家搞得一团糟,简直就像废墟一样。




虽然现场乱成一锅粥,郑念却出奇地冷静,她对吓得六神无主的女儿讲:“别怕,等这事儿过去了,咱俩再弄一个更温馨的小窝。”但她心里明白,这事儿棘手得很,已经不是她能摆平的了。


没过多久,郑念因为有过英国留学的经历和长期在外企工作的背景,被人扣上了“通敌叛国”的帽子,被关进了监狱。在接下来的六年多时间里,她经历了没完没了的审问和极其残忍的对待,但她一直咬牙坚持自己是无辜的,打死也不承认那些莫名其妙的罪名。


就算被关在牢里,郑念还是一副高贵不屈的样子。有人跟她说:“稍微低头认个软,可能就没那么难受了。”但她回得斩钉截铁:“我绝不会低头认罪。就算这样会更难熬,我也要守住真相。”




她是北京一个权贵家庭出身的大小姐,打小就在豪华的日子里泡大。刚被关进监狱那会儿,郑念愣是靠着自个儿的聪明脑袋和那股子倔强劲儿,琢磨出了让日子好过点儿的法子。她把不多的食物捣鼓成糊,拿来贴墙边的手纸,免得灰尘跑到她睡觉的地儿。她还拿毛主席说的“爱干净光荣,邋遢可耻”这句话,跟看守借扫帚,把牢房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己动手做了个马桶垫,还弄了个防尘的东西罩着,硬是在这糟糕的环境里整出点清爽来。


在那种让人透不过气、毫无人性的环境里,郑念仍旧坚守着对生活的尊重与严谨态度。她不肯放弃自我提升,靠着吟诵古诗和做体操来维护身心的平衡,给自己打造了一片心灵的自由天地。


在残忍的审问和身体的折磨面前,郑念始终没有低头。哪怕被逼着认下那些根本不存在的罪名好多次,她还是硬气得很,绝不屈服。周围的人都因为受不了那狠劲儿和压力垮了或者招了,可郑念还是死守着她认定的真相。




碰到最煎熬的时候,她会做起自己编的体操动作,嘴里念叨着诗歌给自己打气,靠着强大的内心力量去对抗身心的痛苦。她算是那个时代真正的勇士,就算遭遇了悲惨的命运和诸多不幸,也始终硬挺着没倒下。


她在自传里写道:“手铐磨破了我的皮肤,一连好多天都流血化脓,那种痛苦让我觉得人生好漫长,好煎熬。”但就算这样,郑念在那六年多的监狱日子里,始终没承认过自己有罪,也没举报过任何人。她心里清楚自己是清白的,当初是满心真诚地回到祖国,想用自己的学识给国家出一份力。


郑念心里头明明白白,那场政治运动压根儿就不对劲。她说:“革命很多时候就是搞破坏的人干的活儿,要想真正建设好国家,还得靠实实在在的建设者。”她的那份聪明劲儿和不肯让步,不光救了她自己,也让大伙儿好好想了想那个时代的事儿。




在牢房里,郑念始终没丢掉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日常的条理。她会想办法用好手头那点东西,例如省下厕纸,贴在脏兮兮的墙面上,给自己找块干净地儿。她还找狱卒借了扫帚,努力让自己的住处保持整洁。


她靠做些轻松的体操,还有重温以前学过的内容,让身体和大脑都保持灵活清醒。这些年来,尽管生活里全是坎坷,但郑念凭借着她的坚韧性格和清高的品质,向大家证明了人在困难面前也能保持坚强和自尊。


1973年,58岁的郑念在坐了七年冤狱后终于走出了牢门。她心里盼着能赶紧回家,和好久不见的女儿见上面。可到家一看,家里破得不成样子,女儿也不知道去哪儿了。问了一圈邻居,郑念才慢慢拼凑出真相,原来女儿在她入狱的第二年就没了。对于女儿的死,大家说法都不一样,有的猜是自杀,有的说是被人害的,真相就像被雾遮住了一样,啥也看不清。




郑念对这种模棱两可的结果实在没法接受。她打定主意,要自己动手把事情的真相给挖出来,给女儿一个说法。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她一门心思地查这件事,最后发现女儿其实是被人打了之后扔下楼,大家才误以为她是自杀。这事儿让她大吃一惊,也让她更加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真相给找出来。


虽然不少知情人因为害怕而选择不说,但郑念靠着坚持和聪明,最后还是把真凶揪出来送上了法庭,给冤死的女儿讨了个说法。在经历了亲人一个个离世,还有自己莫名入狱的痛苦后,郑念觉得身心都累到了极点。给女儿洗清冤屈后,她打定主意要离开这个满是伤心回忆的地方。


1978年那会儿,郑念总算是盼来了迟到的公正。政府向她诚恳致歉,承认错误地抓了她,还亏待了她。拿到这份正式道歉后,郑念心里有了个主意,她想把自己的经历和吃的苦头写成书,书名叫《上海生死劫》。这本书里,她讲了自己一辈子的波折,也是对不公平待遇和苦日子的深深思考。书的稿费,她一分没留,全拿去办了“梅萍基金会”,这是用她女儿的名字命名的,专门帮中国大陆的留美学子。




郑念心里明白,教育能扭转一个人的命运轨迹。她就想通过这个基金会,帮一帮那些有本事但条件差的学生,给他们搭个桥,让他们有机会、有环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一份资助,都是她为了纪念去世的女儿,同时也是她为下一代下的赌注,表达的一份心意和关怀。


1980年,郑念怀着沉重的心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故土,远赴美国华盛顿,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到了新地方,她得重新适应一切,开始新生活。她学起了开车,用起了自动取款机,一个人逛超市,还慢慢掌握了做香浓咖啡的技巧。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郑念渐渐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时间一天天过去,郑念的日子慢慢变得平静起来。到了悠闲的午后时光,她会拿起一杯亲手泡的咖啡,坐在窗边,静静回想那些历经坎坷的日子。小时候,生活就像是培育她成长的田地;到了中年,生活又变成了不断给她出难题和挑战的试炼场。到了晚年,郑念下定了决心,要自己做生活的主人,好好享受每一刻的安详和美好。




郑念下定了决心,要把自己这一辈子的起起落落都写下来,于是动手写起了回忆录。她用文字一点点刻画着过去的时光,把和家人的点点滴滴都永远地保存了下来。她这么做,就是想缅怀一下自己特别爱的老公和闺女,同时也给自己的波折人生添上一个温馨的收尾。


到了2009年,94岁的郑念老人平静地走了。在走之前,她给好友写下了最后的愿望,说想让自己的骨灰被撒到太平洋里,那个地方连着美国和中国。她觉得,这样一来,自己就能跟着海浪回到心里一直挂念的祖国。这既是她对祖国深深的思念,也是她这一辈子故事的最终落脚点。


她决定把骨灰撒进大海,这代表她想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融入自然的轮回里。这么做不仅体现了她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难以割舍的情感,也表明了她渴望永远和大自然、祖国的土地融为一体的心愿。郑念的事迹和精神,就像太平洋的海浪一样,会在人们心里不断激起一圈又一圈的回忆。




#百家说史品书季#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举报/反馈



评论 1






发表













李晓冉RGX
郑念:道歉不到位,监狱我包月!
04-19 03:40辽宁

回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4305 天

连续签到: 280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1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小姐,经历磨难却依然精致
ya喜洋洋呀2023-05-16 05:00山东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美人迟暮的遗憾总是令人伤感,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样的伤感不存在,因为她的一生从开始到结束,都令人佩服。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上海生死劫》的作者郑念,就是这样的女子,她被称为中国“最后的贵族小姐”。




郑念原名姚念媛,1915年出生于北京,出生在那个日本侵略者妄图灭亡中国的时代,父亲是北洋政府的高官,曾在日本留学。


年幼时的姚念媛便被那面五色条纹的旗帜庇护着,在父亲的保护下,不曾被硝烟熏染。


姚念媛长相姣好,性格文静,年少时便已轻显端庄窈窕,她并未辜负父亲的疼爱,在由教育行业先驱张伯苓先生一手创办的南开女中求学。


因为气质极佳、相貌出众,所以在校期间曾4次登上《北洋画报》的封面。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




姚念媛从南开大学毕业后,考取了燕京大学,后来又远赴伦敦经济学校学习,并获得了硕士学位。


在此期间,她结实了后来的老公——正在读博士的郑康祺。两名才华横溢的青年彼此欣赏,互相喜欢,并许下承诺,从此结下百年之好。


郑康祺和姚念媛回国的时候,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国民政府也已经迁去了重庆。他们举办完婚礼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重庆,想要为抗日战争贡献一份力量。




1937年,郑康祺被派往澳大利亚工作。姚念媛不愿意离开丈夫,于是放下手中的事业跟着他一起前往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工作的这段时间,姚念媛一直跟着郑康祺东奔西跑,呼吁澳大利亚的华人为抗日战争捐款捐物。


1942年7月份,他们唯一的女儿出生了,夫妻俩异常兴奋,给她取名为郑梅萍。


1949年两人再次回国,二人回国后在上海定居,郑康祺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曾先担任市长陈毅的外交顾问,后又出任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姚念媛空闲时间会看看书、写写文章,两人虽然结婚多年,但是感情依旧很好,一家三口的生活甜蜜幸福。




但是好景不长,1957年2月,郑康祺被检查出癌症晚期,并在三个月之后离开了人世。丈夫的去世给了姚念媛巨大的打击,但是她不得不快速地走出悲痛,代替丈夫撑起整个家。


在丈夫去世后的一个月,姚念媛就从悲伤中脱离,去往上海英国壳牌公司担任总经理一职,接下了丈夫的工作,也是从这时起她不叫姚念媛,改随夫姓,叫郑念,她带着他的姓氏坚强地活下去。


通过自己的努力,郑念在丈夫去世之后依旧维持着原有的生活,并把女儿郑梅萍抚养成人。


1966年,51岁的郑念辞去了在壳牌石油公司工作,待在家中享受晚年生活。




但是上天似乎并不打算放过她。


1966年她被卷入文化大革命中,她先是面对着无尽的文化批斗,又因曾在英国留学和在英国公司工作,被扣了“英国间谍”帽子。


1966年9月郑念入狱,这一年她51岁,7年牢狱生涯,生不如死,支撑她活下来的唯一信念只有她的女儿。


1973年郑念被无罪释放,当她走出监狱,迎接她的是女儿在5年前已经去世,是被活活打死,然后扔下楼,伪装成自杀的假象。


坚强了一辈子的郑念,在得知女儿去世的那一刻,崩溃大哭起来。


不知是什么力量让她支撑下去的,58岁的郑念决心为女儿报仇,她通过几年的寻找,终于找出当年的杀人凶手,将罪犯告上了法庭绳之以法。




1980年郑念离开了上海,因为在中国每次走街上看见黑头发的姑娘,她就会想起她的女儿。


临走前,她将家里所有的珍贵文物打包好,送到了上海博物馆,做好了这一切她离开的这片土地,去了美国。


她在美国的生活大多与书为伴,


后来以她自己为原型写了一本书《上海生死劫》,这本书是写给她自己,也是写给她的女儿。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成为全球畅销书,让无数读者感动落泪。


后来她用这本书的稿费成立了慈善基金,专门资助中国留学生,为祖国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


她在这本书里面写到,我不但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像花岗岩一样坚强。不管出于何种严酷的打击,都要洁身自爱,保持自我。


郑念在九十岁时还会描眉涂口红,戴耳环穿当时最流行的尖头皮鞋,经常自己一个人开车去逛disco。




2009年郑念因烫伤入院,数月后在医院离世。


遵照郑念的遗嘱,她的骨灰撒入了太平洋,她说,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是我的祖国,那里有我的亲人。


她终于和丈夫、女儿重聚了。


佛罗曼有一句名言,一位真正的贵族不在于他生来就是一个贵族,而是他直到去世,仍然保持贵族的风采和尊严。


这句话用来形容郑念再合适不过了。迟暮依旧美人,末路仍是贵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26 03: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