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49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福建闽侯县大湖乡东姚村姚氏宗祠和姚氏祖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2-24 22:45: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福建闽侯县大湖乡东姚村姚氏宗祠耕历堂和姚氏祖厝
大湖乡东姚村姚氏宗祠和姚氏祖厝

追寻宗祠印记
这里的姚姓最早源自哪里?

今天(2021-07-11 )就去大湖乡东姚村
品读这里的家风故事


    整洁干净的小道,一栋栋统一设计的多层楼房,畅销的苦笋……近年来,大湖乡东姚村从一座僻处偏远的小山村华丽转身,亮出了不逊色于县城的“城市范”。这既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也和小村里姚氏家族流传千年的“耕读传家”“爱国重义”之家风有关。近日,记者来到了东姚村,通过与当地老人的攀谈,记录那些浸透在姚氏族人骨髓里的家风故事。

耕读传家  宗族世代人才鼎盛
    东姚村所在地,是古代闽人晋京驿道的要冲,亦是早年间生意人往来闽清、洋里之间经商、购物的交叉地带。交通区位的便利和往来商旅的频繁,造就了旧时东姚村的繁荣。

    东姚村因姚姓聚居而得名,村里的姚氏一族源流出自中山姚氏,堂号耕历堂。唐末五代初,河南光州固始人姚启随王审知入闽,以功封武略将军。闽国龙启二年(934年),姚启第四子姚廷义出任盐铁副使,后辞官归隐蜀地,子孙繁衍,后裔支派延伸至闽东,福州诸邑。宋淳熙年间(1174- 1189),姚廷义的一支子孙自洋里乡上洋迁到东姚,姚氏族人遂于此耕读传家、诵文习武,开始了家族的“隆兴”。
    “此后,我们家族人才辈出,七世孙姚克济娶赵宋宗女,即民间所称的‘郡马’;十一世孙姚汝琛,洪武二十年,出任明朝开国功臣江夏侯周德兴幕府的兵曹掾,主管幕府之兵事,辅佐其经略福建、防御倭寇。”祠堂管理员姚心宏告诉记者,清乾隆庚寅年进士姚宗元,同治丁卯科举人姚缄堂都是其家族的骄傲,家族的祖厝门口至今还留存有两位先贤的“学历证书”——两对功名旗杆石,这也是姚氏族人坚持耕读传家之文风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此外,出自东姚村姚氏家族的名人还有清道光朝六品衔姚存树、姚存廉兄弟,咸丰朝五品顶戴姚忠鹤,候选直隶州同知姚孝明;担任过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黄埔军校军械处军官的姚孝快,民国时担任马尾港海军司令部监狱长的姚忠蔩等,东姚村姚氏家族可谓人才鼎盛、灿若星辰。

宗祠祖厝  子孙心中永远的根
    东姚村姚氏一族繁衍至今,子孙分支众多,分布于福建乃至于粤、桂、浙等省,也有不少海外宗亲赤子。在这些姚氏子孙心中,矗立在村中的姚氏宗祠,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根。

    据村里老人说,宗祠始建于宋,现存厅堂部分建于明代,支撑这座大宅的共有29根大柱,除了8根新柱是2014年5月翻修之时加固外;余下21根柱子皆用水松木打造,建造年代既有明清、也有民国,历代多有翻修、加固,从中不难看出每一代姚氏族人对宗祠的崇敬和珍惜之情。
    如今重建的中山姚氏宗祠,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系2014年东姚村乡贤族亲集资300多万元翻建。“当年,有乡贤提出翻修祠堂的想法,族人们都踊跃献资,单人最高捐赠达30万元。”姚心宏感慨地说。
祠堂为砖木仿古建筑,规模宏伟、壮观,文化气息浓厚,保留有明、清两朝金榜题名的姚氏贤人的进士、“文魁”匾额,堂内或雕、或刻、或书有数十对楹联,并挂有十三块牌匾,回廊还嵌刻有“二十四孝彩图”及“中山姚氏源流略考”等。

        宗祠不远处还建有姚氏祖厝,姚氏族谱记载祖厝始建于宋宝祐年间(1258),后姚氏历代子孙于元延祐元年(1314)、明洪武元年(1368)、明隆庆六年(1572)陆续起建,至明万历年间形成家族聚居式的连片大宅。
“然而,明万历十一年的一场大火将这处大宅焚毁,十余代艰难兴建的连片大厝遂归为尘土。”姚心宏介绍,在大火之后五年的明万历十六年(1588),家族重新修建了一座祖厝,却也无法尽复旧观,整栋建筑只有500多平方米。但是这座祖厝留存了下来,至今已有433年历史。

    “如今东姚村民将祖厝作为东姚锣鼓板队的传承示范基地。每当正月过年,拥有几十名队员的锣鼓板队都会在旧祖厝演奏,一直演出到正月十七,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民俗风景。”姚心宏说,东姚锣鼓板传承至今有300-400年历史,2020年,东姚锣鼓板入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年,当地的不少民俗爱好者正逐步对这种锣鼓板文化进行发掘、研究,并对锣鼓板曲进行整理编撰,以期用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让这古老的“非物质文化”得以重焕光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4 22:5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1-12-26 21:44 编辑

福建闽侯县大湖乡东姚村姚氏宗祠耕历堂
       已入祠堂集P038~039,联系人姚良放



姚氏祖厝段纠正了两个字
    错: 学历证书
    正: 功名证书


    福建闽侯县大湖乡东姚村姚氏宗祠耕历堂已入祠堂集,村中还有400多年前的姚氏祖厝。
    祠堂管理员姚心宏告诉记者,清乾隆庚寅年进士姚宗元,同治丁卯科举人姚缄堂都是其家族的骄傲,家族的祖厝门口至今还留存有两位先贤的“学历证书”[尧曰 "功名证书"]——两对功名旗杆石,这也是姚氏族人坚持耕读传家之文风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东姚村是个好地方。可惜当年沒有关注到姚氏祖厝门口的两对举人旗杆石。
    祖厝。公厅。祖堂。——按照你们(福建晋江宗亲)所讲,福建或闽南的祖厝,相当于广东或潮汕的公厅 祖堂或"公厅"。但前2者规模 规格比不上祠堂,也不是住宅,即不住人家。
    福州姚恩健认为: 祖厅,本祖厝,后赓修为祖祠,俗呼祠堂,盖一也。
    因此,闽侯东姚村姚氏祖厝可当为又一祠堂,历史悠久,明代福州府建筑风格,文化底蕴厚,珍贵。

   






福建闽侯县大湖乡东姚村姚氏祖厝
       姚氏祖厝门口的两对举人旗杆石------清乾隆庚寅年进士姚宗元和同治丁卯科举人姚缄堂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21:36:01 | 只看该作者
   福建闽侯县大湖乡东姚村姚氏宗祠耕历堂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21:46:04 | 只看该作者
    闽侯东姚是个好地方,地好人亦好。
    当年在闽侯东姚村姚氏祖厝的房间里看二位谱师怎样修谱,也看到东姚有好几部族谱,可惜当时没有记录和拍摄。
    福州琴亭姚恩健评价东姚宗祠管理人姚心宏:姚心宏文化初中,但对族谱丶族史颇有研究,东姚惟其言可信。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22:10:12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1-12-26 21:36
福建闽侯县大湖乡东姚村姚氏宗祠耕历堂

    福建闽侯县大湖乡东姚村姚氏宗祠耕历堂
    已入祠堂集P038~039,联系人姚良放


福建福州市闽侯大湖镇东姚村祠堂
       闽侯县大湖中山姚氏宗祠,根据中山姚氏族谱载,武略将军姚啓公随王审知入闽,息兵归农,肇基梅亭,子嗣分析上洋(闽东姚氏诸谱均作“啓”)。四世孙安隆公自上洋迁中山,是为中山姚氏一世祖。长子子财燕翼贻谋,恢弘祖业,克绳祖武,弘扬世泽,子孙蕃衍,东姚从此隆兴。子财季子克济娶赵宋女,爵郡马;十一世孙汝琛(世奇)明洪武朝以吏事补都帅阃兵曹掾,钦命江夏侯。历史上,侯官姚氏趾美登科不少。然而,东姚现存只有两副旗杆碣,一为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1)乡进士姚宗元,一为同治六年丁卯(1868)举人姚缄堂。明清时期为官罕有非科举出身,族谱所载清道光朝荣膺军功六品衔姚存树及姚存廉,咸丰朝五品顶戴姚忠鹤、候选直隶州同知姚孝铭等,均不详其科第名次。究其原因,一是先世外迁,悬挂文魁匾额、矗立旗杆碣均于卜居地;二是自道光之后有七十余年未修族谱,以致在闽或异地中式登第举子未录入谱;三是明清时期科第籍簿只注“侯官”而未注明乡村域名,后人难辨,未擅收族。故迄今姚銑、姚怀祥、姚宝铭、姚钟瑞等名人,只知为“侯官”人,而不详侯官何乡何村人氏,羌无人知,殊堪遗憾,亦期待后昆稽考翔实。

    中山姚氏向来有精忠仗义、尊祖敬宗之优良传统。前有因明末贼寇乱国而弃帛黍、珍家乘,唯怀揣族谱只身逃难之伯刚公(讳锷);后有抗日战争期间变卖家产、捐献家资支援并从军抗日之孝潮公,荣膺军事委员长蒋中正嘉赞、国府主席林森总统手书“义勇可风”四字并鎏金制作巨幅牌匾悬挂祠堂正中以奖褒,光前垂后,世人敬仰。今中山姚氏子孙后裔,为仕为官为商,履迹中外,家声远播,卓然隆盛,斐斐然为侯官之望族。

    据中山姚氏族谱载,至安隆公长子子财自上洋迁中山,家业始蕃,九世孙宗礼于“至正元年甲申(1344年)重购居第,周饰具完,次及祠、社、桥、道,葺理皆全”,可知:中山姚氏宗祠及会龙桥最初建于南宋,迄今八百余年。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中山姚氏子孙以孝为本,于明、清乃至民国,多次翻修,奉祀不懈。2012年东姚族人商议成立姚氏宗祠修建董事会,推举二十九世孙姚良放为总理、诸位董事、众多族人,齐心协力,共董是役,鸠资扩建,以砖木仿古结构设计,悉仍祖制,颇具明清风格;屋脊旭日出海,生动喜气;东西马鞍墙上一对宝蓝色鹊尾翘角,显得十分威武、高贵、气派;大门两侧石雕花鸟图案各三块,美观大方;扶石栏杆拾级十七层玉阶进大门,门顶上画檐门罩,典雅大气;启门环视,气势恢宏,华丽明亮:祠堂所有梁、柱皆以稀罕水松木架构,正厅脊梁及前梁,各以一条长达二十一米杉木横贯,使祠宇东西各增长五米,实属罕有;大堂或雕,或刻,或书十五对楹联、六块石柱对联、十三块牌匾;大堂正中神龛重建一新,富丽堂皇,庄严肃穆;龛前安放新铸巨大全铜香炉。祠堂庭院与庑廊增扩十余平方米;回廊嵌刻精美彩色“二十四孝图”及“中山姚氏流源略考”。天井安放铁质崭新化箔天地炉;祠堂与祖屋之间石刻“羹墙思祖”楷书,以为族人感恩思孝。祠堂规模宏伟、壮观,建筑面积扩大到五百平方米有奇,总占地面积达三千平方米。肯构肯堂,美轮美奂,德昭日月,孝垂乾坤,蒸尝俎豆,虔诚奉先。子曰“美哉德乎,姚姚者乎。”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6 22:18:11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1-12-26 22:10
福建闽侯县大湖乡东姚村姚氏宗祠耕历堂
    已入祠堂集P038~039,联系人姚良放

福建闽侯县大湖乡东姚村姚氏宗祠耕历堂
    已入祠堂集P038~039,联系人姚良放






签到天数: 1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7#
发表于 2021-12-28 20:34:40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21-12-24 22:58
福建闽侯县大湖乡东姚村姚氏宗祠耕历堂
       已入祠堂集P038~039,联系人姚良放

     宗祠(又称祠堂、宗庙、祖庙、祖祠)和祖厝(又称祖厅,大厅)是不同的。建宗祠供的是历代祖先,不能搭台唱戏的。而祖厝是开基时的第一座房子,供的开基祖,福德正神。我们村原来还供临水夫人陈靖姑可搭台唱戏,每年正月十五还把村里土主宫的神像抬来看戏。宗祠和祖厝应该是不同的。但有把祖厝改成宗祠的。现在很多人不知道都混为一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8 23:4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