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7 12:01:44
|
只看该作者
作威作福,残酷打击东林党
3 c) ~0 A1 z8 b4 H/ p! x2 g6 u, W* p0 q l" \! F8 q
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在历代的宦官中几乎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而熹宗的懦弱昏庸也称得上少见。魏忠贤的权力越大,他就越感到害怕,怕自己失去权力后遭到别人的报复。为了保住手中的权力,他开始培植自己的武装。他在宫中挑选体格健壮的太监组成一支禁军,将从兵部要来的大量火器配发给众太监。魏忠贤经常带领这支队伍在紫禁城内操练。队伍的指挥部就设在五凤楼上。为了长期控制这支队伍,魏忠贤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到军中,并让他们在军中担任要职。这支队伍在紫禁城内演练时,鼓声隆隆,火器发出的声音扰得皇宫不得安宁。魏忠贤穿着盔甲,骑着高头大马巡视军队。就算熹宗在场,魏忠贤也敢骑马来回疾驰。熹宗却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极端的纵容使魏忠贤愈来愈放肆。
, O4 ?. ~6 n2 C9 Y5 p- D& M1 I6 l" [/ N" Z5 Z
当时朝廷中的许多士大夫都是东林党人,并以江南士大夫为主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东林党人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并拥有左右舆论的力量,在朝中也占据了一些重要的位置。内阁首辅叶向高、礼部尚书孙慎行、都御史邹元标和左都御史赵南星等人都是东林党人;此外,还有左副都御史高攀龙、左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等人。
& C+ \' N; s9 M, A
" R# `% b0 v; D8 u 刚开始,魏忠贤与东林党人的关系还不紧张,并且很敬重赵南星。但赵南星却在一次交谈中郑重地告诫魏忠贤,不要对皇帝有什么歪主意,要尽心尽力侍奉皇帝。这句话令魏忠贤非常不高兴。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当上了东厂提督。许多东林党人的对头纷纷投靠魏忠贤,而魏忠贤也需要结交朝中的文武大臣,两下一拍即合。他让田尔耕掌控锦衣卫;许显纯升任镇抚理刑,负责监视朝廷内外动静,发现异常,立即镇压。与此同时,魏忠贤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大量网罗宫中的太监。时间不长,司礼监太监王体乾、涂文辅、石元雅、李永贞等人都成了他的党羽。此时,魏忠贤想方设法大力网罗党羽,让自己的心腹把持朝中的要害部门。然而魏忠贤和客氏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东林党人的强烈不满。他们打算拆散魏忠贤和客氏,以削弱他们的势力。所以御史毕佐周、刘兰上疏,建议熹宗将客氏遣送出宫。但熹宗很迷恋客氏,他以皇后年纪尚幼,需要客氏照料为由拒绝了东林党人的建议。但由于大多数官员一再上疏,熹宗无奈,便将客氏送出宫,但没过多久又派人将其接了回来。这就使东林党人拆散魏忠贤和客氏的计划失败了。魏忠贤因此对东林党人怀恨在心。
" Z% L$ J& @5 V R" Q- Y A2 x! ^! B1 h8 L
天启四年(1624年)初,以御史李应升为首的众位大臣先后上疏,共同揭发魏忠贤犯下的种种罪行。可是熹宗却没有看到大臣们的奏章,因为所有的奏章都需先由魏忠贤过目后转呈熹宗。魏忠贤发现有弹劾自己的奏章便扣留下来,然后以熹宗的名义责备朝中大臣。天启四年三月,魏忠贤指使党羽给事中傅樾和自己的外甥傅应星向熹宗诬告汪文言。熹宗偏听偏信,将汪文言捉拿下狱,交掌镇抚司刘侨审理。最后汪文言遭到廷杖,并被革职。魏忠贤认为刘侨对汪文言的处罚太轻,一怒之下将刘侨革职,把自己的心腹之一许显纯推到了掌镇抚司的职务上。
% @2 |/ D7 w7 C0 ~+ O# _2 L. r2 B9 v( q3 j) x( r8 Z) z, `
天启四年六月,副都御史杨涟见魏忠贤无法无天,非常愤慨。杨涟将魏忠贤的所作所为整理成24条罪状,冒着生命危险上奏熹宗。奏章中写道:“其罪一,魏忠贤原本是市井无赖,中年净身进入宫中,在博取皇上信任后,擅权乱政,破坏祖宗的内阁票拟制度。其罪二,为了翦除异己,魏忠贤指使党羽孙杰陷害顾命大臣刘一燎、周嘉谟,导致二人离位。皇上因此落下了驱逐先朝老臣的罪名。其罪三,魏忠贤赏罚不明,颠倒是非,排斥公正无私的忠臣孙慎行、邹元标;袒护制造混乱的方从哲……上述所言句句属实,只是皇上左右的人畏惧阉贼的权势不敢上奏;外廷百官静观事态发展也无人上奏。虽然有人揭发阉贼的罪行,但客氏又在皇上面前为他开脱,致使无法无天的阉贼依然我行我素。如今阉贼依托门墙,宫中府中大事小事,无一不是忠贤专擅。宫廷之内都只知道有忠贤,不知有皇上。皇上的尊严何在?皇上年富力强,岂能受制于宦官小人?请皇上召集文武百官,将其严惩,以正国法,并将客氏遣出皇宫,以清除隐患。若能为国除此大害,臣就算一死也在所不惜……”7 ]4 u$ O s# T% J/ p# g' M
# B& v: ]/ _2 a# I$ @) h1 a0 S. V 杨涟在奏章中提出的任何一条罪状都可将魏忠贤和客氏置于死地。杨涟上奏章的事情很快就在百官中传开。所有的正直大臣都很敬佩他。魏忠贤看到奏章后,认为此事非同小可,于是他利用奏章尚未交给熹宗的机会,急忙将客氏和王体乾等心腹召集到一起,商讨应对之策。一番密谋之后,众人一起去找熹宗。魏忠贤来到皇上面前哭诉道:“奴才一心为皇上办事,没想到反遭到了杨涟等人的恶意诽谤。奴才就算是死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情,怎能做出对皇上不利的事情呢?恳请皇上免去奴才的职务,让我可以专心侍奉皇上。”客氏趁机也在一旁说魏忠贤忠心为主,从没做过违法的事情。杨涟等人是在诬陷魏忠贤。此时的熹宗并没有阅看奏章,而是命一旁的王体乾念给他听。王体乾依照事先制定好的计划,在宣读杨涟的奏章时故意歪曲原意,并将要害处略去不念。每念完一条,魏忠贤便为自己辩护一番。在他们的迷惑下,熹宗不仅没有责怪魏忠贤,反而认为杨涟捕风捉影,下旨将杨涟训斥了一顿。2 z! Q1 H; k1 p9 B
/ p: L0 U( b; T/ Y 皇上斥责杨涟的事情令满朝的大臣非常气愤。佥都御史左光斗、屯田司郎中万璟、都给事魏大中、给事中陈良训、御史袁化中等70多名大臣联名上奏,请求弹劾魏忠贤。河南道御史袁化中在奏章中写道:“魏忠贤障日蔽月,逞威作福,视大臣如奴隶,斥言官若孤雏……朝野共危,人神共愤。”李应升也在奏章中义正词严地写道:“杨涟弹劾太监魏忠贤的24大罪,并非杨涟一人所言,而是朝中百官的共同心声。”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有百多份奏章上呈朝廷;内阁重臣叶向高、礼部尚书翁正春也极力主张将魏忠贤赶出皇宫。但是昏庸的熹宗不但没有采纳众人的意见,反而替魏忠贤辩护:“政事朕所亲裁。”并将此事交由魏忠贤自己处理。魏忠贤知道熹宗有意偏袒自己,便在熹宗离朝之后,立刻以熹宗名义训责众位大臣。随后指使手下党羽搜集与自己为敌的大臣名单,开始计划如何处置他们。1 ?6 G8 X( w5 ~7 z' \
2 a3 h4 f$ C3 I+ j) @% r: _4 X; K
没过多久,工部郎中万燎又上疏:“魏忠贤生性狡猾,贪得无厌,无事生非,陷害忠良……皇上怎能将他留在身边呢?”奏疏呈上去后,魏忠贤勃然大怒。他将先前百官弹劾自己时的满腔怒火都发在万燎身上,当即派党羽到万燎的家中捉拿万燎,随后将万燎带到宫中,打了他一百廷杖,致使万燎被活活打死。万燎死后,巡城御史林汝翥因处治犯罪的宦官而得罪了魏忠贤。林汝翥怕遭到魏忠贤的报复,急忙逃到遵化。因为林汝翥是内阁大学士叶向高的外甥,魏忠贤便趁此机会,诈称叶向高将林汝翥匿藏在自己府上,并派大批党羽包围叶宅,强行搜府。叶向高是三朝元老,怎能受此侮辱。他立即上疏请皇上罢免魏忠贤。但熹宗毫不理会。叶向高无奈之下请求回乡养老。昏庸的熹宗竟然当即点头同意。叶向高走后,魏忠贤加快了打击东林党等正直人士的步伐。杨涟、魏大中等十几位忠于朝廷的大臣因为受到迫害相继辞官。魏忠贤趁此时机,将自己的心腹们安插到了各个重要的职位上。
Y0 f; G2 S: R' W2 V- a N+ P, V, B: o5 X! v: t. C0 s. E% a
手段残忍,天怒人怨
$ d. V# K+ d4 {0 z* B: E+ _( ]) K5 z; o# T: e5 P5 ]) h
在魏忠贤的淫威下,许多贪生怕死、见利忘义的朝中大臣都投靠在他的门下。从朝廷到地方,共有80多位大臣投靠他。在魏忠贤众多的干儿义孙中,以“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人最出名。他们为虎作伥,无恶不作,是魏忠贤迫害反对者的得力助手。在这些走狗手下还有数不清的爪牙。须发皆白的礼部尚书顾秉谦论年龄能当上魏忠贤的父亲,但他却带着自己的儿子去拜见魏忠贤,说自己的胡子已经白了,直接喊魏忠贤为义父不太合适,所以请求魏忠贤将自己的儿子收为义孙。大学士、吏部尚书魏广微因为也姓魏,便对外说自己查过族谱,按辈分论,自己是魏忠贤的侄儿。这样一来,他也就得到了魏忠贤的信任。他想提拔或罢黜哪位官吏,魏忠贤都能够帮其做到。因为二人在投靠魏忠贤后都得到了升迁,所以两人对魏忠贤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在魏忠贤残害异己时,两人非常卖力。许多诏令都是由他们起草,然后再以皇帝的名义颁布。魏忠贤通过这些党羽控制了朝中的内阁、六部、厂卫以及地方上的大部分总督、巡抚。《明史》曾写道:“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 X: h7 Z( e- w: X( U5 D, E
3 A$ x! R. O$ ~0 B( S- x* V
魏忠贤身边的大小爪牙们都知道,只要能哄得他高兴,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于是都想尽办法取悦他。魏忠贤的生日是正月十三日,每年的这个时间都是手下党羽大献殷勤的好时机。他们将自己在各地搜刮的奇珍异宝献给魏忠贤。送礼的队伍还要排长队,等待着乾清宫门打开。宫门外的台阶上下放满了各式各样的礼物,以至于需要几十名太监来回搬上大半天。由于前来拜寿的官员太多,屋中坐不下,许多人都只能站在一旁。拜寿的人口中高呼“九千岁”。更有甚者还喊:“九千九百岁爷爷!”这些声音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