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04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自百度〗黄帝纪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3 17: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华声精英博友许文胜、荣松、孙虹钢等倡议:
/ j  b" U9 ]7 M9 L中华纪年应恢复“黄帝纪年”
# C; z  W& P, X3 l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经过长久酝酿发展而形成的,能够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其行为方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未中断。那浩如烟海的创世典籍和博大精深的智慧思想,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幕壮丽的历史画卷,同时亦给我们构筑了一座座辉煌的文明丰碑。
2 x( [8 J% }( ^9 \7 |; ~/ q& x       每个国家或者民族的自有“历法”,是这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明是否久远的判断标准之一,而“纪年”则是“历法”构成的基本基石。
. y" u6 {' ?; X/ n/ L!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中国现在的纪年标准是什么?今年的纪年时间又是什么?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公元2007年”。 0 [5 T' n3 ?" o) y9 D5 K  e: `1 k
如果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公元2007年”,为什么这么纪年?
2 b. G3 ?3 ~7 d2 Y% q这个可能就不太好回答了,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1 z& n! k9 i6 V  s+ [9 R        其实,这是基督教的纪年方式,是以耶稣诞生为起点,持续记录到现在,即今年是“耶稣诞生两千两百零七年”。 2 \+ u0 f7 D5 @! d5 @8 T2 u
这里还有一个概念值得注意,那就是“公元”。 * E# l$ }' ]# z- {. f: K0 k6 d# g. a& \. X
        所谓“公元”,也称公历,即公共的年历,是现在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近代中国与国际密切接轨,使用此纪年体系看似无可厚非,但这其中是存在问题的。
- N2 X/ y) f/ U; i* f       前面说到,公元2007年,是源于基督教的纪年方式,对于信仰这个宗教的国家完全适合,但是对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无神论国家,使用此纪年方式就有欠妥当了。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台湾省对此的称呼更为确切,即“西元”。 ) d' x6 Y, |; G8 [/ }1 E" C# H
那么,我们是用什么样的纪年方式更为恰当呢?泱泱数千年的华夏大国有没有更为完美的纪年方式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不但有,而且还是世界最早的纪年体系,那就是黄帝纪年。 , e0 J+ w7 E- G3 W- D, V: ]# q) {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中华文化的谛造者,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使用黄帝纪年法来记述时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就像清朝学者刘师培所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他的意思就是主张用黄帝出生的日期来做为黄帝纪年法的第一年。当然,与此不同的观点是有的,有些专家学者认为,黄帝纪年应该是以黄帝即位的那一年为元年。
; Z5 W0 \7 @5 `2 W7 z( t经过我们大量考证史实,参照夏、商、周的参考资料,再加上精密的推算过程,我们确认了黄帝纪元的起始问题,那就是以现在西元纪年体系表述的西元前2698年,这在《辞源》中也得到了验证。
2 R- e$ _3 J6 G- Y- F5 U因此,我们得出了计算黄帝纪元的公式,即:
! i% ^( k! u! w4 I; s( c8 s" r5 |黄帝纪年=西元纪年+2698年 5 l3 }$ |3 T0 P$ A0 i% R9 d
     具体到今年,西元2007年,对应的黄帝纪年就应该是,
  P; y3 F  K# F1 R. Q/ p4 c2007年+2698年 ; {6 L. u* X3 _& B: T

1 q% B, W. s2 @( H) B4 u# `* h  _黄帝纪年4705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7:19:30 | 只看该作者
黄帝纪年,作为世界最早的纪年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受到重视,各朝各代的盲目自大和缺乏民族观,几乎从未正式使用过黄帝纪元,而只是使用自己的统治年号,及至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后,黄帝纪元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7 ?6 \/ g1 M0 y  e! [8 C那时,孙中山先生当选临时大总统,就任时发表电文,确认黄帝纪年4609年11月13日(即西元1912 年 1 月 1 日)为中华民国的元年元旦,并正式启用了中华民国纪年,不过可惜的是,黄帝纪年的使用很快就被终止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我们现在所采用的西方耶稣纪元。
* C+ {, F' E# h2 N+ _! j- o# \* r      1949年后,社会政治体系再次发生转变,又迎来一次启用黄帝纪元的良好契机,可惜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采用,并且还将西方耶稣纪元认可为合法性,认可启用“公元”这个名词。   Y9 K# z: J9 ~+ E
至今,具有强烈民族文化符号特征的黄帝纪元,一直没有被正式采用,并逐渐的被“公元”慢慢的湮没和取代。 ' L: s2 k5 h# y3 k7 q
      当然,我们不是要彻底否定或者打倒西元纪年。现代的西方文明是先进的文明,采用与其相同的纪年是有利于文明的交流,没有必要完全的取消。但是,作为八千年文明的继承者,采用我们民族自身的黄帝纪元,对于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意义却是意义非凡。所以,我们现在最适宜的做法应该是,两者皆用,并在特定的场合适当的突出宣扬。
9 C2 p* y8 a6 M* Q6 H( D# R) N      国家的统一,首先是文化的统一,其本质是让所有人对本国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而纪年的认同则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每个人都拥有本民族的血脉,每个人的出生时间都应该跟本民族的始祖相比较,而每个民族的历史丰碑和朝代事件也应该有本民族的时刻记录,这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个人都应该遵从的基本规则,但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却将这些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具有重大意义的时间记录跟耶稣扯上关系。凭什么具有八千年文明的中国,还要采用具有西方殖民色彩的基督教纪年作为我们民族的公用纪年?凭什么拥有优秀智慧思维的中国,还要用别人的宗教历法来计算着我们自己历史的时间和未来? % |$ C  @+ J; K: a) Z( ?) P
      中华民族自身纪年的传承与弘扬,可以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可以全面凝聚全球华人的民族共鸣精神,使得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都联系在统一的民族情结之上,有利于团结全球华人的凝聚力、向心力与亲和力,从而形成全世界龙的传人都对中国大家庭的灿烂文化产生共同认知和诚挚景仰,更会对祖国两岸的统一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5 n# j# [8 ~( N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再次成为了世界注目的焦点,在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以黄帝纪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展现,必将带给世界强烈的冲击,同时也会让全球华人同胞为自己民族48世纪的伟大文明而感到自豪,极大提高中国人的自信力和国际地位。 , x- s% u6 s2 W
      黄帝纪年作为中华自身纪年的传承与弘扬,及至民族文化的宣扬与推广,一定会逐步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熟悉和认知,这必将带给中国文化、政治、经济以及世界影响力等方面的显著增强。对此,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责无旁贷。 9 K5 U4 Q! d( ^" Q8 n. Y
       现在,我们强烈倡导,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能够牢记属于我们自己的纪年方式,并且不断地发扬光大。
( ?6 ]5 ^; N: M+ X4 y$ E- U# G      请记住,如果有人再问这个问题“请问今年的纪年时间是什么?” 7 n7 r1 |" Y7 U( X1 N6 P* r
希望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能大声的回答,现在是:
3 y! I& ^, g. I4 o  ~5 u3 i% N/ E黄帝纪年4705年,西元2007年! " n5 D: j1 s$ p3 C6 g/ K* F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黄帝纪年的第一年定义为“中华元年”,则这样的纪年就可以用“中元”来表示,那么今年就可以说是: 6 Z1 k% t; o+ y; x$ p& K- `
中元4705年!
5 E- y7 X' W, }9 ~5 ]6 }3 G       希望每个炎黄子孙都能在此签名,共同支持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民族纪年!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2-6-3 18:01:2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9 07: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