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51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山屯溪傍霞村浙江马金姚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9-17 08:3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傍霞瑶”是当地群众对屯溪区黎阳镇傍霞行政村的俗称。该村位于屯溪区西南边缘,距中心城区约六公里,西临率水,东依鬲山,发源于皖浙边界浯田岭北麓的兰水,逶迤向北,流经休宁县的商山村以后,在此汇入率水。这是一片美丽而古老的土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粮茶繁茂。相传早在唐末宋初就有先民在此居住。因村子临水而居,故最早的地名叫“富溪”。后来有各个种姓不断迁入,村子逐渐扩大,并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居住点:程姓和陈姓居住在东边,因靠近鬲山,此处就叫“鬲山田”;汪姓居住在南边,紧临兰水,并建有“汪衍庆堂”,人们就习惯称其地为“衍上”;孙、章等姓居住在北边一高墩处,周围木竹成荫,人们就称此处为“树仑”(1);临近率水的西边,起初是毕姓、李姓居住,至明代,有浙江马金姚氏商人迁入,并在溪塝下建屋居住,逐渐成为当地名门富户,人们就称此地为“塝下姚”。后来姚氏家族不断扩大、居住人家不断增多,形成附近居住点的中心,“塝下姚”便成为整个村落的总称,取代原来叫“富溪”的村名。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地方言以音易字,将“塝下姚”逐改称为“傍霞瑶”(2),估计这一村名沿袭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1 J, t# \0 n+ H* i$ b$ S* n( D$ {) F3 g笔者认为“塝下姚”演变为“傍霞瑶”,非常贴切。因该村位于屯溪西边,是傍晚彩霞经常辉映的地方,“瑶”则美玉,喻美好之意,称“傍霞瑶”是非常贴切和美好的。  c. K3 J9 i- P
“傍霞瑶”村子规模不大,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些大户人家,如程、陈、姚、汪、毕等姓氏,都曾在此建有颇为壮观的民居、祠堂及其他建筑。如程氏怀德堂、汪氏衍庆堂、毕家花厅、陈家祠堂和姚家祠堂等相传均相当气派,都是传统的徽派古建筑。清末民初以后多数相继破败,现已不复存在。但据笔者所见,解放至‘文革’前后,此村尚有几处较有价值的古遗存。. `: v/ D5 f  \' G! c" f8 Y( r$ n
一为“姚氏宗祠”。这是一座较大的徽派古宗祠,系明代姚氏迁入以后所建,位于“傍霞瑶”与“鬲山田”之间。曾被屯溪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原址是“毕家花厅”,后售与姚家改建祠堂,毕家则东迁新江村,故后人有称“姚家祠堂毕家厅”,村里人俗称“介福祠”。解放初期为傍霞小学所在地。此祠建筑宏大,占地600多平方米,三进两天井,五开间,圆粗柱,冬瓜梁,飞檐斗拱,前厅天井中还栽有两株柏树,当时已长至二十余米高,围径约两三米粗。该祠堂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因破旧成危房被拆除。傍霞小学则另在祠堂西边新建。祠堂内的古柏同时被砍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2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2#
发表于 2024-9-17 09:43:57 | 只看该作者
昔日气派荡然无存,可惜。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24-9-17 22:31:36 | 只看该作者
1 b; H* z. s) G
       黄山市屯溪傍霞村“姚氏宗祠”。这是一座较大的徽派古宗祠,系明代姚氏迁入以后所建,位于“傍霞瑶”与“鬲山田”之间。曾被屯溪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原址是“毕家花厅”,后售与姚家改建祠堂,毕家则东迁新江村,故后人有称“姚家祠堂毕家厅”,村里人俗称“介福祠”。解放初期为傍霞小学所在地。此祠建筑宏大,占地600多平方米,三进两天井,五开间,圆粗柱,冬瓜梁,飞檐斗拱,前厅天井中还栽有两株柏树,当时已长至二十余米高,围径约两三米粗。该祠堂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因破旧成危房被拆除。傍霞小学则另在祠堂西边新建。祠堂内的古柏同时被砍伐。
, W* w) J3 k2 x4 t+ O/ m( ^( f
- L. W" \! d) a' J$ J       黄山市屯溪傍霞村“姚氏宗祠”。这是一座较大的徽派古宗祠,曾被屯溪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变成危房拆除了。应当严肃追责屯溪市政府!
2 \' G& _2 P2 c% }' c+ O, D
4 A' X, J5 i7 s+ L; }# F
: ~9 w4 M8 ^$ z- }( q% M
5 N8 f' q" e! Q* k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4#
发表于 2024-9-18 09:35:34 | 只看该作者
安徽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傍霞行政村姚氏【】(姚网会员“WD深渡”提供)( ]/ X! Q; V3 `$ _5 E
    该村位于屯溪区西南边缘,距中心城区约六公里,西临率水,东依鬲山,发源于皖浙边界浯田岭北麓的兰水,逶迤向北,流经休宁县的商山村以后,在此汇入率水。这是一片美丽而古老的土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粮茶繁茂。( e  [; l8 X7 i: h3 N
    相传早在唐末宋初就有先民在此居住。因村子临水而居,故最早的地名叫“富溪”。后来有各个种姓不断迁入,村子逐渐扩大,并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居住点:程姓和陈姓居住在东边,因靠近鬲山,此处就叫“鬲山田”;汪姓居住在南边,紧临兰水,并建有“汪衍庆堂”,人们就习惯称其地为“衍上”;孙、章等姓居住在北边一高墩处,周围木竹成荫,人们就称此处为“树仑”;临近率水的西边,起初是毕姓、李姓居住,至明代,有浙江马金姚氏商人迁入,并在溪塝下建屋居住,逐渐成为当地名门富户,人们就称此地为“塝下姚”。后来姚氏家族不断扩大、居住人家不断增多,形成附近居住点的中心,“塝下姚”便成为整个村落的总称,取代原来叫“富溪”的村名。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地方言以音易字,将“塝下姚”逐改称为“傍霞瑶”,估计这一村名沿袭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Q; v7 s1 A8 C$ F: }
    笔者认为“塝下姚”演变为“傍霞瑶”,非常贴切。因该村位于屯溪西边,是傍晚彩霞经常辉映的地方,“瑶”则美玉,喻美好之意,称“傍霞瑶”是非常贴切和美好的。
) x; N9 S* ]7 d1 }   “傍霞瑶”村子规模不大,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些大户人家,如程、陈、姚、汪、毕等姓氏,都曾在此建有颇为壮观的民居、祠堂及其他建筑。如程氏怀德堂、汪氏衍庆堂、毕家花厅、陈家祠堂和姚家祠堂等相传均相当气派,都是传统的徽派古建筑。清末民初以后多数相继破败,现已不复存在。
: F  B5 d4 R2 {( F' [    但据笔者所见,解放后至‘文革’前后,此村尚有几处较有价值的古遗存。一为“姚氏宗祠”。这是一座较大的徽派古宗祠,系明代姚氏迁入以后所建,位于“傍霞瑶”与“鬲山田”之间。曾被屯溪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其原址是“毕家花厅”,后售与姚家改建祠堂,毕家则东迁新江村,故后人有称“姚家祠堂毕家厅”,村里人俗称“介福祠”。解放初期为傍霞小学所在地。此祠建筑宏大,占地600多平方米,三进两天井,五开间,圆粗柱,冬瓜梁,飞檐斗拱,前厅天井中还栽有两株柏树,当时已长至二十余米高,围径约两三米粗。该祠堂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因破旧成危房被拆除。傍霞小学则另在祠堂西边新建。祠堂内的古柏同时被砍伐。0 s& A  j. w* C. m! a" ^5 w
! ^. o+ k0 o# |" Q# K
    黄山市屯溪傍霞村“姚氏宗祠”。这是一座较大的徽派古宗祠,曾被屯溪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变成危房拆除了。应当严肃追责屯溪市政府!
9 I$ J! L$ C9 L; m( G$ n9 Y/ r- H9 j- R! A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24-9-18 10:2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4-9-19 08:06 编辑
1 p0 m# j9 B: R4 @( k
4 e7 [; ?5 ~' I  ?  o0 O% i% M5 B% t) K3 X( g% h7 b7 e+ S
& ^9 t; `7 g  `0 l$ G6 p1 C
楼主“WD深渡”,你转发了谁的文章?为什么不转发全文?
, [* i  q: C5 Y+ C, W
% s8 r  @+ {+ |" ~5 ]6 U9 e- N, H
5 y/ y4 H3 r- H+ n5 T
安徽黄山市屯溪区傍霞村姚氏,源自浙江马金姚氏。是浙江衢州市开化县马金镇哪支姚?
7 l3 Y6 G. H3 Q; `/ \3 @5 Q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16:55:54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4-9-18 10:219 o  C# ~8 J4 u* ]
楼主“WD深渡”,你转发了谁的文章?为什么不转发全文?
: Z% L! [, Q2 p* s( ?
就这么点有用的
& f( W. e  h" E) W7 o- b9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8 10: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