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9-19 15:40:49
|
只看该作者
编织罪名滥杀无辜,丧失做人底线; h3 V' Q6 A5 a7 I
$ l9 T5 B9 d2 V( F% G! r+ C 如果说胡亥和赵高密谋夺权,是他人生之路犯的第一大错误,那么,在赵高的帮助下,罗织罪名,滥杀有功之臣和无辜,是他犯的第二大错误。这一错误,让他丧失了做人的最基本要求。* ]: |1 j4 B; _, g5 z$ ]
; R$ y" ]1 |' C 赵高在胡亥默许之后,征得李斯的同意,藏匿了秦始皇的诏书,然后伪造了一封假遗书,派人送达本该继承皇位的公子扶苏。遗书上写道:
8 B9 j9 x, o$ }* H, j4 m, K) @& I: _7 j/ g" s
朕巡视天下,寿寺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述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局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S# \# c3 P/ C' I
7 A$ K8 o/ I! N; }
这样一封胡说八道,颠倒黑白的遗书,出自胡亥、赵高、李斯的密谋。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胡亥,早已把他所谓的不能“不义、不孝、不能”律条抛到九霄云外。/ ^# ?. g: \# f0 j% K" F* T
' M* @3 q8 ]. c. Z) N' i, O. p3 p! p 面对这封假造的遗书,蒙恬曾劝公子扶苏不要轻信,但扶苏说:“父要子死,不得不死,况且父皇的脾气,你我都是知道的,他决定了的事情,再请求也没用的。”说完,拔剑自刎,热血喷涌而出,一个本该继承皇位的人,就这样遭到弟弟的暗算。真是可悲可叹!+ l# @8 Y# B3 S3 F( Z0 u m- O
4 y/ k8 O$ |4 V. H( k& k 扶苏的死讯传到京城,胡亥不仅没有任何愧疚之意和恻隐之心,反而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为初战告捷感到庆幸。由此可见,那个时代,所谓兄弟情谊,比纸还薄。# N$ b7 {! ~3 y3 m
, o5 l) X) X$ {
随后,胡亥和赵高用几乎相同的手法,干掉了另两个对手和最大威胁,一个是蒙恬,一个是蒙毅,从而在邪路上越走越远。
: f' X9 Q! v- k, P6 P. s5 f5 f T( V5 F
如果说胡亥和赵高设计谋害扶苏、蒙恬和蒙毅,是出于夺取皇位的大局考虑,多少还残存一点良知的话,随后发生的事情,完全改变了杀人的性质,成为一种主动和自觉意识。
) U4 w' |- W1 G6 I4 g6 z6 b
) \" A5 r6 y% H+ h; u 有一天,胡亥对赵高说:“朕即位后,大臣不服,诸公子想同我争位,你看这事情怎么办呢?”其实,胡亥这番话,纯粹是杞人忧天,是对自身能力不足担忧的表现。但是,正是这句话,让赵高有了继续作恶的上方宝剑,两人狼狈为奸,开始了一场空前的铲除异己大行动。皇亲国戚、功臣勋贵,逮捕的逮捕,杀头的杀头,株连无数,一时血雨腥风。其中,被杀的秦始皇的公子多达十二位,公主十位。对此,胡亥一点也不心痛,反而非常高兴。 P7 J1 e# p8 Y4 k3 }& Q$ Q
$ {/ e5 z1 P$ F& j$ N
赵高蹬鼻子上天,胡亥一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V9 H' T( X$ J! }1 T V8 s
% t. b) I, E$ ~. \ 随着屠杀行为的升级,赵高的权势越来越大,从而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遗憾的是,胡亥似乎天生愚钝,根本没有看清赵高这个人的本质,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自己看不清也不打紧,别人提醒了,依然执迷不悟。1 t- k6 Y2 v! _
1 A' l$ k) t3 k3 M" d' ^! } 当李斯发现赵高的卑鄙和恶毒之后,曾向胡亥报送奏章,历数赵高罪状,要求弹劾赵高。没想到胡亥看了奏章摇头说:“宦臣赵高,在宫多年,为人清廉强干,上合朕意,下知世情,你就不要再怀疑他了。”这种智商和判断力,如何能当得了皇上。
: B. s5 L1 j/ Q/ q" S- z3 i3 Y/ I" [: z0 Z1 a5 U: h4 e2 L
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赵高指鹿为马的“雷人”故事,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了。这个故事的发生,问题不在于赵高敢于这样做,而是他为何这样做。赵高为何一定要指鹿为马呢?显然不是因为他要当动物学家,要搞物种变异研究,个人看来,他是为了挑战人生极限,同时也是再次确认胡亥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W" }; d9 d: C0 c# D) J& J" ]/ g
1 ?" J6 ^' _+ g 胡亥不是后来的康熙,他没有康熙对付鳌拜一样的手腕和办法。虽然他明明知道那不是马,但他也必须承认是马,因为他没有纠正“糊涂”问题的能力。如果赵高碰到的是康熙,而不是胡亥,那么,仅此一件事,他就死定了,而且死无葬身之地。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人,手腕和能力非常重要。没有能力,那就是个摆设,就是一个糊涂蛋。
" _/ t1 i$ y* {( O+ v2 Z) A# l2 [
- v2 H h, R3 X; { 相对于胡亥,赵高是有能力的,但那都是干坏事的能力,不是正经八百的能力,如果他真有能力,当起义军烽火四起时,他能够带兵打仗,击败对手,才算是能力,可是,他唯独缺乏干正事的能力。' |/ A$ _. @2 J( B2 @! e# S
2 ^$ K! y; N l3 ~7 \7 a: \$ P8 l7 s 明明已经死到临头,依然心存诸多侥幸
. ^; V9 d6 R& I/ I3 \0 f4 V/ X+ W C2 v+ ^1 I$ R" I8 B& d
随着形势的发展,赵高越来越觉得有除掉胡亥,直接走上前台的必要了,于是,他精心设计了一场宫廷政变。对此,胡亥竟然丝毫没有察觉。在这场政变中,赵高给出的要求是胡亥“无条件”消失,胡亥最后却想保住最低生活保障线。
$ ]" x$ E& b, X5 I0 c
: H" N7 N/ K* |8 [3 V 那天夜里,赵高明令阎乐杀进宫中,高喊抓小偷。御前侍卫被杀之后,胡亥直接面对阎乐的长剑。胡亥大声质问:“宫中哪里有小偷?抓什么小偷?”阎乐回答:“你就是最大的小偷?”胡亥颤声质问:“此话怎讲?”阎乐指着他的鼻子说:“因为你篡夺了本该属于公子扶苏的皇位。”
% D7 {, v3 j9 b$ b4 O3 n
# o C/ l% T, m 胡亥还不明就里:“谁让你来的?”阎乐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丞相!”到这个时候,胡亥似乎才明白是怎么个事情了。4 r* c( s+ b; }5 X% W
& l/ y, r5 M- ~% N 胡亥说:“想必是丞相让我让出皇位,那好,我只愿做个郡王,不当皇上了,可以吗?”阎乐说:“不行!”“不许我为王,就做个万户侯吧?”阎乐还是说:“不行!”“只求丞相放我一条生路,与妻子做个普通百姓!”到这个时候了,胡亥还心存幻想,真是糊涂得可以。
. D+ Q( ], F/ s" p; {; g! x
: p) j! Z) H: N7 W! L( i. V 阎乐最后说:“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死亡!”胡亥终于明白了一切的一切,绝望地拔剑自刎。一个二十三岁的生命,当了三年皇帝之后,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一命呜呼了。% `% L4 r% ?( w, B+ Q7 n
* X' O( b( E1 ?/ K9 K
秦二世胡亥:2 N" {: p0 J* I" R
) {# U. X) C0 k+ X9 C2 D
原本姓“胡”叫“胡来”
+ \" }3 o: B K. {- K; z/ C" }
[8 ~; ]) y& C3 g) w 这时候,我想到, v0 q h) m. b, k" S* O4 r
- L x- k6 U. l3 M9 |. J5 u1 `5 t 那个威震四海、金城千里的秦始皇/ i# x7 l, J) ^: G: n
# M0 D( Z, B. a1 T 试图“万世一系”+ s! \) ?. K3 a- h0 Z) V: ?
' S8 Q, h4 e* d6 [
为什么“二世而亡”?
9 E ?% i) f* _1 N; V# n
' S. r6 A+ u7 ]% L" d. w ——芦甸《远望美女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