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8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纵贯线』〈转〉[图文]李世民晚年为何三次都未能征服小国高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8 17:4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E( G7 V- |0 A' v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中国历史上有口皆碑的一代英主。他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至理名言,为后代帝王所汲取和借鉴。他所统治的时代即“贞观之治”,生产发展,国盛民强,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影响的,尤其是在东亚地区更是名副其实的霸主。然而在他晚年时期,大肆举兵东征,由于军事上的失误,三次东征都不胜而归,未能征服一个区区小国——高丽,最终病殁。
! ~0 ]5 }% k( B, e! z9 s" y- M: c" L" X
    第一次东征正面强攻误战机 , c( e8 F* c1 ^' V/ k, u
; U, e2 `) `1 v4 W+ a- {) T8 x
    唐朝东面的高丽、百济、新罗三国在唐初时就遣使朝贡于唐,并分别被册封为王。贞观十八年(644年)十一月,高丽西部头领盖苏文政变成功,自封莫支离(相当于唐朝兵部尚书兼中书令之职),专擅国政,并南联百济、倭国频频发兵进攻新罗国,企图西抗唐朝,充当东方盟主。而唐太宗李世民自灭东突厥后便有主盟全亚之图,于是乘新罗国抗拒唐廷之机,宣布盖苏文罪状,并欲举兵讨伐。
& g2 ^  J- b- s# H
& t" W8 u; Q3 X1 m. n; [$ ]; U1 ^    贞观十九年(645年)三月,唐太宗李世民至定州(今河北定县),语重心长地对侍臣说:“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次出师未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乃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朕自发洛阳,唯瞰肉饭,虽春蔬也不之进,惧其烦扰(百姓)也。”他一面召集侍臣和留守太子交待事项,坚定诸臣之心;一面看望生病士卒,并托付州县治疗。因此士民争参征役。李世民从定州出发,亲佩弓矢,手结雨衣于鞍后。又自定州沿途设置烽火台,每隔十里一烽,达于辽东城。并与太子约定,克辽东时,举烽以闻。 ! W3 |. z) P  j

- s. H" C; I9 E- E    同月,太子詹事李世绩等率主力急趋辽东,展开辽东城围攻战。李世绩自柳城(今朝阳县)进发时,大肆声张进军怀远镇(今沈阳市西南),而潜师北趋甬道(隋伐辽时所设浮桥,今辽中县西北),出高丽不意。四月初,李世绩自通定镇(今沈阳市北)渡辽水,高丽大骇,城邑皆闭门自守。先头部队张俭以胡兵为前锋,渡辽水后攻建安城(今营口市东南),破高丽兵,斩首数千级。四月下旬,夏江王李道宗越过新城(今海城县)攻破盖牟城(今盖县),虏获2万余人,粮食10万余石。张亮率舟师自东莱渡海袭卑沙城(今旅顺西北),破城俘获8000余。五月,李世绩进攻辽东城(今辽阳市),高丽遣步骑4万驰援,经盖牟城时,李道宗派4000骑迎击,大败高丽军,遂达成阻敌援军之使命。五月中旬,唐太宗李世民渡辽水引援军赶至前线,在进军中“过河拆桥”,以坚士卒之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7:45:02 | 只看该作者
李世绩攻辽东城,用抛石车、撞车猛攻12昼夜,高丽兵在城上积木为楼,进行抵抗。唐太宗李世民亲引精兵围城数重,鼓噪声震天地。五月十七日南风甚急,唐太宗遣锐卒登冲竿之末,焚其南楼,火延烧城中,屋宇皆尽,高丽力战不能敌,城遂破,杀敌万余,俘获男4万之众。 - @( v8 D5 d+ g9 U7 \+ u  y9 @& u

' Q5 G. o7 c# ]9 f# M; r6 \    六月,唐进军白岩城(今抚顺市南)。李世绩攻城西南,唐太宗攻西北。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箭,唐太宗亲为其吸血,将士闻之莫不感动。城主孙代英暗派心腹请降,临城投刀钺为信,且说:“奴愿降,城中有不从者。”鉴于此,李世民将唐旗交于使者,并说:“必降者宜建之城上。”孙代英把唐旗插在城头,城中人皆以为唐兵已登城,皆服从投降,遂拔白岩城。唐太宗临水设幄受降,并采用释俘、优俘政策,以瓦解高丽军心。李世民将白岩城置岩州,孙代英为刺史。放归城中万余男女,并赐以衣食;对80岁以上的老者,还赐予布帛;对其他地方之兵在白岩者,悉慰谕给粮仗,任其所之,于是投降士兵皆从军效力。 6 D6 {) M8 d. K3 A7 z- P# q
. l$ L; ~% ~3 h
    白岩城既下,遂展开安市会战。六月十一日,唐太宗李世民率大军发辽东,于六月二十日至安市城(今辽阳市南),即列营进攻。次日高丽北部耨萨(酋长,相当于唐的都督)高延寿和南部耨萨高惠真,率高丽兵15万救安市。唐太宗乃命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突厥千余骑以诱之,兵始交而伪退,高丽兵追之,被诱至安市城东南8里依山而阵。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悉召诸将问计。长孙无忌说:“臣闻临敌将战,必先观士卒之情。臣适行经诸营,见士卒闻高丽兵至,个个摩拳擦掌,喜形于色,此必胜之兵也。”唐太宗遂与长孙无忌等领数百骑登高观山川形势,分析敌人可能伏兵的地域和进出的道路,并看到高丽合兵为阵,长约 40余里,此时,李道宗献计说:“高丽倾国以拒王师,平壤之守必弱。愿借臣精卒五千,覆其根本,则数十万之众,可不战而降。”唐太宗不听,却作歼灭部署:命李世绩率1.5万陈于西岭;长孙无忌率精兵1.1万为奇兵,自山北出狭谷,以冲其后;自率步骑挟鼓角偃旗帜,登北山;主力隐伏布阵,闻鼓角齐出奋击。并命有司设立受降幕于朝堂之侧,以备受降之用。 - t6 X$ L- u& ^, E, X# @
3 r: i6 @( o$ @0 d' p; o  x! l+ Y5 [
    高延寿等独见李世绩布阵,即督兵进攻。站在高处观战的唐太宗看见担任奇袭任务的长孙无忌部队尘烟骤起,判断他们已与敌交上锋了,遂命鸣鼓角,齐举旗,令各路军马并进攻击,高延寿大惧,欲分兵抵抗,而其阵已乱。此时唐军应募勇士薛仁贵欲立奇功,大呼冲锋陷阵,所向无敌,唐军倾兵乘势猛击,高丽兵大溃,斩首2万余。高延寿收集余众,依山自固,唐太宗将其围困,长孙无忌尽撤桥梁,断其归路。高延寿、高惠真率其众3.6万人请降,入军门,膝行而前,拜伏请命。 0 [" q% z4 [  Q
, S" H  Z. {/ M" M
    唐太宗受降后,把耨萨以上的酋长3500人迁往内地,余众使还平壤;又以高延寿为鸿胪卿、高惠真为司农卿,以鼓励投降。被释放者俯首叩地,欢呼之声闻于数里。高丽举国大骇,黄城(今沈阳南)、银城(今铁岭南)皆自行撤退。 9 T; j  q2 i' j) @6 ]8 [$ F2 }

. ^! c6 X4 O& T' g) v! X- b& }" C    七月五日,唐太宗移营安市城东岭列长围以攻该城,又遣张亮率所部水军趋建安(今辽宁盖县东北青石关),阻敌增援安市。李世绩督诸军攻安市,并让高延寿等投降将士到城下诱降,但城中坚守不为所动。因该城有精兵固守,特别是安市城里的老百姓害怕被唐军坑杀,则抱定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唐军久攻不下,唐太宗甚怒,令李道宗在城东南角筑土山,架设5道木桥登城,但敌人也不断增加城墙的高度以拒之。当唐军所筑土山已可俯视城内时,土山压崩了城墙,高丽 100多人从城墙缺口出战,夺占了土山,唐军连攻3日未能夺回。士兵分番交战至九月,唐军仍不能攻占。李道宗徒跣负荆请罪,唐太宗说:“汝罪当死,但朕以汉武杀王恢,不如秦穆用孟明,且有破盖牟、辽东之功,故特赦汝耳。” 9 B$ B. {( W$ Z) t# V) ^
# s' i- T; p. M, y) h
    此时,降将高延寿、高惠真等献计说:“奴既委身大国,不敢不献其诚,欲天子早成大功,奴得与妻子相见。安市人顾其家,人自为战,未易猝拔。今奴以高丽10万余众望旗沮溃,国人破胆。乌骨城耨萨老耄不能坚守,移兵临之朝至夕克;其余当道小城,必望风奔溃,然后收其资粮,鼓行而前,平壤必不守矣。”众将均认为此举可行。唐太宗正准备采纳时,长孙无忌却阻拦说:“今建安新城之虏众犹10万,若向乌骨,皆蹑吾后;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后长趋而进,此万全之策也。”唐太宗被说服了,但鉴于辽东早寒,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以及此高丽盖苏文为挽救颓势以厚礼唆使薛延陀攻唐,唐太宗乃决计于九月十八日班师还国。 1 t  n& }6 Q) A3 Q# D
- M' T' B; S" `7 E& Y6 x
    第二次东征随遇而战无重心 8 S# l& E5 Z' i! C9 n5 L; m
5 e. ^' F8 N% t+ _' M
    自从唐太宗第一次东征无功而返,盖苏文更加骄狂,对唐使者倨傲,并且一再违抗唐太宗的敕令屡次侵犯新罗国。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下诏不受其朝贡,准备再次讨伐。次年三月唐太宗第二次举兵东征,讨伐高丽。 ! c) d+ y4 Q7 [4 W

, P. s% D" X! t7 s* d7 e/ R    出兵之前,唐太宗鉴于上次东征不胜而返的教训,召集大臣商讨对策。朝议认为,高丽依山而城,攻之不可猝拔。但经前次征讨后,高丽国的农田水利遭到大面积破坏,土地未曾耕种;所攻克的城市,粮秣物资也被没收殆尽;再加上其旱灾严重,高丽国民大都处于半饥饿状态。今若数遣偏师,更迭择其疆场,使其疲于奔命,意在误其农时,数年之间高丽便会因粮荒而土崩瓦解,如此唐军可不战而胜。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7:45:48 | 只看该作者
经朝议后,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对高丽采取长期扰乱与破坏之战法,令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率陆军3000人,会合营州都督府兵,自新城而进。令左武威大将军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总管,领兵万余人,乘楼船自莱州泛海而进。水陆两军都编配有习水善战的士卒。
# Z/ z7 i( a! J) z! e" `5 u3 L3 `8 x4 l1 @" E1 Y
    李世绩率军渡辽水,焚毁南苏(今新宾境)等数城,高丽守城者多背城拒战,唐军乃进行破坏战,于五月而还。 ' r# C+ g3 a: d( c- v* A

+ ^0 F+ C: p4 ~( a; V  F    牛进达率水军万余人攻入高丽境内,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皆战无不捷。七月,攻破石城(今辽阳东北),深入积利城(今平壤西),高丽兵万余出战,唐军斩首敌军约两千余而还。
9 L' K0 X9 Q; t; I" v
2 o( y; F, Y% Q( r, w- x9 z    八月,唐太宗李世民敕令宋州刺史王波利等,发江南宣、润、常、苏、湖、杭、越、台、婺、括、江、洪12州的工匠,造大船数百艘以备扩充水军征用。 - W. h' l& w6 y2 e

% Q( g& o' w0 V    此间西部边境发生了征讨龟兹、翠微、玉华、营缮等战事。再加上12月,高丽王使其子莫支离任武来唐谢罪,唐太宗许之。就这样在毫无战略重心的情况下,随遇而战,第二次东征又不胜而返。 4 E" g# Y! p: ~" O6 p  m

9 Z% \5 s% m+ L: f3 b6 E% S9 I    第三次东征未竟遂亡续战火 : X4 g  j$ q0 ^( E0 |
0 h- ?# K' D6 d# Q) r, ?; F  {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一月,新罗国王病死,唐太宗封其国王妹妹为乐浪郡王。唐太宗又命右卫大将军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兵3万乘楼船战舰,北渡北海湾再击高丽,进破泊灼口(今新义州附近),俘获甚众,为翌年大规模进攻作战作准备。
/ Q* F9 {- W! v( x" m9 Q- b3 f8 G7 N  \# Q" p$ p7 ]
    六月,唐太宗欲乘高丽困疲之机,于来年发兵30万一举灭之。为此他再次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朝议认为,大规模进军必须粮秣充足,仅依靠畜力车运满足不了需求,必须造大船实施水运。七月,唐太宗命令右领左右府长史强伟于剑南道伐木造舰,舰大者长33米、宽17米。所造舰船沿江而下,自巫峡抵江州、扬州,向东出海集于莱州。八月,唐太宗又命越州督都府及婺、洪等州造海船及双舫1100艘。“州县督迫严急,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谷价踊贵,剑外骚然。”雅、邛、眉三州山僚群起反抗。唐太宗又命陕州刺史召募勇士,莱州刺史李道裕运贮粮食和器械于乌湖岛(今蓬莱县东北250公里外)以备东伐。 2 ?, m  ^8 \1 I

) y8 N; E0 c( A5 ]    对唐太宗大规模征伐高丽之举,在病榻上的房玄龄对他的儿子说;“今天无事,惟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于是他抱病上书:“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陛下威名功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矣;侵扰百姓,灭之可矣;它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矣。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内为前代雪耻,外为新罗报仇,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乎?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焚陵波之船,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 6 N- _* f' Q& j
" Q7 x( H; N% z6 a
    翌年春,唐太宗病,五月而崩,时年53岁。第三次东征未竟遂罢。 * S/ e) _" C; x! V1 J

9 Y8 S4 b4 u0 `) b9 D  Y; k: `    唐太宗病崩后,其子唐高宗李治汲取了他的教训,改取先灭百济,再灭高丽的战略,一则孤立较强大的高丽,二则拓宽了进高丽的通道,先后发兵50万,征战10余年,最终取得了平定朝鲜半岛的胜利。唐高宗将高丽划分为九都督府,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由薛仁贵督兵2万镇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19 09: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