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0315|回复: 2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典故故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120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5 11:07: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2-11-5 11:46 编辑 1 f9 `2 k# c% V! `$ ~" V; f$ F% F

7 z3 {4 q& Z5 E9 ~/ ?   无论是盛世的繁华还是乱世的凋零,无论是封侯拜相的荣华还是身败名裂的惨淡,都可以以典故的形式沉淀在历史长河之中.供后人凭吊.无论是市井的喧嚣还是边塞的萧条,无论是凡夫俗子的疾苦还是骚人墨客的寂寥.都能够以典故的方式升华在岁月轮回之间.被来者追思.典故是在通俗中不失优雅的艺术,简练中不失深沉的睿智.(引用)$ q0 o' l; l5 |& c. X
目录! J4 n& ?/ Y- F/ \
安步当车
# C" W8 R: _1 d5 y3 Q按图索骥& U* Z: T. f0 Y6 D* w5 j$ c8 i
八仙过海
# u8 Z+ h! R+ }: \# k: `# ]0 n拔苗助长$ r4 P8 u& z$ |% I
百步穿杨
- ?( C; E  U( L" o4 n班门弄斧
) ?  J, D* ~1 J/ d9 I半部论语: ]* y9 T- ~' u& ~% X" T) |! `2 t
暴虎冯河
7 ?; u) \5 |& D! k
背水一战
) C! Q; f1 f  K' v' G别开生面! Z- G6 c/ P& x' f
伯牙绝弦: w- G- b% x/ X. J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6 K( X2 M3 {- f; t6 X
不识时务; B# C  V' h9 h: ~: G: o0 r/ ]
不食周粟
+ @9 o7 i8 y, M不为五斗米折腰
0 N; u6 Y; \0 R, W) l2 P7 o不学无术
9 N9 j. O% L. w" ~- ^/ e5 E. q8 `
才高八斗
% m6 X% b/ _0 Q" B: c沧海桑田- Y6 D# k, v4 ]7 ]/ Y/ g/ j
仓颉造字
/ q- Y" H" W+ A4 _5 X
草木皆兵
' u; I& v7 Q+ h7 d$ y车水马龙
7 d. v' M3 V$ X, f$ ]8 j( E. L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 R7 E. a9 a/ R) B: e; R" E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5 g. o! n1 j8 h8 Y' m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I& N- B* i3 h% I
此地无银三百两
/ ?) M  T: y; Q大公无私2 K' b0 D( M3 A
大义灭亲
; z9 [# M* `/ K& F6 K( u5 l东床坦腹
( |0 l. \1 ~* |$ V7 y东道主! t. }9 ?0 j* A3 Y
东山再起
5 j5 t( Q4 w2 {/ b# B; r0 S东施效颦& F% t1 k9 v& K$ u; f( s# I
对症下药) ~8 c- F3 C' l6 r2 A( f& n
阿堵物
+ [$ ?+ t1 ~7 H儿皇帝
: W5 j. o5 d2 t6 |( w# n1 J" \
二百五
6 J9 ^5 h/ ^* E4 \3 v/ b6 A8 s7 q二桃杀三士  ]1 Q  K/ t. M!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 {4 x; d% b/ u% c6 ~! u分香卖履# w3 n/ W$ q# ]3 P
焚书坑儒2 F2 N" c4 ?8 W- l7 I/ I5 B! I
分道扬镳
  M! R8 Y# S. B. Z& l
烽火戏诸侯
( c  ?) ~1 t" C3 Q7 F0 _% z冯唐已老* [2 Y, [+ q9 d( c5 J9 w& E
冯谖弹铗
3 R0 w. o9 V1 ~5 I$ X扶不起的阿斗8 z) Y9 M9 I  K
高阳酒徒
: m8 J8 Z2 O9 u5 {" G8 ?  A7 p功人功狗
# h, o1 n) k" n$ U! f7 z恭敬不如从命0 M1 J; O' i7 m( O- q: R0 O
狗咬吕洞宾
7 [# d+ p# g  F5 x6 F9 Z狗尾续貂- V8 L4 Z( H, b% m
贾人渡河
! K9 M1 O- F: \, B顾左右而言他1 q3 p$ E! R& m/ q, ]5 C
瓜田李下
6 _: C& i9 {) P# v管鲍之交
% _9 {% |0 }' U$ q5 t; s邯郸学步
7 J$ }2 K. i: Q/ a2 }  J7 }韩信点兵,多多益

" ^5 y% v! @; A/ f# H7 v8 ~! W3 q# [好好先生
8 j3 N; U: |) N  \- w# J  u9 L鸿门宴" Q8 E5 p8 X4 M/ L9 T
鸿雁传书1 b( T, Z& |$ \) Q
后来后上2 e$ |& O/ l$ L( E
后生可畏3 x9 o* ]4 `+ Q3 N9 Z
画龙点睛
7 T% n# D4 f4 s9 Y4 Y4 N鸡鸣狗盗
- a4 ~  B. X* K8 @2 N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J- f2 K! z! f8 R7 l8 i3 c惊弓之鸟% I' C, _0 I; x) Y* N7 u$ j
精卫填海1 k! T( Y: D+ d6 P
九牛一毛4 p0 y8 f4 y6 f5 Y
举案齐眉. e; i1 ]0 I- \9 s1 a
绝缨尽欢' {9 a8 y. e( k, o) ^6 y" H& P& a$ q
口蜜腹剑
; W( W0 D1 C' R1 Q4 q  p2 p- U; o胯下之辱) b$ h7 ]& B7 V$ Q' m# |
滥竽充数
' a2 h0 z# ?- ^: B老生常谈
; D# F) w7 [1 b0 f4 n
礼贤下士) K( k1 \9 M- v3 x
力透纸背- T: m0 N/ a0 P. c, X; z9 v
临时抱佛脚* s/ `9 ]: y1 e5 N; G) e2 t
六月飞雪  v9 ]$ P; Y( K- \
洛阳纸贵
8 }2 S9 {( t* d9 H; s马革裹尸' n6 K+ a+ a* g1 h# z4 s" L/ j
马首是瞻

0 ~, U7 Y/ V2 g, @% i' L买椟还珠( P* j1 g# O! K
毛遂自荐3 h, N7 L  d4 k( G
门庭若市: ]& M' d: R* |2 n
孟母三迁

. ~+ `* S/ d8 G, m3 v/ n' |9 q& r名落孙山& U' v1 }/ N! |. V# Z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O* o# M4 ]* b+ l
莫须有
4 {9 ?; d( P' c+ \  r/ m沐猴而冠
! ^" y2 A6 F! L, {南柯一梦

; `9 i; Y! f. Y8 f$ t$ x, s9 d牛郎织女6 P% T# S: [# ^9 K: t
弄巧成拙  b: x6 f- r6 ^
破釜沉舟
9 D4 m: X+ g# n6 G4 s5 o' Y( l破镜重圆
* W' ]: d' z3 N
奇货可居
% X- E# z6 V, z杞人忧天
4 k% i' j" B6 R' R, z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J; ]3 q3 ?" i9 H9 r倾城倾国
4 h$ ~7 d+ f/ d6 e- t  {1 D青睐- c$ e: C) j& J# ]7 U
请君入瓮. G9 w4 K. v5 x( M" e2 A
请缨8 b/ Z) P- R) @# o, r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A$ Q% s) ?! @  N8 f1 L4 ?三顾茅庐
+ t; o# S* w6 j- f三人成虎$ Q- U0 j1 o* i* R
三令五申

0 e- Q: e4 D8 M/ W; k4 M7 J( b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 q+ w. f! t: r  J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5 T* a2 T) f" p6 G
桃李满天下
- e: R; Z" T+ K投笔从戎
! u9 n) ~9 v! q/ s! {4 C% Z图穷匕首见
& f" x- }+ L- F4 T" }3 m1 W# B+ [推敲4 X9 D! R% T" A8 v# g% U
退避三舍
5 u  C5 }, D% S- P" |$ P  w% [; W
完璧归赵
# P6 ^5 c2 [3 ?2 v& O; ?亡羊补牢8 {* w# [. j$ H0 \, @
望梅止渴2 L3 B/ P. G/ X! u% l8 d
闻鸡起舞
' ]4 R# G% ?, W文字狱
) _0 t( ^, ?8 J- J吴下阿蒙
$ M. j2 N8 H8 X7 K, G1 E五十步笑百步( U6 u$ G) g( A3 Y/ i) A9 k
小时了了6 f. r: o( E# f
叶公好龙& s, T: V8 t7 ^) L
一箭双雕
( O# G. W& K# e+ E# N1 v一鸣惊人# n  u. N1 @' Q1 J! \" U
一诺千金
  ]: ]4 ^* B$ w9 {( a0 D. N一丝不苟5 X3 M6 e- q. E4 w+ T- i+ S& C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 ^# N" d- d% R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 N+ g0 }% U2 L/ r$ z7 }  h8 l9 @
因势利导
5 B( {7 L; l; ]* v有恃无恐2 P0 ?3 k5 m$ [+ d& x
欲盖弥彰
7 a! k- t" {: ^( P6 m4 M# b! J约法三章5 L- H; a3 l6 _# i, {
凿璧偷光
5 g- d1 D3 N2 [, D重于泰山- c3 t  [2 A, X: S1 g! Y
逐客令) p* I" X  {# J% c3 m! \
座右铭

% t; r+ a( }- c) T" \安步当车
3 T9 N9 b/ h7 _: N* p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0 r) |5 O% G) G# |& ~. E/ U/ D. K!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4120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22:5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2-11-4 11:21 编辑
! S+ K  U+ q; V, D2 ]4 Z: L
0 z5 h! h3 f& }* g) ^! y0 p按图索骥
# t# k* x. W! m: j' J    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他把自己识马的经验写成书,名为《相马经》。这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所以人们把孙阳叫“伯乐”。孙阳的儿子熟读了这本书后,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好马。一天,他在路便看见一只癞蛤蟆,前额和《相马经》上好马的特征相符,就以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马上跑去告诉父亲:“和你书上画的好马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孙阳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这马太爱跳了,不好驾驭。”骥:好马。这个成语比喻机械地照书本上的知识,不求事物的本质。2 v+ l4 ~+ @$ z: ~" n8 }: f; _* Z: A
; `5 C0 G. P, q6 l

签到天数: 4120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2:2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2-11-4 11:25 编辑 " u& F; {- A8 o4 y0 a0 }: J' b

% Y( X7 H/ _2 X; G7 Y八仙过海    # N9 E' F2 A# d6 ^* f
   八仙驾云去蓬莱仙岛赴宴赏牡丹,蓬莱仙岛是在东海之中,八仙饮呀醉醉,要过东海,吕洞宾乘酒兴建议通个显出自己的神通,按海面漂过去。八仙就各人提出各人的宝贝,李铁拐将伊的葫芦,吕洞宾将伊的宝剑,汉钟离将伊的芭蕉扇,蓝采和将伊的花篮,何仙姑将伊的莲花,曹国舅将伊的玉板,扔扔落去海咧,宝贝变大,六位神仙就徛在自己的宝贝顶面,而张果老就直接骑伊的老驴行在水面,韩湘子没将伊的梅花笛扔落水,而是去徛咧汉钟离的大芭蕉扇咧吹笛仔。八个神仙过海,宝贝将海水滚呀哗哗吼,韩湘子的笛声冲上云霄,透入海底,惊动了东海龙王。龙王的两个龙太子率领鱼兵虾将出龙宫探看,将蓝采和拖落水去,又抢去曹国舅的玉板。八仙剩七仙,合龙太子以及鱼兵虾将大战,两个龙太子一死一伤。东海龙王请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助战,四海龙王又合八仙大战,打赢,又请来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相助,三官是神,很多所在都有三官庙。八仙也得到齐天、通天、搅海、翻江、移山五个大圣的帮助,大闹了龙宫,救出蓝采和,夺回曹国舅的玉板,大获全胜。后来,如来佛出面调解,请八仙,五圣合四海龙王、三官到灵鹫山讲和,一场大风波才平息。因为受八仙过海故事的影响,往时渔民出海,忌克一只船坐七男一女,惊海龙王会误会,以为八仙又来,会再引起争斗,人不是神仙,逐个都会让海龙王掠去做点心。有的所在还禁止妇女落海,惊会让龙王龙太子当做何仙姑,拖落水晶宫去成亲。不过以后图画中的八仙过海的场面合形象,都很优美,八仙相合坐咧独木船咧吹箫唱曲,风平浪静,休闲浪漫,一派祥和景象。- c, L9 R: H0 O9 l

+ M7 M- u# i2 f7 p

签到天数: 4120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0:57: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2-11-4 11:32 编辑 $ A0 ~& n, X& M( I- P( o4 \7 Q

1 _; T7 Q( W4 Z0 J6 C拔苗助长
! H) u8 e( u% v4 s9 g/ C# t* \    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q/ [: ]0 ~) B  S( H' Y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
/ t7 [7 W8 D# x    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 U) y3 `' F& y# W6 G/ }
    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5 _2 z$ D; y2 k5 q

. {* W3 z# t1 a) ~! f+ [3 I2 A启发
2 Y% A3 d" b' l( j8 a. o  H  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规则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3 y6 y3 t0 F' o* ` ' s8 ~/ J3 i2 f3 d$ X9 Z, `

签到天数: 4120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28 15:27: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2-11-4 11:35 编辑
7 S7 c9 ?$ o0 I3 k+ C6 B: w1 ^: C' w/ v3 h& S# Z+ I4 e' e6 Z* ?
百步穿杨
  _8 y8 Z$ \0 x+ n1 D' P3 R2 d    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 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 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 胁也更大。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 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 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 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 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 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潘虎也洋 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 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 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 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 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 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 “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采 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 “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 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 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 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 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 事。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 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 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 C1 [6 j8 y6 b+ R9 R
7 v3 s6 P6 s  @& m

签到天数: 4120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0:19:20 | 只看该作者
班门弄斧& V- p" Q) |8 \$ G3 G( x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 o7 I. x& n, E& Y6 q

1 o0 j: J5 b: F; [# C6 V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弄,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  
1 b3 l7 a* l3 v/ S
* T) t7 p' T3 F$ T  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1 t& C0 J% Z: g3 G5 a2 N- {( J- i# }/ _2 v
  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的家,这扇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  
# u4 d' L- M2 p
- E) h/ G% D: p8 ?  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0 A1 g. u. J! b5 R5 L9 ]" Z6 u& P6 V4 H0 v
  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 H6 c4 ]9 Q4 J
* h5 z  k3 z  I7 a, F" p* f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王氏伯仲唱和诗序》中有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 ?3 X1 b2 R5 a$ u  H4 [7 d

0 o% M) O: z$ }' r) A

签到天数: 4120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10:44:31 | 只看该作者
半部论语: c' A! G" ?1 L* G3 f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 T9 ~, ]3 c9 }' ^+ w6 B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3 O* B5 U& e' V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W8 c9 i! H% h- Q+ z/ G$ d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 K$ `$ ~" v/ `! W3 ]+ E8 M  D2 Y

签到天数: 4120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 13:47:59 | 只看该作者
暴虎冯河# n4 m# R2 B* C  I: ?7 [  r  |
      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此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 q+ J0 Q- o0 I2 r0 t" H4 i  子路不好读书。孔子劝他,他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孔子说:“把它装上羽毛和箭镞,会射得更远。” 子路不听。
/ B/ e0 J, b1 ^6 \& _% Y% b( M  有一次,子路问:“夫子,您如果统帅三军,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孔子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自以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 $ r& M( a# `3 z$ g* H
( |( ~8 ]' {* b; J) q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了官。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死了许多人。孔子知道了说:“哎,子路这一次有难了!”果然,子路一个人奔回京城,坚决要求惩处作乱的人,结果被杀。; U+ D4 J, f* e, L1 e4 O5 A. G; ]
   

签到天数: 4120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0:49:36 | 只看该作者
背水一战     / a* H6 N  Z; F/ y' s" _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 ]7 g. w7 ?! h# u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A1 I( l! k5 k+ d: j5 |9 B0 g% x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 Y$ e; u: Y1 b( S+ G: L5 o      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 O3 o  v% Y5 R7 E1 O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X9 W( B+ F$ g4 c1 q. T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签到天数: 4120 天

连续签到: 1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10:48:41 | 只看该作者
别开生面
6 ~$ l- x) b2 A唐代著名的画家曹霸,擅长于画人物和马。他的名声传到京城长安,连深居宫廷的皇帝唐玄宗也知道了。玄宗经常召他进兴庆宫,命他当场作画,并时常给于丰厚的赏赐。 & H# Q  @. U4 X
  由于曹霸受到皇帝的宠幸,长安城里的王公贵族和官府人家,都以藏有他的画为荣。大家不惜以很高的价钱,来收购他的墨迹。
  p0 `& G1 Z) ?1 R' n! m0 P  长安北面的太极宫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烟阁。阁内四壁上绘有唐朝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肖像。这些肖像,是七十多年前著名画家阎立本画的。由于年代已久,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现在大部分已经剥落,不仅失去了当年的风采,有的甚至难以辨认。为此,玄宗把曹霸召来,要他重新画过。
- r$ C- G3 V# p: J  要重画功臣肖像谈何容易。曹霸阅读了大量史料,对照已经暗淡模糊的功臣肖像,仔细琢磨,精心构思,然后挥笔绘制。不久,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重放光彩,并且以崭新的风格展现在人们面前。
+ U. ?# `% @9 ?0 a" V  @  y  曹霸既擅长于画人物,又擅长于画马。一次,玄宗传曹霸进宫,当场叫人把他最喜爱的一匹叫玉花骢(cong)的名马牵来,命曹霸为它作画。
0 S' _7 k$ K. Z  q  曹霸叫侍从把一幅巨大的白绢裱糊在殿壁上,同时对玉花骢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观察,然后转过身,飞快地挥舞墨笔。不多久,威武神骏的玉花骢就展现在白绢上。玄宗越看越满意,马上叫侍从取来许多金帛赏赐给曹霸,并且封他为左武卫将军。   ?: j+ B5 G" K% f' k
  但是好景不长,玄宗在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后,爱好声色,奢侈荒淫,长期不理政事,曹霸也越来越少被召进宫去作画。后来他又因一件小事获罪,被削去官职,降为平民,只得离开长安。 * c% H2 l( z0 b1 {4 c- |1 v+ g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玄宗逃往四川。曹霸也流落到成都,靠在街头替路人画像过活,晚境极其凄凉。 $ {$ e4 m9 ?( f! h/ w) C/ t$ L( g
  一次,著名的诗人杜甫来到成都,在朋友家里看到曹霸画的《九马图》,得知这位名噪一时的画家也在成都,便马上去寻访。几经打听,终于在街头找到了曹霸。 ) \, ^0 T0 u! P1 U/ }) \! t9 N
  杜甫了解了曹霸的身世和遭遇后,非常同情和感慨,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诗中有这样两句:“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 |) L+ j- `! Y, M9 u
  ) W, ]- j7 D.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凌烟阁中功臣像已失去了往日鲜艳夺目的色泽,亏得你左武卫将军下笔使它们重放光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31 08: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