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8-6 12:18:56
|
只看该作者
手表和诗稿% @: i, X/ z9 @8 C
: L7 x" a- i% j% j# f
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近一个月的时间像庐山的清泉般淙淙流逝。庐山会议一结束,邢韵声想到毛主席也要离开庐山了,阵阵离愁别绪不觉袭上心头。她几次在毛泽东居住的“美庐别墅”旁的林荫道上徘徊,想进去和毛主席道别。
9 U& ? P! [7 U& o& y" B, d ]: N" k8 F# |" o3 h, C5 F
其实,毛泽东在百忙中仍然关心着被他视为女儿的邢韵声。就在毛泽东下山的那天早晨,夜色刚刚退去,剧团的姑娘们还沉睡在梦中,毛泽东的警卫员便敲门叫醒邢韵声说:“快起来,主席今天要走了,他想见见你……”
* l% n7 e: }7 F, ]% ~+ v' X
# G+ ~, {. @, }9 h3 E 她连忙梳洗了一下,跟着警卫员乘车来到“美庐”的二楼。
# q2 A# r+ \3 ?& ^- T
8 \ q: w* I/ E) }9 M 邢韵声一跨进门就看见由于政务繁忙而带着倦意的毛泽东,不禁激动地叫了一声“主席”,泪水立即在眼眶里打转。 毛泽东轻轻叫了声:“小邢呐……”示意她坐下。1 I2 @ k( w: S4 B
5 l7 T& l3 \( A 邢韵声坐在毛泽东的身边,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哽咽地说:“主席,您,您今天……就要走呀……”8 v8 E+ @0 w1 _# C
. O& Z" x; ~% a
毛泽东点点头:小邢呀,你是我的好朋友,我知道你会送送我……”
# l; K3 r8 x( B3 i' {" t, B
1 ^2 `* y0 ~) w$ j6 F 这话反而使邢韵声更加难过,眼泪把手绢湿透了。% t5 \. j) W4 P+ o
3 |; \ u, A/ o; _& z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在很短的沉默中,毛泽东注视着桌上的手表。这块老掉牙的手表是毛泽东在江西瑞金时指挥作战用的。也可能是感情太深,他一直舍不得换下来。岁月使表壳失去了光彩,时间刻度也模糊不清。邢韵声陪毛泽东聊天时就发现了这个“秘密”,劝他换个新的手表。当时,毛泽东像呵护着心爱的婴儿,着急地说:“换是换不得哟,这表可是跟随我几十年啰。它为我立了很大功劳哩!”她理解毛主席非常珍爱这只旧表的心情。但是,一位六亿五千万人口大国的领袖,没有一只刻度清晰的手表怎么行呢?万一弄错了时间,受损失的可是国家和人民呀!
+ c. d* C* Z; B9 ~; D) i7 w
! s! `- K- G; o5 I8 E2 b 邢韵声再看看自己手上的手表,可比毛泽东那块表“高级”多了。一年多前,她从上海下放到江西时,母亲心疼女儿,倾其所有,花200多元为她买了一块崭新的“英纳格”手表。这在当时可算得上是奢侈品哟!现在,要和主席分别了,送什么礼物合适呢?当邢韵声看到毛泽东那块老掉牙的手表之后,她立刻把自己的手表取了下来,双手递给毛泽东说:“主席,你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使。现在要分别了,我没什么东西送给您,这块表就送给您做个纪念吧……”
; Q* `* Q% M4 ~- ?) l9 C( _
" t6 |4 u& e8 A+ \1 j 毛泽东并没有立刻接过这块闪亮的手表。邢韵声纯朴的真情使他十分吃惊和感动。凝视片刻,毛泽东双手接过手表,望着这不平常的“礼品”沉思着。分别在即,小邢还有满肚子的话:“主席,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您到了北京,不要忘了我这个江西老表。”她又像女儿叮嘱年迈的父亲,这表……您,您不要忘了上……上弦……”. Y9 s9 j, i3 \2 h
" l# _, x$ g' u, `1 @6 [6 F. J
邢韵声边说边哭,已成泪人。毛泽东的情绪也有所感染,他像慈祥的父亲哄逗正在哭鼻子的女儿:“不会,不会的。我会每天上弦。”他把手表放在口袋里,还用左手拍了拍说:你看,我把手表放在这里!”
& I: j8 d$ Z6 _& W+ c+ u" G) M
* J: U& w; A2 B 看到毛泽东那认真的样子,小邢又像孩子般笑了起来。2 a+ n6 F) h5 ]: z4 Q9 F
% s4 v6 K. y1 t3 X ^; _* A
毛泽东也笑着说;“你是个好大方人啰,我也不能小气。”他翻着桌上的诗稿书法作品,从中挑了一幅《七律·长征》对她说:“就送这首诗给你吧!”$ y, d( J. ^# v( s( _
8 ^: G w* s6 e/ F! ~- |
邢韵声接过诗稿,很小心地把它叠好放进裙子口袋。毛泽东看见口袋外还露出半截诗稿,连忙说:“这样不行。”他把诗稿重新拿在手上,然后从口袋掏出手绢,将诗稿包在里面,再交给邢韵声说:“拿回去放好,不要让大家看见。我是作为朋友送给你的。你有,大家没有,人家会妒忌的,将来对你不利。”, c; K/ G' n$ ^6 B- }7 O
. ~' B3 _7 v( P. V( X
毛主席想得真周到。小邢感激地点点头说:主席,我记住了。”
. R" `( }' K4 ^9 A9 U5 U6 M6 |* s# [' Q+ B# M
第二年3月,毛泽东来到南昌,住在江西宾馆。已经结了婚的邢韵声又见到了毛泽东。这次重逢,两人都异常高兴。毛泽东先伸出手握住小邢的手,发现她的手上没戴表,就说:“小邢呀,你把手表给了我,你自己还没表呀?”" `' {; d2 L a7 p9 j* c) O9 i1 D
|: s" r: e% l2 M$ r5 B4 V 结婚后,邢韵声经济并不宽裕,不打算买表。她只好说:“不着急,眼下我也用不上。”毛泽东认为没表对工作、学习、生活不方便,就把这事挂在心里。不久,他托我国驻瑞士大使馆的同志买了一块手表。当年5月中旬,在上海再见面时,毛泽东把表送给邢韵声说:你送我一块表,我回你一块表。不过,你千万不要说是我送的,不然,别人会妒忌的。就说是你母亲送给你的。”0 U. l- f3 u# Q: A
0 _ c9 _6 _2 |$ F2 Y# z# I/ s
邢韵声至今还珍藏着这块表,手表仍像新的,滴答声十分清脆。
! x' ?: @3 k2 z& ]
- S; t1 Z" s( D0 Z/ i; D/ i7 ] 毛泽东“挨剋”与“自责”
. C% r: S( T: k i9 K# T
5 x4 \' N a% \. D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做错事的时候。下山前,他曾留给邢韵声一个通信地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 F% M* w5 ~2 s7 L2 K: y5 T, U) m) z
( B! i: b; ^' ^1 d( d 回到南昌后,小邢当然很想念主席,1961年10月10日给毛泽东寄去第一封信。10月21日,她收到了毛泽东以“父亲”的名义的回信。早年丧父的邢韵声捧着领袖父亲的来信,感到无比温暖和亲切。她读了一遍又一遍,整天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
) B. G& K& f* g& y) o1 e# C
3 w" u% ]. K* `+ s& _ 后来,毛泽东告诉邢韵声,因为小邢寄去的第一封信“泄了密”,使他挨了护士长吴旭君一顿“剋”。原来,汪东兴得知这封信写着“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之后,把吴旭君找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受了“冤屈”的吴旭君,只好去找毛泽东。在书房内,她指着信封说:“主席,您怎么能告诉小邢这样写地址呢?这可是泄密呀……”
: p3 O# ^* w5 m3 C0 q
% v* R7 p v! M( a 毛泽东看了看信封上的字,不解地说:是这个地址呀,怎么泄密啦?”) {! T' w5 p6 s) d$ ]" u
( u! ^. |( }! ]2 G3 e 吴旭君只好耐心解释:“这就是泄密,这等于把中央首长的住址公布出去了。”7 a1 A$ X- b' ^" n
/ c9 |6 m' D8 Q- n; C- S7 D$ J S 毛泽东恍然大悟:“哎呀,我怎么不知道哇?不知者,不怪罪嘛,小吴,我以后注意,注意就是了。”
& b9 q: |5 h+ v, m& z
4 z$ F; ^! r! @ 吴护士长像教导学生似的告诉他,外面来信的地址应该写:北京第17支局106信箱吴旭君收。她还反复叮嘱说:主席,要记住,不能写您收,要写我收。”- N' U7 E3 h! \' _3 g
% M7 }2 f9 m* ~& p- q9 D$ T/ e7 }: `( v 伟大领袖在年轻的护士长面前,乖乖地点着头。# v/ r7 ]( d% v9 s) K
2 ~2 B7 B3 `: [2 |$ o, v j( s K 这年5月,毛泽东和邢韵声在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家又见面了。此时,邢韵声身怀六甲。本来毛泽东想劝她上大学的,这样一来已是不可能了。毛泽东对她说:大学读不成没关系,要好好休息,把孩子养好。在家里也可以自己学习嘛……”
& E3 t; u7 Z5 G% E F1 W5 M& V; N1 g
9 f" M& X A- p: `; N+ k6 ~ 主人家中有一台高级落地收音机。作为文艺工作者,邢韵声对它爱不释手。她蹲在旁边,摸摸这个按钮,弄弄那个开关,总想打开听听广播歌曲。可能因为收音机太“现代”了,怎么也开不了。主人又不在家,邢韵声还不甘心地在收音机上摸来摸去。
' v% w2 O6 b3 t; Z
# p5 [$ X1 |- b, r* G 毛泽东问她:“你用过吗?”
! g0 \8 s6 E- S. r; {' u
# D0 s" j, |# k9 z) E. C9 G “没用过!”3 G' i+ d6 \/ u+ {' K$ n/ _; k
, a8 B1 B0 }1 d8 ^: y “那算了,不要动人家的。搞坏了主人不高兴,你交不了差,我也交不了差。”# d! _+ h# \! I" h
* n7 j! A7 f4 E: v% X0 @
邢韵声听话地重新坐了下来。毛泽东给她拿了一个苹果说:“你现在更需要营养,要多吃。”她接过苹果,从盘子里拿起一把小刀。这时,毛泽东正抓住苹果张口在咬。邢韵声连忙伸手拦住说:“哎,慢点,吃苹果应该削皮呀!”: v; V+ J) M# u6 l" I% o' H
/ h+ f6 q0 H) @3 K5 @0 l/ I7 b
毛泽东笑道:“我从来就不削皮。你就不知道吧,皮很有营养哩。削皮是浪费,多可惜!”& x$ f/ d+ d! F/ B! M
+ e4 c1 o1 }% e5 n: _; h 他边吃边说:你也不要削皮,就这么吃!”7 O) G1 n; T- J" {9 [# T6 }
- _ m# |2 f- P+ T0 w7 m% Z 邢韵声第一次津津有味地连肉带皮吃着苹果,还说:“主席,这苹果真甜。”6 J7 S) x" B- ]: {/ o
4 ~% I/ z5 i, k3 J8 O “当然甜啰,你应该多吃!”
' c4 N& |1 ^9 a$ M- z; i
/ K) I/ h/ {4 J h 小邢看着盘子里新鲜的苹果,舍不得再吃。她情不自禁地说:这么好的苹果在南昌是看不到的。如果有的话,也很贵,哪里买得起哟!”
5 z. N% K+ N$ \. }1 Z! E W# U. T8 a( {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笑容一下子从毛泽东的脸上抹去了。当时,饥饿、贫困、食物高度匮乏笼罩着中国大地……人民日夜在同灾难、贫穷作斗争……
$ e6 Z& F! @) F6 z z* Q! f' \# d' H2 y% Y% d
毛泽东从沙发上站起来,沉默着在房间走来走去。' z4 {- u( ^: {( q4 c( ~# U
4 \8 z0 L; ~9 B 邢韵声第一次看到毛泽东脸上出现了沉重痛苦的表情,她被吓住了,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望着毛泽东没敢出声。1 t) }5 b, B1 k W. @9 n
0 l' q+ M1 s6 }3 l9 ^
毛泽东终于开口说话:“小邢呀,国家很困难,老百姓吃苦了……这些,中央有责任,我个人更有责任……”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又低着头在房子里踱步。. q+ V* U h% Y$ B
8 M D5 l- T# O- G1 J; a
邢韵声离开上海时,护士长吴旭君送她上车,并且送她一个包说:这是1000元钱,是主席送给你的。他说,再困难也要把孩子养好。”& G5 Z2 m$ H. g; D! B8 s( B
! ~2 W. P+ N/ I
……$ R* m1 u9 E% v7 P; S; M+ ?% _! \) [
# A7 [9 Q9 u( M6 f/ m 永远的怀念
" p4 Z! d2 D: h7 e: t
l. N t' D* B: ~- A& t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邢韵声离开了舞台,离开了南昌,被下放到九江地区瑞昌县的一个偏远的乡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粉碎“四人帮”后,她才回到南昌市歌舞剧团,恢复了艺术生命。她不仅活跃在舞台上,也参加了许多电视剧的编导、拍摄。后来全家回到上海,2002年又到北京定居。时代变了,但邢韵声对毛泽东的深情没变。每逢毛泽东诞辰,这位与他在庐山结识的“女儿”都会凝视着老人家留下的珍品——瑞士手表、包过诗稿的真丝手绢、一封封毛泽东的亲笔信,陷入深情的回忆与怀念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